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景学习理论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2016-09-18包富华
包富华
(咸阳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基于情景学习理论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包富华
(咸阳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情景学习理论给学习的研究提出了新框架,也为实践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本文借鉴情景学习理论,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构建了旅游专业IPS实践教学模式,包括一个平台、两方转变、三个中心、四种方法和五方评价,同时结合旅游专业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模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其优势。
情境学习理论;实践教学;IPS模式;旅游管理专业
国务院在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支柱地位[1],因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2]。国家旅游局在《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中也指出要全面提升旅游人才素质以满足新业态、新岗位的人才需求[3]。截止2012年年底,全国旅游院校有2000余所,旅游专业在校生近60万人[4],中国高等院校所培养的旅游人才已初具规模[5],但是旅游人才的质量却经不起市场的检验[6],主要存在诸如与市场需求错位、重理论轻实践、毕业生普遍缺乏实践操作技能、学习评估机制不完善[4,7]等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高等院校在实践教学这一环节上应该深刻反思。由于旅游管理是实践性和情境性非常突出的学科,旅游专业的学习离不开具体情境的实践。一直以来,学界对旅游实践教学的研究也非常关注,但已有研究多侧重探讨实践教学的某一方面,缺乏对旅游实践教学整体设计的研究[8]。本文拟借鉴情景学习理论,构建一个适合旅游管理专业的情境性实践教学模式,以期为高校旅游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一、情景学习理论
(一)情景学习理论的提出
在《辞海》中,情景被解释为人行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心理学认为情景指对人产生直接刺激的环境。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W·I·Thomas在研究人的社会交往时提出了情景理论,他指出社交的实质是情景参与和互动。而学习也是情景参与的一部分,它是个体通过参与真实情境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与此相佐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观知识通过人际交往互动而内化的过程;迁移理论指出知识是在一定情景中产生迁移的[9]。可见,情景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话题。《墨子》中曾有记载“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说明我国古人早已通过情境创设进行教学;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已成为情境教学的典范;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也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情境学习理论作为国外研究学习理论的一个热点[10],Schoch、 Suchman、 Lev Vygotsky、 J.Dewey、 A.N. Whitehead、Resnick、Brown、Cillins和Duguid等学者都对其有过相应的研究[11-15]。有关情境学习理论的研究,心理学派和人类学派所做的工作最多,二者的研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心理学派的研究,如Brown[16]、Mclellan[17]等关注学习的情境性;而人类学派,如Wenger[18]、Greeno[19]等则关注学习主体的社会参与和个体成长。随着研究的深入,Brown、Cillins和Duguid建立了情境学习模型,同时发现知识隐藏在实践中[16]。20世纪90年代美国人类学派的代表JeanLave和Etienne Wenger提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著名论断[18],搭建了情景学习理论的初步框架。情景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在真实情境的参与中产生的对知识意义协商的文化实践过程,也是个体通过与学习共同体的互动逐步实现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过程。情景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情境性,将学习主体和环境视为一个整体[20],重新界定了学习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是一次学习范式的变革[21]。
情景学习理论的知识观认为知识不一定能靠口头或书面语言传达,它蕴藏在一定的文化和背景中,它不能脱离生活和经验[22],需要学习主体在具体的情景操作(实践场)中“求知”“在行动中反省”。情景学习理论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也具有情境性,学习主体通过与共同体的互动产生知识运用、升华并获得新知识,并如此循环变化,新手在此过程中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逐步蜕变成“专家”。情景学习理论的教学观认为教学的本质是搭建学习实践场(既是有形的学习场,也是无形的心理场),形成学习共同体,并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促进个体的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和学习共同体的提升。可见,情景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与传统的“三观”相比更具情境性和参与性。情景学习理论强调个体与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成长,是对传统学习理论的一次重大颠覆和变革。
(二)情景学习理论与旅游专业实践学习诉求的共鸣
1.契合旅游专业实践学习的特点。旅游管理是一门多学科且交叉性很强的专业,并极具实践性。旅游专业的实践学习也极具情境性,这恰好与情景学习理论的情境性、社会性等特点相契合,二者具有天然的配合优势。因此,在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中引入情景学习理论,能很好地解决目前高校旅游教学中出现的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普遍缺乏实践操作技能等现实问题。
