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针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职业指导
2016-09-14张丽媛
张丽媛
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因为各种原因导致难以就业的群体,就业为民生之本,如何通过职业指导的方式来实现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是每个职业指导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需要思考的重大课题。作为基层社保所的职业指导人员,本文结合北京市昌平区崔村镇就业困难人员的情况,对影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原因进行了描述分析,同时阐明职业指导的概念,并结合崔村镇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职业指导的相关对策。
一、崔村镇就业困难人员基本情况
崔村镇镇域总面积62.81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占55%,为半山区镇。镇辖12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38万人,其中劳动力总数约 8282人,登记失业人员346名。就业人群中有73%集中在第三产业,而第一产业吸纳劳动力只占8.6% 。据统计,辖区就业困难人员主要集中在4050群体、残疾人群体、女性群体、高校毕业生等几类,农民工群体较少。
1.4050群体
由于4050群体多属于下岗职工或者灵活就业人员,从群体人员应聘工作的能力方面来看,大部分人员技能水平相对较差,他们在应聘的过程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其次,从企业招聘方来说,大都希望招聘年轻力壮的人员,很多岗位不适合中年人;再次,中年人一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较大,找工作倾向于清闲的工作,再加上部分人的就业观念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思想观念滞后,对自我定位不清,导致再就业成为很大的困难。
2.残疾人群体
残疾人群体经常因为身体障碍,在择业和就业中被区别对待:一方面从招聘方的角度看,很多残疾人也能做的工作,并不需要应聘者身体状况良好,但招聘单位还是要求身体状况良好,这样就把残疾人群体排除在外了;另一方面从残疾人自身的角度看,由于自身身体的原因如行动不便等,无法参与应聘很多工作,这也造成残疾人成为就业困难人员;同时,残疾人士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很强的自卑心理,这也是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
3.女性群体
女性群体的失业存在多种原因,既有主观又有客观原因。一方面,就业市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发展战略的实施、劳动市场对妇女的歧视和男女职业分离,使得我国女性就业遭遇变相的性别歧视,客观上,很多就业单位明确规定或者暗自规定只要男生,女性劳动者需求量低;另一方面,主观上,很多女性在求职过程中选择范围较窄,大部分人员要求工作强度低、加班少等,有意识无意识地降低了对自身的要求,观念和社会的要求发生了冲突。所以很多女性也是就业困难人员。
4.高校毕业生
高校毕业生虽然经过了专业化高等教育,大部分80、90后视野相对开阔,但同时也存在好高骛远的问题,眼高手低。尽管北京地区就业机会相对较多且本地生源找工作优势也较大,但是也依然存在部分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
首先,从客观角度上来说,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巨大,大家竞争激烈,难免有部分学生因为结构性的问题而暂缓就业;其次,从观念上来说,一些高校毕业生和家庭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盲目追求稳定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
二、职业指导观念与崔村的实践
职业指导是指职业选择过程中将个人的职业目标与现实职业的情况进行整合,并使两者得以相互协调,形成统一整体的过程。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就业群体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充分了解其专业、能力、性格等各个方面;二是对市场职业状况进行清晰的了解,对整个市场行情有大概的分析,能够结合就业人员各自的条件对就业前景进行预测。因此,职业指导本质上是把个人理想与现实情况加以对照、加以调整的过程。运用职业指导的方法,能够确切地分析就业困难人员的状况,并且根据市场行情促进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是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重要步骤。
崔村镇社保所在下户调查的过程中,对于就业困难人员以及乡镇就业情况有了整体的把握,运用职业指导的概念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了精准的帮扶,全面地分析了12个村64人的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情况和全镇61家企业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职业指导帮扶,做到了就业情况底数清、动态明,全面超额完成各项就业再就业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因为社保所出色的帮扶工作,崔村镇在2015年被北京市评为充分就业镇,户籍劳动年龄人口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就业率达99.3%,其中,单位就业率达87.1%,充分就业村比例达到100%,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也达到98.4%。在崔村社保所的基础上来谈职业指导对于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意义颇大。
三、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的职业指导
要结合就业困难人员的情况进行全方面职业指导,总结崔村社保所的工作经验上,针对就业困难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矫正就业困难人员择业、就业观念,理性就业
职业指导第一步要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客观、理性认识自身条件,端正就业、择业观念:一是帮助就业困难人员认清自身条件,摆正自身位置,准确把握社会就业形势,对工作报酬持有理性、合理的预期;二是打破部分女性不正确的择业观念,让女性认识到就业过程中很多工作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样工作,不应该和男生区别对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三是高校毕业生要不断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校期间好好学习,参与社会实践,强化综合素质,提升就业本领;四是帮扶残疾人克服自卑心理,一些工作可以和普通人一样劳动,不需要自卑,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2.强化劳动者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困难人员整体综合素质
就业困难人员在就业中也普遍存在综合实力较弱、劳动技能欠缺的状况,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强化劳动者自身职业技能培训。一是为辖区企业建立企业档案,了解企业需求,对有用工需要的企业和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进行对接培训服务。二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需求调查,对拥有不同就业愿望、技能水平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及职业指导等“分档”服务。三是创建“劳动力信息动态管理+职业指导师精细采集+求职人员、用人单位双向指导+全程跟踪服务”的“精准化”就业服务模式,找市场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的特色专业供就业困难人员选择,根据就业困难人员的培训、就业愿望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升就业困难人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水平。
3.运用各项政策,用足政策、用好政策,重点帮扶就业困难人员
一是政府要通过其公共服务职能, 向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社会扶助,对于可以领取失业补贴的人群要及时通知,让其短期内有收入保证。二是对于残疾人,社会需要设立一些公益性的岗位,使其能够维持自己的生活。三是对于自主创业的群体,进行相关政策的帮助和咨询,如小微企业贷款政策,要通过深入企业走访、政策讲解进田间地头等方式,宣传市、区小额担保贷款、用人单位招用补贴等政策,推行小贷一站式现场办公工作模式,为创业提供资金保证。
4.结合本地发展特色、深挖就业潜能、做大就业市场、保障就业
解决困难群体就业不仅仅是分享就业市场的蛋糕,更要结合本地特色发展经济做大就业市场蛋糕。就崔村镇的实际情况来说,崔村镇位于半山区,从北京市整体规划上来看,属于京郊生态涵养区,辖区无大型工业、商业企业,本地就业岗位数量较少。结合十二五规划中崔村镇定位“京北绿色休闲小镇”,崔村大力发展特色果品产业发展带、都市型农业发展带、生态旅游发展带等三条产业带,借助北京农业嘉年华、苹果文化节等品牌效应,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从而拉动就业,大力扶持发展能够吸纳困难群体的小微企业。近年来,全镇共开发绿色就业岗位355个,帮助331人实现绿岗就业,与此同时也帮扶了就业困难人员。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来源,起着稳定社会的作用。要解决现阶段4050群体、残疾人、女性、高校毕业生这些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通过职业指导的方式来推动就业困难人员过上社会一般水平的生活,不单单是改善他们个人的生活状况,也是基层社保所的重要任务。基层社保所的工作人员,更是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同时注重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提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就业。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崔村镇社会保障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