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期资源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区域差异研究
——以太原市为例

2016-09-15田红霞太原晋地蓝图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太原030000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小店区县区集约

田红霞(太原晋地蓝图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太原030000)

转型期资源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区域差异研究
——以太原市为例

田红霞
(太原晋地蓝图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太原030000)

本文依据《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对太原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对评价总指数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判定,对太原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区域差异状况进行了分类概括,并对差异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区域差异

1 研究背景

1999年“城市土地价格调查和土地节约利用潜力评价”项目的开展标志着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正式步入正轨[1],2003年国土部又下达了“全面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调查与评价”的任务。2006年开展了关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工作。随后国土部于2008年发布了关于《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行业标准的通知,2010年又颁布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2012年国土资源部对太原市等16个重点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2014年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我国首部专门就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行规范和引导的部门规章《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并发布了《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标志着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体制趋近完善。

2015年,按照部省统一要求,太原市开展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

2 区域概况

太原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信息中心,下辖6区3县1市,6区即迎泽区、小店区、晋源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杏花岭区,3县是清徐县、阳曲县和娄烦县,1个县级市是古交市。太原市是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为支柱,以输出能源、原材料、矿山机械产品为主要特征的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城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在全省转型跨越发展中发挥表率作用,把太原建设成为一流的省会城市,努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

3 区域用地状况定量评价

区域用地状况定量评价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搜集2014年太原市人口、经济、土地相关数据,采用《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中区域评价指标体系[2],权重值采用国土部下发的专家组打分表,依据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控制目标、上级分解下达的节约集约用地管理目标、太原市十县区的平均状况、各县区相关指标现状值,采用专家咨询等方法综合确定理想值,进行指标理想值标准化,分别计算太原市十县区的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分指数、指数和总指数。

3.1区域用地状况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区域用地状况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见表1。

3.2指标标准化

评价指标标准化应采用理想值比例推算法。指标标准化初始值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Si0表示第i项指标标准化值的初始值;ti表示第i项指标理想值;ai表示第i项指标实际值。

3.3指数测算

根据指标标准化值及评价体系权重值,测算出十县区分指数、指数,并最终测算得到总指数(表2)。

4 土地利用类型判定

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总指数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判定,采用Q型聚类法,Cluster Method采用系统默认的类间平均链锁法,计算样本距离方法为欧氏距离平方法,输出聚类分析冰柱图,依据总指数得分情况,将总指数所对应的区县从大到小,依次划分为Ⅰ型(集约度高)、Ⅱ型(较高)、Ⅲ型(中等)、Ⅳ型(较低)、Ⅴ型(低),以对应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由高到低,判定的土地利用类型情况见表3,表4,图1,图2。

表1 区域用地状况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值表

表2 区域用地状况

表3 样本类归属情况

4 区域差异特征概括

表4 土地利用类型判定表

图1 聚类分析冰柱图

图2 区域用地状况评价土地类型示意图

总的来看,太原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区域差异明显,城六区集约用地水平高于四县市。根据十县区集约利用特征,大致可归为如下几个类型。

4.1经济发达用地受限的传统老城区,如:迎泽区、杏花岭区。这两区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比重都在1%以下,城镇化率都在95%以上,占地很少但集约度较高。杏花岭区在十县区中集约度最高,除城市用地管理绩效指数外,其余指数土地利用类型都为“集约”。2014年之前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2014年经济回落,增长率为1%。与2010年相比,2014年人口与经济的增长幅度都居于十县区中游,但一方面受地形局限,东山天然屏障阻隔,另一方面受产业政策影响,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传统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文化旅游业,城乡建设用地与建设用地增长幅度都是十县区中最低的,仅为1%左右。迎泽区定量评价排名为第二,近几年经济始终保持匀速增长,2014年有所回落,但年增长速度仍保持在6%,这与其极具中心城区特色的核心商圈、楼宇总部经济发展有很大关系。与杏花岭区相似,建设用地增长幅度较小,经济与用地协调度较高。

4.2受经济下滑影响较大的县区,如晋源区、古交市。晋源区与古交市的城镇化率在全市中居于中游,晋源区城镇化率在城六区中最低,其他城区都在90%以上,晋源区为65.25%,古交市在四县市中城镇化率较高,为73.57%。这两县区建设用地增长幅度都不大,尤其是古交市增长幅度小于1,但地区生产总值为负增长,一定程度上拉低了两地的集约程度。与2010年相比,2014年晋源区与古交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幅度都为负值。与其他县区比较,近几年这两个县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都有比较明显的下滑。晋源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自2011年以来增长速度连续四年为负值,其中2014年增幅为-57.3%,古交市自2012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分别为-26.6%、-34. 9%、-31.5%。

4.3产业集聚的城市主要扩张区域,如:小店区。小店区总指数排在全市第三名,集约水平较高。小店区是太原市“南移西进、扩容提质”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扩张区域,是太原市与晋中市联合开发的前沿地带,具有空间大、后劲足、前景好的区域优势。2014年在全市经济总体下滑的背景下,小店区仍然保持15%的高位增长速度。近五年小店区每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都居全市之首,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6.87亿元,是投资最低的娄烦县的18倍多。近五年新增建设用地累计2363.39公顷,是新增建设用地累计额最低的杏花岭区的34倍1数据来源于2010-2014年太原市土地变更资料。。与2010年相比,2014年小店区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幅度都居于十县区之首,但人口增长幅度落后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幅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幅度领先于建设用地增长幅度。

