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

2016-09-14杨洁

中国教育网络 2016年7期
关键词:天津大学实训室校园

文/本刊记者 杨洁

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

文/本刊记者 杨洁

在日前召开的“2016年高校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研讨会”上,新华三集团与天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共同推进产学研协作,重点在高校云计算实验平台应用实践与示范推广、标准规范研究、云计算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全面的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及高校云计算的全面发展。会议期间,天津大学信息与网络中心主任刘峰、天津大学信息与网络中心副主任孟少卿、新华三集团旗下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三通信)教育系统部总监徐继恒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天津大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及合作情况。

《中国教育网络》: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天津大学信息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您是如何看待“互联网+教育”的?

刘峰:一直以来,天津大学信息与网络中心都是学校信息化的支撑部门。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及国家政策的调整,中心的工作性质也在发生不断变化。如今我们提出了四个理念,即和谐校园、人文校园、绿色校园和智慧校园。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就完全按照智慧校园的顶层设计思路来建设,为后期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目前新校区的建设,已经成为国内高校“智慧校园样板间”,目前已经建成了1张网络、7个中心、14个系统,以及云端一体化全方位应用服务。

“互联网+”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教育行业,“互联网+”该如何体现是需要思考的问题。目前已经推出网络课堂等许多新兴教育模式,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创新。“互联网+”一定要由互联网来引领,改变现有的理念和教学模式,给全社会教育带来一种新的变革。

《中国教育网络》: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学校经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在您看来,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点是什么?

孟少卿:我国高校的信息化模式都比较相似,大家的认识也是共通的。近几年来,国家对信息化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正如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主任所讲,重点就是要有顶层设计理念。

对于学校而言,不管是从教学、科研、办公,还是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化都有涉及。在国外的大学里,通常会有一个CIO来统管信息化问题。实际上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它不能仅仅依靠底下的业务部门来推动,需要学校领导层的重视。

同时,如何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也是非常关键的,国内高校信息化投入所占比例还是比较低的。在国外的高校,比如像哈佛这样的学校,他们在信息化投入上可以达到上亿美金,这样的投入在国内是无法想象的。

此外,如何确保人力投入也很重要。国内的高校中,像北大、清华这样的学校,信息中心人员能够达到上百人,而其他高校在信息化人员规模上远远达不到这个程度。

《中国教育网络》:请您从企业的角度谈谈如何与天津大学展开合作,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徐继恒:新华三伴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一路同行,推出用户管理及控制、IPv6校园网、教育城域网、校园数据中心、无线校园、教育云等整体解决方案,为全部“211”高校和“985”高校提供校园网、数据中心等信息化基础建设服务。

新华三与天津大学已经有10年的深入合作,近期先后为学校信息与网络中心及计算教学实验室部署了5600台802.11ac AP 及云平台、云学苑解决方案。全自动、无边界、智能感知的新IT“未来校园”蓝图已经日渐展开。除了高校,公司还与中科院也展开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实现产品化,这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目的。

在人才培养方面,结合当下高校IT人才培养难题,新华三联合各大合作院校所推出的“互联网+时代云计算人才培养与实训室解决方案”,采取“校企研”三方合力的创新模式培养IT人才。

培训内容及方式向云网融合的新IT架构、职业化培训、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向演进,提供的全方位人才培养服务方案包括实训室建设、实训室教学、师资培养、就业服务,为学生掌握云计算技能提供课程和实训环境,也为高校师资力量建设、学生就业提供有力支撑。此外,我们基于在云计算技术及应用上的优势,推出云计算认证培训体系,设置初、中、高三级的专业认证,并设置线上课程,支持移动学习。目前,与合作院校建立的“网络学院”已达420所,“云学院”也有10家左右。

猜你喜欢

天津大学实训室校园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简介
基于6S模式的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改进研究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学生写话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总目次
建筑类专业识图实训室建设及实训组织研究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