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李振钧的山水诗

2016-09-16孙建芳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小园山水诗山水

孙建芳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论李振钧的山水诗

孙建芳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清道光九年状元李振钧,今存《味灯听叶庐诗草》两卷,诗约400余首,其中山水诗达100首,所占比例颇高。其山水诗,一方面情感表达丰富;另一方面,艺术特色明显,尤其是绘画手法的入诗,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值得肯定和重视。

李振钧;山水诗;情感特征;艺术特色

李振钧(1794-1839),字仲横,号海初,今安徽省太湖县人,道光九年(1829)状元。现存所著《味灯听叶庐诗草》两卷,诗约400余首。而实际上,李振钧所作远不止如此,其诗集宝鋆序曰:“通籍后所作多散佚不全”。①李振钧:《味灯听叶庐诗草》,清光绪十五年刻本,北京:北京奥肯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资助印刷,2015年,第5页。本文所引李振钧诗歌均出自此书,不再另行标注。1922年李英等撰的《太湖县志》亦言:“成稿甚富,兵燹大半散失”②李英等:《续修太湖县志》卷十九《人物志》,1922年。。虽然我们已不能看到诗人诗歌全貌,但诗人在晚年整理其诗集时,这样总结了他一生的创作:“未暇吟咏,而于花辰月夕,临水登山,意之所欣,辄不能已。”可见,山水是诗人一生的兴趣所在。其实诗人自其幼时,即与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其自叙曰“少长从亲宦游,南穷牂牁,北溯淀津,泛洞庭,涉彭蠡,观海于东莱,渡河于袁浦,吊祢衡之芳洲,访滕王之高阁,上石城以眺秋,蹑金山而调水”(《舟行纪闻杂咏序》),小小年纪,即已足迹半天下,此后更是南来北往,饱览各地风光。也正因为如此,李振钧才得以创作出大量的山水诗。据统计,其集中山水诗③关于山水诗的定义,历来众说纷纭,或侧重于情感,或偏重于内容,为了避免所论对象不清,本文所选山水诗均遵循以下两点:一是诗人将自然山水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以自然山水为描写题材,且山水景物描写占诗的篇幅达一半及以上;二是表现出诗人对于自然山水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共计约54题100 首④列表详见附录。,所占比例为最多,这些诗歌大都语言精练,形式风格多样,展现出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华,实为集中佳作。下文拟从诗人之情感特征以及诗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来详细论述。

一、李振钧山水诗的情感特征

(一)“大好湖山愿寄身”——对自然山水的热情歌颂

雄伟与秀丽并存的江南风光。诗人笔下单纯咏叹江南山水的诗有:《步顾晴芬学使皋署赏荷韵》、《夜月登大观亭》,《有赠七首》其一、二、三,《泊东梁山》《溪上》《小园落成十首》其一、二、三、四,《湖中二首》,《望金山》,《棠梨宫题壁》,共计9题15首。其描写山水之险峻奇伟如《泊东梁山》:“巍然天险峙双关,终古江流去不还。只有灵犀通一点,不教隔断万重山。”东梁山即天门山之东侧,李白有《望天门山》诗,即歌咏此山。此诗虽不及李白之气势磅礴,但也不失大气,首句即直接点出山之巍峨险峻有如天险,末句将隔江而过的江水比作联系万山的纽带,想象奇特,具有新意;又如《月夜登大观亭》末两联:“云共遥天碧,镫余隔岸青。登高发长啸,疑有蛰龙听。”是诗人集中少有的壮观之作,不仅写出了长江吞吐山河的气势,更表现出了诗人的壮志豪情。其表现山水之清新秀美如《有赠七首》其一:“潮来潮去荡轻舟,领略清淮十里秋。摺叠红梯垂柳下,板桥东去水关头。”虽已是秋季,但两岸依然柳色青青,江南之秀美可见一斑。又如《棠梨宫题壁》首句云:“棠梨花发鸟关关,野竹青青寺后山”,短短两句,已将花香、鸟语、翠竹融为一体,景色之美不言而喻。

