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16-09-17
资讯
UPDATE
第十二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即将在京举办
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建筑事业日益得到中国及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第十二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将于2016年3月30~31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届大会将围绕“绿色化发展背景下的绿色建筑再创新”的主题开设开幕式暨综合论坛,并同期召开分论坛23个,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300余位。展览面积达到15 000m2,国际标准展位500个。
本届大会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届时,行业领袖会聚北京,名企名牌悉数亮相,主流媒体齐聚一堂,用创新构筑绿色建筑发展,用融合激发行业价值,携手开启绿色化背景下绿色建筑创新发展的新时代!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节能、降耗、绿色、健康已经成为全世界对于未来建筑的共同追求,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绿色化道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指出: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不仅能够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民生发展,也是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战略方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途径。“第十二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在此背景下召开,将通过“创新”和“升级”来诠释目前行业所面临的重大转变,推动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
为期两天的研讨会,解读政策方针,探讨行业热点,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共涵盖21个议题:
(1)绿色建筑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践
绿色建筑总体设计方案、节能建筑总体设计方案、智能建筑总体设计方案、绿色建筑房地产开发项目实例等。
(2)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
高效率采暖空调设备,供热系统效率提高技术;暖通空调系统优化设计与运行技术;高效率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技术。
(3)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与产品
楼宇自动化系统、建筑供电系统、智能社区、智能网络通讯系统、业务应用系统集成与开发技术、环境与控制系统、商务区办公自动化及信息服务、社区物业管理。
(4)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工程实践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总体设计方案、项目实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和设备等。
(5)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与监管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的运行、监管与节能服务市场的展示。
(6)绿色建材技术与产品
生态化铺装材料、再生材料;建筑门窗及配套五金件;化学建材;室内装饰材料;厨房、卫浴设施及配套五金件;节水器具;建筑电工、电气;各类房屋建筑材料和技术;钢结构及金属制品。
(7)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
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绿色隔热建筑材料;保温装饰一体化;新型节能环保幕墙材料;外墙保温技术体系研究,外墙保温材料与产品开发。
(8)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工程实践
太阳能、地源热泵、风能热泵、风能等新能源利用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与展示。
(9)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工艺和设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成功范例。
(10)供热计量改革与建筑节能
供热体制改革示范项目、最新供热计量技术及计量改革成功范例、设计方案;采暖、供热设备及通风系统;节能暖通空调、供热设备、燃气热水技术与设备;供热计量新技术与新产品与检测收费系统。
(11)绿色施工技术
绿色施工技术项目介绍,绿色施工技术和工法,绿色施工装备等。
(12)绿色校园
绿色校园实际工程案例、校园能耗计量与监控系统、校园节水技术和产品、校园非传统水源利用技术、校园实验室环境控制技术。
(13)绿色生态城区
环保相关技术产品;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技术与产品;改善居室环境质量技术与产品;节约资源能源技术与产品。绿色生态城区的案例介绍、绿色生态环境技术应用;绿色生态城区的水资源保护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绿色交通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垃圾循环利用技;绿色生态城区的人文环境。
