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效课堂下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

2016-09-15李风玲

人间 2016年25期
关键词:学会数学知识情境

李风玲

(宁夏盐池县大水坑第二小学,宁夏 盐池 751500)

浅谈高效课堂下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

李风玲

(宁夏盐池县大水坑第二小学,宁夏 盐池 751500)

教学中,教师可善于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的魅力,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高效课堂;数学学习;兴趣激发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它以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和抽象的概念、公式等形式出现。学生学起来很容易乏味,进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课堂教学犹如一潭死水,教学效果比较低下。怎样才能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改变这种多劳低效的教学状况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如果对数学学习有了强烈的兴趣,也就有了专注知识的心向,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并以积极的情感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才能爱学、会学、善学,变苦学为乐学。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是智力开发的钥匙。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精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如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故事的形式出了一道题:小兔子的好朋友给他过生日,小熊住在森林深处,一大早就赶来了。他带来了2桶最好的蜂蜜送给小兔子。看,隔老远,他就喊起来了,小兔,小兔,快开门,你看我给你送什么来了?小兔子早就闻到蜂蜜的甜味了,她赶忙迎出来,“谢谢,谢谢”,快屋里坐吧!不一会儿,小花猫也来了,送给小兔5个苹果,小猴也赶来了,他从果园里摘了4个桃给她。小鸡也赶来了,但她什么也没送,还偷吃了3个苹果,小兔子不高兴了,请小朋友算算看,小兔一共收了多少水果?最后还有几个苹果?学生们听完了这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学习积极性可高了,很快他们就列出了算式,算出了结果:5+4=9 5-3=2。教后,我又鼓励学生用编小故事的方法,利用书上的图片编故事,学算术,学生学得兴高采烈,积极主动。

二、具体操作,发展兴趣

小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但却是有限的,他们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的逻辑思维的过渡期,其思维活动的进行依赖于动作,实物,图像,语言等直观形象。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始于动作,他主张课堂教学要变“坐中学”为“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总应充分应用教具、学具,师生动手实践。这样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学具拼拼摆摆、比比分分、量量画画。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这一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首先我出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先对它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2.教师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3.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导总结出长、正方体的所有特征;

4.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长短不同的细木棒做棱,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促进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三、从生活经验中巩固数学知识

教师在设计内容时,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积极地创设可活动的、可操作的教学内容,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并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达到拓展教材领域、活化教材内容的目的。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开始让学生从一堆小棒中拿出12根小棒,并且能够让别人一眼看出来。这一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有的先拿出2个5根,再拿出2根;有的拿出10根堆成一堆,旁边又放2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日常生活需要叔叔,数的组成是多样的。在此基础,教师再教学通常人们把10根为一个整体,10个一是1个十。

四、以“动”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之父赫尔巴特说过:“任何个体在获取知识时,其兴趣都要发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可见最后要真正获取和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行动。我们的数学教学在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的同时,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出发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通过开放数学活动课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调查统计》时,让学生调查本班学生的年龄情况;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让学生亲自实验为什么做好的门框要加一根木条。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教学中,教师可善于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的魅力,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总之,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1]曾丽霞.激发兴趣 快乐学数学[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05).

[2]豆莉萍.现代小学数学实践教学研究与探讨[J].科技资讯;2009(04).

[3]刘东卫.以情促趣,以趣生情——在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之浅见[J].新课程(上);2013(10).

G623.5

A

1671-864X(2016)09-0252-01

猜你喜欢

学会数学知识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学会分享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