幽深冥眇的湖贵山水。诗人吟咏湖贵山水的诗篇主要有:《陬溪晚泊》《辰州道中》《三至飞云洞用宋芷湾太守壁间韵》三首。与江南的秀丽山水相比,湖贵山水显得神秘而幽深。如《辰州道中》:“千岩万壑势纵横,道指牂牁纪课程。嶂合偶然穿日影,风飞犹自挟滩声。芦笙晚市獞人集,铜鼓荒祠犵鸟惊。毕竟升平无化外,至今空说竹石名。”辰州位于今湖南怀化市,南接广西,西联贵州,素有“黔滇门户”之称。在诗人眼里,辰州的山不再是一峰高耸入云,而是千岩万壑,在树木的笼罩下,甚至连日光都照射不透。风声吹起,犹如卷起万丈波涛,让人不寒而栗。到了晚上,甚至连本地的鸟都会受到惊吓。再如《陬溪晚泊》末尾写到:“古树群鸦噪,高天一雁飞。急流镫影乱,只有钓鱼矶。”显示出了湖贵山水古老幽深的特点。

气势磅礴的北方山水。与大量咏叹南方山水相比,诗人笔下的北方山水则显得十分稀少,只有《渡黄河二首》,但黄河汹涌的气势依然让诗人不禁感慨:“江海不为患,奔澜独古今。直穷天下力,常系圣人心。沙石寒风劲,鱼龙大壑深”,写出了北方山水所特有的雄浑阳刚之气。

(二)“抛却故园归未得”——对家乡亲友的深切思念

李振钧除了在山水诗中表达其对山水的热爱之外,还通过山水寄托内心情感,表达对家乡亲友的深切思念。

思念家乡。李振钧山水诗中表达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的诗有:《北征行二首》《舟中夜雨寄内》《早春》《黄鹤楼送家稼畲兄归里》《汉江秋思二首》其二、《过徐州题壁二首》其一,共6题7首。思乡虽是人类固有的情感,但中国人的乡情似乎尤为严重,尤其是在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灵深处,更是郁结着强烈的“思乡情结”。因此张法教授说:“中国文化可以说就是乡愁文化,甚至一离家就思乡。”①张法:《中国文化与悲剧意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54页。这一点同样表现在李振钧身上,可以说只要是诗人离开家乡所作的山水诗,几乎都染上了浓浓的乡愁。如其19岁随父北上途中所作“已望淮阳城,犹看虞山月”(《北征行二首》其一)、在湖南所作“抛弃故园归未得,一林黄叶旧镫窗”(《汉江秋思》)、过徐州所作“寒更不急乡心急,才梦还家却未还”(《过徐州题壁》)等都明确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思乡相伴随的是对亲人的思念,如“若问征帆泊何处,石头城下水淙淙”(《舟中夜雨寄内》)表达了对妻子的想念;“何因乡梦少,岑寂不成眠”(《黔阳夜泊怀诸兄弟》),“离怀别久能谙未,往事谭深似梦否(《黄鹤楼送家稼畲兄归里》)等,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当诗人被浓浓的思乡之情笼罩时,其笔下的山水亦变得低沉而哀伤。

寄怀友人。李振钧山水诗中赠友怀友类的诗有:《春雪登楼柬邵充有茂才》《柬汪均之奂之》《黄鹤楼送汪氏兄弟》《舟中闻笛寄怀少云兰襟及诸兄弟》《送少云归彭泽三首》共5题7首,从这些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真挚感情。如《黄鹤楼送汪氏兄弟》:“澹云微雨登高楼,今昔悠悠万斛愁。昨夜西风卷林雾,苍茫一览江天秋。五载重游汉江渚,解珮当年偕稺齿。白水心肠不改初,青山面目浑犹是。”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由于即将要与友人离别,诗人眼中的景物都变得萧条而哀伤,同时诗人以白水青山之不改,以喻自己与汪氏兄弟之间的感情真挚而深厚,颇为感人。此外如《送少云归彭泽三首》其三:“青青彭泽柳,泛泛皖江船。明月一樽共,空山短榻连。相逢如旧识,此别又何年。努力千秋业,天涯各慎旃。”既写出了与友人分别时的难舍,又饱含了对友人的真诚祝福与期盼。

(三)“昔人征战处,游客笑谈中”——抒发历史兴亡的感慨

在中国历史上,不计其数的文人墨客俯仰古今,或慨叹古人之业绩,或抒发物是人非之感。饱读诗书的李振钧,亦免不了借山水之景来抒发历史感慨,使得山水一改其本来之面目而让人苍劲悲凉之感顿生。

慨叹古今。诗人借山水之景来抒发历史感慨的诗有:《桃源》《汉江秋思二首》《江东桥口号》《江上》《凤阳道中》共6题7首。如《汉江秋思二首》其一:“东归一棹汉阳江,凭吊烟波发邓郢。三户能消亡国恨,九歌不悟直臣惷。桃花野庙容谁侮,芳草孤洲气肯降。只有高飞一黄鹤,楼前终古浪声撞。”曾经的楚国,现在已只剩一黄鹤在空中高飞,而那终古不息的波浪依然还在拍打着楼前的城墙。物换星移,几度春秋,历史总让人这般无可奈何。又如“昔人征战处,游客笑谈中”(《江上》),一边是残酷而惨烈的战争,一边是轻松而愉快的嬉笑,如此截然不同的两种场景,竟是发生在同一个地点,如何能不叫人感慨万千!