(14)绿色工业建筑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方法;绿色工业建筑适用技术和产品;绿色工业建筑工程案例。
(15)BIM应用与绿色建筑创新
国内外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节能设计分析、建筑能耗模拟、民用建筑能效测评、建筑风环境模拟、声环境模拟、自然采光、建筑遮阳分析等绿色建筑设计、施工、检测、运营阶段的产品和绿色建筑系列解决方案,以及典型项目应用。
(16)海绵城市、低碳生态环保技术与产品
建筑雨水排水收集、中水利用技术及设备、节水设备;固废处理回收再利用技术及设备;环境绿化配置技术;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技术及设备;低碳社区分析计算软件等。
(17)建筑工业化与装配式建筑
建筑产业化相关技术和建筑产品、部件与构配件;工业化建筑设计、工程及施工一体化、预制构件及生产、施工技术与设备、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及成功范例;建筑工业化关键装备与装配式建筑生产线;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关联技术产品及工程实践经验。
(18)绿色建筑和地下综合管廊
地下综合管廊设计理论、技术、实践和总体设计方案,各种管材和管件生产设备、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数字地下管网监控仪器、管网检测和维修设备等管廊建设配套产品和工程实践经验。
(19)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技术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保温体系、门窗系统、新风系统、气密性保障、热舒适与空气品质、能源系统、智能系统、施工技术,以及不同气候区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案例介绍等。
(20)绿色照明技术与产品
半导体建筑照明产品、半导体城市照明产品;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式城市照明节能系统。
(21)绿色房地产实践
绿色房地产项目介绍;绿色房地产适用技术;绿色房地产的物业管理等。
通过深入交流和分享,必将促进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科技创新及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深入开展。
同期召开“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将集中展示国内外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和绿色建材的最新技术成果与产品应用实例。展示内容包括:围护结构保温、隔热、遮阳系统;智能建筑与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室内环境、健康与新风空净系统;可再生能源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新型绿色建材及其配套应用方案;采暖空调与热泵系统系列解决方案;BIM技术在绿色建筑领域的应用;绿色房地产设计理论与实践方案;绿色照明系统及其实施解决方案;住宅产业化与3D模块建筑技术;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与运行;生态环保与绿色空间创新设计;绿色施工技术与经典案例展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案例分享;被动式建筑技术应用与创新;新型结构技术体系及其实现。通过对行业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分享绿色化时代的远见和战略。
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是绿色建筑领域的年度盛会。大会自2005年成功举办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1届,成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绿色建筑领域专业盛会。事实上,11年来,国际绿色建筑大会已不只是论坛、展览、推介,其外延与张力远远超过了大会本身,折射出了我国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历程。即将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绿色建筑大会,将是一次兼具前瞻性、权威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的大会。
消息来源:www.chinagb.net
国务院发文要求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近日发布,这是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确定了“十三五”乃至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若干意见》约8 000字,由9部分组成,提出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总体目标: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历经37年改革开放,我国城市发展也进入转折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亟须治理解决,针对当前一些城市存在的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特色缺失和文化传承堪忧等现状,《若干意见》提出建筑八字方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防止片面追求建筑外观形象,强化公共建筑和超限高层建筑设计管理。