2.与旅游专业实践培养目标相匹配。通过查阅我国典型的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的本专科院校(包括中山大学、南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的培养目标,可以大致归纳出我国旅游专业实践培养目标:面向各类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包括酒店、旅行社、景区、会展等)培养理论扎实、具有实际操作和旅游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23]。由此可见,各高校旅游专业实践培养目标即是一种旅游职业情景的描述,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情景学习理论与旅游实践培养目标的匹配性。
3.与旅游专业学生学习诉求一致。首先,旅游业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连,而我国高等院校所招收的旅游专业的学生大多为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准成年人”,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知识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符合情景学习理论的“经验共享”的学习理念。其次,旅游专业学生普遍热爱旅游,具有专业热情和好奇心,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性和参与性较强,这恰好符合情景学习理论对学习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的要求。因此,从旅游专业学生的学习诉求而言,它与情景学习理论不谋而合。
综上所述,情景学习理论的相关理念与旅游专业实践学习的特点、高校的实践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诉求相匹配,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二者具有天然的耦合优势。因此,基于情景学习理论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具备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教学需求。
二、基于情景学习理论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前提
1.真实的情景设置。知识的学习和认知都具有情境性,而运用知识才是目的。因此,知识的学习不能和运用脱节,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情景学习理论强调在真实的实际中学习,因而真实的情景设置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前提。真实情境指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真实情景即旅游从业人员工作时的社会实际活动,通常是人为创设的充满教育意图的旅游行业学习情境。因此,在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应该结合高校和旅游专业培养的实际设置不同主题的真实情景,如为酒店、景区、旅行社、会展方向的学生分别设置相应主题的真实服务场景并进行有目的的演绎。真实的旅游情景是学生感知体验旅游业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学生专业热情的良好契机,因而其意义重大。
2.实践共同体的构建。实践共同体由具有相同文化理念的学习主体组成,主要有知识共同体(包括书本和生活知识)、学习者共同体(包括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及学习场所)以及共同的文化共同体(包括学习文化和学习理念)。乐于共同成长、以共同提升为目标、重视对学习方法的学习、知识共享是实践共同体的四个显著特征[24]。对“新手”而言,是否能理解实践共同体成员沟通的语言非常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新手”的学习效果(即最终是否能成为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成员),学习主体就是在不断与实践共同体沟通、互动的过程中逐步获得共同体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文化的。可见,实践共同体的构建关系到学习主体和整个团队的成长。因此,旅游实践共同体的构建和共同体学习文化的熏陶也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关键点。
3.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合法”指随着学习主体在学习情景中经验的增加和资源的共享,逐渐成为学习共同体的“合法”参与者。随着参与程度的加深,“合法”的参与者越来越专业,并逐渐向专家靠拢。“边缘性”就是用以衡量学习主体的参与深度以及距离成为行业专家距离的指标。因此,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本质是“新手”成长为“专家”(即学习共同体核心成员)的过程。因此,在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概念也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用于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模式构建
根据情景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共同体之间的对话和沟通,旅游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即是旅游实践共同体互动沟通的过程。因而,旅游情景互动平台的创建很重要,它是构建实践共同体的基础。在实践共同体中具有能动学习思维的是学习主体,教师仅仅是辅助,因而二者的角色定位也很重要。在整个旅游情景学习过程中影响实践共同体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学习主体自身、旅游情景和旅游实践共同体。同时,学习主体实践共同体所采用的学习方法也很重要。而学习主体成长性的衡量(边缘性)还需要建立学习评价制度。由此,根据情景学习理论构建出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即集一个平台(旅游情景互动平台)、两方转变(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三个中心(以“学生、情景和实践共同体”为中心)、四种方法(四种情境性实践组合学习方法)、五方评价(教师、实践共同体、学校、实践单位和自我评价结合)为一体的旅游情境性实践教学模式。一个平台是基础和铺垫,两方转变是角色定位,三个中心是实践学习的核心,四种方法是实践学习的途径,五方评价是实践学习的效果,总体呈倒金字塔型(见图1),由此构建出旅游专业倒金字塔型(Inverted Pyramid)情境性(Situational)实践教学模式(简称旅游专业IPS实践教学模式)。
图1 旅游专业倒金字塔型情境性实践教学模式Fig 1 Inverted Pyramid situa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tourism specialty
