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草人董”的草编作品的艺术特征

2016-09-19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草编雕塑民间

杨 峰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民族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3)

论“草人董”的草编作品的艺术特征

杨峰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

董丛仁草编的造型具有天然无雕琢的质朴之美,融入大自然中的原汁原味的元素;草编人物作品语言精炼,充分利用草编的自然纹理,进行最低限度的艺术加工,使草编人物的造形突显出的自由空间,而不拘泥于形似,经过主观审美加工塑造成艺术形象,并和客观对象保持相当距离,这是意象性造型艺术语言在草编作品中的体现。

艺术特征;天然无雕琢;民间美术

草编产品是我国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术品,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其价值不仅仅是囿于一种经济实用链条,而且具有较高的审美愉悦和鉴赏功能。草编魅力,熠熠生辉。草编是利用蒲草、玉米皮、麦桔杆、苇草、琅玡草、树条等各种柔质材料,就地取材,编织的一种手工艺品,采用结、辫、捻、搓、拧、串、盘等各种技法编织而成,它做工精细,朴素雅致。在我国民间广泛流行,堪称中华民族民间历史文化的瑰宝之一。

编结是人类最古老的记忆之一,可以说,自有人类社会,便有了编织工艺,编织艺术的源头应上溯到“结绳记事”。据传“绳”与“神”是谐音,先民们的思维表达、信息传递、都用绳子打结的方法帮助记忆。战国时代就有绳结纹饰的铜壶;明清时代人们常用绳结作避邪的饰物;梁武帝诗中也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的吟咏唱。已出土的距今8000多年前的陶片清楚地印证有绳纹和编结纹。战国时期已有竹席编织,唐代编结已普遍,而宋代编结已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北宋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可以看到民间常用的编结艺术品。在民间编织作品中,制作者总是把美好意愿和实用功能密切相连。这就是编结艺术所承载着的实用功能吧。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编织技艺出现了花样繁多的图案,形成了各地域不同的流派,从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见证。

董丛仁,1937年生于吉林省德惠朱成子乡宫家店屯,他从小受到父母的草编熏陶。董丛仁的父亲董义海(1904,4-1981,7)会编炕席、席瘘子、盖酱缸帽子。母亲郝庆云(1910,4-1990,12)擅长草编、剪纸、刺绣、裱糊等技艺,她剪纸的方法是把纸打湿用灯烟子熏,熏出来对猫对狗的图案,母亲还会做荷包、用苞米杆做灯笼。她编的草帽是用万字型编的,俗称万字不到头,这种方法已经失传。至今家里还保留当年母亲用高粱桔编的小筐。

董丛仁六、七岁就编过马莲座,竟然编成一只像手的形状来,老舅称赞他心灵手巧,有艺术天赋。1959年,他考上了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是当地唯一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农民子弟。1964年毕业被分配到长春新华印刷厂。虽然工作是搞美术设计,但董丛仁真正研究草编,是从他1997年退休后才开始的。

一、董丛仁草编的工具材料和内容题材特征

草编因为南北地域文化及风土人情的差异,在图案编织方法、手工技法风格上都略有差异。因草的种类质地各自不同,各地闻名于世的草编也各有其名,如:浙江的金丝草编,广东高要、东莞的黄草编,湖南的龙须草编等。特别是广西的芒箕草编,用久后可变成美丽的古香古色棕红色,并且不生虫、不发霉、不变形。台湾的蔺草编是以“灯芯草”为材料,这种草质地细腻柔软,色泽均匀温润。是以草席工艺品闻名,能在席面编织出纤细的文字或精美图案。从编织文化上可以体现出台湾与祖国大陆的文化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因为草编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董丛仁18年来,一直在研究探索着草编工艺材料,现在他被称为“草人董”。他用的干草原料是:香蒲草、麦秸、玉米叶这些不起眼的材料,而且香蒲草在湿地里就有。最好的原料是上冻之前香蒲草藏在水中的部分,开春在冻冰水中的也好用。水中的草柔软有韧性,秋天的草太脆,编时容易折断。采集来的草原料要用火煮一下,还要漂一下,才能使用。靰鞡草是东北白山黑水地域的植物,它生长在林区、沼泽、湿地等,俗语云“关东三件宝,人参、貂皮、靰鞡草”。靰鞡草细长、绵软,是暖草,垫在满族特有的革履靰鞡内,再冷的天,再大的雪也不冻脚。同时,靰鞡草拉力强,韧性好,也是编结的理想草苴材料。可以用于打草绳、草垫、草帘、编结草鞋,同时用其编结筐篓,用以盛物,有防震动、保温暖的作用,这种筐可以用来盛放鸡蛋、地瓜等物。芦苇也是编织的好材料,可编席子、草帽、编筐等。芦苇的收割要待秋天苇茎老化后,需晾干,要将每根苇茎破开,呈片状,称之为“席篾子”,然后即可编结了。他根据编的不同形体还使用天然的材料,如:松塔、松子皮、开心果、绿豆、黄豆、瓜子皮、芦棒等辅助材料。