《若干意见》明确了一系列城市发展的“时间表”——如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清查并处理建成区违法建设,完成所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的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力争将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5%以上等;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等……
针对城市规划执行难的问题,《若干意见》进一步强化了规划的强制性,提出“凡是违反规划的行为都要严肃追究责任”。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必须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并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从制度上防止随意修改规划等现象的发生。
此外,《若干意见》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要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与此同时,要强化绿地服务居民日常活动的功能。城市公园原则上要免费向居民开放。
消息来源:光明日报
2015年中国绿色建筑城市排名出炉
近日,由标准排名统计发布的2015年中国绿色建筑城市排行榜出炉。上海凭借获得38项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64项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标识和18项绿色建筑一星级设计标识,登顶2015年中国绿色建筑城市排行榜,北京和深圳紧随其后。
该统计是基于2015年中国各大城市获得绿色建筑星级认证设计标识的数量,并非中国各大城市历年以来的绿色建筑星级认证设计标识总量。
据悉,上海的绿色建筑全面发展,不再局限于旅游景区和高大上的公共建筑。上海获得的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数量和二星级设计标识数量都高居榜首,不仅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上交所、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新建工程项目等高大上的公共建筑,也有像大宁金茂府这样高端优质的住宅建筑。
在此前标准排名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陆城市财力50强排行榜”中,上海也高居榜首。上海是世界十大金融中心之一,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这座东方大都会不断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企业前来投资,而这些跨国企业对办公居住环境的要求较高,对绿色环保的认知和接受度也较高,也由此带动绿色建筑在上海发展迅速。北京和深圳分别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但距离上海有较大距离。相比在“2015中国‘氧吧城市’50强”中位列第十的深圳来说,深受雾霾侵袭之苦的北京,更需要绿色建筑来“排毒养生”。
2015年12月8日7点至10日12点,北京发布史上第一个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少年宫及校外教育机构纷纷停课。如果学校建筑是绿色建筑,有新风系统等防霾设施,学生们或许更愿意待在教室里。北京需要更多的绿色建筑来为公众服务。
尽管近几年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增速较快,但是与欧美日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中国开发业务的房企,对绿色建筑的开发热情不是很高,购房人对于绿色建筑的认可度也较低,电力、水力、金融、媒体等各行业对于绿色建筑的支持力度也远远不足,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仍任重道远,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
消息来源:中国建设报
2018年中国绿色建筑占有率预计将增至28%
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近日发布了《2016年世界绿色建筑趋势智能市场报告》。该报告是道奇数据分析公司(Dodge Data & Analytics)联手特约合作伙伴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共同编制而成。
最新报告显示中国绿色建筑产业很大程度上受客户需求、环保法规和健康社区的带动,预计到2018年会实现占有率从5%到28%的超过5倍的增长。新的超高层住宅、医院和公立学校被视为中国绿色建筑增长的3个最主要领域。
新报告对近70个国家进行调研的数据显示,全球绿色建筑继续保持每3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
“主要得益于LEED绿色建筑计划风靡全球,国际市场对绿色建筑的需求这些年来稳步增长,”USGBC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里克 · 费得里兹(Rick Fedrizzi)先生谈到,“像中国这样正在快速经历城市化的国家,都在寻求支持经济稳定而又永续增长的工具。国际商业领袖和政策制定者意识到,致力于转变环境建设是解决重大环境挑战的关键。”
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已将世界绿色建筑市场变为一个产值达一万亿美元的产业。这种激增也带动绿色建筑材料市场的规模和范围的相应增长,预计2019年将达到2 340亿美元。诸如LEED之类的绿色建筑计划是全球市场转变的重要推动力。今天,全球有近75 000个商业项目参与LEED计划,每天有185万平方英尺(超过17万m2)的建筑空间获得LEED认证。在中国大陆地区,有面积超过1.33 亿m2的逾2 400个项目正在参与LEED。
“作为世界上指导绿色建筑设计、建造、运营和维护方面应用最广泛和最受认可的系统,LEED的增长反映了其全球适应性,”USGBC首席运营官马晗(Mahesh Ramanujam)先生谈到,“在创造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为员工、学生和社区成员创造更健康室内环境,通过减少能源和水消耗为建筑业主降低水电费开支的建筑结构方面,LEED是至关重要的工具。”