旅游专业IPS实践教学模式所提出的一个平台、两方转变、三个中心、四种方法和五方评价的模式关注到了学生、真实旅游情景和实践共同体对于旅游专业学习的重要性,端正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提出了全面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评价方法,为高校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考方案。
(三)模式分析
一个平台指旅游情景互动平台,这是旅游情境性实践学习的基础,也是实践共同体沟通对话的平台。一方面,旅游情景互动平台提供真实的旅游情景,让学生容易地“偷窃”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符合旅游专业IPS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前提;另一方面,旅游情景互动平台也有利于旅游实践共同体的构建和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能很好地解决旅游专业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和缺乏操作技能这一问题。
两方转变指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师道尊严和学生被动吸收的过程,基于情景学习理论的旅游专业IPS实践教学很好地修正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状态和二者的关系。在该模式平台中,教师从居高临下转变成学习的伙伴,学生从被动灌输的吸收者转变成主动的学习者。因此,在旅游情景实践过程中,学习中心从教师到学生的理念转变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根据自身特质和职业规划能够树立明确的旅游实践学习目标,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的这一问题。
三个中心指在旅游情景实践过程中以“学生、情景和实践共同体”为中心开展学习活动。传统教学以“教师、教学假设和个人”为中心,是一种“去情景”的墨守成规式教学。而在实际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情景是旅游知识应用的背景和重点;实践共同体有助于学习气氛的营造和共同体的成长。因而,该模式建立的以“学生、情景和实践共同体”为中心的情景互动学习模式关注学习气氛、学习团队和学习情境,能从根源上弥补旅游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去情景”这一问题。学生通过与情景、实践共同体的互动,能逐渐从“新手”获得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四种方法指四种情境性实践组合学习方法,包括大小结合法、长短结合法、内外结合法和动静结合法。在旅游专业IPS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旅游教学实践按培养目的分类,根据不同培养类别的实践共同体设置不同的旅游实践情景,分清主要旅游情景和次要旅游情景(大小结合)、规划长期实践的旅游情景和短期实践的旅游情景(长短结合)、设置校内真实旅游实践情景和校外实战旅游情景(内外集合)、安排静态旅游实践情景和动态旅游实践情景(动静结合)。四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提供给学生全方位的情景融入和互动,有利于构建实践共同体、达到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目的,弥补学生旅游情景实践方面的不足。
五方评价指旅游情景实践学习效果的检验需要教师、实践共同体、学校、实践单位和学习主体五方共同进行。传统教学以考试作为学习效果的检验,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单一。而基于情景学习理论的五方评价法并不完全以结果为导向,是一种基于“过程和个体成长”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更具综合性。
基于情景理论的旅游专业IPS实践教学模式不仅提供全面立体的旅游情景互动学习平台,而且能很好地解决高校在旅游人才培养中出现的种种现实问题。旅游情景互动平台给旅游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情境性实践学习环境,弥补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缺乏操作技能的问题;教师和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次学习的革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的这一问题;以“学生、情景和实践共同体”为中心有利于共同体的构建和成长,解决高校“去情景”教学的问题;四种情境性学习方法能有效弥补学生旅游情景实践的欠缺;五方评价衡量学习主体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程度,也能很好地解决高校学习评估机制不完善这一问题。在整个倒金字塔型情境性实践教学模式中,旅游情景互动平台是核心和基础,教师和学生观念的转变、以“学生、情景和实践共同体”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四种情境性学习方法和五方综合评价都是建立在该平台之上以解决实践问题的手段和方法(见图2)。
图2 旅游专业IPS实践教学模式分析Fig 2 Tourism specialty IPS practice teaching mode analysis
三、基于情景学习理论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势
美国心理学David H.Jonassen认为情境性教学是一种新的引导[25],它也给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无限启发。本文基于情景学习理论所构建的旅游专业IPS实践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优势。
首先,基于情景学习理论的旅游专业IPS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全面立体的旅游情景实践教学平台和思路,为旅游专业的实践学习提供了一套全新的问题解决方案。在该模式中,旅游情景实践教学平台是“舞台”,学生和教师是场上的“表演者”,二者角色的重新定位为旅游专业的实践学习提供了一个新思路。该模式所提出的学习思想与传统学习理念不同,它关注“学生、情景和实践共同体”,将学习主体和学习环境视为一体,强调学生和学习团队的共同成长,是对旅游实践学习的一种新的尝试。模式中提出的四种学习方法和五方评价法能有效弥补学生旅游情景实践的不足。
其次,基于情景学习理论的旅游专业IPS实践教学思想与工作本位的学习理念相契合。目前高校旅游实践教学普遍重形式[26]而缺乏情景背景,这是造成学生基本技能缺失、高校培养与市场脱节等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研究所构建的旅游专业IPS实践教学模式提供全面立体的旅游情景互动平台和旅游情景学习方案,能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学习并实践旅游专业知识,锻炼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全面提高其综合能力,这种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思想与工作本位的学习理念相耦合,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后期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能力。
