佛境的禅释
2016-09-19覃国栋
覃国栋
刘筱静,一个地地道道的学院画家,从少年开始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到考取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本科,再到进一步考取中央美术学院硕士。长期以来,一直学习于美术学院,艺术于美术学院。生活于美术学院,深受当代艺术教育熏陶。深受当代艺术学院文化影响。他从中央美术学院的学习中所获得的不仅是绘画的技能,还有艺术的思想观念、文化精神。他的艺术本科专业是山水画,他的艺术硕士研究方向仍然是山水画。那个时期的刘筱静对山水画有着浓厚的兴致,其思想穿行于山水画的历史丛林,卧游于山水画的丘壑幽境,观云山漫步,听高风清音,闻荒野林香体味山水之道,体味山水之乐。他对山水画的理解深入,他的山水画不断精进,并不断探索和创作。他在山水画中寄托着人生情怀和艺术思想,以及对山水自然之性的感悟和理解。
随着人生感悟的增多,随着人文知识的丰富随着艺术思考的深化,随着艺术修养的提高,他的思想逐渐上升到对人生的关怀,刘筱静对佛教文化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体验修持。这直接影响着他的艺术发展方向,他开启了佛教题材绘画艺术的创作。他所画的佛教题材又以罗汉居多,通过长期的艺术创作和研究,加上佛法修持、道家精神的浸润、人文思想的深入,他的罗汉绘画具有深层的艺术思想和丰富的艺术表现。
在他的罗汉绘画里,其艺术思想表现为魏晋情怀、佛教精神、智慧思想、禅悟实证等四个方面。
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原因,玄学成风,隐逸成风。著名的“竹林七贤”典型地代表了魏晋文化风气。文人心灵使然成为玄学者,玄学的理论似道似仙。似禅似佛,漫游于思想的遐想,逍遥于自性的情怀,超脱于现实,存在于理想。魏晋的时尚终成为文人文化的风气,代代相承,沿袭不断。这是一种必然。因为文人也总有理想,总有与现实有一段距离的理想,屈原的精神和屈原的理想主义带领着历代文人像追梦一样追寻理想。理想是文人的心灵,理想是文人不可缺失的精神关怀,他们在追求理想中获得美感和慰藉。一个理想实现了,新的理想又将产生。所有魏晋情怀是文人情怀的期待,是追求一致的共同体。也许是文不尽象的缘故,或许是象能尽意的原因,不论何种理由,历史上的文人拿起了画笔,挥毫泼墨,直泻性情,便形成了所谓的文人画。文人在作画之余,因心事所致,忘不了对绘画的理论,实际上他们的理论逐步成为中国绘画的理论基础和审美主导。文化是社会的大背景,是社会的主流思想,文人依托文化的力量和影响所建构的绘画理论必然成为绘画的上层建筑,这是生存的法则所致。文人画的形成使绘画在文化领域内有了设坛论道的场所,这使绘画从匠人活的名头提升为文化人干的活。绘画的地位,绘画的定位,绘画的思想。绘画人文价值均得到突破性的提高。文化思想基础与支撑是文人画长期兴盛的根本原因,文人画会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刘筱静从文化传统那里接受了文脉的血液,使自己的思想形成文化的精神体魄。在这种思想驱使下的绘画,也必然是文人化的绘画,魏晋文化也成了他艺术理想的一部分。参阅他的罗汉图,其罗汉有如山林高士,其形其神均有魏晋风尚。高古流美,玄若幽风,身于自若,心于世外。
罗汉绘画本身是佛教题材,所描绘的是佛教世界,体现在精神层面上的必然是要追求佛教精神。刘筱静的罗汉绘画主旨明确,追求形而上的精神,追求形之上的思想,追求神态上的内心表达,追求氛围的精神营造。将罗汉的内心世界化着佛的境界,将罗汉的神态化着佛界的意味。将罗汉的行止化着度化的行迹。佛那不可思议的微妙佛那无量佛法的宏广之力量,佛那清净之士的明澈身心,也许我们从中能够有所品味。
属于佛教的罗汉有着智慧的光芒,刘筱静所画的罗汉多表现为智慧的法身,他追求的是将罗汉表现为佛的智慧力量,而非人的智慧力量。因为佛教文化认为世界有佛,有人,有佛、人之分,佛智慧与人智慧境界不同,其智慧的力量不同,佛智慧的力量是广大无边的。刘筱静借用了佛教文化对智慧的认为,力求在绘画中表现出来,种下佛教智慧的因缘。
刘筱静游历过许多名山,访问过高僧,感悟自然,觉悟心性,参禅悟道,功课不止,实修持久。他将自己的心得融入绘画之中,他将自己的禅修用于绘画之中,在绘画中继续修持,进行实证。看他的罗汉图,有阅禅之味,淡阔明净,平静幽远,致虚静,致微妙:入禅入化。
在他的罗汉绘画里,其艺术形式表现为技法丰富、创造性强、淡中之化、疏朗阔达等一些特点。
刘筱静的罗汉绘画表现出丰富而多变的技法。就画罗汉本身来看,他的用线形式力求变化,其线条有着多种不同的形式表现:有粗的线条,有细的线条;有行云流水的线条,有行滞相间的线条:有连绵不断的线条,有断续呼应的线条;有渴墨线条,有润泽线条;有传统人物画用线,有山水法用线,有花鸟画用线:有的线条干净利落,有的线条则是先写成线,后在线条上皴擦、水撞。所以,他的罗汉用线既不单调,也不简单,而是穷变化,尽精微,示理法。他的罗汉图配景以山水居多,其变化也很丰富,形式多样化。在单纯的物象中采用多种技法进行丰富的表现。讲究对比表现,也讲究融汇表现。有继承李成、石涛之法的表现,更有自己技法研究的实验性表现,展示出一定的探索性。
他不断进行艺术探索,其罗汉绘画表现出丰富的创造性。其创造性主要体现在绘画技法、画面构成、形象设计、艺术语言探索,笔墨多样性探索等方面。从用线、用面、用点、用浓淡、用枯湿,到用皴擦、用渲染、用墨用色、用水件、用笔法等,都有探索性和研究性的表现。
淡中之化,是刘筱静罗汉绘画的基本表现形式。他力求画面淡雅平和,求静气,求静意,避火气,避冲气,在淡的笔墨中寻求变化,营造一种气定神闲,不需心力,而禅意绵绵的气氛,使画面达禅境,达静谧的心境,达佛的智慧之境。
疏朗明阔,是刘筱静罗汉绘画的又一形式表现特点,以疏朗营造旷达的思维空间,以空灵营造明净的境域,求虚中的联想,求虚中的化境,求虚中的妙音,求形式与思想的统一与通达。让幽深的意境有广阔的空间,让智慧的境界自在的弥漫,让人们不执着于可见的物象形式,而去追寻那感悟之中的思维境界。
刘筱静的罗汉绘画是将佛教文化的意义与人生观照结合起来,是将绘画艺术创造与心性思维结合起来,追求人生的理想境界,追求福光普照的世界。他从罗汉们的修持、智慧、功德中圆融自己的艺术思想,艺术家的自身也朝着大乘之门。
责任编辑: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