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医闹”究竟闹了谁

2016-09-19本刊编辑部

新传奇 2016年12期
关键词:医闹患方医患

中国式“医闹”究竟闹了谁

中国式“医闹”已经在社会上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讨论。“医闹”到底伤到了谁?在一场场闹剧当中,谁是看客?谁是受害者?施暴者是否是真正的赢家?其实,“医闹”当中并没有赢家,任何“医闹”事件当中,你我都是受害者。

闹就有钱?部分“患者家属”成“特权阶级”

如果有这么一桩买卖,你可以任意欺凌对方,几乎不会受到制裁且获益丰厚,那么肯定会有一些人突破道德的底线,呼朋引伴地违法尝试,这就是中国式的“医闹”。会闹的家属有钱赚,这一部分“患者家属”俨然成了中国的“特权阶级”。

“职业医闹”的“生意经”

记者近日在广东、安徽、湖北等省采访了解到,“职业医闹”已经成为干扰医院正常诊疗、造成医患关系进一步紧张的重要因素。“医闹”一本万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从“潜伏”到“策划”,全程操控医患纠纷。“医务科还不知道哪个病人死了,‘医闹’就已经找上门了。”安徽一家大医院的医患调解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职业医闹”消息十分灵通,医院内外都有眼线“潜伏”,截获患方消息后立刻介入,甚至“人还没死,就已经开始策划闹事了”。

护工、开电梯的、清洁工等勤杂人员都可能是“职业医闹”收买的“眼线”,ICU、大外科、产科等等是“职业医闹”眼中“生意多”的科室,他们不惜派出专人在这里蹲守。“基本上,病人一死,‘医闹’当天就知道了。”湖北武汉一家医院ICU医生苦笑着说。

有次在一家医院附近,记者亲眼目睹一个小饭馆的老板收了“职业医闹”的“信息费”。“就是叫我打听一下来这吃饭的家属,病人病情怎样,需不需要他们帮忙,给家属们留个他的手机号。”该老板说。

获知信息的“职业医闹”一旦与患者家属接上头,医患纠纷的走向就完全由他们操控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患调解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有很多次,我们已经与患方进行了很好的沟通,患方也表示完全理解,病人都准备出院了,没想到刚过了一晚上,家属就表示完全不能接受先前协商结果,带人上门大吵大闹。”

扮“亲戚”装“围观”,该出手时就出手。“医闹”都是一上来就大打出手?这你可想错了。多家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职业医闹”真正的“头”都藏得很深,很少有直接参与现场闹事。而即使是“闹”,他们也分工明晰、极其狡猾。

一般来说,停尸、拉横幅、堵在医院门口哭闹的都是老太太,另有七八个壮汉混在围观者中,一旦院方保安驱赶闹事者时,这些壮汉就会“挺身而出”阻拦保安,一边还高喊“医院打人了!欺负老人家!”博取围观群众同情。

即使是警察也对“职业医闹”十分头疼。“没有证据证明他们是‘职业医闹’,他们都撇得很干净,都说是看医院保安对老太太动手上去拉架的,最多以寻衅滋事拘留数日。”武汉一名派出所民警说。

而只有到医患双方谈判时,“职业医闹”才会偶尔露出马脚。安徽省一家医院医务处处长有着多年与“医闹”打交道的经验,他总结,谈判时“哪个态度最恶劣、开口漫天要价、院方试图缓和气氛时就会用污言秽语辱骂医生的”往往是“职业医闹”。

“他们只是蛮不讲理地开出天价,就想让医患双方剑拔弩张,再用老子就是要闹事的态度逼迫医院就范。”该医务处处长说,“有好几次,‘职业医闹’自称是患者的亲叔叔之类的近亲,其实听口音,说的都跟患者不是一个地方的方言。还有几张熟脸总是出现在医患纠纷现场,曾经被我当场拆穿。”