智能报告指出,在全球范围内,经济因素被大多数接受调研的国家认为是最重要的驱动力。报告显示,相比传统建筑,绿色建筑明显节省了运营费用。为此,调研对象预计在5年内新建绿色建筑的运营成本可节省14%,绿色翻新与改造项目为13%。建筑业主同样指出绿色建筑(无论新建或改造)比传统建筑在资产价值上带来7%的增长。
消息来源:USGBC
越南超大竹制穹顶建筑
武仲义(Vo Trong Nghia)建筑师事务所在越南胡志明市西贡河附近的一个公园内搭建了8个超大尺寸的竹制亭子,作为钻石岛托管公寓的多功能社区空间。
这些建筑结构完全由竹子制成,上方覆盖着超大的茅草屋顶,其灵感来自于传统的竹篮鸟巢。其中最大的结构直径24m,高度12.5m,是由能工巧匠现场将每一根竹子绑扎起来搭建而成。结构处理特色在于双层的屋顶,悬挑出来的茅草屋顶形成了深长的屋檐,既能遮挡烈日,又能挡住强降雨的侵袭。6个较小的亭子散布周边,它们均由12个预制结构单元构成。
这些结构在设计上没有使用人工照明装置,因为有巨大的采光天窗,热气从天窗排出,从而保持空间凉爽。这些凉亭对公众开放,具有多种功能,同时也为可持续建筑设计提供了典范:将传统造型与现代建造方法相融合,来适应当今的建筑。
消息来源:archgo.com
追随太阳轨迹的住宅
在迈阿密的海滩上,克里斯蒂安 · 瓦斯曼(Christian Wassmann)工作室完成了一座雕塑般的3层住宅的扩建工作,与场地中原有的1930年代的小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该建筑名为“太阳轨迹住宅”,利用太阳来帮助居住者增加活力和健康。宽敞的厨房充当建筑的空间连接处,同时也为业主和其客人提供了交流的地方。小屋后面矗立着螺旋状的墙体,如雕塑一般,同时起到了结构上和功能上的作用。在新建建筑的顶部,弧形墙体追随太阳的轨迹,形成一个私密的日光浴室。太阳光经墙面反射到露台,同时使住户免受风的侵扰。藤蔓覆盖的二楼主卧室下方,弧形墙体环绕着圆床,而隐藏的开放式浴室位于后方。
“人们可以在此处的自然之境中体会到隐居感,”Wassman解释道,“于开阔天空之下,远离琐事的干扰。此时此刻,住户能够体会到不同于平时的感觉,沉浸于自然中,与天地互动。”
消息来源:www.designboom.cn
印度可持续生态社区项目
印度农业生态学家阿姆兰库萨姆(Amlankusum)和法国的文森特 · 卡勒博(Vincent Callebaut)建筑事务所发布了关于垂直“生态社区”的计划,名为Jaypee绿色体育城。生态社区中的这座复合建筑名为Hyperions,名称来源于世界上最高的树“亥伯龙树”(hyperions)——在加利福尼亚北部发现的一种红杉,其高度可达115.55m。
这个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项目,依靠健全的经济和环境系统能够抵抗气候变化。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创造一处结合城市激活、小规模耕种、环境保护和物种多样性的文化中心,所有复杂操作所需的能量是经专门化的方法现场产生,例如风力路灯是由嵌入的风力涡轮机来提供必要的照明。
“Hyperions”由6座花园塔楼组成,每栋36层高的塔楼都包含了居住和办公空间。建筑的基础底座由钢结构和混凝土组成,具有抗震性,上层建筑是由当地产的木材建成。建造所需的所有木材均来自于德里森林,该森林按照可持续性原则开发管理,拥有6 800万hm2的树林,覆盖其23%的领地。印度是地球上10个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并且是世界上第二大水果和蔬菜生产国。木材贯穿运输、加工、安装、围护和重复利用的全过程,在其从收获到回收的生命周期中能够提供最优的环境足迹,Amlankusam想通过建造高层木结构来赞美这一绿色财富。
6个花园塔楼作为一处带有高度社交性和文化混合特征的垂直村庄,灵活的渐进式空间位于太阳能外立面后面,可用于企业孵化、创新实验、联合办公空间、多功能室和门房服务。所有大小公寓以及学生公寓全部开向层叠的水培植物阳台,室内家具由自然材料制成,如罗望子和檀香木,来自于当地的家具工匠、工厂实验室和回收商店。
作为农业生态学家,Amlankusam表示该项目将会实现一个真正有效的给养系统,基于有机的养耕共生法。胡萝卜、西红柿、菠菜、藏红花和香菜将生长在位于每个公寓阳台上由粘土球组成的轻质基板上以及水培温室中。这种立体农业模式可以为居民提供大部分的食物,并能够节约土地。
另外,该项目通过使用一种小型水泵储能装置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水率达90%。
消息来源:www.designboom.cn
屋顶露台的花样翻新
这栋位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内的传统住宅,经建筑师对其露台进行翻新设计之后,格调顿时提升不少。在露台的翻新设计中,建筑师将设计的核心放在如何把屋顶转变成一个全新的娱乐场所上,不仅设计了一个带有绿色空间和果园(拥有独自的灌溉系统)的区域,还通过添加烧烤区和甲板露台扩展了生活空间。
建筑师在露台上增加了一个轻质构架,并通过楼梯将两个屋顶层平面连接在一起,在需要遮阴的地方安装了天篷,在需要自然光照射的地方(例如果园和部分露台)保持开敞。该项目中最重要的一项因素就是预算,因此材料的选择格外重要,最终,建筑师通过马口铁、松木以及白色塑料的使用,来实现审美和材料质量之间的平衡。建筑师利用简单而实用的设计手法,将人的需求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绿色的、环境友好型的露台空间,并为户主们创造了一处娱乐休闲场所。
消息来源:www.designboom.cn
拥有大型悬臂结构的西班牙明日博物馆
由西班牙建筑师圣地亚哥 · 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设计的“明日博物馆”(The Museum of Tomorrow)位于里约热内卢新兴的Puerto Maravilha区。该设计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通过其建筑风格探索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该建筑包含了可持续设计方案,结合自然能源和光源;来自海湾的水用于调节建筑的内部温度,同时也用于为建筑周边的倒影池供水;使用太阳能光伏板,光伏板可以在白天通过调整一直保持朝向太阳的最佳角度,生成的能源用于供给建筑。
