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佳木斯东风地区粗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2016-09-19王兴郑涛谷华娟

地球 2016年2期
关键词:斑状佳木斯锆石

■王兴 郑涛 谷华娟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黑龙江省佳木斯东风地区粗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王兴 郑涛 谷华娟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中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出露于小兴安岭东南部佳木斯东风地区,尽管前人也做了不少工作,但仍缺乏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和可靠的成岩年龄测定。岩体出露面积较大,呈岩基状产出。岩石结构不均匀,呈似斑状,为肉红色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本文详细进行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其形成为273.7±1.5Ma,其形成年代为中二叠世。

东风地区粗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锆石U-Pb中二叠世

出露在小兴安岭的粗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属于伊春-延寿花岗岩带,但对于其研究较少,上世纪七十年代,进行了1:20万区调工作,把本区斑状二长花岗岩归为华力西期花岗岩。90年代部分区域开展过1:5万区调工作和黑龙江地质志编写工作。本区前人也有研究,认为本区斑状二长花岗岩为I型花岗岩,具有显著的壳幔岩浆混合成因,形成可能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对接后的伸展有关。

1 地质背景与岩石学特征

粗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出露小兴安岭东南部佳木斯东风地区,大体上呈巨型宽带状,呈岩基状产出,属于伊春-延寿花岗岩带的北部,处于兴安岭-内蒙褶皱区伊春-延寿褶皱系,位于佳木斯-兴凯地块及其陆缘构造带上。东临兴凯-布列亚地块的佳木斯-张广才岭隆起带上,延牡丹江深大断裂带的西侧尽南北侵位。岩体被早白垩世正长花岗岩呈脉状侵入,边部被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侵入接触,侵入晚奥陶世二长花岗岩。岩体以斑状二长花岗岩为主,岩石新鲜面多呈浅肉红色。具粗中粒似斑状花岗结构、中粗粒似斑状花岗结构,由粗中粒似斑状结构—中粗粒似斑状结构为渐变变化,块状构造。斑晶为钾长石,多呈浅肉红、褐色,半自形宽板状,大小10-20 mm,条纹长石为主,次为微斜条纹长石,含量5-15%;基质:粗中粒结构,钾长石:浅肉红色,宽板状半自形,以条纹长石为主,次为微斜条纹长石,卡氏双晶发育,粒径2-7mm,含量30-40%;斜长石:为灰白色、褐色,板柱状、他形粒状,弱环带—环带清晰,以更长石为主,少为更中—中长石,大小2-6mm,含量25-35%;石英:灰白色、烟灰色,它形粒状集合体,波状消光,局部与钾长石或黑云母锒嵌分布,粒径2-5mm,含量20-45%;暗色矿物以黑云母为主,褐色,片状、片状集合体,粒径0.5-2.0mm,含量2-5%;角闪石:绿色,不规则或半自形柱状,粒径0.2-2mm,含量1-2%。

2 地球化学特征

图1 东风地区粗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曲线

岩石中SiO2含量在64.76%-75.04%,平均含量71.89%。Al2O3含在12.57%-17.38%,显示为富铝。全碱含量在7.89%-10.03%,K2O/Na2O为1.06-1.64,富钾。里特曼指数(δ)为1.97-4.62,为钙碱性—碱性。铝饱和指数A/CNK为1.40-1.56,大于1.1,为过铝质岩石特征。

岩石稀土元素总量∑REE为107.52-348.26×10-6,轻稀土元素(LREE)为79.82-310.93×10-6,重稀土元素(HREE)10.60-16.92× 10-6,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为6.73-18.37,为轻稀土富集型,δEu为0.24-0.64,为铕负异常。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型曲线(图1)。

岩石微量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Ba、K、Rb、Sr含量高,高场强元素Ti、P、Zr含量较高。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图2),大离子亲石元素Ba、K、Sr显示为负异常,高场强元素Hf、Zr为正异常,P、Ti、Ta、Nb为负异常。

图2 东风地区粗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

3 锆石U-Pb测年

图3 D5001锆石U-Pb年龄谐和图

前人未在本区测取同位素年龄,本次工作在测区中东部北东风经营所北石场沟附近采取,呈肉红色,样品重量13kg,分析出锆石颗粒较多,保证了样品用于U-Pb年代学测试的锆石的质量。样品D5001在河北省地矿局廊坊实验室用常规方法从样品中分离锆石,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进行测年分析。检测依据为DZ/T0184. 3-1997,主要仪器设备为NEPTUNE质谱仪。共对25个锆石颗粒进行了LA-MC-ICPMS U-Pb定年,采样部位基本都位于锆石的边部,校正后的有效数据24个。24个点的206Pb/238U表面年龄加权平均为273.7±1.5Ma(图3),属于中二叠世。

4 成因

测区粗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富铝、富铁、富钾,里特曼指数(δ)为1.97-4.62,为钙碱性—碱性。在K2O-SiO2图解上,样品多数高钾钙碱性系列—钾玄武系列。在TFeO/(TFeO+MgO)值在0.84-0.88,富铁。总体显示为I型花岗岩特征,同时有样品落在钾玄武系列,同时岩石中存在微粒闪长岩包体,暗示了岩浆发生了壳幔混合作用。铝饱和指数A/CNK为1.40-1.56,大于1.1,为过铝质岩石特征,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所以本区粗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为I型花岗岩,同时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

5 结论

(1)东风地区粗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为I型花岗岩,同时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

(2)东风地区粗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形成于中二叠世。

黑龙江省朱拉比拉河、东风经营所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HLJKD2007-08

[1]黑龙江省地矿局.黑龙江地质志 [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2]吴福元,孙德有,林强.东北地区显生宙花岗岩的成因与地壳增生 [J].岩石学报,1999,15(2):181-189.

[3]牛延宏,王兴,董国臣,等.伊春地区斑状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2012,31(2):247-254.

F407.1[文献码]B

1000-405X(2016)-2-67-2

猜你喜欢

斑状佳木斯锆石
浅谈佳木斯站减速顶的应用、管理及设备的专业化维修
热镀锌汽车板斑状缺陷形成机理及改善措施
佳木斯防爆电机研究所
佳木斯大學张莉莉水彩作品选登
俄成功试射“锆石”高超音速巡航导弹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
红锆石
西准噶尔乌尔禾早二叠世中基性岩墙群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构造意义
锆石微区原位U-Pb定年的测定位置选择方法
斑状饱和介质的粘弹特性表征与地震波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