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指望生孩子来拯救婚姻
2016-09-14
Octavia
激情落幕,孩子登场。在婚姻走向平淡的时候,是不是应该生个孩子来挽救?英国伯明翰大学专门研究婚姻与家庭的心理学教授约翰逊(Matthew D. Johnson)在他的新书《亲密关系的迷思:约会、性与婚姻》中,报告了他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如果你是一个母性大发的育龄妇女,此文大概能让你清醒一点儿。
在结婚的那一刻,新人们似乎都是心甘情愿自投罗网,你侬我侬地进入一场“爱的捆绑”。但在这之后,夫妻的满意度(平均来说)在婚姻的最初几年都会无可避免地下降。如果降得太快,离婚是必然的结局。相比没有孩子的家庭, 有孩子的家庭的满意度几乎以双倍的速率下降,如果孩子的降生在计划之外,负面影响还要更大。
但讽刺的是,虽然新手爸妈的婚姻满意度在下降,他们离婚的可能性也同时降低了—捆绑仍然存在,只不过变得比较痛苦。这最终将导致一个人整体幸福度的降低,因为对配偶的满意程度是其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对于老夫老妻来说,这些都不是什么秘密了。问题在于许多年轻小夫妻不信邪,他们天真而执着地相信孩子会成为家庭的融合剂,或者至少觉得,生个孩子跟婚姻危机没什么关系。
婴儿的到来将改变新爸妈的相处模式,他们一方面变得疏离,另一方面,照料婴儿的压力令他们不得不变得雷厉风行,把浪漫关系让位于世俗事务诸如给小baby喂奶、洗澡、换尿布和穿衣服。这个恼人的小妖精不但消耗你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逐渐占据了你们的日常谈话。公司八卦和时事新闻?没空关心。一起下个正式的馆子再看场电影?孩子三岁以前想都不要想。
在同性恋家庭中,孩子的到来也同样意味着亲密关系和性满意度的双重下降。除了性关系的冷却之外,“夫妻”双方花在取悦对方上的心思也大不如以往,调情短信常常最终变成了琐碎乏味的工作式应付。就算你打算赶时髦地跳过结婚这个程序直接要一个孩子,情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这跟是否结婚、性取向或者经济收入统统没有关系,它就来自于共同养育孩子本身。
毫无疑问母亲在其中承担了更大的代价,即使是双职工家庭,甚至是那些夫妻双方声称他们分担家务的家庭。大部分人都会不自觉地落入性别刻板印象的窠臼,母亲永远是紧绷着弦待命的一方,她总是更多地在夜里起身查看,就连学校老师也更倾向于联系孩子母亲。
这种状况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母亲将不得不减少她在事业上的投入,随之而来的经济压力则令父亲积极工作,寻求加薪或者晋升,最终变成了人们熟悉的男主外女主内模式。这并不是美满的结局,因为双方都可能被随之而来的失落感和负罪感笼罩,而生活体验和责任的分离则会加剧彼此的不理解。
如果说孩子是亲密关系崩溃的源头,那么当他们长大离巢,是否意味着夫妻关系有可能重建?对于一部分家庭来说的确是这样,但另一些人根本挨不到这个时候,孩子的到来令双方发现这段婚姻根本没有共同的兴趣可以维系:他们离婚了。
所有这些也许可以解释,为何在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不生育的女性越来越多。根据美国人口统计的数据,从1976年到2010年,15-44岁年龄段无孩妇女的百分比在两代之内就从35%上升到了47%。
当然总会有当了爹妈的人告诉你,生养下一代是他们人生中最值得的体验,即使这要以损失亲密关系为代价。我们并不是要给你泼冷水,只是想提醒一句,在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之前,千万要扛住那些“催生”的压力,并且把避孕措施严格执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