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形抗滑桩内力变形机理数值分析研究

2016-09-14李立锋王桂尧张永杰周欢

公路与汽运 2016年4期
关键词:抗滑桩桩体后排

李立锋,王桂尧,张永杰,周欢

(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h形抗滑桩内力变形机理数值分析研究

李立锋,王桂尧,张永杰,周欢

(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运用数值分析软件,结合典型工程案例,分析h形抗滑桩在滑坡工程中的受力和变形特性,对比分析不同前后排桩间距、不同桩体锚固长度等因素对h形抗滑桩桩身内力与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桩体最大位移出现在桩顶,由于连续横梁的存在,前后排桩桩体协调变形;前后排桩最大弯矩均出现在滑面以下约2.5m处,最大剪力均出现在滑面附近;桩间距、锚固长度对基桩变形的影响程度大于内力,不同桩间距、不同锚固长度,桩体的最大弯矩变化不大;桩顶位移随着桩间距的变大而减小,当桩间距大于4b(b为桩体截面宽度)时,增大桩间距不会减小桩顶位移,前后排桩间距宜取2b~4b;随锚固长度的增加,桩顶水平位移达到一定值后保持不变,建议锚固长度取1/3~1/2桩长。

公路;h形抗滑桩;滑坡;桩顶位移;弯矩;剪力;桩间距;锚固长度

1 h形抗滑桩及其研究现状

h形抗滑桩支挡结构是通过在坡体内设置前后2排桩,中间用连续横梁连在一起,前排桩较短,后排桩较长,且后排桩具有悬臂桩段的框架结构。其结构形式见图1。

图1 h形抗滑桩支护结构示意图

与一般抗滑桩相比,h形抗滑桩应用于滑坡治理工程中,其较大的稳定性和侧向刚度可提高桩体抵抗侧向变形的能力;其桩体受力分布更合理,可有效减少桩身内力;可和锚杆、锚索及格构梁等支挡结构联合应用;可通过调节前后排桩中间的连续横梁高度,使后排桩具有不同的悬臂长度,既能优化和改善桩体结构受力分布,也能适应不同的地形、地质条件及施工环境。

对于h形抗滑桩内力和变形的研究,王羽采用三次超静定图乘法建立了h形抗滑桩受荷段内力计算方法与锚固段弹性桩计算方法;周金成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h形抗滑桩的数值分析模型;赵海玲等采用ANSYS数值分析软件研究了其受力状态和前后排桩变形情况;马青力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对h形桩板墙桩土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张泽坤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h形抗滑桩加固膨胀土边坡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欧孝夺、孙涛、张永杰等通过试验、数值分析与现场试验探讨了h形抗滑桩在边(滑)坡工程中的承载变形特性。但现有研究方法对于桩周岩土体的作用力分布形式不统一,致使得出的桩体承载变形规律不明确,且对各因素对h形抗滑桩承载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与影响程度缺乏系统分析。

该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数值分析软件对实际工程案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h形抗滑桩的内力变形特征,并通过改变基桩设计参数获得不同设计参数对h形抗滑桩内力变形的影响规律。

2 h形抗滑桩数值模型的建立及计算方法

2.1数值模型

选用数值分析软件MIDASGTS(试用版)对贵州省三凯(三穗—凯里)高速公路王家寨滑坡实际工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该滑坡体沿路线长度为196.75m,上部为碎石土,呈松散~中密状,下部为强风化硅化绢云母板岩。滑坡后缘拉裂缝与道路中线的最大水平距离为192m,滑体平均厚度21.4 m,最厚达39.5m,平均宽85m,体积约51万m3,属于大型滑坡。采用预应力锚索+h形抗滑桩进行处治。h形桩的设计尺寸为:悬臂段长3.5m,前排桩长17~22m,后排桩长23.5~28.5m;前后排桩尺寸为3.0m×3.0m,横梁尺寸为3.0m×3.0m;前后排桩间距为6.5m,桩基列距为6m;桩体采用C30砼。悬臂端顶部布设2根1000kN预应力锚索。为便于数值模拟,对该工程进行简化(见图2、图3)。

图2 典型工程的模型简图

图3 边(滑)坡中的h形桩示意图

简化模型为二维剖面模型,宽约36m,高约30 m,包括滑床岩土体、桩后滑坡体、桩间岩土体、h形抗滑桩和预应力锚杆。h形桩后排桩长21m,前排桩长17.5m,桩体设计参数见表1。

表1 h形抗滑桩桩体设计参数 m

依据模型的尺寸及工程实际情况,运用MIDAS GTS中的网格自动划分功能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见图4)。

图4 边坡模型网格划分

2.2模型的建立

2.2.1岩土体本构模型的选择

MIDASGTS包含的本构模型多达12种,其中摩尔-库伦模型适用于岩土体弹塑性材料,且能很好地模拟岩土体在剪切破坏条件下的力学变形机理,根据研究内容、模型材料和实际工程情况,选用该模型作为模拟岩土体材料的本构模型,并服从该模型的流动法则。模型中岩土层介质的材料力学性质及特性见表2。

