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庐江筠社考论

2016-09-16史哲文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庐江诗话秀才

史哲文

(苏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民国庐江筠社考论

史哲文

(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晚清民国著名诗人陈诗晚年于1936年回到故乡庐江,与当地亲朋倡立诗社,名为筠社,参与人数30人,形成一个松散的基层文学共同体,呈现混层共融的文学社团构成局面。其诗歌创作限定七绝,并“有类竹枝”,集中歌咏自然山水、古迹墓台、园林景观和文教官署。作为基层文人写作,较少虚伪矫饰,既有新鲜活泼的风格,又能反映社会生活。

陈诗;筠社;地域文学;文人结社

诗社往往是诗人交游唱和的重要形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汇聚一地一时的诗风所在。从清代步入民国之后,诗人结社之风气依然兴盛。大如冶春后社、菽庄吟社等,遑论南社发展壮大,不单是简单意义上的文学社团,尤领革命时局之风骚。小如一县一乡之结社,更是星汉灿烂。被钱仲联先生在《近百年诗坛点将录》中点为“地魁星”的晚清民国诗坛名家陈诗,一生羁旅南北,现有研究资料多认为其晚年寓居沪上三十余年,实际上陈诗在晚年之时依然难忘桑梓,甚至曾归乡与庐江当地文人有结社联吟之会,其诗社名为“筠社”。

一、筠社结社由来

民国时期的庐江筠社,属于地方基层诗社,现存社集为《筠社初集》民国石印本,藏于国家图书馆,2013年整理影印出版。开篇陈诗所作《筠社初集》序载:

丙子暮春,予由沪归,盖离家十四年矣。偶游冶父,遇善书之嵒溪上人,与怀莲社人睹修竹际天,碧云匝径,遂与同人有筠社之设。即事赓咏,永此朝夕,而乡阁后进,亦乐酬和,惟限七绝,抒情述景,有类竹枝,亦在乡言乡之义也。凡得人二十有奇,得诗数十首,予不敏择其嘉篇,汇成一集。时一展诵,其乐忘疲。昔人有言,抚序兴怀,俯仰陈迹。予老矣,安知他日诸英俊少年,不怀铅握椠。抚今思昔,含哺鼓腹,优游于怀葛之世,怡情适性,砥砺于松筠之操也哉。①南江涛:《清末民国旧体诗词结社文献汇编》(第16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第49页。

即可知筠社于1936年陈诗返乡时倡立。陈诗(1864-1943),字子言,号鹤柴山人,安徽庐江人,为晚清民国时著名诗人,陈诗在当时东南一带享有盛名,而就庐江一地来说,其诗坛宗主之位更应无疑,其地位与影响,皆能够将一批同声共气的文人聚集起来。陈诗《凤台山馆诗续钞》卷下有《丙子闰三月初七日自沪归里纪行诗八首》,《筠社初集》中载陈诗时年73岁,当为虚岁,正合序首所提丙子即1936年。

陈诗1936年从上海返回庐江,与亲友同游冶父山,序中所谓“嵒溪上人”,为冶父山实际寺住持,陈诗《十六日夏节同何读青震、卢又仝两秀才,王一樵律侨教授,马和甫法融、许迟生美瓒两世兄,章梦芙秀才暨令嗣泰霁,令侄觉非泰熊游冶父山实际寺》诗中自注:“住持嵒溪和尚今年七十一岁,河南商水县人……耽文学,善四体字,而擘窠书尤劲律。”②陈诗:《陈诗诗集》,徐成志、王思豪编校,合肥:黄山书社,2010年,第424页。《筠社初集》内“筠社诗”三篆字即为嵒溪所题,陈诗作《寄冶父山嵒溪上人乞书筠社二字》诗即叙此事不赘。

如序所述,筠社之谓,一是因庐江当地冶父山竹林茂密,二是欲借诗“砥砺于松筠之操”而得名。而《筠社初集》里二首题名皆为《筠社》的诗歌,则能直接反映出该诗社成员对其涵义的理解。一为陈诗叔岳丁拙儒所作:

灵筠抽箭满江城,野鹤闲鸥结社盟。好是故乡有同调,和声同作盛时鸣。①南江涛:《清末民国旧体诗词结社文献汇编》(第16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第54页。

二为陈诗表弟卢又仝所作:

苍髯郁郁茂松筠,潇洒凌云秀出尘。意境自超凡想外,岁寒留得故园春。②同①,第58页。

筠社与许多地方基层诗社一样,都形成于相熟的亲戚友人关系之中。从这两首诗中不难看出,他们认为,筠社乃同乡“野鹤闲鸥”间的同声唱和,留存庐江地方特色,并且参与人员年龄也多“苍髯郁郁”。那么筠社的人员构成情况是否与此二人所说一致呢?

