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图书馆热点问题之四:移动服务国内高校移动图书馆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6-09-14汤荷月刘兹恒

中国教育网络 2016年7期
关键词:客户端个性化微信

文/汤荷月刘兹恒

国内外图书馆热点问题之四:移动服务国内高校移动图书馆现状及发展趋势

文/汤荷月1刘兹恒2

编者按

现在,国内移动图书馆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服务内容和方式都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同时,许多图书馆正在积极地寻求合作,它们与网络服务商、数据库提供商、专业信息服务公司进行跨界合作,让用户使用多种不同来源的资源与服务时有一致的用户体验。

国内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应用现状

自从2003年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率先开通手机短信服务后,国内高校图书馆在移动信息服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2007年以来,开通移动服务的国内高校图书馆越来越多。特别是2011年以来,国内高校开通移动图书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服务内容和方式也有了新的发展变化。

根据2013年进行的一项针对110家“211工程”高校的调查显示,截至2013 年6月,共有62家“211”高校图书馆开通了移动服务,所占比例为56.4%。其中59家开通了“移动图书馆”服务(专指WAP或客户端方式),51家开通了短信服务(其中3家图书馆只开通了短信服务)。WAP服务方式是图书馆提供移动服务最主流的方式,有57家。提供Android客户端服务的图书馆有41家,提供iOS客户端的有38家。

截至2015年4月,在39所“985工程”高校中,提供移动客户端服务的已有38所。部分高校图书馆对于移动图书馆建设非常重视,与某些软件公司合作建设了以学校名命名的专用图书馆APP,并且都分别有相应的安卓客户端和苹果系统客户端的下载。

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与普及,许多高校图书馆也纷纷开通了微信服务。2015年4月的一项调查显示,114 所“211工程”高校中,涉及25 个省级行政区的78 所高校图书馆已开通了图书馆微信平台服务,开通时间主要集中在2013~2014年间。其中18 所高校图书馆微信只有消息推送,其余60 所高校除了推送消息外,还有其他模块服务功能。

在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的移动服务中,有以下几家较有代表性:

1. 清华大学移动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从2006年起开始移动图书馆方面的研究,2007年推出第一个移动服务——流通通知短信服务。而后又分别于2008年和2011年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无线广域网的移动数字图书馆实现和服务机制的若干关键问题”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整合与系统集成”,全面开展了清华大学移动数字图书馆系统(Tsinghua University Wireless and Mobile Digital Library System,TWIMS)的建设。

国内高校开通移动图书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服务内容和方式也有了新的发展变化。

几年来,一系列支持学术资源检索和全文阅读、馆藏书目查询和预约、培训讲座通知等功能的移动服务相继上线,供师生随时随地地使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目前清华大学移动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有:

(1)短信服务。读者在无法通过电脑上网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查询个人的借阅信息,并进行图书的查询、预约/取消预约和续借等,还可以通过短信接收图书馆主动发布的各类信息。

(2)彩信服务。电子期刊最新信息彩信推送服务提供《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Nature》等132种电子期刊的最新文章信息。读者经由移动图书馆系统(TWIMS)的Web平台完成期刊订阅后,可定时接收到包含最新文章信息的彩信。

(3)手机网站。手机网站兼容多种移动设备浏览器,提供本馆资讯、馆藏目录查询、个人借阅信息查询、馆藏预约及续借、馆藏地图、电子资源检索和全文阅读等多个模块。

(4)客户端应用。伴随iPhone、Android等智能移动设备在读者中的普及,图书馆客户端应用陆续推出。目前提供iPad、iPhone和Android三种版本的客户端,使用客户端应用可以检索、阅读到图书馆各类资源,并可查询到个人借阅信息、图书馆热点报导,实现预约等功能。此外还有学生开发版本的Android客户端,支持馆藏目录查询,SCI、中国期刊网等10个电子资源数据库检索,个人借阅记录查询等。

(5)音视频服务。为了给读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应用和资源内容,图书馆以手机等移动设备为平台,推出“图书馆原创视觉空间”。这是一个基于“智能适应流技术”和“元数据技术”实现的数字资源共享管理系统。它将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统一定义和管理,为移动用户提供检索和在线播放等服务。

