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性瘫痪儿童下颌运动障碍的临床研究

2016-09-15庄亚楠周雪赵师磊黄丹丹张凯新李磊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构音下颌脑瘫

庄亚楠, 周雪, 赵师磊, 黄丹丹, 张凯新, 李磊



临床论著

脑性瘫痪儿童下颌运动障碍的临床研究

庄亚楠,周雪,赵师磊,黄丹丹,张凯新,李磊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下颌运动障碍情况。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收治的不同类型脑瘫患儿43例为观察组,其中混合型及不随意运动型18例,痉挛型25例。同期选择佳木斯市某幼儿园就读正常儿童40例为对照组。采用《下颌运动功能测评调查表》观察、测评和记录儿童的下颌运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测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混合型及不随意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痉挛型组与对照组比较,除下颌前伸运动、下颌左右连续运动测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型及不随意型组与痉挛型组相比,除下颌前伸运动测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痉挛型组得分均高于混合型及不随意型组。结论下颌运动障碍是脑瘫儿童普遍存在的一种构音器官运动障碍,不同类型的患儿其下颌运动障碍的形式及严重程度也有明显差异。

脑性瘫痪;下颌运动障碍;构音器官运动障碍;儿童

下颌运动是由下颌骨、颞下颌关节、肌肉及韧带在神经系统主导下完成的复杂空间三维运动,参与咀嚼、吞咽、语言、表情等最基础的生理活动。下颌运动障碍也是构音器官运动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常见的下颌异常运动模式包括下颌运动受限、下颌运动过度、下颌转换运动障碍、下颌分级控制障碍。下颌的发育水平决定着唇和舌运动的成熟水平。下颌运动障碍直接影响言语的清晰度[1-2]。有文献报道,60%以上的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构音及构音器官运动问题[3]。因此,了解脑瘫儿童下颌运动障碍的类型及特点,有针对性的在其言语治疗过程中矫正下颌异常运动,促进舌和唇的正确运动至关重要,对改善其构音清晰度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收治的不同类型脑瘫患儿43例为观察组,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2~6岁,平均(3.47±1.18)岁;混合型及不随意运动型18例,痉挛型25例。同期选择本市某幼儿园就读正常儿童4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6岁,平均(3.63±1.17)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第二届全国儿童康复、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上制定的诊断及分型标准[4]。

1.3纳入标准(1)符合脑瘫的诊断及分型标准;(2)Gesell发育量表评价认知水平12个月至5岁;(3)病情程度为轻、中度;(4)年龄2~6岁;(5)被调查家长需长期照料儿童,并对儿童的病情及生活习惯有全面了解;(6)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4排除标准(1)构音器官严重畸形者;(2)存在口腔疾患无法完成下颌运动测试者;(3)存在精神疾患、智力缺陷及相关病症,无法理解及配合本调查研究者。

1.5调查方法采用《下颌运动功能测评调查表》观察、测评和记录儿童的下颌运动能力。其中下颌运动功能评分标准参考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5]。

2 结果

2.1两组下颌运动功能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下颌运动功能比较±s,分)

与对照组比较,at=2.19,2.30,P<0.05;bt=8.67,8.65,11.0,21.41,4.76,4.76,5.92,7.52,P<0.01。

表1结果表明,观察组下颌运动功能测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

2.2两组间下颌运动测评分数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混合型及不随意运动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痉挛型组与对照组比较,除下颌前伸运动、下颌左右连续运动测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型及不随意运动型组与痉挛型组相比,除下颌前伸运动测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痉挛型组得分均高于混合型及不随意运动型组。见表2。

表2 两组间下颌运动测评分数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1;与混合型及不随意运动型组比较,cP<0.01。