二、筠社成员概述

我们按《筠社初集》所书顺序将参与唱和人员列表于下:

社集内诸人皆以字号称,未标姓名。陈诗在集序称参与人数“二十有奇”,实际上诗集中所列30人。参与成员年龄上越古稀,下逾弱冠,诸人排列顺序也大体依照齿序。从籍贯上看,基本为安徽庐江籍,26人为庐江当地文人,2人为安徽泾县籍,1人为湖南益阳籍,1人为湖南安化籍。由于皆为基层文人,兹将各人略考如下:

王沂甫,名省三。《凤台山馆诗续钞》卷下有《廿四日偕宛醒吾时澍、王沂甫省三、金尧臣游光化寺》诗。

金尧臣,名乾钊,秀才,陈诗之表弟,陈诗与之多有诗书赠寄。《凤台山馆诗续钞》卷下有《廿四日倪园公宴预祝金尧臣茂才七十寿即席有感》《寄赠金尧臣表弟》《寿表弟金尧臣乾钊暨德配刘孺人七十》诗。

鲍叔方,名增,秀才。《尊瓠室诗话》载:“庐江鲍叔方茂才增,为咸丰殉难扶九先生云鹏之孙,喜吟咏。”③陈诗:《尊瓠室诗话》,民国二十九年刊本,卷三,第18页。《凤台山馆诗续钞》卷下有《题鲍叔方增秀才》诗。

章哲骞,名人树,秀才,陈诗戚。《尊瓠室诗话》载:“予戚章哲骞秀才人树,年垂古稀,遭逢离乱,性情淡定,困守家园。”④同③,第13页。《凤台山馆诗续钞》卷上有《寿章哲骞秀才人树六四生辰》诗。

丁拙儒,名遇尧,陈诗之叔岳。《尊瓠室诗话》载“丁济人廷洧,予内弟也,为从叔岳拙儒先生遇尧冢嗣。”⑤同③,第12页。陈诗《鹤柴诗存》卷四亦有《十月朔日从叔外舅丁拙儒先生晚归赋呈》诗。

马咸甫,名号不详,民国时于私塾授业,《庐江文史资料》载:“清末民初,庐江县城出现了很多有名的老教书先生。……有鲍钧、卢国华、朱绶、王怡甫、郎啸云、马咸甫、陈西堂、金尧臣、鲍叔方等人。”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庐江县委员会:《庐江文史资料》,1985年,第106页。

李十湖,名正清,《凤台山馆诗续钞》卷下有《章梦芙秀才属题其曾祖璧田编修公道光丙午夏在都所书条幅遗墨李十湖所购赠也》《赠李十湖》诗,生平见1993年政协庐江县委员会编《庐江县志》。

章梦芙,名人镜,秀才,与陈诗友善,多有诗书往来,曾参与编修《冶父山志》。《尊瓠室诗话》载:“(章哲骞)介弟梦芙茂才人镜,亦以诗鸣,五绝尤擅长。”⑦同③,第13页。《凤台山馆诗钞》卷七有《章梦芙继配孙如兰孺人挽词》,卷八有《得章梦芙壬申惨腊书知吾乡得雪喜赋奉答》,《凤台山馆诗续钞》卷上有《章梦芙秀才惠书及诗赋此奉答》诗。

朱裁之,名章斐。《凤台山馆诗续钞》卷下有《赠朱裁之章斐》诗。

宛醒吾,名时澍,陈诗戚。《尊瓠室诗话》载:“予戚宛醒吾处士时澍,尝有句云:‘闲看落花飞过溪’,余叹曰佳句也。因仿赵倚楼之例,呼为‘宛过溪’。”①陈诗:《尊瓠室诗话》(卷三),民国二十九年刊本,第13页。

冯竹庄,名士造,庐江县典狱。《凤台山馆诗续钞》卷下有《小满后二日冯竹庄少尹招饮公园柳树下赋此奉赠》诗,自注:“士造,年五十四,湖南弋(应为益)阳人。……君典狱庐江,以仁化俗,有娄师德之风。”②陈诗:《陈诗诗集》,徐成志、王思豪编校,合肥:黄山书社,2010年,第431页。