(6)移动服务新体验。智能聊天机器人(小图)、图书馆微信(Thu-lib)等移动服务陆续上线。智能聊天机器人“小图”可以与用户聊天,提供图书馆知识问答、查询馆藏图书、查询百度百科的服务,并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微信平台Thu-lib可以定期发送“清图微报”(内容包括“水木华章”、“清图快讯”、“新书放送”、“特藏组曲”等),并支持指令式互动查询图书馆FAQ,书展、讲座等热点消息,馆藏、个人借阅情况,热门期刊最新文章,以及文科馆座位实况。

2. 北京大学图书馆WAP网站

2005年,北京大学图书馆推出了“短信提醒”服务,包括图书催还和预约到书提醒。2009~2010年开始对移动终端服务进行评估与调查,并根据调研结果进行移动服务平台的开发。2011年,北京大学图书馆移动WAP网站正式上线,其功能如下:

在即时性服务方面,提供了资源/书目查询、借阅历史、借阅状态、续借/预约、索书号发送到手机、查看全文、短信提醒(最新公告、预约到书、催还)等功能。

在与读者交互式服务方面,提供了云笔记、读者建议、微博、文献评论、文献批注、书签、文献下载、文献共享、电子刊、热门推荐、期刊导航、论文导航、电子书导航、图书购荐功能;个性化服务方面,提供了借阅管理、个人收藏、显示设置、订阅管理、手机绑定、检索历史、最近浏览等功能。

在界面和功能方面,目前正在运行的北大移动图书馆系统平台基本满足北大图书馆的设计目标:信息资源与移动服务的高度集成、读者与馆员及信息资源的高度交互、通过多种移动终端享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以及访问资源品种涵盖图书馆的绝大多数数字资源。

北京大学图书馆移动版网站自2011 年7 月1 日正式上线运行,截至2013 年1月31日,北大移动图书馆平台注册用户数达17729人,流通通知等各类信息推送累计发送短信256395条,书目查询等交互短信服务共计218272人次,移动平台总访问量1477504人次。从收到的反馈信息来看,服务效果理想。

3. 上海交通大学微信平台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手机即时通信软件,具有功能丰富的公共服务平台接口。图书馆利用微信开展移动服务有利于将图书馆的各类资源与服务推广至用户的移动环境中。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国内较早应用微信公共服务号向师生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

上海交大图书馆官方微信服务栏目定制分为“我”、“思源探索”和“思源速递”三个一级菜单,从个性化、资源获取、服务推广3个方面进行建设,整合了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端希望获得的图书馆相关资源与服务:

(1)我:通过身份绑定,集成ILS、讲座系统、馆员信息、荐购系统、预约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数据对接,随时随地了解个人信息动态,使得用户能在微信获取一系列个性化服务。

(2)思源探索:以图书馆资源获取为主,为用户提供方便移动端获取的学术资源。此外,利用即时通信软件的实时交流特点,提供图书馆常见问题以及百科问答功能。

(3)思源速递:以图书馆服务推广为主,将用户较为感兴趣的信息资源以简单的查询和浏览方式展示,体现手机获取的便利性。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国内较早应用微信公共服务号向师生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

当用户身份信息绑定后,图书馆微信可以为用户提供各式各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当获取用户除学工号之外的其他信息,尤其是用户所在院系、身份(学生或教师)等深层次信息后,微信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优势则更明显。例如“我的馆员助手”的作用是:当用户需要得到图书馆帮助时,可随时通过微信联系到图书馆为其提供服务的学科馆员。技术实现上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将图书馆所有服务于用户的馆员(例如学科馆员)进行院系分配,甚至可以细分至服务于教师还是学生;当用户登录之后即可依据其个人信息提供相关的馆员信息。

基于手机的微信是一种移动端即时通信工具,上海交大图书馆官方微信推出了百科问答机器人,集成各类知识库的实时应答服务,例如图书馆FAQ、知识百科等。机器人具有自主学习功能,馆员可通过与图书馆微信交互补充图书馆的百科知识,例如开放时间、借阅规则等各种用户关心的信息。同样,用户也可以与图书馆微信交互,提供更多有趣的学习和生活资讯。