缅怀古人。诗人借山水之景来缅怀古人的诗篇有:《西梁山晚眺和有人韵二首》《舟行纪闻杂咏·风声》共2题3首。如“回望翠螺如拥髻,朗吟谁览谪仙衣”(《西梁山晚眺和有人韵二首》其一),因李白曾经游览过西梁山,因此,诗人在写到此山时,不免追忆起诗仙李白。又如“由来惯与英雄便,不见周郎竟破曹”(《舟行纪闻杂咏·风声》),三国时期,周瑜因乘东风之便,大破曹操八十万大军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然而风声依旧,雄姿英发的周瑜却再也不会出现了,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向往与崇敬之情。

二、李振钧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一)多种修辞手法地巧妙使用

巧设比喻。所谓比喻,“就是根据心理联想,抓住和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①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381页。比喻使用得好,往往能使所要描绘的事物更加生动鲜明。如“春来柳青青,腰细眉蹙颦”(《步顾晴芬学使皋署赏荷韵》),一连用两个比喻,将春天新萌发的柳条比作细腰,又比作蹙着的眉头,十分可爱动人。又如“跨溪半里赤欗红,争似澄波卧彩虹”(《江东桥口号》)将横跨江上的赤欗桥比作彩虹,不仅更加生动,而且与水波更加相得益彰。

善用拟人。所谓拟人,“就是把生物或无生物当作人,给它们以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声情笑貌”②同①,第397页。。李振钧在描绘山水时,经常直接把它们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们丰富的情感。如“山如含笑应留客,石不能言亦靓妆”(《园别后却寄二首》其二),又如“红树青山应识我,重来又是十年人。”(《武陵舟行口占》),又如“溪山供啸傲,,鱼鸟自亲人。”(《小园落成十首》其四),诗人写山水,几乎完全是以对话的口吻来表现的,让人感觉到亲切而自然。再如“峰高日先下,箐密烟乱飞”(《宿北硤关》),因山峰太高,所以太阳要先下山,因树木太密,所以烟雾弥漫,“先”和“乱”的使用,不仅表现出山峰之高,更将山间云雾缭绕的画面生动得刻画出来了。

用典契合。中国古人写诗,几乎没有一个不用典的,典故用得好,往往能起到点睛的作用。李振钧作诗讲究随性自然,故其典故的选用大都是为人所熟知的故事。如《园别后却寄》:“清舠一叶隔花停,为爱登临蹑屐经。湖水倒涵僧塔直,春山偏绕县门青。折腰漫种先生柳,举首曾占太史星。可记皖公峰万叠,江流如带拥云屏。”“折腰”“先生柳”很明显都是陶渊明的典故,诗人借此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家乡小圆的留恋,更重要的是寄托了自己对宁静淡泊田园生活的向往。又如“离怀别久能谙未,往事潭深似梦否”(《黄鹤楼送家稼畲兄归里》)“潭深”用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之典,表达自己与稼畲兄之间深厚的感情,十分贴切。

当然李振钧在描绘山水时,并不是只用到了以上三种修辞手法,如夸张亦是诗人经常用到的手法,如诗人写金山“耸翠撑天柱,当关扼海门”,极言其高耸与险峻,但实际上,金山海拔甚至不超过五十米。

(二)绘景如画,清幽淡远意境美的营造

苏轼在《书摩洁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③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七十,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209页。指出了王维山水诗中的绘画美。因王维本身既是诗人又是画家,所以能将绘画之方式方法用于山水诗歌的创作中,从而给人一种“诗中有画”的感觉。深谙绘画的李振钧,不仅经常将优美的山水比作画卷,如“秋色村烟画里看”(《九日同人邀游龙门寺用少陵蓝田崔氏庄韵八首》其三),“双镇中流排画出”(《西梁山晚眺和友人韵二首》其一),亦善于将绘画的技巧融于山水之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淡远的意境美。