表2 岩土层材料力学设计参数

2.2.2模型的支护结构单元

(1)h形桩。h形支挡结构采用梁单元,每个节点均有3个自由度,在数值计算时,需输入梁的形状、截面积、周长、惯性矩、材料弹性模量、泊松比、材料重度和热膨胀系数等技术参数(见表3)。

(2)锚索。MIDASGTS中有锚杆(索)专用的植入式桁架,将其看作只能承受单轴拉伸的一维线单元,计算时需输入锚索形状、截面积、预应力大小、材料弹性模量、泊松比、材料密度、热膨胀系数等参数(见表3)。

表3 支护结构材料设计参数

2.2.3模型计算区域及边界条件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模型计算需要,采用较简单的二维模型,模型底宽36m,高30m。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Y轴,原点位于模型的左下角。

边界约束:模型的底边设置固定支座边界约束,假定其静止不动,不能产生位移和旋转;顶面为自由边界,未加任何约束;模型的前后布置为可动铰支座约束,没有剪应力,其水平方向不能产生位移,但可沿着竖直方向产生位移;模型中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不考虑渗流作用。

2.2.4模型计算的基本假设

(1)计算区域内的土层材料为均质、各向同性材料。

(2)h形抗滑桩支护结构为弹性材料,满足平面应变问题的基本要求。

(3)土层材料为弹塑性材料,其材料特性如弹性模量、力学性质参数、泊松比等是确定的,不受施工条件的影响。

(4)模型计算不考虑地下水对土层的影响,不考虑地下水渗流作用。

3 数值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3.1滑坡模型水平位移和水平应力

采用h形抗滑桩对滑坡体进行加固后,数值软件计算得出的水平位移最大值为11.0mm,出现在坡顶临空面(后排桩桩顶)处,沿着后排桩桩顶以下水平位移逐渐变小直至为零(见图5),滑坡的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图5 h形抗滑桩加固后滑坡模型水平位移云图(单位:m)

模型出现2个应力集中区域,分别位于h形桩前后排桩与滑面交界处的右下区域(见图6),这是因为该区域的土体受到由滑坡推力通过h形桩桩体传递来的作用力,土体受到挤压。

图6 h形抗滑桩加固后滑坡模型水平有效应力云图(单位:kN/m2)

3.2h形抗滑桩桩体位移分析

由于连续横梁能协调前后排桩的变形,前后排桩桩体变形位移基本上是同步的,最大位移出现在后排桩桩顶,为11.0mm(见图7和图8)。在连续横梁的作用下,后排桩连接处和前排桩桩顶位置的位移基本协调,约为8.0mm。沿着桩体向下,水平向位移变形逐渐变小,滑动面以下桩体的变形较小,前后排桩桩底处均出现微小的负向位移(前排桩为-0.002mm,后排桩为-0.004mm)。

图7 前排桩桩体水平位移

图8 后排桩桩体水平位移

3.3h形抗滑桩内力分析

3.3.1h形抗滑桩桩截面弯矩

如图9和图10所示,后排桩桩体最大弯矩出现在桩顶以下约14.0m(滑面以下约2.45m)处,为36170kN·m;前排桩最大弯矩位置与后排桩相似,在前排桩顶以下约12.0m(滑面以下约2.71 m)处,为21320kN·m。

图9 前排桩弯矩图

图10 后排桩弯矩图

3.3.2h形抗滑桩桩截面剪力

如图11和图12所示,h形抗滑桩前后排桩桩体最大剪力均出现在桩体与滑面接触处,后排桩剪力最大值为10820kN,位于桩顶以下约11.55m处;前排桩剪力最大值为6230kN,位于桩顶以下约9.3m处。在桩基设计时,应适当强化h形抗滑桩支护结构中应力较集中的部位,避免桩基在滑坡推力作用下发生剪切破坏。

4 桩间距、锚固长度对桩体内力和变形的影响

4.1前后排桩间距对桩体内力和变形的影响

保持数值模型及h形桩其他设计参数不变,变动前排桩的位置,使前后排桩间距分别为3.0、6.5、9.0、12.0、15.0m,计算h形抗滑桩桩体最大水平位移及桩体最大截面弯矩,结果见图13、图14。