博物馆包括5 000m2的临时和常设展览空间,以及环绕建筑并沿码头延伸的7 600m2的广场。该建筑有一个大型悬臂结构,在面向大海的一侧为45m长,面向广场的一侧为75m长,这些特点突出了博物馆从码头到海湾的延伸。常设展览空间位于楼上,设有10m高的屋顶,将瓜纳巴拉湾的美景尽收眼底。建筑的总高度不超过18m,以保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圣本托修道院(Sao Bento Monastery)的海湾景色。
“里约热内卢为世界树立了一个榜样,展示出如何通过强力的干涉和文化设施的创造来恢复高品质的城市空间,例如明日博物馆和新艺术博物馆,”建筑师圣地亚哥 · 卡拉特拉瓦解释道:“在设计之初,这个愿景引导着我们在博物馆外面增加一处广场。该广场创造了一处更有凝聚力的城市空间,并且反映出周边的巨大变化。”
结合了大型活动翼和外立面结构的悬臂式屋顶延伸的长度几乎与整个码头相当,意在强调朝向瓜纳巴拉海湾的延伸性。建筑下的倒影池,用来过滤水,水从海湾汲取然后从码头的另一端排掉——使整个博物馆个人一种轻盈飘然的感觉。“该设计是想让建筑感觉起来是优雅的,几乎漂浮在大海之上,如同一艘船、一只鸟或一棵植物。因为展览属性的改变,我们为建筑引入了一种原型构造。这种简洁性能够满足博物馆的多功能性,能够作为会议或作为一处研究空间,”卡拉特拉瓦说道。
建筑朝向为南北向,偏离了码头纵向的东西轴线,将连续的景观空间最大化,包括了花园、小径和沿码头南侧的休闲空间。环绕码头的公园人行道使游客可以绕博物馆行走,同时欣赏圣本托修道院和瓜纳巴拉海湾的全向美景。博物馆底层部分设置了功能和技术房间,例如博物馆的行政办公室、教育设施、研究空间、礼堂、博物馆商店、餐厅、大厅、档案室、储藏和卸货区。
消息来源:www.designboom.cn
植物穿梭其中的像素化“白墙”塔楼
在塞浦路斯的首都尼科西亚,法国建筑师让· 努维尔(Jean Nouvel)设计了一栋总高度达67m的多功能塔楼,名为“白墙(white walls)”。该建筑作为一个新地标,其自身的垂直性与四周中世纪城墙和老城区周围护城河的水平性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对位关系。该项目共包含10层公寓式住宅、6层办公空间和2层零售区域。
竖向的植物景观带覆盖了该建筑约80%的南立面。这些植物作为纯天然的“遮阳板”,能在夏季为公寓和办公室遮阴,在冬季最大限度地让阳光照入室内。这个绿化立面能够承载各式各样的当地植物,随着四季更替而变化。在地面层,建筑周围有几棵已有400年树龄的橄榄树,与附近的公园建立了联系。
公寓及办公室的活动空间扩展到室外的凉廊,充分利用了该地区气候温和的优势。在北立面上,一系列层层叠叠的露台和阳台将看向城市天际线的视野范围最大化。东西立面上的凉廊则向内扩展以保护居住者免受噪音、强风和烈阳的干扰。混凝土墙面上有自由排列的方形开洞,不仅使建筑拥有独特的外表,还让室内花园的绿色植物“探出头来”。
消息来源:www.archcollege.com
多伦多的5座“像素山”住宅项目
由BIG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加拿大多伦多市中心住宅开发项目的方案,使人不禁联想起萨夫迪(Moshe Safi e)1960年代设计的实验性集合住宅“栖息地67号(Habitat 67)”。
建筑场地位于国王西街和威灵顿街之间,建筑面积约67 000m2。BIG公司的设计方案包括500套公寓,像素化的体块此起彼伏形成五个“山峰”。这种模块化的布局与萨夫迪设计的栖息地67号有着相似的设计美感。栖息地67号建成于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是由354个混凝土“盒子”堆叠的三维形体。
在该设计方案中,综合体将会有一个中空的矩形空间,形成供居民使用的一个大型公共庭院。建筑体块分解为立方体模块,为了获得更多日照,每个模块扭转45°。这5个塔的高度将在15~17层楼之间,同时建筑的地面层对外开放,使行人能够穿过院子。这种不寻常的建筑布局创造了许多各异的结构空间,以及各种尺寸的公寓。大多数的单元都拥有私人露台,而且许多露台都有着城市景观的极佳视野。
该建筑产生的效果将类似于“地中海的山城”,被消解的建筑体块看起来更像是一堆房子,而不是一栋大型新建筑。
材料方面目前还没有确定,当前的设计方案是使用一种浅石色的材料——与“habitat 67”的粗野混凝土形成细微的对比。
消息来源:www.archcollege.com
伦敦用花坛清新空气
最近,在伦敦大桥附近的Tooley街街区可以看见一种新式的花坛,它们不仅有小型花园式的植物组合,而且装饰外沿还可以用作公共长椅,既好看又实用。
“这个波浪形的花园长椅,为伦敦忙碌的街道提供了一个坐下休息的空间。同时,通过这个花坛与其配套的设施和功能,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愿意关注身边的环境,并为环保付出努力。”花坛的设计者WMB工作室在一份声明中说。
实际上,这个花坛设计是“伦敦大桥清新空气广场”计划的一部分,也是“伦敦未来街道孵化基金”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它作为一个试验项目,被要求兼具绿化、社交等功能,还要能灵活移动,并适应各种类型的周边环境,且能突出环保的主题。因此,除了可以被用作花园加公共长椅,这个标准尺寸只需占据两个停车位的花坛,还具备模块化位移、按地形调整大小等特点。
同时,植被里还藏着一个空气质量监测器,可以实时监控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相关数据将被实时传输至App和网站,以供路人查看。另外,花坛中的植被也不会做过多的人为修剪,WMB认为这样更能体现环保的主题。
按照规划,“伦敦未来街道孵化基金”在之后会投出总计1 800万英镑的资金,用以提升伦敦的公共环境,而“伦敦大桥清新空气广场”计划在2016年还将再推出3个类似于这个花坛的新环保设计。
消息来源:www.jiemian.com
伊朗马什哈德市Vandad生态大厦
ZAAD工作室和Challenge Studio工作室合作为伊朗马什哈德市设计了一处新型住宅类型。这个名为“Vandad”生态大厦的项目,建筑面积为4万m2,由于开发商本人就是出身于一个小镇,十分有兴趣将被动绿色能源战略整合到自己开发的项目中,因而这座生态建筑力图仿效“小城镇”的概念,着力体现小城镇生活的设计元素。
“Vandad”生态大厦独特的外形主要基于“留白设计”(void desidn)的理念,将住宅项目转换为共享的绿色空间,通过减少住宅空间,增加公共绿地,从而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交流。
设计师们做“减法”建造了一个绿色“山谷”,山谷两侧相对而视;两侧的住宅共享一处绿地,又互为对方的风景;幕墙设计也努力尊重城市主要外观和天际线。这座建筑并不是一座垂直城市,而是一处垂直的村庄。
