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针刺治疗颈源性失眠 80例临床观察

2016-09-14郑浪花余学明刘映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3期
关键词:颈源失眠症针刺

郑浪花 余学明 刘映霞

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治未病科,广东 深圳 518000

临床研究

常规针刺治疗颈源性失眠 80例临床观察

郑浪花 余学明 刘映霞

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治未病科,广东 深圳 518000

目的:观察常规针刺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颈源性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枣仁安神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与睡眠质量评分。结果:①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2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观察组治疗后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观察组的不良情绪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常规针刺治疗颈源性失眠症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提高其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颈源性失眠;常规针刺;睡眠质量

颈源性失眠,也称颈性睡眠障碍或者颈性失眠,在颈椎病患者中发生率较高。颈源性失眠患者的症状表现为入睡难度大,晨醒过早或时常觉醒,醒后入睡难度大[1-2]。以往临床给予短期镇静安眠药物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但会形成药物依赖,且伴有副作用[3]。为了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临床必须诊断准确,并采取相应其它的治疗措施。笔者选取160例病患进行研究,观察常规针刺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60例颈源性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2.19±7.12)岁,病程3个月至7年,平均病程(32.29±8.54)月;观察组男44例,女36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 (43.53±8.09)岁,病程4个月至7年,平均病程 (33.68±8.41)月。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4]①患者伴有明显睡眠障碍,多梦、易醒、入睡困难、晨醒过早、醒后不适、白天困倦等症状继发于失眠后;②上述症状每周出现次数≥3次,持续时间超过 3个月;③失眠症致使患者非常苦恼,精神活动效率明显下降,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④将精神障碍症状、躯体疾病等排除。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枣仁安神胶囊 (药品生产厂家: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10033)治疗。每次5粒,每天1次,睡前服药。10d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选取俯卧位,患者俯卧于有孔治疗床上,选取头颈中立位,医者取颈夹脊、天柱、风池等穴位,对局部进行常规消毒,直刺0.8~1.5寸,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时间为30min。出针后按压局部。10d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5]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与睡眠质量评分。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根据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标准进行评估。临床治愈:患者治疗后,睡眠时间恢复至正常状态,或者夜间睡眠时间超过6h,醒来之后精力非常充沛;显效:患者通过治疗后,睡眠深度增加、时间延长;有效:患者治疗后的睡眠时间有所延长,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时间无明显差异,甚至有加重倾向。

睡眠质量评估:利用 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评估[6],评估内容有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每个项目分值0~3分,总分0~21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好。

抑郁:53~62分为轻微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焦虑:50~59分为轻微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SPSS15.0分析研究数据,计数资料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6.2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

2.2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抑郁、焦虑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3 两组抑郁、焦虑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抑郁、焦虑评分比较 (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80 49.48±4.32 37.84±3.16* 50.63±5.54 40.28±3.67*对照组 80 49.75±4.48 45.94±3.37 50.26±5.85 45.62±3.48

3 讨论

颈源性失眠症的病因主要有两类,分别为基础病因和诱发因素。基础病因包括颈椎间盘突出、脊柱骨质增生、椎间盘退行性变化、先天性畸形、韧带增生肥厚、颈肩软组织慢性劳损等,常见的基础病因为椎间软组织劳损、椎间盘退变[7]。发病诱因包括内分泌失调、扭伤、体位不良、姿势、疲劳等。所支配器官功能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受到影响从而诱发颈源性失眠症:①附近的植物神经受到压迫或者刺激,对所支配脏器功能造成影响;②附近血管受到压迫或者刺激,导致该血管供血区出现缺血的现象;③附近的感受器、脊神经受到压迫或者刺激,对内脏功能产生反射性影响,功能性疾病发展为器质性疾病[8]。

颈源性失眠是临床常见的失眠症之一。数据资料显示,在颈源性失眠症患者中,超过90%的颈椎病患者伴有神经衰弱症状,尽早对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其失眠症状,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痛苦[9]。从中医的角度上讲,颈源性失眠属于不寐的范畴,中医认为该疾病的治疗应当以养心安神、补益气血、活血通络为主。

有研究表明,利用针刺对颈源性失眠症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取良好的效果[10]。针刺治疗有利于使患者交感神经周围的异常刺激症状得以缓解,促使椎动脉血流量增加,使组织的缺氧、缺血情况得到改善,同时改善大脑供血情况,对大脑功能状态具有调节作用,有利于使患者觉醒功能、睡眠功能恢复至正常状态,改善患者的病情。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睡眠质量评分得到显著改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表明颈源性失眠症患者经常规针刺治疗,能够取得比较确切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颈源性失眠症患者应用常规针刺进行治疗,能够促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改善,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患者病情好转后,不良情绪也会有所改善。常规针刺在颈源性失眠症的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肖斌斌,罗湘筠,沈雅婷.平衡针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疗效观察 [J].中国针灸,2013,33(02):101-104.

[2]陈娟,嘉士健.针刺推拿整复配合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颈源性失眠临床观察 [J].四川中医,2013,31(09):141-143.

[3]江振家.牵抖摇挎法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失眠60例临床观察 [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06):571-573.

[4]龚德贵,陈水金.基于 MCU评价颈椎微调手法对颈源性失眠临床疗效[J].福建中医药,2015,46(01):8-11.

[5]李浩,李琳.牵引下捺正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研究 [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05):141-143.

[6]刘晋钊,艾双春,李劲松.刺络放血配合针刺拔罐治疗颈源性眩晕 119例 [J].河南中医,2015,35(06):1425-1427.

[7]袁涛,王芬.毫火针配合拔罐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疗效观察 [J].针刺研究,2015,40(05):415-418.

[8]黄伟昌,吴世芳,范志勇,等.腹部穴位推拿配合中药治疗颈源性失眠临床研究 [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2):193-195.

[9]王寅,张怀艺,武志佳,等.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研究进展 [J].四川中医,2014,32(08):175-178.

[10]袁涛,金钰钧.矩阵针灸治疗颈源型失眠32例疗效观察 [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4,31(04):62-64.

R256.23

A

1007-8517(2016)13-0058-02

2016.04.22)

郑浪花 (1980-),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E-mail:772465108@qq.com

猜你喜欢

颈源失眠症针刺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头痛,您查颈椎了吗?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