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病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对策研究
2016-09-15程五琴马兴爱王江红
程五琴 马兴爱 王江红
(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030800)
妇产科病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对策研究
程五琴马兴爱王江红
(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030800)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及发展,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妇产科病床使用率高、患者年龄跨度大,病症复杂难治,陪侍人员多且频繁出入不固定,极大地增加了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考虑到感染的风险可能存在于包括管理在内的各个环节,只有对妇产科病房的高危因素进行有效识别及规范的管理,才能减少风险可能导致的医疗伤害,从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1]。针对妇产科病房的实际情况,医院感染管理科(院感科)从不同的环节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与管理,具体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共收治妇产科患者5700例,设为观察组,2011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共收治妇产科患者5888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在19~78岁,妇科2433例,产科3267例;对照组年龄在20~74岁,妇科2722例,产科3166例。所有患者入院体温正常,并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进行心电图、胸片透视均在正常范围内。
方法
按照国家卫生部2001年所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根据妇产科患者相应的临床资料和院内感染登记报告卡的相关信息,对妇产科感染情况进行了统计。
对照组的护理方式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的护理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建立三级质控管理监控体系,发挥院感监控小组作用。近年来我院构建了医院感染的管理体系,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的三级质控管理模式,委员会主任委员由主管院长担任,小组成员由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及重点部门的主任、护士长和各科监控医师、监控护士组成,院感科制订了委员会工作制度及会议制度,指定由监控医师负责管理科室院内感染病例的上报工作,并对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并落实与妇产科临床相适应且切实可行的感染管理制度及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感染控制工作有章可循。
2.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为了加强妇产科病房的风险管理,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院感科根据妇产科的专科性质及人员特点,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了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的强化培训,包括消毒隔离技术规范、标准预防基本知识、卫生执行规范等内容,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保持谨慎的工作作风,通过针对性的培训,使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强化了法律意识及安全意识,规范了自身行为,让每个人充分认识到院内感染控制的重要性,调动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参与院内感染的控制工作,提升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改进工作流程,增强化解隐患风险的能力,将院内感染消灭在萌芽状态。
3.保持清洁的住院环境,尽量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妇产科病房患者较多,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因此提供清洁干净、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对于控制院内感染尤为重要。妇产科护理人员常年坚持做好晨晚间护理工作,对病床湿式清扫,一床一套,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备用,对所有物体表面每日清洁擦拭,地面湿式清扫,患者被服每周更换1~2次,枕芯、床垫定期消毒,并禁止在病房及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被服,防止尘埃及细菌在病房扩散或传播。对患者及其陪侍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强调个人卫生及日常用品保持清洁的重要性,病房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病房悬挂快速手消毒液,告知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通过各个环节的严格控制,保持病房的空气质量,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4.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工作,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妇产科因其科室特殊性,患者的皮下脂肪厚同时抵抗力低下,在腹部手术后的切口容易出现脂肪液化、皮下出血以及并发感染等问题。所以要预防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控制措施。医护人员要做好术前患者的皮肤准备,术前备皮在手术当日进行,同时仔细检查手术的区域,做好术前的皮肤准备,避免备皮过程中皮肤的损伤从而减少术后的感染。同时要做好术后的伤口护理,换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及手卫生规范,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感染。
5.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切实抓好制度的落实工作。完善妇产科的管理制度及管理体系,是控制院内感染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障,院感科制订了妇产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要求科室定时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学监测,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潜在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遵守手卫生指征及原则;正确实施标准预防,规范穿戴防护用品;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放置,将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6.运用PDCA质量控制工具,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一种最新的管理模式,它在美国首先被提出和使用,与普通的管理模式相比,它具有更加程序化和标准化的特点。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实施主要包括4个步骤,分别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就是不断对这4个步骤进行循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不断提高工作质量[2]。我院根据等级医院要求结合院内实际情况,每月制订计划,并交予院办备案,对于计划中的重点检查项目采取不隐瞒的方式;针对重点检查项目制作简单易行的检查表格,月底进行一次集中督导与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并下发书面反馈通知单,令其限时进行原因分析,制订有效的整改措施,3~5 d后院感科对其整改效果进行再次效果评价。对照医院感染考核标准量化评分,结果在中层干部会议上公开宣布,并与奖金挂钩。实践证明,PDCA循环管理模式,有助于临床管理质量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通过此种管理模式的应用,增强了科室负责人的管理意识,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结果
两组患者感染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感染率的比较(例)
小结
医院感染管理科通过对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即保持病房的环境清洁,重视术前术后的护理,坚持把消毒隔离措施常规化、制度化,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强化医务人员院感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意识,对各个环节把好质量关,从而通过强化管理降低妇产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1]崔娟.加强护理管理,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8):58-59.
[2]徐润琳,徐巍.PDCA循环圈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实际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3):486-487.
201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