通过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等多学科方向分析现代生活中广泛遇到的问题,该方案尝试建造一个更可持续、更环保,且与居民生活方式更贴近的项目。这些因素对于出生在非城镇化时期的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内在影响因素。空间与空间所有权的硬性划分已经成为现代都市生活中广为接受的一个方面,居民与周围环境和周边居民的互动也被最小化,人们都生活在自己的国度里,这大大降低了人们对于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这个方案通过对社交和自然环境的强调,试图重新引入对现代都市生活的认同感,并鼓励通过公共绿地来增加社会交流,提高生活质量。
消息来源:www.urcities.com
宛如来自外星球的鲜艳泡泡建筑
匈牙利建筑师安蒂 · 洛沃格(Antti Lovag)认为,住宅应该是个自由自在的地方,随心所欲,不该被固定的框架束缚,而他的第一个房屋设计作品Maison Bernard住宅,就体现了这一说法。
该建筑位于法国南部,是为冒险家皮埃尔 · 伯纳德(Pierre Bernard)设计的房子,以人类自然的动作和姿态为灵感,顺应地形而建,外观上看起来就像是外星人在地球的住所,而进到内部,则更加惊艳。
Maison Bernard住宅于1970年代末期完工,40年后,Maison Bernard基金会委托法国建筑师欧蒂娜 · 戴克(Odile Decq)进行改造,历时5年,改造成了一个用色鲜艳、大胆的奇幻空间。改造后的建筑运用大量疯狂的颜色,让每一个空间都拥有自己的个性。更有趣的是从室内望向窗外,是美丽的自然风景,和奇幻的内部装饰形成强烈的对比。
Maison Bernard 现在于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对民众开放,让所有人都能体会这充满视觉冲击的空间。
除大众参观的以外,Maison Bernard基金会还有个艺术家计划,每年都会开放6个月的时间为一名艺术家提供入住机会,艺术家必须在这期间内,以建筑为灵感完成一项作品,这是非常有趣的交换。
消息来源:art.ifeng.com
法国拉德芳斯新区的半月形氧气公园
法国拉德芳斯新区(La Défense)位于巴黎西郊,邻近塞纳河畔的纳伊(Neuilly)。“拉德芳斯”的意思是防卫,源于对普法战争阵亡战士的纪念雕像。在1980年代,巴黎市通过招标选中了丹麦建筑师奥托 · 冯 · 施普雷克尔森的方案,将这里建设成具有现代设计感的商务区。代表性建筑大拱门也建在这里,与凯旋门、香榭丽舍大道、协和广场在一条中轴线上,是现代巴黎的象征。
在这条重要的中轴线上,即将开启一个以建筑与景观结合为构思出发点的城市花园项目,法国建筑事务所Stéphane Malka的“氧气(OxyGen)”方案赢得了竞标。该花园项目包含一个新建的餐厅,餐厅周围将设有开放的露台。场地本身在整个总平面中所占据的卓越地理位置,从周边塔楼上的各个视角都能看到这里。
该项目占地面积1 500m2,共有两层,二层的露台兼作广场,上面搭建了不同风格的木质凉亭,用高低不一的垂直木头搭建出开放的空间,仿佛流动的音乐一般。亭子周围种植了来自意大利帝沃利(Tivoli)的灌木植物,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阳光透过木条和植物照射下来,让空间充满了自然的暖意。人们可以随意穿梭其中,或者在亭子里吃饭、聊天,享受惬意的时光。楼下将建成餐厅空间,其外圈是走道,与中间的天井相互连通,将花园的概念延续,让路过的人随意休息。
这个多层次设计方案受19世纪的传统浪漫式花园的影响,使用了各种各样的灌木、草丛搭配封闭的空间,从周边的自然环境中开辟出一处安静的场所。整个公园内散布的所有凉亭均在场地外预制完成,这意味着周边的居民和办公职员在该项目施工期间不会受到打扰。该项目预计将于2017年完工。
消息来源:www.archcollege.com
16个浴缸组成的弹出式卧室
2015年秋天,德国慕尼黑举办了“Shabby ShabbyApartments”竞赛,作为选出的24个设计之一,由立陶宛Urban Restart工作室和苏格兰建筑师科特 · 克里(Kurt Cleary)设计和建造的“黄色潜水艇”对公众展示。慕尼黑是欧洲租金最高的城市之一,这次竞赛就是为解决该城市住房问题而进行的社会试验,但是,它的宗旨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通过讨论,发出一种讯息——即不应该通过缺乏想法的批量设计来解决社会住房。相反,应该通过设计新颖、创造性的解决方法来处理。24套公寓被放置在慕尼黑公共场所周围,并已租给房客一个月,来打造一个新型完整的微型社会。
“黄色潜水艇”是位于Schwindinsel岛上公园边缘一个有趣的公寓。形状如同太空舱,所用材料反映了水的主题。而且,所选的位置看起来偏僻,但是仍在城市的中心,突出了意外发现的感觉。外观如玩具般的微型卧室提供了舒适的空间,能够感受到城市中隐藏的美丽景观。
该公寓以250欧元的预算在7天内建成。低成本是本次竞赛的重要要求,参赛者面临的挑战是主要使用回收和捐赠的材料。团队重新利用了16个玻璃纤维浴缸,构成墙壁、地面和天花板。门上洗衣机的窗口让光线进入卧室,从潜望镜中可以观察到早晨的公园和好奇的路人。采用模块化的木结构使其易于运输,先在车间里建成结构,然后拆除并在现场进行安装,浴缸的形状形成了有趣的空间氛围以及储藏空间。
消息来源:www.archcollege.com
移动电源HeLi-on将太阳能“卷”起来
智能手机的普及与流行让人们出门在外一定要多带一块移动电源才觉得安心,包包里面有移动电源就跟有钱包一样自然。但现在的移动电源还是有安培数的限制,电量用尽之后还是必须摸摸鼻子回家充电(或拿朋友的来用?)。最怕的是要用的时候没有电,身边也没有插座可以使用。
什么样的技术让我们的移动电源在没有电的时候也能随时自我充电?Kickstarter网站上就出现了这样的产品,它让你将太阳的能量带着走,有太阳的时候补充电量,没太阳的时候它帮你充电——这就是名为“HeLi-on”的移动电源。
HeLi-on是个能够拉出一块太阳能板的移动电源,设计团队绞尽脑汁,将有机太阳能电池放进移动电源内,让里面的空间利用得淋漓尽致。
出门在外,只需要拉出太阳能板,就能够直接进行光合作用补充电量。HeLi-on轻巧、易携带,不想要带包包出门也可以选择直接放入口袋里面,丝毫不成负担,使用时摊开在地上就能直接给手机充电。
太阳出来的时候不要犹豫就拿出来晒一晒吧!只需要2~3h,就能够充满一次循环;太阳下山的时候它就可以替你的手机充电,隔天早上再拿出来晒一晒,就又有满满的电量了。
消息来源:art.ifeng.com
Glance挂钟:显示的不仅是时间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近日,Glance科技公司推出“Glance挂钟”,它不仅是一只漂亮的壁挂钟,而且能够让你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来获取所有信息。
