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布克赛尔县地质灾害易发分区评价

2016-09-15龙新刚

西部探矿工程 2016年4期
关键词:亚区易发危险性

龙新刚

(塔城地区地质环境监测站,新疆乌苏833000)

和布克赛尔县地质灾害易发分区评价

龙新刚*

(塔城地区地质环境监测站,新疆乌苏833000)

地质灾害易发分区评价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其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相互关系及模糊性特点。以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为例,进行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评价研究,首先遴选出地质灾害隐患点,采用综合评价法获取危险性指数,根据危险性指数进行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评价,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防灾减灾和实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监测预警和防治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地质灾害;危险性指数;易发分区评价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塔城地区东北部,北部多山丘陵,南部为准噶尔盆地一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地貌复杂,有山地、丘陵、谷地、平原、荒漠等。境内地质灾害类型以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为主。区内各类地质灾害点112处,包括已发生地质灾害点7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35处。其中崩塌29处、崩塌隐患19处、泥石流31处、地面塌陷17处、塌陷隐患16处。

现状地质灾害点不稳定的27处、基本稳定的26处、稳定的2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不稳定的12处、基本稳定的23处。

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容易或者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和地段。

1 易发区划分原则

(1)易发区的划分以地质环境条件为基础。

(2)根据地质环境条件的分析,结合数据处理结果,将全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中易发和低易发三级。

(3)评价单元的划分,主要以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差异与灾害分布及其影响范围综合确定。

2 划分方法

(1)定性分区。根据地质灾害的具体特征及其形成规律,在充分借鉴前人工作经验和开展类似工作时所采用的评价指标基础上,依据地质环境条件,将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密集程度、稳定性、人类工程活动强度、险情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依次划分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不易发区,进而再根据地质灾害不同类型、分布范围和不同地段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和特点,依次划分出各亚区。

(2)定量分区。参考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

(3)单元网格划分。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行政区划图进行网格剖分。运用栅格数据处理方法对县域进行剖分:每个单元面积为(1km×1km)~(3km× 3km)。对于地质条件变化不大的地区,单元面积可取高限,采用3km×3km,对地质条件复杂,或需详细研究的地区,单元面积可取低限,采用1km×1km。

(4)计算方法。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的计算方法:

Z=Zq·r1+Zx·r2

式中:Z——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

Zq——潜在地质灾害强度指数;

r1——潜在地质灾害强度权值;

Zx——现状地质灾害强度指数;

r2——现状地质灾害强度权值。

(5)潜在地质灾害强度指数计算。潜在地质灾害强度指数(Zq)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Ti——控制评价单元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条件;

D——地形地貌条件;

X——气候植被条件;

Q——人为条件;

R——充分程度的表度分值,各评价指标的选取与评判标准依据具体情况而定;

Ai——各形成条件的权值,根据实际情况分配。

(6)现状地质灾害强度指数计算。现状地质灾害强度指数(Zx)可以用灾害点密度、灾害面积密度以及灾害体积密度来求得。

①崩塌、滑坡、泥石流强度指数(Zx):

R=a+b+c

②地面塌陷强度指数(Zx):

R=a+b

式中:a——归一化处理后的灾害个数密度系数;

b——归一化处理后的灾害面积密度系数;

c——归一化处理后的灾害体积密度系数。

(7)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根据各单元的地质、地形地貌、气候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条件,利用MAPGIS空间分析功能,求取评价单元的潜在地质灾害强度指数与现状地质灾害强度指数,分级赋值进行换算叠加,获得评价单元的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

(8)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依据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合并相同单元格,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将全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定量划分为4个区、7个亚区。

3 分区评价

3.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

主要分布于和什托洛盖和砂吉海一带的煤田采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密集,地质环境条件差,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稳定性多较差—差,已给当地居民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高易发区面积400.98km2,占全县面积的1.42%,现状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36处,占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的32.14%,平均点密度0.09处/km2,其中崩塌1处、泥石流1处、地面塌陷17处、崩塌隐患1处、地面塌陷隐患16处。依据灾害类型和发育的区域,将本区又划分为2个亚区。

3.1.1地面塌陷、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高易发亚区(A1)

分布于低山丘陵区的和什托洛盖镇附近的煤田采区及和布克河两岸。面积308.24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09%,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24处,占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的21.43%,点密度0.0778处/km2,其中地面塌陷11处、地面塌陷隐患10处、崩塌1处、崩塌隐患1处、泥石流1处。该区域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人类工程经济活动频繁,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和布克河两岸易发生河岸崩塌、泥石流,对当地居民及农田等危害较大。

3.1.2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高易发亚区(A2)