徐孟彤,名守墀,曾任河南上蔡县县长。《尊瓠室诗话》载:“徐孟彤大令守墀,尝游伊犁,……诗雄浑似岑嘉州。”③同①,第18页。《上蔡县志》载其于1927年在任上蔡县县长④上蔡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上蔡县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第166页。。

郎啸云,名鸿钧,秀才,民国时于私塾授业。《凤台山馆诗续钞》卷下有《十七日郎啸云秀才招饮赋谢》诗,又有送别陈诗题款“郎鸿钧啸云”⑤同②,第457页。。

何读(一作笃)青,名震,字独清,秀才,曾留学日本。《凤台山馆诗续钞》卷下有《十六日夏节同何读青震、卢又仝两秀才,王一樵律侨教授,马和甫法融、许迟生美瓒两世兄,章梦芙秀才暨令嗣泰霁,令侄觉非泰熊游冶父山实际寺》诗。《庐江县志》载:“早年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专攻政治法律。回国后任安徽法政专门学校教员、省咨议局议员、省参议会议员、安徽司法筹备处科长、安徽省高等审判厅推事。……民国10年(1921)后回乡闲居。”⑥庐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庐江县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836页。

卢又仝,秀才,陈诗之表弟。《凤台山馆诗续钞》卷上有《寿卢又仝表弟五十》诗。

宛愚山,民国时任庐江第一高小教师,见《庐江文史资料》。

王一樵,名律侨,庐江县教授。《凤台山馆诗续钞》卷下有《十六日夏节同何读青震、卢又仝两秀才,王一樵律侨教授,马和甫法融、许迟生美瓒两世兄,章梦芙秀才暨令嗣泰霁,令侄觉非泰熊游冶父山实际寺》诗,《题王一樵潜游诗录》诗题中自注:“湖南安化人,寄居宣城水阳镇。”⑦同②,第429页。

章心培,不详。

刘慰春,名梅。《尊瓠室诗话》载:“刘慰春(梅)乃诗人东屏上舍震之季子,年四十二。”⑧同①,第13页。

金友石,名尧阶。《尊瓠室诗话》载:“吾邑金友石尧阶,贫而耽诗,训徒自给,每见古籍,典衣购之,其笃好如此。”⑨同①,第12页。

熊明青,不详。

陈浚泉,名至清,陈诗之侄。《凤台山馆诗续钞》卷下有“侄至清浚泉”⑩陈诗:《尊瓠室诗话》(卷三),民国二十九年刊本,第13页。和诗。

许迟生,名美瓒。《凤台山馆诗续钞》卷下有《十六日夏节同何读青震、卢又仝两秀才,王一樵律侨教授,马和甫法融、许迟生美瓒两世兄,章梦芙秀才暨令嗣泰霁、令侄觉非泰熊游冶父山实际寺》诗。

章介人,名宗藩。《尊瓠室诗话》载:“泾县章介人宗藩,先世于咸丰乱后游庐,以医济世,遂家焉。君读书稽古,嗜吟咏。”①同①,第11页。

宛凤仪,名鸣韶,又号双鱼,为宛时澍之子。《尊瓠室诗话》载:“(宛醒吾)长子鸣韶,字凤仪,乃余门人,能诗,有父风。”②同①,第13页。

姚质人,名实。《尊瓠室诗话》载:“姚生质人实,乃吾邑进士绍泉司马继勉曾孙、月斋明经起益之孙,少孤,恪守祖庭训,至于成立。余于丙子春归里,始识之。爱其绮岁诗笔清拔,导以涂径,质人遂孳孳不懈。近岁跋涉关河,诗学益进。”⑬同①,第14页。《凤台山馆诗续钞》卷上有《答姚质人实》诗。

陈伯一,名克超,《尊瓠室诗话》作百一。《尊瓠室诗话》载:“里人陈百一克超,与予不同族,年甫逾冠。有《访友不遇》句云:‘虚室静无人,但有燕来去。’殊秀逸。”⑭同①,第13页。《凤台山馆诗续钞》卷下有《赠陈伯一克超》诗,建国后于《庐江文史资料·庐江人物志》中编写“陈诗”词条,称自己“青年时也从陈诗问业,受益良多”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庐江县委员会:《庐江文史资料》,1985年,第182页。。