据记者采访了解,这些出面闹事的老太太和壮汉都是雇来的,参与谈判的可能仅仅是“职业医闹”的小头目,真正在事件背后策划的“高人”依然是个谜。

“在多起‘医闹’事件中,从患方提供的诉求书、拟定的赔偿协议我们可以推断出,幕后策划者应该非常了解医院内情,而且懂得法律知识、医疗知识。不揪出他们,‘医闹’不会消停。”广东省医师协会维权工作委员会委员刘孟斌说。

讹“巨款”要“分成”,生意越做越“红火”。“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职业医闹”摸清了医院在医患纠纷中的无奈,将“闹”与“赔”的正比模式利用到极致,瓜分医院给患方的补偿款。

2012年,广东省东莞市发生一起医疗纠纷,由于“职业医闹”的介入,最后医院不得不支付了30万元的赔偿款。而事后医调委了解到,患者家属仅仅拿到了3万元,其他都被“职业医闹”瓜分了。

“儿子看病借了一屁股债,他死后,医院赔了不少钱,但‘医闹’掐去了一大半。剩下的钱还不够还债的。”有患者告诉记者,他们找“职业医闹”的后果却是人财两失。

“‘职业医闹’的目的很明确,他们就是为了从中牟利。”刘孟斌说,部分“医闹”组织甚至带有黑社会性质。如果患方拿到赔款后不同意支付他们要求的数目,就会使用威胁、骚扰等方式逼迫患方。

“医闹”当中没有赢家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医闹”都属于“职业性医闹”,也有一些是属于“非职业性医闹”的,这部分患者及患者家属是在发生医疗纠纷之后,不愿意通过现有的合法途径维权,而以扰乱医院正常医疗秩序的方法要求赔偿的现象。这种形式的“医闹”参与人员相对单一,局限于患者本人及其亲属,对医院的冲击力和影响力相对有限。

不过,不管是职业性的还是非职业性的“医闹”,都在社会上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讨论。“医闹”到底伤到了谁?在一场场往往以暴力殴打医生、用言语或行为污辱医生的闹剧当中,谁是看客?谁是受害者?施暴者是否是真正的赢家?深圳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医闹”的形成和治理有过深刻的探讨和反思,在他们看来,“医闹”当中没有赢家,任何“医闹”事件当中,你我都是受害者。

深圳巿人大代表杨勤认为,医生和患者之间发生纠纷后,如果从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老百姓没办法只有闹。“医闹”一旦发生,医院和医生也将成为弱势群体缺乏保障,这样便只有通过花钱来买平安。简单的道理就是,医院花了钱,医院就要“回填”这笔费用,钱从哪里来?医院为了保护自己,就只有通过对患者的过度医疗来实现。最终,多花钱、倒霉的是每一位患者,是老百姓。

因此,医疗这个行业依靠器材,依靠各种各样的检查来为患者看病已是常态,形成了这样一个畸形的发展。

深圳市政协委员,东湖中学校长凌志明曾经在学校开展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校门”的社会教育课。其中一次就专门针对“医闹”在学生当中进行了大讨论。凌委员说,连没有走出校门的学生们都认为,不管什么原因打人首先是不对的,而打医生的后果就更严重——如果打得医生不敢看病了,生病了谁来医治我们?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张洪博士则认为,“医闹”让医生不得不选择用“平庸”来保护自己。他说,医院提供的是一个技术服务,因此医院也被称为“卖方”市场。但医院不是商场,不是拿了很多钱就能买到得到贵重的商品,可能是你拿了很多钱去治病,也不一定能达到你想要的治疗效果。医生的主业是为患者保健安康,是要与患者共同面对疾病,医生和患者的敌人是疾病而不是彼此。

现在,医生不愿意冒风险同患者一起去对抗疾病,消极地去治疗,以确保自己没事。“医者父母心”,医生治病救人是天职,但“医闹”让医生不得不通过“平庸”来自保。现在医学世家越来越少了,很多医生的子女都不愿意“子承父业”不去学医,究其原因就是这个职业风险太大,并且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当中,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猜你喜欢

医闹患方医患
Crying Foul
黑龙江医疗纠纷索赔超过一万元不得“私了”
患方私自录音录像能作为证据吗?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
医闹正式入刑
患方私自录音录像能作为证据吗?
医闹频发,何“法”来管?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