3 讨论

有文献报道,60%以上的脑瘫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构音及构音器官运动问题,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患儿的口唇、舌、下颌、软腭、鼻咽腔肌肉、声带、呼吸肌等构音肌群的运动受限或不随意运动[6]。言语障碍表现为发声困难、发音不准、吐字不清、声响、音调及速度、节律等异常和鼻音过重、呼吸异常等,同时伴有咀嚼、吞咽和控制流涎的困难。因此构音器官运动功能障碍的矫治是解决脑瘫儿童言语障碍的关键。从口部运动治疗的观点来看,下颌是最基本的、活动的口部结构。它的大运动带动整个口部结构开始运动,它的发育水平决定着唇和舌运动的成熟水平。如果下颌运动功能受限,舌的运动也会大大受限[7]。下颌运动训练是构音器官运动训练中的重要训练内容。本研究采用参考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5]编制的《下颌运动功能测评调查表》对混合型或不随意运动型组、痉挛型组及对照组3组儿童的下颌运动能力水平进行观察、测评和记录。分别进行整体和各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这些脑瘫儿童的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及总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下颌运动障碍是脑瘫儿童中常见的一种构音器官运动障碍类型,且临床表现形式可包括下颌形态结构及位置异常、咬肌肌力不足、下颌各个方位运动受限、下颌上下连续运动受限、下颌左右连续运动受限等多个方面,严重影响脑瘫儿童的言语功能及咀嚼吞咽能力。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混合型及不随意运动型组得分最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与痉挛型组比较,除下颌前伸运动测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混合型及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的下颌运动功能存在多方面障碍,且程度较为严重,这可能与该类型脑瘫儿童脑及神经系统损伤部位以及其临床表现特点密切相关。混合型及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以锥体外系、周围神经系损伤较为常见,导致其肢体不随意运动型及肌张力异常,构音器官同样受累。痉挛型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除下颌前伸运动、下颌左右连续运动功能外,其他各项下颌运动功能也存在普遍障碍,符合该类型患儿的病理及临床表现[8]。综上所述,下颌运动障碍是脑瘫儿童普遍存在的一种构音器官运动障碍,不同类型的患儿其下颌运动障碍的形式及严重程度也有明显差异。因而对其进行矫治时,应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训练目标、选择训练方法。在下颌运动的训练方面,下颌促进治疗是下颌运动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它包括咀嚼法、下颌控制法、下颌抵抗法和咬住物体法,其可用来增强下颌的感知觉,增加下颌运动幅度及其灵活性,提高下颌稳定性,提高咬物和咀嚼的力量,延长下颌持续运动时间,为言语发展提供精细的分级运动模式[9-10]。但现有的下颌运动训练技术大部分需要患者的主动配合,对于理解能力差或下颌运动控制重度障碍的患儿,下颌运动训练技术的临床运用则面临很大困难。因而在下颌运动训练中,应考虑设计及合理使用相应的辅助器具,以达到改善训练效果的目的。此外,本研究的病例数量有限,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在日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补充改善,为探寻更为合理有效的临床康复治疗方法做出努力。

[1]万鸽.小组语言训练在脑瘫合并语言障碍患儿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238-239.

[2]卢红云,金野,黄昭鸣,等.下颌运动障碍及其治疗技术[J].现代特殊教育,2009,18(6):34-36.

[3]阮景颜,代早荣,梁琪,等.学龄期脑瘫儿童构音障碍与瘫痪类型、运动功能、智力和语言发育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54-356.

[4]李晓捷.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1.

[5]王玉龙.康复功能评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1.

[6]卢红云,曹建国,郭新志,等.发音器官运动障碍矫治结合构音训练治疗脑瘫儿童言语障碍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2):897-899.

[7]夏连凯.下颌运动的研究进展[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2):331-332.

[8]许晓燕,侯舒,卢晓妹,等.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磁共振表现与临床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7):1347-1350.

[9]袁园.脑瘫语言障碍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3):3192-3193.

[10]赵曼,王国英,殷永清,等.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构音矫治个案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6,29(1):113-117.

(本文编辑:刘颖)

Clinical study of mandibular movement disorders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ZHUANGYanan,ZHOUXue,ZHAOShilei,HUANGDandan,ZHANGKaixin,LILei.

TheCollegeofRehabilitationMedicine,JiamusiUniversity,Jiamusi154002,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mandibular movement disorders in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cerebral palsy(CP).MethodsChoose 43 cas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cerebral palsy who had been in the Cerebral Pals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enter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5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luding 18 cases of mixed type and dyskinetic type, 25 cases of spastic type. At the same time, 40 normal children in a kindergarten in Jiamusi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Mandibular Movement Function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observe, evaluate and record the mandibular movement ability of the children.ResultsThe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0.01).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mandibular movement test scores of the mixed and dyskinetic type group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0.01).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except that mandibular protrusion movement and the left and right movement test score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other differences in the mandibular movement test scor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 in the spastic group. Compared with spastic group, except that mandibular anterior extension evaluating scor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other differences in the mandibular movement test scor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 in the mixed and dyskinetic group, and the scores of the spastic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mixed and dyskinetic group.ConclusionMandibular movement disorder is a kind of articulation organ movement disorder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orm and severity in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mandibular movement disorders.

Cerebral palsy;Mandibular movement disorder;Articulation organ movement disorder;Children

佳木斯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XSYM2014-103)

154002 黑龙江 佳木斯,佳木斯大学康复医学院2012级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庄亚楠,赵师磊,黄丹丹,张凯新,李磊);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言语治疗部(周雪)

庄亚楠(1992-),女,康复治疗师。研究方向:儿童脑性瘫痪构音障碍的矫治

周雪,E-mail:350664657@qq.com

10.3969/j.issn.1674-3865.2016.04.007

R742.3

A

1674-3865(2016)04-0393-04

2016-05-01)

猜你喜欢

构音下颌脑瘫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小脑斧”“大西几”……孩子说话不清楚怎么办
针刺联合按摩及语言训练治疗不同年龄儿童构音障碍疗效观察
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构建儿童构音障碍诊断、评估和整体康复方案
迷人的下巴
压舌板在儿童构音训练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CBCT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评价
磨骨术在下颌角肥大患者整形中的应用分析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