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6-09-15祝光耀
□ 祝光耀
高端论坛
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祝光耀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举措最多、工作力度最大的一年。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总体部署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清晰完整地勾画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从2015年1月 1日起新《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4月2日国务院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7月1日中央深改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等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4项制度,9月21日党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将绿色发展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对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又进一步进行了系统部署。一年来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其举措之多、力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
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理念、战略目标、制度体制和具体措施等日臻完善。新形势下如何从新起点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需要我们齐心协力不断攻坚与创新。2015年以来,在我国的生态文明研究与实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就是“绿色化”。绿色发展、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行政、绿色转型、绿色金融,成为热门话题。大家一致认为,“五位一体”、“五化协同”和“五大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永续发展,着力创新驱动,引领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途上奋勇前行的又一次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五位一体”是总布局,把生态文明贯穿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全过程。“五化协同”是总引领,用绿色化引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五大理念”是总战略,以绿色发展推动中国的绿色崛起。总之,绿色化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内涵,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格局,融入到经济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绿色化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央的《意见》、《总体方案》和“十三五”规划《建议》,贯穿了绿色发展的主线。绿色发展成为社会新常态,也是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挑战、新起点。牢固树立并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既是中央对各级党委政府、各行各业的要求,也是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的重大使命。
一、树立绿色发展新理念,适应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全方位、系统性的绿色革命,也是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变革。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不仅仅是投入问题、技术和管理问题,更是核心价值观问题、发展理念问题。中央的《总体方案》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空间均衡的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这六大理念无不透出浓浓的绿色基调。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把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既是长远的战略谋划,也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更是现实的行动指南。坚持绿色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必由之路,只有从本质上深刻理解、在全局中准确把握,才能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仅要体现在领导干部政绩观的转变上、落实在企业的绿色转型上,也要贯彻到每个公民的行为范式中。
二、确立绿色发展新格局,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
绿色是生态文明的主色,也是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的底色。“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此,必须加快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把《总体方案》中提出的“六条原则”贯彻到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之中,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必须加快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在全社会形成勤俭适度、文明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倡导消费者的生态社会贡献,强化每个社会成员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责任;必须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体现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不懈追求,要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崇尚和自觉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三、建立绿色发展新机制,汇聚生态文明建设新动力
图为中国生态文明论坛福州年会高峰论坛现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的《总体方案》,提出必须树立六大理念、坚持六条原则、建立八项制度,强调党政同责、终身追责、双重追责,规范了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行为,让保护者受益、损害者受罚,全方位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框架、总任务和具体措施。“十三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提出,要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从2015年年初新《环保法》实施到“十三五”规划《建议》,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生态文明“制度堤坝”基本构成。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中央要求,敢于先行先试,从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政策制度、考核办法、奖惩制度,形成长效推进机制,在制度体制和政策导向上为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源动力。
四、描绘绿色发展新蓝图,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五年,也是深化改革、解决深层次矛盾,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关键期,同样是深入推进绿色化、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期。“十三五”规划《建议》以问题为导向,从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六大任务,全景式描绘了推进绿色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蓝图。“十三五”规划《建议》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全篇有二十多处强调绿色发展,有三十多处提到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把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目标、任务、制度等全面融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不仅是一部绿色化的五年规划,也是“多规合一”的范本。我国区域差异大,各地区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矛盾不同,但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共同的目标。我们一定要按照五中全会精神,在各级各类规划中体现和落实好“十三五”规划《建议》,条件允许的地方,应积极推进“多规合一”,用新的发展理念谋划发展蓝图,引领发展行动。
五、营造绿色发展新氛围,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各行各业和方方面面,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集民力,不断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要多渠道、多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为此,要努力把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为人的绿色素养和价值取向,外化为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内化为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外化为企业的绿色产业、绿色工艺、绿色产品;内化为党政部门的执政理念,外化为党政部门的绿色管理、绿色新政。总之,就是要动员全党、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常态下坚持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年。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步入到新的起点,面临新的挑战。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作为全国性的专业性社会团体,成立五年来,在环保部等有关部委高度重视下,在地方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下,我们牢记使命,秉承宗旨,自我加压,在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示范创建、宣传教育以及经验推广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取得重要进展,在打造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品牌、推动设立和评选中国生态文明奖、建立中国生态文明促进基金、创建中国生态文明宣传平台等基础工作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新常态下,我们将一如既往,牢记宗旨,不辱使命,进一步抓好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好智囊智库、桥梁纽带、支撑服务作用,勇当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践行者、引领者,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