丁硕人,名廷涧,参与校订《冶父山志》。《凤台山馆诗续钞》卷下有《赠丁硕人》诗。

王轶伦,名瑄。《凤台山馆诗续钞》卷下有《四月念八日同丁拙儒叔岳金尧臣徐孟彤守墀王轶伦瑄吴又恒世汸诸君避雨茅亭作》、《赠王轶伦瑄》诗。

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筠社因陈诗回庐江而设。从参与成员构成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为亲属,筠社成员如金尧臣、章哲骞、丁拙儒、章梦芙、宛醒吾、卢又仝、陈浚泉、宛凤仪等皆与陈诗有亲戚关系;二为同乡,如王沂甫、鲍叔方、李十湖、徐孟彤、郎啸云、何读青、朱裁之、陈伯一等;三为流寓,如王一樵、冯竹庄、章心培、章介人。这也是地方基层诗社的常见特征,而其中既有官吏,又有布衣,呈现出混层的文学社团构成局面,显示出兼容并包的特色。正是由于筠社成员在籍贯、年龄、科名等方面的多样性,使得成员之间交往层次呈现出混融的特色。总体上看,筠社是以诗歌为纽带,以陈诗为中心,汇聚庐江当地年辈不同、才华各异的一部分文人,形成的一个松散的基层文学共同体。然而陈诗返回上海之后,筠社是否继续有联吟唱和,今已不复知晓,这也是许多地方性基层文人社团的召集者离去之后便渐消亡的共同点。

三、筠社诗歌创作风格与内容

筠社既存在家族亲缘关系,又能够吸引家族以外的同一地域的文人,乡土地域是他们进行诗歌创作的自觉创作指向,而同时成为基层地方诗社写作的无形推动力量,一个地方性文人社团的文本写作,也经常是一个地域的风俗文化写照。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筠社存诗54首,诸人所作诗歌较有特点,一是在格律上加以限定,所作诗篇须为七绝。二是在题材上加以明确,须抒情述景,并且所述之景必须是庐江当地风土名胜。从风格上看,取法竹枝民歌,多直抒真情,所谓“有类竹枝,亦在乡言乡之义也”,显示出浓郁的地域色彩。

从内容上看,比较集中的歌咏对象可分为四类,首先是自然山水,计有11首。庐江地处皖中,山泽相间,而尤以冶父山、绣溪为著。丁硕人有作《冶父山》诗:

三苏联语百梅诗,虎洞龙湫铸剑池。灵气作人编志稿,钞胥聊当下惟时。①南江涛:《清末民国旧体诗词结社文献汇编·第16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第65页。

在述景同时,也透露参与编《冶父山志》的信息。《光绪庐江县志》有“冶父山”条:“冶父山为城垣后衬,实北障也。冶父晴岚,八景之一。”②[清]钱爃、俞燮奎、卢钰:《光绪庐江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年,第49页。有四人皆作《绣溪》绝句,尤以朱裁之与冯竹庄二人所作亲切真挚,贴近竹枝:

一湾流水绕城西,几树垂杨夹岸低。最好春光三月暮,菜花未尽麦苗齐。③同①,第57页。

大西门接小西门,近市人家近水村。十里绣溪春涨活,恰宜浣女照眉痕。④同①,第58页。

《光绪庐江县志》“绣溪”条下云:

“水出郎家诸山,……西日映之,水纹如绣,故名其水。……绣溪春涨,八景之一。”⑤同②,第51页。庐江八景中的地点如冶父山、凤台山、绣溪、黄陂湖、南门,在诗集中都有一定展现。

其次是古迹墓台,计有23首。多集中咏毛公祠、周瑜墓、小乔墓、钓鱼台、柯双墓。毛公祠为纪念汉代毛义孝道而修,《光绪庐江县志》“毛公山”条云:

“据治东北七十里。相传汉毛义隐居于上,其读书洞至今犹存,山旧有捧檄庵,前百步有小石桥,亦名捧檄桥。”⑥同②,第49页。

《安徽通志》载:

“柯双,庐江逻卒也。顺治三年,流贼尚出没舒庐闲,夜有潜入城者,为双所觉,大呼,惊守城人起,贼杀双,从数十骑由冷水关去,城得保全。”⑦[清]何绍基、杨沂孙:《光绪重修安徽通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第670页。

王轶伦《柯双墓》诗云:

满地黄巾夜犯城,柯双虽死胜于生。五人埋骨苏台土,一样千秋各有名。⑧同①,第66页。

从毛义到周瑜小乔,再到柯双,地方文人对先贤的追忆总会通过诗歌表现出忠孝节义的传统教化思想。

再次是园林景观,计有12首。集中在公园、胡园、倪园。所谓“公园”,《凤台山馆诗续钞》卷下有诗题,载“邑城方在东水关筑公园,即康熙时王东岫环碧园之旧址也”⑨陈诗:《陈诗诗集》,徐成志、王思豪编校,合肥:黄山书社,2010年,第415页。,其时正是丙子年新葺。如金尧臣作《公园》诗:

徙倚溪亭夕照微,碧阴桥上咏忘归。儿童不解杨花舞,说是晴天雪乱飞。①南江涛:《清末民国旧体诗词结社文献汇编·第16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第53页。

从艺术技巧上说,并非构思精妙,然而也正是清新明白的语言表达,反而具有民歌独特的明快韵味。又如宛凤仪作同题《公园》诗:

沿堤杨柳碧丝丝,地辟公园八蜡祠。几曲小桥人影乱,数声布谷晚晴时。②同①,第63页。

“布谷”声声,正合暮春,八蜡祠为祈求避免虫灾、农业丰收之庙祠。由诗可见当地蝗灾时有发生。在状摹景色的同时,深深打下了地域烙印,洋溢着鲜活的风土气息。

最后是文教宫署,计有6首。多为文庙、试院之类。他们在记述地方名胜古迹,抒怀古之思的同时,又能体察现实时局。庐江虽不处交通要冲,然而依然得到时代风潮的涤荡。章哲骞在《筠社初集》中有《文庙》诗:

大成门外草青青,往事回思祀上丁。礼乐不存文献在,圜桥冠带散晨星。③同①,第53页。

同集陈诗亦有《文庙》一诗:

文运衰时世运新,黉宫法物感飘零。易占剥复循常例,又见春秋黍稷馨。

各省多复春秋上丁祀典④同①,第51页。后首亦载于陈诗《凤台山馆诗续钞》。民国自成立到袁世凯复辟,从北洋政府到国民党政府,政府与民间对是否公开祀孔的态度始终处于摇摆之中。至1928年2月,蔡元培宣布《废除春秋祀孔典礼》命令,废止全国教育机关祀孔活动,却又遭反复,1934年6月,蒋中正、戴传贤、汪兆铭、叶楚伧四人联名提出以每年8月27日为孔子诞辰纪念日提议,经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定为国定纪念日,交国民政府明令公布,并交宣传委员会拟定纪念办法”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530页。,国民政府公布后,是年8月27日,由政府组织于曲阜祀孔,声势十分浩大,并由此在全国范围掀起了祀孔的高潮。陈诗在《文庙》一诗中,感慨文运衰微,又所谓“易占剥复循常例,又见春秋黍稷馨”,并特地提到各省多恢复祀孔之典,即在此背景之下。

实际上,地名、景观、风俗,往往是基层文人社团诗歌创作的富于地域色彩的主要组成因子,也是地方竹枝一类诗歌的题中之义。虽然其时已进入民国多年,不过筠社诸人的诗作依然存露古风,颇有乡野意趣,而且在古意之中又能见新声,这一点上,筠社作为地方基层文人社团便展现出了时代气象。

四、余论

陈诗于庚子(1900)年八月至上海,他在《七十自述》诗中即自注:“庚子八月至沪。”⑥陈诗:《陈诗诗集》,徐成志、王思豪编校,合肥:黄山书社,2010年,第298页。现存研究资料大多认定陈诗晚年居沪三十余年,偶有谈及1923年其曾归乡省亲。陈诗《鹤柴诗存》卷四有《癸亥七月初六日家慈金太恭人八十生辰诗九月归里补祝》一诗,可考癸亥(1923)年九月归庐江祝寿省亲,诗集中此诗后又按照时间顺序有《十月朔日从叔外舅丁拙儒先生晚归赋呈》《十六日夜乘月渡黄陂湖》《十七日舟中早起》三诗,至《龙杜园属题胡公井图》诗,陈诗自注“龙子杜园,其乡人也,客沪滨,绘图征诗”⑦同①,第196页。可知鹤柴十月下旬即返沪上,《筠社初集》序中亦述陈诗离家14年,向上推算正合癸亥年。此次归乡大致一月左右时间,陈诗时年六十。从1923年底到1936年4月底,陈诗寓居上海。癸酉(1933)年,时年七十,陈诗为郁葆青《沪渎同声集》选诗并作序,“癸酉夏至节前五日,庐江鹤柴山人陈诗序,时年七十。”⑧郁葆青、陈诗:《沪渎同声集》,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第1页。