上海交大图书馆官方微信自从2013 年12月正式对外服务以来,经过各网站的宣传和图书馆服务的推广,截至2014 年2月已有1500余用户关注。以2013年12月微信平台的互动交流数据分析,用户与上海交大图书馆官方微信的互动次数平均约为115次/日;约19%的信息交互来源于学术资源查询,约9%的信息交互来源于个性化信息查询,约63%的信息交互来源于用户的问题咨询,其中90%以上是向百科问答机器人提问。

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发展趋势

跨界合作化发展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需要积极跟踪研究、及时应用新的移动信息技术。纵观移动通信技术的大环境,伴随着CDMA技术为主的3G技术发展,以OFDM为技术核心的4G的通信技术也正在迅速发展,与通信技术发展相对应,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也非常迅速。

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加强与网络服务商、数据库商、专业信息服务公司的跨界合作,创造出新的复合内容服务,让用户使用多种不同来源的资源与服务时有一致的用户体验。这种跨界合作可以是与搜索引擎、社交网站和其他信息服务站点的合作,从内容、功能出发;也可以是与专业信息技术公司合作,从平台、系统出发。

由于移动终端种类较多,操作系统比较复杂,再加上图书馆能够提供的数字资源通常来自于不同的数据库,资源格式并不统一,所以开发设计一套完整的移动图书馆系统是有很大难度的。特别是中小图书馆,仅仅依靠图书馆技术人员参与开发,困难更大。对于服务平台开发,可以考虑与信息技术公司合作,特别是一些有数据资源的数据库商合作。通过与数据库生产商合作,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移动服务的同时,还可以借助数据提供商提供的移动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丰富的内容资源。

情景敏感的服务模式

在移动环境下,用户所处“情景”(Context,也称情境)的动态变化特性使得用户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位置、面临不同的任务都会有特定的需求。高校用户与其他用户相比,有其特殊性,其信息行为引发的信息需求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教学、科研和学习需要。由于这些信息行为发生在移动网络环境下,更加复杂、多样、动态,因此在服务过程中融合有关用户的情景信息,提供情景敏感的信息服务就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创新的方向。

情景敏感的信息服务模式是以用户为中心,将图书馆的信息空间与用户的物理空间相融合,将图书馆服务嵌入到用户的活动任务过程中,通过系统自动感知实时情景知识,结合用户知识管理系统与技术智能判断用户活动行为及目的,并自适应地调整系统的服务行为,以满足用户动态需求的新型服务模式。

图书馆的情景敏感服务可以根据用户当前所处的情景,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方便读者在移动环境中快速获取所需资源。用户持有的手机等移动终端,多是个人使用,因此便于更加准确地定位和记录信息使用习惯。利用GPS定位等技术,情景敏感服务可以是位置敏感、时间敏感或设备敏感。基于正确的情景信息识别,图书馆系统可以获得用户的信息行为情景,结合已有的用户知识库,推导出用户的信息需求。因此,如何挖掘、管理与利用用户信息,为高校图书馆用户的科研、学习提供灵活多变的动态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未来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

根据用户需求,加强个性化服务

当前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发展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形成的用户驱动的模式。图书馆移动服务推出前,对用户需求的调查分析就是图书馆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图书馆的移动服务更应该加强用户需求调查和使用反馈的征集,根据用户需求和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移动图书馆建设,以提供给用户最适合的服务内容与方式。

移动图书馆的最大特点与优势就是可以方便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除了个性化信息推送之外,图书馆可以为用户建立个性化网页,由用户决定添加哪些常用数据库链接。移动图书馆还应该加强个性化搜索功能,并能智能保存与收藏检索结果,方便再次检索。为了防止移动终端的数据丢失,还可以考虑云存储方式。

如何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按照用户的个性化需要来组合移动图书馆的界面元素,逐步提升和完善个性化服务,是今后移动图书馆“应需而变”的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1为国家统计局;2为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猜你喜欢

客户端个性化微信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如何看待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断舍离”?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
大枢纽 云平台 客户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探索之路
微信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微信
同桌宝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