Glance挂钟可以通过专门的应用软件与用户的智能手机或者平板连接并获得数据。Glance挂钟通过与Nest、SmartThings、Wink、Withings等智能家庭设备相连,在钟表上展示房屋相关使用信息,如能源、水的消耗,从而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让你随时随地更简易地了解自己的家。
Glance挂钟开启了智能家居引领的全新生活方式。这款壁挂钟直径12英寸(约30cm),一节电池可续航3~6个月。当你醒来时,Glance挂钟会基于活动追踪设备的数据来显示你的睡眠时间。
通过App和闹钟的互联,可以把日常的日历、行程、运动数据都展示在闹钟上,抬头就能看见,真正让日常交互得很多的用品变得更有效起来。通过整合你的日历和提醒事项,Glance挂钟将日常规划进行可视化,保证不会错过任何一个重要的会议或电话。Glance挂钟还能显示电子邮件和优步(Uber)汽车的到达时间,使工作、生活更加便利。
此外,通过与健身追踪器、健康应用程序连接,Glance挂钟还可以展现你的日常活动和生命体征,包括你的睡眠周期、锻炼数据、脉搏、血压、体重、卡路里等。
消息来源:www.taolile.com
简洁而不简单的便携灯具
洛杉机设计工作室Feltmark最近在Kickstarter网站上带来了名为“Ellum Solar”的项目,一个不一般的智能灯具。这款灯选用硬白枫及黑胡桃制作,每个灯都呈片状,长宽与名片相近,方便作为移动光源随身携带、走哪用哪,同时它也配备有底座,可以通过内置磁铁固定在底座上作家居照明——虽然体型小巧,但亮度足为作为台灯使用。
这款灯通过太阳能面板无线充电,充满一次可用6个月之久,由于LED灯板和太阳能面板一起巧妙地隐藏在底部,因此Ellum Solar就有一个简洁和令人爱不释手的外观。
除此之外,它也是一款智能灯,既可手动触摸调节亮度,也有内置光线和运动传感器,能够在黑暗中通过感应运动来自动开关。
消息来源:art.ifeng.com
可展示月亮阴晴圆缺的“Inti”灯
现居住在意大利布莱梅的德国设计师莫里茨 · 波塞尔(Moritz Putzier)专注于家具和灯具设计。作品形状简洁,材料多样,体现出设计师对技术的透彻理解。深受月亮围绕地球转动以及月亮形状因位置的不同而变化的启发,他决定将这种现象运用到设计中,将概念化思想与简单的机械原理相结合,比如球面转动。
根据这个想法,他设计出“Inti”桌灯。桌灯由两块玻璃球面组成,一块是半透明,另一块则带有颜色。玻璃球面位于漏斗形基底上自由旋转,发出灯光。手工旋转球面,灯光会通过带颜色的球面多角度折射出来。如此便可以利用简单的机械原理,创造出不同的灯光效果环境——从明亮清晰到慵懒昏暗。这款灯的所有元素都是基本的几何图案,相互重叠制作而成,实用性强,适于日常使用。
消息来源:www.cbda.cn
色彩明快的“毒蘑菇”系列家具
近日,巴伦西亚创意咨询公司Masquespacio为西班牙家具制造商Missana设计了一系列名为“Toadstool(毒蘑菇)”的家具产品,其中包括多种尺寸的“泡芙”软凳、长沙发和边桌。
“Toadstool”系列家具的沙发产品将色彩鲜艳的衬垫与精选的大理石、木材及电镀金属材质结合在一起,毫无违和感。
另外,“Toadstool”系列家具有着无数种组合方式,使用者可以依照个人的材质和色彩喜好进行自由组合。
“Toadstool”系列家具是Masquespacio工作室与制造商合作两年多的成果,将Missana品牌色彩鲜明的视觉文化以及公司驰名的独特衬垫制造技巧体现得淋漓尽致。
消息来源:www.taolile.com
编织浴缸
从亚洲传统造船技术获得灵感,以色列设计师塔尔 · 安格(Tal Engel)带来了名为“Otaku”的浴缸。以黑色的钢制框架结构为支撑、用薄薄的木片编织而的浴缸令人眼前一亮,质朴的自然色也巧妙地冲淡了金属的冰冷感,共同组成一个简洁和谐的设计。
从外观上看,“Otaku”会带给人们“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错觉,但设计师的野心并不仅仅止于展现视觉上的艺术,实际上浴缸表面涂覆有聚合物材料,使得整个结构具有防水性,以及可承受人们体重的强度。
消息来源:www.hihsh.com
多肉植物化身精美首饰
国际设计师苏珊 · 麦克利里(Susan McLeary)正刮起一阵珠宝界旋风,因为她竟然用活植物创造出了美轮美奂的首饰。苏珊的首饰多由黄铜和多肉植物共同组成,她拥有一个小型温室,每件首饰配备的多肉植物都在这里手工采摘,再通过复杂的手艺与黄铜合二为一,形成鲜活的手镯、项链、戒指、胸针等令人惊艳的美丽首饰。
它可以是送给新娘的一份完美礼物,也可以很好地替代舞会中的传统胸花,又或者只是一名植物爱好者的独特礼物……
因为脱离了土壤,所以这些“活着的”首饰无法长期佩戴,一般主要是用于特殊事件。即便如此,多肉植物也能在黄铜底座上存活2~4周。在此之后,还可以将它们轻轻取出、并移植到花盆中作为纪念品继续种上好几年;而剩下的黄铜底座,则仍然可以作为一件简单质朴的首饰继续佩戴,一点浪费也没有。
苏珊一生热爱植物和珠宝,她花费了数年来研究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并且不断地改进风格和设计。苏珊说,她经常为朋友设计珠宝,其中有个朋友结婚时,让她帮忙设计婚礼用花和珠宝首饰,于是苏珊突发奇想,将两者结合在了一起。
消息来源:www.mymodernmet.com
《可持续城市和建筑的101条经验法则》
101 Rules of Thumb for Sustainable Buildings and Cities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和气候不断变化,地球的生态系统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世界各地的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城市需要可持续发展。然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以及可持续发展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似乎是一个令人困惑的复杂问题。本书对这个复杂的领域进行了阐释。这101条法则涵盖了城市及建筑在设计、建造和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可持续问题,提供了适用的定义和指南。这些法则打破了地域界限,具有普遍适用的特点。
平装:224页
ISBN-10:1859465749
ISBN-13:9781859465745