4.4发展相对稳定的县区,如:尖草坪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与万柏林区都居于全市中游水平,万柏林区集约度高于尖草坪区。在城六区中,尖草坪区与万柏林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幅度落后于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建设用地增长幅度居于全市中游水平。

4.5用地扩张明显而发展相对滞后的县区,如:清徐县、阳曲县。清徐县与阳曲县作为太原都市圈“一核一圈三群”的主要城镇,是承接太原中心城区产业外迁、促进本地资源型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节点。近五年清徐县、阳曲县新增建设用地累计值分别排名全市第二和第三,供地面积中工业用地面积分别占到73.05%、81.10%。2012年以来清徐县地区生产总值一直保持低位增长,增长率分别为4%、3%、2%,阳曲县2013年以前增长率在12%以上,2014年下降为-8%,两县人口增长幅度落后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幅度,由于部分项目处于建设初期,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落后于建设用地扩张的速度。

4.6生态优先而发展相对迟滞的县区,如:娄烦县。由于特殊的生态地位以及历史形成的产业格局,娄烦县经济总量在十县区中排名最末,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小店区的1.20%,建设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均地区生产总值都居于十县区最末。

5 区域差异原因分析

5.1资源禀赋基础决定了用地差异

太原市北、东、西三面环山,地势北高南低、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市境中南部(城六区)是在断陷盆地基础上形成的冲积平原,地势开阔平坦。市域西北部的娄烦县、古交市是太原市重要的资源性产业发展地区和生态敏感地区,负有保护汾河水库等重要生态区域,构建绿色生态屏障的责任。东北部的阳曲县是太原市重要的林牧旱作区。阳曲县、娄烦县以及南部的清徐县是市域基本农田的主要集中区。从城市空间发展方向来看,城六区尤其是东南城区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乡建设用地的可扩展区。因此,城乡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在市域中南部的小店区、清徐县、尖草坪区、万柏林区。

5.2政策方向引导了用地布局

2010年以来,八大功能区(西山创意产业、文化旅游区,汾东高新产业区、现代服务业区、城东民营现代物流区、北部不锈钢生态工业区、古交新型煤化工及以工补农示范区、清徐汾河高效观光农业区、阳曲新型工业承接区、娄烦生态旅游经济区[3])的提出和建设,以及“大企业引领、大项目带动、大园区承载”战略,“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资源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的原则等一系列政策,对十县区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引导。小店区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宿综合保税区、教育园区的重要依托;晋源区是长风文化商务园区、晋阳湖滨水创意产业园的承载区;尖草坪区正在建设以不锈钢中高端产品研发制造为主体的生态工业园区,周边地区发展物流配送、商贸服务产业;阳曲县是以新型煤化工、装备制造、铝镁合金、新型建材工业为主的工业新区;清徐县作为太原都市圈核心区的组成部分,也提出了重点发展汽配产业和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建设“四区两园”的发展思路。

5.3经济形势下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地效益

2014年以来太原市受工业经济持续低迷、投资需求不足的影响,工业投资呈现大幅回落态势,经济增长缓慢,太原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3%,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排名最末(长沙市增长速度为10.5%,合肥市增长速度为10.0%,南昌市增长速度为9.8%,武汉市增长速度为9.7%,郑州市增长速度为9.5%[4])。经济下行对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建设用地地均地区生产总值、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耗地下降率、建设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等指标测算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1]关红岩,赵明.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综述[J].西部资源,2015(04):137-138.

[2]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2014年)[S].

[3]太原强力推进“八大功能区”建设[J].太原科技,2010(2):111.

[4]太原市统计局.2014太原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7

(2015-12-28收稿袁海峰编辑)

Research on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Intensive use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of Transi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 of Resource-based city——a case study of Taiyuan

TIAN Hong-xia
(Taiyuan Jindi Land T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Ltd,030000,China)

According to the《urban construction land conservation and intensive using assessment manual》,conservation and intensive land use of regional construction land in Taiyuan city were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and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land use types was determined,then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n conservation and intensive land use of Taiyuan city construction land were summarized classified,and the difference reasons were analyzed.

urban construction land;conservation and intensive land use;regional differences

F301.2

A

1003-7853(2016)01-0040-03

田红霞(1981-),女(汉),山西省汾阳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管理、区域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小店区县区集约
太原市小店区“推普周”活动异彩纷呈有实效
小店区关工委召开“五老”聘任大会暨培训会议
“剪纸春联”送祝福
新形势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县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工作职责探讨
牢筑节约集约“高压线” 严守国土资源“生命线”——玉环县成功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县区台借助新媒体做好电视新闻刍议
集约转型 小城镇发展之路
太原市小店区公共场所用品用具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县区基层干部职业焦虑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