图1 “草人董”草编代表作:吃水不忘打井人

董丛仁草编所用的材料是最普通的,而且是最廉价的,所以草编作者是凭借传承的技艺,艺术修养,文化内涵来创作精品。董丛仁经过十多年摸索出的草编方法有:十字扣、莲子扣、米字扣、曲径扣、梅花扣、粽子扣、套扣、马莲朵、万字编法、十字编法、麻字编法、三股辫子、四股辫子等,还有串接、串联、拧编、包裹、粘贴、缝绣等工艺技法。董丛仁的草编工具有:锥子、小钳子、多种小刻刀、各种小剪刀、胶枪等工具。

图2 “草人董”草编代表作:西游记

董丛仁草编作品主要有 “关东民俗”、“情感世界”、“体育竞技”三个大系列。董丛仁用巧手编织着一件件精美的民俗草编艺术品,如:赶马车卖年货的小伙、拉冰爬犁、玩铁圈、打冰壶的孩子、卖糖葫芦的农村老汉、纺线的大娘大嫂、看瓜人、推碾子、驴拉磨、上山采人参、儿童拾柴、儿童斗鸡、采蘑菇、抽冰猴、结婚吹喇叭、井边打水农夫、东北三大怪、萨满舞神、渔民划船捕鱼、姜太公钓鱼、移动的鸟巢、西游记主题系列、三顾茅庐,一个个独具浓郁特色的关东风情的小草人,把关东风俗表现得惟妙惟肖,活龙活现,俨然一出草人版的《闯关东》。董丛仁珍惜老年的宝贵时间退而不闲,用草编织着人生的新航标。董丛仁还创作出与时俱进的情感类新作品,如:《月亮之上》《求婚》等深受青年朋友喜欢的情感题材的作品,他还创作了体育竞技系列《双人滑冰》等,董丛仁的三个系列作品有整套的传统表现方法,形式丰富多样,题材非常广泛,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欣赏佳品。

图3 “草人董”草编代表作:赶集归来

二、董丛仁草编作品人物的审美特征

以天然无雕琢的质朴之美特征:董丛仁草人在编的造型上、技艺上,均不雕不琢,不绘不漆,不娇不柔。他的草编作品都是大自然中的原汁原味的元素,每个物象的所用材料都是自然的原本色。比如:草编作品《三顾茅庐》中,张飞穿的盔甲是用松塔切成片状制作的,色彩是深褐色的和浅色的蒲草,有冷暖的对比,小院的栅栏是小杂树编的,门斗上的盖是把芦棒切开铺上的,芦棒的质感和色彩都体现出质朴的美感。此作品充分表现出山林草木文化的本色质朴美。

图4 “草人董”草编代表作:三顾茅庐

再如:草编作品《阳光、空气和水》,是表现环保题材的作品,这幅作品寓意深刻,表现一位孕妇正在用双手接着植物上掉下来的雨露。作品也寓意着植物在自然界中缺少不了阳光和水,没有植物,动物们就不复生存。而人类,是一种高级动物。爱护身边一草一木,就能让动物很好地生存,而植物也会有限制地生长。爱护花草树木,就是爱护动物,爱护我们人类,只有这样生态才会平衡,才能创造出一个美好和谐的大自然,人类下一代才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茁壮成长。反之,也许这所谓的自然,也不复存在。大自然是孕育植物、动物和人类的母体,也是唯一能够制约人类的一种存在。