图11 前排桩剪力图

图12 后排桩剪力图

图13 不同桩间距下后排桩最大水平位移

图14 不同桩间距下桩体最大弯矩

从图13可看出:不同前后排桩间距条件下,h形抗滑桩最大水平位移均出现在后排桩桩顶处。随着桩间距的增大,最大水平位移逐渐减小。桩间距从3 m增加到6.5m时,最大水平位移减小速率较大,从11.43mm减小到11.0mm;桩间距从6.5m增加到12m时,最大水平位移减小速率较小且变化率相等(呈直线),最大位移减小至10.67mm;桩间距从12.0 m增加到15m时,最大水平位移减小速率最小,从10.67mm减小到10.65mm。究其原因,当桩间距小于约2b(b为桩体截面宽度,这里b=3m)时,前后排桩间距较小;h形抗滑桩的空间结构形式逐渐趋向于单排桩,其变形特性与一般单排桩类似,桩体水平位移较大;随着桩间距增大至2b~4b(6.0~12.0m),连续横梁的长度及桩间岩土体的宽度较大,h形桩开始发挥其独特的抗滑性能,抵抗水平变形的能力较大,桩顶水平位移较小;桩间距大于4b(12.0m)时,增大桩间距对于减少桩顶位移的贡献较小,h形抗滑桩抵抗水平变形的工作效率变低。因此,建议h形抗滑桩前后排桩间距取2b~4b。

从图14可看出:随着h形抗滑桩桩间距的变化,桩体最大弯矩基本没有变化,曲线水平向延伸较平缓,说明改变前后排桩间距对于h形抗滑桩桩体最大弯矩的影响较小。

4.2锚固长度对桩体内力和变形的影响

保持模型其他参数不变,改变基桩锚固长度,分别为6.0、7.0、8.0、9.45、11.0、12.0m,研究h形抗滑桩桩体在不同锚固长度下桩体最大位移和最大弯矩。

如图15所示,随着锚固长度的增大,桩顶最大位移减小,但当锚固长度增加到一定长度(9.5m)后,桩顶位移的变化较小或基本不变,继续增加锚固长度对提高h形桩抗滑性能的作用甚微。当锚固长度从6.0m增加到9.5m时,桩顶最大位移减少5.32mm;而当锚固长度从9.5m增加到12.0 m时,桩顶最大位移仅减少0.2mm。建议锚固长度取1/3~1/2桩长。

图15 不同锚固长度下桩体最大位移

如图16所示,锚固长度从6.0m增加到12.0 m,桩体的最大弯矩基本不变,说明通过改变锚固深度不能明显调整桩体最大弯矩。

图16 不同锚固长度下桩体最大弯矩

5 结论

且前后排桩体变形协调;在h形桩前后排桩与滑面交界处的右下区域出现应力集中现象,现场施工设计中应对该区域的岩土体进行加固。

(2)前后排桩桩体最大弯矩均出现在滑面以下约2.5m处,最大剪力出现在滑面附近。

(3)桩间距小于2b时,桩顶位移较大;桩间距大于4b(12.0m)时,增大桩间距基本不会减小桩顶位移。建议前后排桩间距取2b~4b。改变桩间距对桩体最大弯矩的影响不大。

(4)随着锚固长度的增大,桩顶最大位移减小,达到一定值后保持不变,建议锚固长度取1/3~1/2桩长。不同锚固深度下桩体最大弯矩基本相等。

[1] 郑颖人,陈祖煜,王恭先,等.边坡与滑坡工程治理[M].第二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 王羽.h形抗滑桩设计计算方法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1.

[3] 欧明喜.h形抗滑桩力学机理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4] 周金成.h形抗滑桩受力机理分析及工程应用[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2.

[5] 肖世国.边(滑)坡治理中h形组合抗滑桩的分析方法及工程应用[J].岩土力学,2010,31(7).

[6] 欧孝夺,唐迎春,崔伟,等.h形抗滑桩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31(9).

[7] 孙涛,刘俊岩,刘燕.双排桩支护排距的优化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34(增刊).

[8] 张永杰,李侑军,曹文贵,等.大型滑坡预应力锚索h形抗滑桩处置方法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4,41(5).

[9] 戴自航.抗滑桩滑坡推力和桩前滑体抗力分布规律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4).

[10] KourkoulisR,GelagotifF,AnastasopoulosI,etal. Slopestabilizingpilesandpilegroups:parametric studyanddesigninsights[J].JournalofGeotechnical andGeoenvironmentalEngineering,2011,137(7).

[11] JTGD63-200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S].

[12] 赵海玲,彭盛恩,王启智.滑坡成因机制分析及治理措施[J].铁道建筑,2004(9).

[13] 马青力.h形桩板墙桩土相互作用数值分析[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6.

[14] 张泽坤.h形抗滑桩的有限元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1)桩体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后排桩桩顶处,

U418.5

A

1671-2668(2016)04-0136-05

2016-03-24

猜你喜欢

抗滑桩桩体后排
方截面抗滑桩旋挖钻成孔工艺探析
桩体模量和加筋体刚度对路堤稳定性影响分析
后排桩长度变化对双排桩的影响分析①
地铁车站支撑拆除对围护结构的影响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基于Isight后排乘员约束系统曲线对标研究
热—力耦合下能源桩沉降和荷载传递特性的数值分析
桩筏基础桩土荷载分担比研究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抗滑桩设计关键要点
公路滑坡治理工程抗滑桩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