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大数据=新型大学?
2016-09-14本刊编辑陶春
文/本刊编辑 陶春
互联网教育+大数据=新型大学?
文/本刊编辑 陶春
我们使用大数据是为了实现更精准的分析,因为进行靠谱的预测需要大数据,业内专家指出,下一阶段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也应该是“一切为了数据”,让数据成就我们的一切。目前来看,对大数据的使用,比较弱的领域有两个:一个是生物领域,另一个就是教育领域。我们来看看大数据在国外的高等教育领域如何应用。
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大学,在批判和质疑中成长
近期,华东师范大学常务副书记任友群在谈到“十三五”高校信息化治理的新思路时,直言“建校不满五年的Minerva大学是全球浸润式大学。这个大学成立时间很短,现在正处在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
“该校提供的是一个浸润式的全球化的体验环境。该校学习时间一共四年,八个学期,其中两个学期在旧金山,其他六个学期分别在各大洲的有关城市。学校没有传统意义上固定的校园。学校大部分的课程都是线上的,课程全部被重新安排。我不认为我们所有的学科都可以像目前Minerva这样的大学来学习,但确实也有一些专业是可以按照Minerva的方式来办。”任友群将Minerva大学特点总结为以下几点,(1)浸润式的全球化体验(Global Immersion);(2)现代化的课程(Modern Curriculum);(3)终身的成就支持(Future Success);(4)真正无地域限制、歧视的招生(Admission)。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也正因为才起步,2014年夏天,关于Minerva是野鸡大学的事简直闹翻了出国党热衷的留学论坛。一时,关于它的质疑声音甚嚣尘上。比如,“Minerva靠谱吗?”“能考上全美Top 50的大学何必去Minerva,Mineva肯定是骗外国人钱的。”“Minerva的教授少”,“Minerva将削减大量传统大学所需的开支,比如没有学校的运动队,没有终身教职员工,没有固定校园。”
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高等教育专家Robert Zemsky相信技术的发展足以成熟到将大部分学科教学转移到网络上,但不是所有的教育。他举例,对Minerva来说要建立一个成熟的科学院有很大的难度,因为学校没有自己的实验室,学生进行实验时会遇到各种问题。
是否真正能够防止出现对教育质量的把控不严格以及为了盈利导致的短视规划,这样一场互联网大学的实验结果,大家都在耐心观察。确切地说,是观望。
诚然,争议的喧嚣褪去,即使欣赏这样的教育理念,逻辑上被说服,多数家长仍然选择安静地观望。网友“隐身在不存在的角落俯视着世界”讲出许多实话——听蓝图描述的确很好,但是如果我有孩子的话,肯定不会让他去参加前几期。好比一款理论上很成功的药,你敢不敢让子女去参加开头一期的临床试验呢?
然而,毕竟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冒出来了。比如19岁的李一格是创新型大学Minerva的首届学生,作为被录取的2.8%的其中一位,她在分享会上谈到Minerva的上课体验:“我们称它为‘Deep Interactive Learning’,深入的交互式学习。当然没有赛道没有跑车,但是一年前,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视频时觉得特别激动。很多人说Minerva的创建是源于速度与激情:科技发展的速度和人们追求优质教育的激情。”
对于许多人都会问的问题,“Why Minerva”,李一格觉得Minerva是真的在关心未来的人该怎么样生活,他们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的,用一种什么样的学习模式可以去对接未来人生活的状态和模式。具体地说,比如它把科技引用到这个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还有教学的过程,让整个学习和教授者能够更加具备反馈、统计、管理的功能等等。同时,它会根据学生的喜好、对未来的规划,去帮学生更好地成长。
以Minerva为例,业内人士带你解构数据信息时代的新型大学
Minerva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常务副书记任友群:
据一位中国籍的Minerva大学学生说,他们“课堂上”镜头前的每一个行为都被记录,每一份作业都被记录,每一次发言都被记录,学校有专门的数据分析师和学情分析师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分析,他们的学习真正做到了科学高效。
上课过程中讨论一些问题的时候,持不同颜色观点的孩子,会在这个圆环上被标注出来,讨论问题时候的立场分布就会显示出来。所有学生都是在各自的场所,只要保证网络通畅,课程就可以进行。正在发言的同学,视频会比较大,其他人都在小窗里。据说他们还有一个观测的技术,如果你的脑袋太长时间移出这个镜头,会被认为你在开小差。
凡是接触过信息化的人都知道,虽然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教学平台,但是背后的支撑网络是庞大的,尤其是当学生处于不同国家、不同城市时这样的支撑难度就更大。从这点来说,其信息化工作是超过一般的大学的。Minerva大学教学的流程对我们传统的大学来说,我个人感觉至少是一个挑战,对中国大学教学的挑战尤其大。至少目前为止,全世界其他大学还没做到把在线授课作为主要教学方式。
从信息化的角度来看,Minerva大学的特点:
(1) 以“数据技术”为核心,形成“互联网+校园”新数据形态;
(2) 以“云网端”为核心,形成“互联网+校园”新技术形态;
(3)以“实时协同分工网络”为核心,形成“互联网+校园”新组织。
Minerva大学,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高等教育”。这是用互联网再造教学流程的教育,我们讨论教育信息化、大学信息化,可能还是更多的用信息化手段来优化我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是互联网+高等教育非常前瞻的一个模式,当然我们还需要对它有一个观察的过程。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余胜泉教授:
Minerva大学是一个互联网思维的大学,这个大学的校区设置在全球多个地方,学校主体在美国,在孟买、里约热内卢、悉尼、伦敦和开普敦等地设置有分校区。Minerva的学生也会和传统大学的学生一样,聚集生活在一起,一起上课,只是老师未必在现场,而是采用网络直播互动去教学。Minerva用互联网解放了师资资源,老师可以在英国给中国校区的学生上课,只要他能够联网就能完成授课。而学生也不会因为地域不同的关系断了学习进程,因为他的数据是放置于Minerva平台的,学校能一直追踪学生,学生也能随时找到自己要上的课,想请假的老师,还能四处游学,当地也有校区,对他们进行管理,维持日常的校园生活。