图5 “草人董”草编代表作:阳光、空气和水

董丛仁的草编人物作品,不论是题材还是审美特征都是创新的。中国民间工艺品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创新。我们走过国内的各旅游城市景点,民间艺术作品大同小异。在北京出售的旅游工艺美术纪念品,到上海、西安同样可以买到。形成这种衍生品现象的原因是,民间工艺的从业人员,大多是经过家传或师徒相传的方式,他们往往只重视技艺而轻视创意。他们从青少年时期就拜师学艺,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的艺术教育,所以文化素养欠缺,从而导致民间工艺产品始终是老面孔而缺乏创新意识。

以民间美术为元素上升为雕塑的审美特征:“民间美术”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中国普通劳动群众根据自身生活感受创作的以美化生活环境、丰富民俗活动为目的,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形式。董丛仁从小生活在田间,儿时的田间稻草人已经牢牢铭记在他的脑海中。他起初研究创造田间草人,并不是出于某种功利性目的,而是他对田间生活记忆的一种自发的、本能的原始创作,从而抒发对家乡父老农村生活的一种怀念之情。他的这个时期的作品,更多的创作状态是主观上原始的、民间性的自然再现。这种民间美术作品的诞生,其初衷并不是作为艺术作品被欣赏,而是当作生活田间劳作用品来使用。稻草人是用来防止鸟及飞禽来吃庄稼所放置的,他的编织制造是模拟真人的外貌,虽然造型简单,但是这也算原始的民间美术,这种创作能彰显出浓郁的田间的民俗民风的生活气息。这种物象造型的象征性、意象性、模拟性都反映了民间美术审美意识的功利性特征。董丛仁是艺术学院美术专业毕业的,又从事四十年多年的美术设计工作,从开始草编实用草鞋,一步步塑造出造型生动各异以艺术欣赏为主的雕塑作品。这是他从民间草编工艺美术升华为雕塑造型艺术的发展脉络。“新中国成立以后,民间艺术普遍受到重视,不过,似乎只有天津泥人张的彩塑才被称为雕塑。而强调装饰性的玉雕、牙雕、竹雕、木雕和芜湖的铁花等等,没有被列入雕塑而列入工艺美术或称特种工艺美术。民间剪纸只称为民间艺术,难以归入某一种艺术门类。过去人们对雕塑的空间性特征的判断,似乎只重视艺术形式的描述性和再现性,这样难以说清楚雕塑与绘画的空间差别。至于形体的大小,更不能作为界定雕塑与非雕塑的理由。印章中有一种肖形印,它那造型的形体虽小,却和汉代以来的印纽的龟等动物同样具有雕塑的审美特征。至于汉墓中的画像石,它那绘画与雕塑的界定更是难解难分。我看没有理由把它排斥在雕塑艺术的门外。”[1]2

图6 “草人董”草编代表作:春耕

董丛仁的草编造型人物是他独创的,没有美术基础的纯民间艺人是做不出这种艺术境界和内涵的。他的草编人物是非常耐看的,是经过他多年艺术提炼概括的艺术作品。当我在长春市民博会第一次看到董丛仁的草编造型人物时,想起了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青年教师韩璐的作品 《向左走8226向右走》,此雕塑作品获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他的作品的特点就是用布缝、绳编而知名于雕塑界。那些与真人等大的布娃娃时尚女孩,带着一种质朴的童稚气质。如果董丛仁的草编人物也制作成等人大小,是否也同样可以参加雕塑展览,也一定会有视觉冲击力的。因为他的作品有文化含量,草编人物的造型和肌理效果独具特性,并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董丛仁的草编人物风格上追求自然,朴拙可爱,没有匠气。归真反璞,熟中生巧,他的作品追求一种原始的内在美,一种有意化无意,大象化无形的哲学精神境界。更体现了无形态无框架才能容纳一切形体的意象造型。他的草编作品还吸收了霍去病墓石兽采取的应物象形,写意传神手法。他的草编作品雕塑语言洗练,充分利用草编的天然纹理,恰到好处地概括五官的细节,而不拘泥于形似。并在似与不似之间插上想象的翅膀,作品以最低限度的艺术概括处理,使草编人物的造形突显出的自由空间。作者主要来源于生活的观察体验,再经过主观审美加工塑造成简约的艺术形象,从而使作品的造型与客观物象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意象性造型艺术语言在草编作品中的体现。

