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步路径激发高校IT团队工作潜力

2016-09-14胡钦太

中国教育网络 2016年7期
关键词:师范大学激励机制队伍

文/胡钦太

七步路径激发高校IT团队工作潜力

文/胡钦太

胡钦太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

“互联网+时代”,高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构,可以遵循文中路线图来建设。我把它分成两大部分:队伍的规划和建设的内容。从咨询专家、工程师、管理规划人员等方面全面规划整个信息化人员的队伍建设,在华南师范大学,我们基本参照这个模型来建设自己的队伍。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提出七步建设路径。

STEP1 设立高校CIO机制

借鉴国外高校的CIO(首席信息官)体系,围绕信息化领军人才为核心构建信息化人才队伍。CIO应该能够深度参与学校的各项重大事项的讨论与决策,从信息化的角度提供政策参考,进而实现全校战略发展与信息化发展的全面融合,加强全局规划与协调力度,提高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效益。

STEP2 建立导向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目前,信息化工作人员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够清晰,影响其积极性。信息化人员在高校主要从事服务支撑性工作,应建立较为特殊的工作评价和激励机制。在华南师范大学,我们在新一轮的人事岗位与薪酬改革中,考虑了信息化队伍中的各类在编人员,要以个体工作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校园服务质量和现代化治理水平等领域发挥的作用为导向,探索适合信息化人才发展的评价和激励机制,配套相应的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制度,政策上向关键岗位、核心人才作适当倾斜。

图 高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构路线

STEP3 持续完善信息化队伍人员结构

控制编制人员规模,壮大预聘制和非编制人员队伍,持续完善队伍的年龄结构、功能结构与技术结构。近年来,我校成立了软件开发运营中心,由编制内优秀人才负责技术的整体设计把关,大量服务性、策划性和开发性工作主要由非事业编制人员完成,非编制人员已经成为学校信息化队伍的重要力量。

STEP4 推动人员薪酬与市场接轨

我校目前正探索年薪制加绩效的薪酬制度,把信息化高端人才纳入学校高水平人才引进计划,允许开发人员承接本校软件开发任务获得报酬,逐步拉近校园与企业间的信息化人才待遇差距,消除信息化人才由企业向校园流动的障碍。

STEP5 挖掘高校学生资源

我校在信息化工作中积极调动学生资源,不少学生毕业后也加入到学校信息化队伍。我校在校园综合维修服务中创新O2O模式,采用线上保修和服务抢单模式。目前校园网用户服务主要由学生网络助理抢单完成,有效地提升了网络服务效率;软件开发实习生参与了多项信息化创新创业项目的研发,在广东省移动互联网和计算机程序设计中屡屡获奖,取得多项软件著作权;建立学校网络安全学生团队,参与网络空间攻防实践,多次在网络安全大赛中获奖。

STEP6 推进校企人员合作,发挥企业的人力优势

企业在信息化项目实施和软件开发中有丰富的人员、技术和经验积累。学校以项目委托开发或合作研发的方式,吸引企业派遣人员长期驻校进行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既加快了学校的信息化项目实施进度,也为企业提供了产品孵化和应用试验的基地,促进校企共赢。

STEP7 鼓励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人员创业

许多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开发了具有创新性、可复制推广的信息化应用,但受现有机制限制,这些应用很难在其他高校进行产品化推广。近期,国家出台了鼓励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利好政策,高校应把握时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尽快制定相关管理办法。

(作者单位为华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师范大学激励机制队伍
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激励机制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