出版社: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出版社(RIBA Publishing)
时间:2016年1月
作者:休 · 海伍德(Huw Heywood)
语言:英文
《打造可持续前景——设计与建筑环境》
Building Sustainable Futures: Design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本书介绍了关于城市设计、建造和运行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本书对可持续发展和未来作了综述,并介绍了不断演变的绿色政策及绿色技术,在可持续方面围绕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这3方面展开,包括可持续城市规划、可再生能源、可持续景观,并通过城市规划和绿色建筑方面的成功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新技术应对未来的挑战。
精装:351页
ISBN-10:3319193473
ISBN-13:9783319193472
出版社: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
时间:2015年11月
作者:穆罕默德 · 达斯巴兹(Mohammad Dastbaz),伊恩 · 斯特兰奇(Ian Strange),史蒂芬 ·瑟尔克维茨(Stephen Selkowitz)
语言:英文
《密集+绿色——可持续城市建筑的创新类型》
Dense + Green: Innovative Building Types for Sustainable Urban Architecture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匮乏、居住空间紧张等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世界的焦点。如果能在高密度建筑中实现绿色、环保和可持续,那么这必将是极完美的方案。“密集+绿色”则是新的建筑类型的探索,试图将绿色元素如空中阶梯、垂直绿化和绿墙整合到高密度建筑中。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大胆、前卫的居住方式将成为时尚。在相关建筑类型的案例研究中,本书提供了专业的、高质量的效果图、建筑图、图示讲解,并辅以专家的解析。
精装:304页
ISBN-10:3038210153
ISBN-13:9783038210153
出版社:Birkhauser出版社(Birkhauser)
时间:2016年1月
作者:托马斯 · 施罗费尔(Thomas Schropfer)
语言:英文
《绿色建筑技术指南——住宅》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Guide: Residential
《绿色建筑技术指南》系列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策略和工具,用于实现高性能的绿色建筑,从基本的LEED项目到先进的零能耗建筑(ZNEB),探索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本书聚焦绿色建筑技术在住宅项目中的应用,讨论的内容涵盖:建筑材料,从砖石到木材;建造系统,如被动式加热和制冷技术;可持续的照明和能源系统,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智能电网等。
另外,本书还介绍了最环保的、最新的、科技含量最高的绿色产品和系统,内容新颖、全面,可供建设、规划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等学习使用。
平装:256页
ISBN-10:0124081045
ISBN-13:9780124081048
出版社:美国学术出版社(Academic Press)
时间:2016年1月
作者:弗雷德 · 安德烈亚(Fred Andreas)
语言:英文
《都市再生的20个故事》
台湾的都市发展,正由都市更新转型为视野宽广的都市再生,本书以台湾都会区为立足点,选择对台湾能有所启发的案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述说20座都市再生的故事,以及隐含其中的6个再生模式。
目前台湾都市更新的动力,主要多来自于房地产增值所形成的诱因,对大部分市民而言,房地产的大幅增值以及老旧建筑变豪宅,已成为普遍的价值观。
现在,除了专业界人士之外,一般民众并不知道都市更新这一个政策工具,历经了非常复杂的辩证与实践,其政策目标与推动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难以透过更为有效的方法传递关于“都市再生”的观念,更不用说要市民进而了解其变化、进行方式或再生所附有的“可能性”。
精装:298页
ISBN-10:9860392226
ISBN-13:9789860392227
出版社:台湾台北市都市更新处
时间:2014年8月
作者:林崇杰 林盛丰
语言:中文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探索与实践》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Green Buildings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的战略性合作项目。生态城突破了以单体建筑为对象的绿色建筑管理方法,确立了以城市系统为背景的绿色建筑研究思路,并开展了相关探索。开创性的工作为生态城赢得了一系列荣誉,生态城成为国家首个绿色生态城区、首个绿色建筑基地、首个绿色发展示范区等。本书汇总了天津生态城5年来在绿色建筑的标准规范制定、设计方法、绿色施工、绿色运营以及绿色产业促进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天津生态城在绿色建筑领域探索的第三方评价经验可以为其他城市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平装:266页
ISBN-10:7112187737
ISBN-13:9787112187737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时间:2015年12月
作者: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研究院
语言: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