董丛仁的草编人物还可以被界定为“新民艺”的艺术范畴。“新民艺”,并非是传统意义的民艺,它是现代专业艺术家作品的风格特征。民艺新作或新民艺的形式语言、风格特征取自民间美术风格,但并不是传统的民间美术自身形态的发展与创新,而是现代艺术家追求民间美术精神的结果,也是许多专业艺术家向民间美术学习的结果。新民艺的创作是专业艺术家向民间学习,取法于民间,作品带有浓重的民艺色彩。传统民间美术的创作注重其物质及精神的双重功能,注重精神的审美性,也不忽视实用性,而民艺新作品因为脱离了传统的创作背景则以审美性为主要功能。”[2]240

图7 “草人董”草编代表作:打鱼

近几年,董丛仁的草编艺术作品,多次在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大型活动中展出,受到了爱好草编艺术的广大市民的广泛关注。董丛仁还接受了长春市萨满协会的邀请,为舞蹈模特草编萨满演出服饰。他用整整一年的时间来编制萨满特色服饰。这套萨满特色服饰有帽子、头饰、蓑衣、裙子、鞋都是香菇草编做的,非常环保。在民博会上,董丛仁创作了一个足米大草鞋,除了个头大,鞋面和鞋帮上还“镶嵌”着若干个草人,每组草人都表达着不同的主题:有两个舞龙的草人,意味着龙年吉祥、腾飞向上;一个孩子给两位手拿红包的老人下跪,传达着晚辈对长辈孝道;两个小草人一前一后攀爬着草鞋,寓意着新年步步高升。

三、董丛仁草编人物作品的传承特征

董丛仁的草编在吉林艺术学院再次登上了大雅之堂,“草人董”的草编艺术作品在艺术学院的展览馆展出,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有乡土味十足的 《看瓜人》,有时代特色鲜明的情感题材作品 《月亮之上》《求婚》,有中华传统文化内蕴的作品《姜太公钓鱼》和《西游记》主题系列。浏览参展作品使你感受到纯真的艺术感染力,使观者流连忘返,记忆犹新。艺术学院的领导对他的作品非常重视,有意邀请他到大学讲学。

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文化保护传承基地,为董丛仁组织了一场草编手艺传承讲授课,组委会把董丛仁传授草编手艺的事一传开,来听他讲课的人就挤满了课堂。通过学习,更多的学员从此喜欢上了这种草编艺术,并表示有机会还想再看董老现场表演,并聆听他传授的草编技艺。这次活动使历史久远的草编艺术又回到了当今现实生活中,更使这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了活态的传承。董丛仁女儿董辉,是第三代草编技艺的传承人。董丛仁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草编艺术发扬光大,多次开办草编学习班,让更多的人掌握这门即将失传的技艺。2013年在长春市南昌社区,举行董丛仁收徒仪式。5名徒弟向董丛仁行拜师礼,成为董丛仁草编技艺的入门弟子。南昌社区还要建立起董丛仁草编技艺传承基地,形成有效的传习机制。董丛仁的草编2011年已被列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希望董老的草人成为吉林省文化艺术的一张亮丽的名片,也希望他向长沙的老艺人易正文和王文定的惟妙惟肖棕编玩具作品学习,使南北草编艺术取长补短,互相交融。我们预祝董丛仁的草编更早地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不远的将来他的草编艺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1]王朝闻.雕塑美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2]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1.

[3]周旭.中国民间美术概要[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4]徐青青.民间美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章永林)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Remainings dong”

YANG Feng
(Jilin provinc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Changchun,Jilin 130033,China)

Dong Congren’s Remainings have the plain feature of Natural not carve.The original elements of nature and straw characters of language have proficiency feature.The natural texture of Remainings can be used fully.Combine with art processing,the form of Remainings can be obvious.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fatural not carve;folk art

G112

A

1008—7974(2016)01—0017—05

10.13877/j.cnki.cn22-1284.2016.01.003

2015-09-21

杨峰,吉林长春人,研究员。

猜你喜欢

草编雕塑民间
临汾草编吉祥物入驻北京冬奥村
巨型雕塑
叶圣陶教育思想下的草编劳育对话教学创新实践
大名草编的工艺风格及出路探索
我的破烂雕塑
草编技艺传承人杨振国 割舍不掉的老手艺
写实雕塑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