分布于低山丘陵区的砂吉海一带的煤田采区。面积为92.74km2,占全县总面积的0.33%,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12处,占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的10.71%,点密度0.1294处/km2,其中地面塌陷6处、地面塌陷隐患6处。此区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也是牧业春秋草场,人类工程经济活动频繁(采矿、放牧等),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对矿工、牧民的安全威胁较大。

3.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

分布于中高山区的萨吾尔山、哈同山西部,以及东部沙尔布尔山、南部低山丘陵区的矿业开采区。中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较密集,地质环境条件较差,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地质灾害(隐患)稳定性多较差。中易发区面积2488.77km2,占全县面积的8.83%,现状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68处,占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的60.71%,平均点密度0.0273处/km2,其中崩塌25处、泥石流30处、崩塌隐患13处。依据灾害类型和发育的区域,将本区又划分为3个亚区。

3.2.1泥石流、崩塌地质灾害中易发亚区(B1)

分布于北部中高山区的萨吾尔山沟谷。面积为894.40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17%,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41处,占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的36.61%,点密度0.0458处/km2,其中泥石流28处、崩塌9处、崩塌隐患4处。萨吾尔山沟谷地带地形陡峭,由于过度放牧,导致局部基岩裸露,表层风化,易形成崩塌和泥石流,且崩塌、泥石流多为小型。此区为和布克赛尔县主要牧业区,有较多牧民在此放牧,地质灾害的发生对牧民、牲畜及牧道构成一定危害。

3.2.2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中易发亚区(B2)

分布于哈同山西部的中山区。面积690.28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45%,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16处,占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的14.29%,点密度0.0232处/km2,其中崩塌14处、泥石流2处。哈同山西部沟谷地带地形陡峭,基岩裸露,表层风化,易形成崩塌和泥石流,且崩塌、泥石流多为小型。该区为那仁和布克牧场的主要牧业区,有较多牧民在此放牧,地质灾害的发生对牧民、牲畜及牧道构成一定危害。

3.2.3崩塌地质灾害中易发亚区(B3)

依据地形地貌和分布区域,可分为3个崩塌地质灾害中易发段。

崩塌地质灾害中易发(B3-1)段:分布于调查区东北部的沙尔布尔山中低山区。面积522.9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86%,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3处,占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的2.68%,点密度0.0057处/km2,均为崩塌隐患。此区域主要为露天采矿活动,在开采过程中易形成陡峭边坡,可能产生崩塌灾害,对采矿人员、牧民等构成一定危害。

崩塌地质灾害中易发(B3-2)段:分布于调查区南部低山丘陵区的阿拉德矿区。面积214.87km2,占全县总面积的0.76%,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4处,占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的3.57%,点密度0.0186处/km2,均为崩塌隐患。此区域主要为露天采矿活动,在开采过程中易形成陡峭边坡,可能产生崩塌灾害,对采矿人员、牧民等构成一定危害。

崩塌地质灾害中易发(B3-3)段:分布于和布克河下游两岸及184团附近的矿业开采区。面积166.27km2,占全县总面积的0.59%,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4处,占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的3.57%,点密度0.024处/km2,其中崩塌2处、崩塌隐患2处。和布克河下游两岸第四系堆积较厚,受洪水冲蚀作用影响,岸基易形成崩塌,破坏农田和草场。此外露天采矿活动,在生产过程中易形成陡峭边坡,可能产生崩塌灾害,对采矿人员构成一定危害。

3.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

分布于和布克谷地、西北部中高山区上部及山前倾斜平原。面积8026.80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8.47%,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8处,占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的7.14%,平均点密度0.001处/km2,其中崩塌3处、崩塌隐患5处。此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较好,形成地质灾害的条件弱发育,但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已形成多处崩塌或隐患,给人民生命财产可造成一定危害,但危害程度轻。

3.4地质灾害不易发区(D)

分布于调查区南部的平原及荒漠区,面积17276.1km2,占全县总面积的61.28%。地形平坦开阔,地层以第四系冲积、洪积、风积为主,地质环境条件较好,地质灾害不发育。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防治规划(2012-2020年)[R].新疆地矿测绘院,2012.

[2]唐红梅,林孝松,陈洪凯,唐芬.重庆万州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及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3).

P642.12

A

1004-5716(2016)04-0133-03

2015-03-24

龙新刚(1976-),男(汉族),辽宁锦州人,工程师,现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猜你喜欢

亚区易发危险性
机用镍钛锉在乳磨牙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O-3-氯-2-丙烯基羟胺热危险性及其淬灭研究
夏季羊易发疾病及防治方法
危险性感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京津风沙源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对防风固沙服务功能的影响
浅析福建深部高温岩体地震异常响应
阿尔茨海默病前扣带回亚区体积与认知损伤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