色彩美。正如绘画中注重表现色彩一样,李振钧诗中的山水亦缤纷多彩。如“红寥绿杨汀,烟波我又轻。薄云衔日白,平水接天青(《湖中二首》其一),“红寥”“绿杨”“日白”“天青”,有如一幅绚烂的水彩画,将自然景物的美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又如“春迟湖白山青外,人在梅香雪影中”(《春雪登楼柬邵充有茂才》),很明显,诗人的目的是是为了描绘“人在梅花雪影中”的画面,但嫌背景太过朴素,于是以青山为点缀,这样,画面不仅色彩更加明朗协调,又用“青”点明了是春季。值得注意地是,诗人对于色彩的追求,并不仅仅表现在这些模山范水的诗中,在刻画声音时,诗人依然不忘表现画面中的色彩,如《舟行纪闻杂咏·樯声》颈联写到:“黄芦半露春旗影,翠涨全收锦缆功。”“黄”与“翠”的使用,无疑使画面更加优美。

构图美。关于绘画的构图,宋初画家李成在《山水诀》中这样写到:“凡画山水,先立宾主之位,次定远近之形。然后穿凿,摆布高低。”①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第616页。李振钧的山水诗构图亦颇为精妙。如其所描绘的余园,不仅环境优美,更加构造精巧。如《小园落成十首》其一:“绿阴疏密处,点缀即园林。地小容真乐,山平绝竞心。遥天云影薄,高树月华深。百战留荒址,披榛好共寻。”诗人首先写出小园坐落的大背景,然后点出小园,算是“立宾主之位”了。随后,诗人视线从上往下,从云到高树再到地面,井然有序。由于这是一首组诗,所以诗人在第一首交待了小园的周边环境后,即从细处入手,依次写出月色及雨后的小园,以及描绘小园的清静幽雅。可以说,正是诗人的精心构图,才能让我们欣赏到不同情境下的小园风光。

动静美。绘画是静止的艺术,但表现静不一定就要无声,有时候,适当声音的描写反而愈能衬托出静来,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得愈觉其深。”②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卷),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38页。李振钧山水诗绘画美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即善于通过动静结合来衬托画面之宁静。如《溪上》:“向晚溪上立,湍濑咽筝筑。暧暧夕阳昏,微微澹烟矗。暝色低上衣,秋籁虚振木。驱犊去遥村,归桥下層麓。雀投灌丛栖,犬守篱根宿。……掉头凉月高,照我林东屋。”诗人首先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寂静的黄昏溪上图,但诗人是怎样表现其静的呢,恰恰是用了许多动词,如“咽”“上”“振”“曲”“归”“投”“守”等,正是通过这样一系列动作的描写,诗人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宁静淡远的乡村夜月图。

需要说明的是,这三者并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往往在一首诗中需要同时用到,如上举之《溪上》,诗人不仅注重色彩的选择,如“昏”“暝”;亦同样注重构图,诗人遵循着先近后远的原则,一步步地将所见之景细致地描绘出来,而辅以一系列的动作以衬托出山村之宁静,从而使人置身于一种悠远淡泊的意境之中。

结论

李振钧一生爱好山水,其在欣赏各地优美风光的同时,仍不废诗篇,创造出了大量优秀的山水诗歌。总的来说,这些山水诗按照诗人的情感倾向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情歌颂;二是寄托了诗人对家乡亲友的深切思念,三是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其在艺术特色上表现为一:多种修辞手法地巧妙运用,如比喻、拟人、用典等;二:绘景如画,善于将绘画之技巧融于山水诗的创作中,从而创造出幽深淡远的意境美。虽然李振钧的山水诗在内容、情感以及艺术手法上都不出古人窠臼,但也确实创造出了不少优秀的山水诗篇,尤其是绘画手法的入诗,使其山水诗具有一种浑融的意境美,值得肯定和重视。

On Li Zhenjun's landscape poems

SUN Jianfang

Li Zhenjun,the champion in the ninth year of Emperor Daoguang'power,left behind him two volumes of Wei Deng Ting Ye Lu Shi Cao including roughly 400 poems,among which were 100 landscape poems that occupied a high rate of proposition.His landscape poems were rich in expressing emotions and distinct in artistic features.He seemed to be drawing when he was writing poems,which shows his unique artistic achievements and is worth our recognition and attention.

Li Zhenjun;landscape poems;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artistic features

附录:李振钧的山水诗

I206.5

A

1009-9530(2016)04-0021-04

2016-05-09

孙建芳(1990-),女,安徽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小园山水诗山水
作 品:乡村旅游风景绘画
——小园台榭听蝉鸣
吴闻章
孙剑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宁死不屈的小英雄汤小园
王维的七言山水诗论略
《山水》
楠溪江:永远的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