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它告诉我们如何产生真正的大师

2016-09-18金春峰

博览群书 2016年8期
关键词:三代人丰碑做学问

金春峰

《我们三代人》这本书,我特为亲切。汤一介先生是我从北大起就追随、学习的榜样。汤用彤先生我也有幸亲自瞻仰其风采。1957年我入北大,汤先生是北大副校长和哲学系教授,住燕南园,和我读大学和研究生时的宿舍只有一墙之隔,有幸几次见到他。那时哲学系名家云集,有极多有名的教授。但老师们让我知道,全系老师最倾服敬仰的,就是汤老的治学和学问。后来我拜读汤老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以及《全集》七卷等,不能不由衷叹服。季羡林先生说得好,这是真正的国学大师,大学者,为民族文化和学术树立起一座丰碑,有如喜马拉雅、泰山等许多高山,是永恒的丰碑。在治学方法和精神上,我想汤老同时是一座灯塔、指南和榜样。凡治中国哲学、佛学和做学问的,都可以从中得到教益和启示。不只哲学、佛学,凡人文学科,都是如此。扩而言之,凡做人做事以至为政治国,都应该像汤老做学问,写佛教史和魏晋玄学一样,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将每一问题的解决,达到完美与极致。

汤老书中,有无数的考证、辨析,去伪存真;有无数的洞识、睿见,高人一等,在荒山蔓芜,荆棘纠葛缠绕中,理出一条清晰的发展线索,而文字极为精练,言之有物,令所有中外学者叹服。

何以能够如此?得力于汤老极深厚的国学根底和中国文化修养,极高的西方先进文化、人文学科的通识和治学方法的造诣,又精通多种文字语言工具,加上天分与天才式的识见、洞见和超乎常人的辛勤、用功,诸多因素结合,才使高山耸立,造就了这一丰碑。把这样的大师人品和治学写出来,对民族文化的复兴,对社会风气、士人风气和青年修养的提振,是无比重要的贡献价值。

我们正大力提倡创新,学术如何创新,如何产生真正的大师,引领学术亲近,《我们三代人》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示范。靠社科学术项目的审批、招标、承包是不可能制造出大师的。集体承包,写大部头著作,更不能写出大师,只能事与愿违。认真像汤老一样,做人做学问,就有希望。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反映,也是时代精神的产物。汤老是哲学与佛教史学家,也是哲学家。汤一介先生继承家学家风,更多的是哲学家,回应时代,思考时代之种种哲学问题。几十年来,他的著作中有无数的问题思考和哲学探索,前驱先路,是我们民族文化复兴所应回答和解决的。他的探索不是学理式的名词搬用,不是冥思遐想,也不是故意唱反调和高调,是严肃的极其负责的哲学担当,是自由思想所做的最艰苦思考和返本开新。有如陈寅恪先生所说,“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文化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相成之态度,乃旧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汤老与汤先生之所以具有永远的生命力,正在于认真脚踏实地实践了这一昭示。

今天,三代人的建树也成了中国文化之“本”,是返本开新的“本”, 从中我们可以吸取无穷的教益。

2014年温家宝总理回母校南开中学演讲,谈到当年师德和优秀传记如《居里夫人传》等对他们的心灵成长的深深影响。《我们三代人》正是这样的著作。在大学推广这样的著作,将有助于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和青年一代的成长。

(作者单位:什刹海书院)

猜你喜欢

三代人丰碑做学问
童长荣:铮铮铁骨铸丰碑
三代人的回家路
告别茅草屋 搬进新楼舍
教师是做学问的
曝光
丰碑最初不是『碑』
丰碑
三代人的建议
三代人的童年往事
做学问像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