最后,基于情景学习理论的旅游专业IPS实践教学模式给高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将“新手”变成行业“专家”的培养思路。基于情景学习理论的旅游专业IPS实践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构建实践共同体,并通过与实践共同体和具体情景的互动学习不断成长,最终达到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成为共同体核心成员,即行业“专家”)的目的。该模式所构建的培养思路实际上是将“新手”培养成行业“专家”的过程,这为高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思路。
综上所述,本文从分析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基于情景学习理论构建了旅游专业IPS实践教学模式,包括一个平台、两方转变、三个中心、四种方法和五方评价的教学思路,为高校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思路,并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优势。但由于情景学习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讨尚在发展之中,故本文的研究也仅仅是初步探索,关于二者结合的研究还有更广阔的空间。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2]纪培玲,路军.基于人才资源需求的旅游教育分层培养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05,21(S1):57-61.
[3]周利兴.旅游人才职业思想素质的基本要求及培养[J].思想战线,2013,39(2):264-267.
[4]袁媛.中国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
[5]肖宁.瑜伽职业化培训与高校旅游专业教学互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2):173-175.
[6]马勇,魏卫,邓念梅.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效果评估[J].旅游学刊,2005(1):64-61.
[7]李德志.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下的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1):52-54.
[8]魏小安,厉新建.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若干问题思考[J].旅游学刊,2005(1):30-33.
[9]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0]焦建利,贾义敏.真实境脉中的学习研究与教育变革——学习科学研究回顾、反思与展望[J].开放教育研究,2011,17(6):30-26.
[11]李洁,高志敏.“成人情境学习”探略[J].成人教育,2006(1):3-5.
[12]燕良轼,曾练平.中国理论心理学的原创性反思[J].心理科学,2011,34(5):1216-1221.
[13]WHITEHEAD A N.The aims of education in Chinese [EB/OL].(2011-05-20)[2016-02-25].http://www.anthonyflood.com/whiteheadeducation.htm.
[14]LEVINE J M,RESNICK L B,HIGGINS E T.Social foundations of cognition[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93 (44):585-612.
[15]BRANSFORD D J,BROWN A L,COCKING R R.How people learn:Brain,mind,experience and school[M]. Washing-ton,D C:National Academy Press,2000:68.
[16]COLLINS A.Cambridge handbook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C]//SAWYER R K.Cognitive apprenticeship:Cam-bridge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47-60.
[17]MCLELLAN H.Situated learning perspectives[M].Englewood Cliffs,NJ: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1996:59.
[18]WENGER E.Communities of practice:A brief introduction [EB/OL].(2011-03-23)[2016-02-25].http://www.Ewenger. com/theory/.
[19]GREENO J G.Handbook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C]// SAWYER R K.Learning in activity: Cambridge, M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79-96.
[20]姚梅林.从学习理论的变革看有效教学的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2-27.
[21]姚梅林.从认知到情境:学习范式的变革[J].教育研究,2003(2):60-64.
[22]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3]白凯,张春晖.创意培养:旅游专业本科教育未来的提升空间与发展重点[J].学术论坛,2011(8):175-183.
[24]高文.情景学习与情景认知[J].教育发展研究,2001 (8):30-35.
[25]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郑太年,任友群,高文,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6]张丽梅.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及其考核机制浅探[J].中国高等教育,2012(13):78-79.
【责任编校龙 霞】
G642
A
1674-0092(2016)04-0123-05
10.16858/j.issn.1674-0092.2016.04.026
2016-04-22
咸阳师范学院教学改革基金项目(201202002);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项目(12XSK035)
包富华,女,四川内江人,咸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