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中藏的真是“病菌”吗

2016-09-18解玺璋

博览群书 2016年8期
关键词:书稿中华文明病菌

解玺璋

符马活把他的书稿《结字录》发给我,希望我为这本书作一篇序。最初,我有点犯难,因为我没有古文字学的专门知识,搞不好就会闹笑话,真就成了唐兰先生批评过的“一无专长”,“专喜玩票式的来干一下”的那种人。

不过,读了符马活的这部书稿,我倒很想鼓起勇气,勉为其难地试一试。其理由有二:一是这部书不是古文字学的专门著作,而是一部关于汉字知识的普及读物;二是这部书不艰深,轻松幽默,读起来很有趣。书稿被打开的那一刻,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迫不及待地读下去,作者天马行空、浮想联翩式的叙述,常常使我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汉字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大约四千年前。时至今日,汉字依然是维系中华文明之命运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记得章太炎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文明有三大标志性内容:文字、器物和典章制度。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文字。闻一多先生也说:“国于天地,必有与立,文字是也。文字者,文明之所寄,而国粹之所凭也。”他们所强调的,都是文字与文明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我们不能想象,如果没有了汉字,中华文明的未来究竟会怎样,会不会步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的后尘?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事实上,百余年来,汉字始终没能摆脱所面临的“最危险的时刻”,许多很优秀的知识分子都把中华民族新生的希望,寄托在“汉字革命”乃至“废灭汉字”之上,好像中国的落后只是汉字造成的,只要捉住这个元凶,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鲁迅更把汉字与国人的关系想象为你不死,我便不能活,他说:“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我们固然相信,每个汉字中都“潜伏”着丰富的内涵,但这内涵绝非“病菌”,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密码。符马活所做的,就是破解这些密码,使我们切实了解本民族文化的真相。

然而,要把这件事做好,非有广博的知识积累不可,否则,是很难做到左右逢源,应付裕如的。我看符马活的文字,轻灵、通透、开阔、幽默,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深谋远虑,读起来就像是一篇篇随笔,含蓄隽永、余韵悠长。这样的写作,背后一定是有各种知识背景作为支撑的。具体到每一个字,从它的本义,到字形、字音、字义的演变,这里不仅涉及传统的小学,即所谓文字、音韵、训诂三大绝学,肯定还少不了现代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古器物学的知识,以及文化史、思想史、伦理学、社会学方面的知识。而且,由于作者能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才使得文字中所隐含的种种秘密显露出来,从而让读者真正了解到文字和我们之间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这也正是该书的有趣之处,作者像个聪明的侦探,常常能从细微之处,发现破解文字密码的钥匙;又像个探险家,在文字的密林里穿行,忽而山重水复,忽而柳暗花明。

当然,文字首先是一种交流工具,是人与人之间结合成不同群体所必需的黏合剂与纽带,但同时,它也是承载人类情感,传递文明信息最重要的方式。如果不是靠着汉字书写赋予我们的母语情感,那么,在这个汉字键盘化和语音录入化的时代大潮中,我们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又将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上呢?近来听到有人说,汉字还有简化的空间。这种不负责任的议论,其直接后果只能是搞乱人们的思想,使汉字中所保存的文化信息继续衰减,直至消亡。这的确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我愿意相信,这本书及时地回应了汉字在现实中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具有拨乱反正的作用,所谓“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它不仅给予我们很多有关汉字的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呼唤并激发起我们对于汉字的母语情感,增强我们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既有现实意义,又是功在千秋的伟业,更是一种有力的担当。在此谨向作者表达我的敬意和感佩。我想,每个对这片热土还深怀眷恋的中国人,都不妨考虑为汉字的长存永寿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是为序。

(本文系作者为《结字录:汉字里的格局与人生》一书所做序言。作者系著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著有《梁启超传》《一个人的阅读史》《喧嚣与寂寞》《雅俗》等。)

猜你喜欢

书稿中华文明病菌
汉字三千年
顾炎武谢鼠
顾炎武谢鼠
数学说理,怎么说
人类挑战自然的传说
说算筹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苍蝇为何不会被病毒感染?
病菌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