丙子(1936)年陈诗又回庐江,丁丑(1937)年,离乡返回上海,经芜湖,十九日到廿三日在芜湖逗留,与友人门人唱和,又游赭山、陶塘。《尊瓠室诗话》载:“丁丑五月下浣,余过芜赴沪。”⑨陈诗:《尊瓠室诗话》,民国二十九年刊本,卷三,第12页。丁丑五月下浣当为公历1937年6月底7月初,参照前文“丙子闰三月初七日自沪归里”,即1936年4月底,陈诗此次回乡居庐江一年有余,与乡人结筠社酬唱即在此时,这一段时间似乎被忽视。陈诗14年前回乡省亲是为亲人祝寿,仅历时一月。而1936年回乡则历时一年多,陈诗在1936年即将归乡前作《二月十九日得丁拙儒叔岳报书作》一诗云:

今年二月尚余寒,右臂稍能复旧观。一事家山仗旧亲,祭田重理觉心安。⑩同⑥,第418页。

可知其时陈诗身体有恙,非有要事,必不会尚未痊愈便踏上返乡之路,并在故乡停留一年有余。结合陈诗《凤台山馆诗续钞》相关材料,略可考原因有二,一是自觉年事已高,需料理身后叶落归根之事宜,上引诗中所谓“祭田重理”,然而祖墓右圹被卖,急需赎回,因而陈诗作《丙子四月下浣渥蒙宛醒吾姻道兄为赎祭田见贶高谊殷拳赋此感谢》《黄屯祖墓右圹被卖赎回有感》二诗,感概“埋骨青山好,盟辞白水宣”①陈诗:《陈诗诗集》,徐成志、王思豪编校,合肥:黄山书社,2010年,第451页。;二是重修《冶父山志》,陈诗在《冶父山志》序中称:“予久闻是书,恨未得见,今耄年归里,始得见之。……邑中诸贤不弃鄙陋,属余厘定此志。”②陈诗:《冶父山志》,《中国佛寺志丛刊》(第12册),扬州:广陵书社,2006年,第2-3页。并在其《凤台山馆诗续钞》诗作中多次提及增删撰写《冶父山志》,不过前者应是主要原因。

可以说,以陈诗为宗主的筠社诸人创作,较少虚伪矫饰,既有新鲜活泼的风格,又能反映当时社会局势与风土民情,确如陈诗所云“有类竹枝,亦在乡言乡之义也”。固然湮没于文史沧海中的小小筠社仅一粟而已,但在研究文学史中,基层文人写作往往被忽视,我们不应当仅聚焦于名家巨擘,却无视地方基层的诗文创作,相反的,基层文人的诗歌作品往往更加能够体现广阔土地上真实的社会生活情状,民国时人便意识到“古人之诗多由治化而发生,亦以起于民间者为最贵”③祝崧年等:《歙州留别诗草》,民国十年石印本,第1页。。固然筠社诗歌创作体量不大,难称首首精品,但是如果将筠社放在衔接晚近与现代诗歌两段的文学发展史中进行体察,却未必不能够为民国时期地方基层文人社团的诗歌创作研究打下一个注脚。

Study on the Lujiang Yun Agency

SHI Zhewen

Chen Shi,a famous poet in late Qing Dynasty and Republic of China,returned to his hometown of Lujiang in his old age in 1936,advoca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oetry agency called Yun agency with his relatives,involving 30 people,forming a loose grassroots literature community.That was a harmonious community whose members were from different layers.Its poetry was limited to Qijue and Zhuzhici,the singing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monuments and tombs,landscape,and cultural offices.Less hypocritical,the poetry presented fresh and lively style,but also reflected the social life.

Chen Shi;Yun Agency;regional literature;literati association

I206.5

A

1009-9530(2016)04-0076-06

2016-01-18

江苏省普通高校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清代苏皖诗歌总集基层写作形态与地方诗史重构研究”(KYZZ16_0069)

史哲文(1989-),男,苏州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明清诗学与地域家族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庐江诗话秀才
“小鲜农网”带庐江小农户脱贫致富
庐江探路
趣读篇
庐江二中简介
闲吟居诗话(五则)
诗话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
新诗话
衔月楼诗话选
秀才与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