用数据甄别学生、根据个性特征设置个性课程、衔接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是Minerva大学的特征。这个学校的校长是哈佛大学社会学院的院长,他推行的是一种真正精英化的教育,着重培养当今全球市场高需求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以及多元模式沟通能力。
大数据时代的新型教育,方向在哪里
今天,我们探讨的不仅仅只局限于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而是更为广泛的学习和教育话题。知乎上一位网友的一段话,为我们带来进一步的思考。网友“Harry Mao ,图个乐罢了别当真”的评论:“今年申请,班里有人被录取。发的offer是装在一个iPad mini里的!整个过程需要激活的还有一段校长为你录制的欢迎视频!(会提到你名字的所以肯定不是标准化产品)激活看到offer后校长会第一时间facetime你!那个礼包做得真是很精致,最重要的是每一张卡片每一个程序都会有你的名字让你感到自己被重视,而不是收到了一封来自流水线上的offer。”
从这里很容易体会到用户个性化的服务,当然并不仅限于这么一个优点。“大数据改善学习的三大核心要素是:反馈、个性化和概率预测。在此基础上,将带来学习的三大改变:能够随时收集学习中的双向反馈数据;可以真正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而不是为了一组类似的学生定制的个性化学习;可以通过概率预测优化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和教师的功能将发生彻底改变,学校将转变成为学生交流和沟通的社会化场所。教师则不再需要照本宣科地讲课,而是作为学生和学习系统的重要连接者,倾听学生的教育和学习需求,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以上这段话出自于迈尔·舍恩伯格,他是英国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教授,也是最早洞见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的数据科学家之一。他在接受中国教育新闻网采访时,为我们展示了这样的一幅蓝图——
“未来的教师所做的工作,将不再讲授,而是通过对话、沟通和互动,帮助学习者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在大数据时代,这种双向的沟通和交流将可以更成规模。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有更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和使用这些新技术。
所有人都会认为,大数据的应用对那些顶尖级学校最有帮助。但是,让我们看看事实如何。那些世界名校挑走了最好的学生,教起来当然既容易又简单。如果只教最好的学生,我们又何必对这样的名校趋之若鹜呢?”
所以,他更看重学校会给孩子带来何等提升。“我会选择能给孩子带来最大变化的学校,从入学到毕业,孩子能经历最大的变化与提升,这才是最好的学习过程。”
哪所学校可以给孩子带来最大的提升呢?随着大数据的应用,我们终究会发现这些学校。
大数据时代的新型教育
Altschool
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提到,有了大数据的支持,或许未来学校可以更精确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情感结构以及其认知特征。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未来学校的形态是一种自组织的。目前这种学校已有了一些原型,例如由谷歌前高管创办了Altschool,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老师可以通过后台数据看到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展遇到的问题和障碍,在这个过程及时给学生干预,实现个性化的反馈。
在能力训练方面Altschool采用项目训练的方式,强调学生去做综合性的实践项目,去做探究性和学科交叉的学习,每周外出考察学习一次,实地探访博物馆,通过这种综合性实践的学习来促进知识的情境化、社会化应用,并促进学习者灵活知识结构的形成。
Altschool和Minerva是互联网时代学校组织形态的两个代表案例,他们的成功与否还有待进一步考验,但是他们至少展现出一些未来学校变革的趋势,探索了一些未来学校变革的可能性。
多邻国(Duolingo)
牛津大学迈尔·舍恩伯格提到,在美国,有一个著名的外语学习网站——多邻国(Duolingo),每天都会有数以百万计的人们通过它来学习外语。网站的设计者从平台所收集的大量学习者所犯的错误信息中,发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他们发现大多数西班牙语使用者在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会对代词“it”很困惑,原因是“it”很难翻译成西班牙语。于是,多邻国针对这类学习者调整了学习安排,先教他们其他代词,等到数周后再开始教“it”。
多邻国通过大数据发现,语言教学手段有效与否,取决于学习者的母语以及他们将要学习的语言。另外,多邻国还发现了所谓“数据尾气”(data exhaust)现象,即由人们与网站之间的互动中衍生的副产品:如熟练掌握一门语言的某一方面需要多长时间、最合适的习题量是多少、落下几天课程进度的后果是什么,等等。
实现因材施教是人类教育的理想。大数据时代,学习者将可以获得一种定制的适合自身的学习安排。比如,在纽约地区有一个“个人的学校”数学项目,每个学生都拥有个人的“播放列表”,通过相关算法分析个人需求,学生可以获得为其定制的每日习题集。
“神秘的通话”
据美国教育新闻网的报道,“神秘的通话”项目可以让世界上任意两个地方的班级实现视频通话。视频通话是一种对批判思维的挑战,旨在拓宽学生的地理、世界历史和文化知识。“神秘的通话”项目由教师开发,适应所有年龄阶段的学生。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创新,打破了传统K-12教育的教室围墙,给学生和教师都带来了新的体验。
教师只需要在推特(Twitter)上发送一条信息,便可以快速联系到有兴趣的伙伴。一旦确定好通话伙伴,教师便要开始为“神秘的通话”做前期准备。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建议,教师可以创建一份谷歌文档或者一个专用网页,罗列出学生在呼叫通话前所需要的链接。随后,教师可以为每名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参与过程中的主动性,如分享者、迎宾员、摄影师、数据输入员、研究人员等。在实际通话之前,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模拟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