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要不要辞职换工作?
2016-09-14
小菲
问:“能不能用一首歌来形容天秤座?”
答:“突然发现站了好久,不知道要往哪走。”(张惠妹《如果你也听说》)
别以为纠结只是天秤座的专利,在重大的人生选择面前,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纠结症患者。上班上得好烦,不想看短信邮件,不想回去办公室,也不想见到老板,我要不要换工作呢?明明已经走到了分岔路口,却迟迟下不了决心,该怎么办?
畅销书《魔鬼经济学》的作者,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史蒂芬·列维特说,他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人们在选择退出时,不管是退出正在跟进的项目,辞掉一份工作,或者结束一段亲密关系,都面临着很多社会压力。人们的行为偏见总是倾向于劝自己硬撑下去,以逃避直面痛苦和失去原有的好处。
列维特想做一项研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观察人们生活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以前这类研究大部分都基于来自政府或者企业的数据,或者是在实验室环境中开展。尽管这类研究最近转向了田野调查,探索在现实的生活场景中人们是怎么作出决定的,但很多研究仍然集中于低风险选择的小事情,比如是否购买一件物品或者是否向某个慈善组织捐款。列维特更想知道的是,人们在面临重大选择时,风险比较大的时候,当环境不受控制的时候,会是怎样。
列维特为了开展这项研究,向他的读者发出了邀请,让粉丝们访问该项目的调研网站填写问卷,在调查过程中读者并不知道研究的真正目的。参与者被要求通过在网站上抛一个虚拟硬币,来对困扰他们的事情作出决定。如果硬币正面向上,网站会指导他们作出改变。如果硬币反面向上,他们则被建议保持现状。参与者可以从一个列表中选择他们要抛硬币决定的事情,也可以自己输入其他事情。最多参与者问的问题就是“要不要辞职”,其次是“要不要分手”。为了确保参与者是真的无法做决定才来抛硬币,该网页还会先要求参与者回答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他们自行做出决定。如果回答完这些问题他们还是决定不了,那么才会开始抛硬币。调查持续了一年,被试者一共在网页上抛了20000次硬币。
然后列维特给每位参与调查者发了两封邮件。第一封邮件是在抛硬币两个月后,第二封邮件是在抛硬币六个月后。他发现,那些在重大事情中作出了改变决定的人,例如已经辞了职,或者离了婚的,更可能在两个月回复说他们比以前快乐了,这些人在六个月后回复的满意度还会进一步提高。无论这个改变的决定是由抛硬币作出,还是由他们本人自行作出,作出改变行动都会比保持现状显著提高生活满意度。而对于生活中小事情,比如节食或者留胡子,则不管人们是否作出改变决定,满意度都没太大差别。
列维特的调查结果最近发布在了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论文里,他认为当人们不确定是否要彻底改变自己生活的时候,他们应该大胆付诸行动。列维特说:“作为一个基本原则,我相信人们在面临重大改变时过于保守了。”
所以,当你再次“走在每天必须面对的分岔路”, 大胆选择没走过那条吧,也许你会比从前快乐哦。
“间隔年”有利于职业生涯发展
有猎头表示,现在你的简历上出现一年不工作的情况并不是件坏事,你可能在那段时间提高自己的技能或者尝试新的体验,这也意味着当你重返工作岗位时,你会拥有不同的视角,进而很可能对你的工作表现有帮助。《重启你的人生》一书的作者,同时也是纽约职业咨询公司Reboot Partners的创始人杰伊·史密斯说,没有一个人后悔自己休职业间隔期(时间从1个月到2年不等)的决定,“每个人都说他们在间隔期改善了自己的态度和提升了工作热情,休假之后职业生涯得到了更大发展。”
间隔年也可能成为你下一份工作的跳板。在不需要考虑赚钱的一段时间里,尝试自己想做的事情,也许你会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最终找到既能赚钱又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