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下级相互猜忌的化解之道

2016-09-13刘旺余马越雁曹斌夏巧梅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君臣萧何宋太祖

刘旺余+马越雁+曹斌+夏巧梅

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上下级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关系。上下级关系和谐,成员各显所能,各尽其职,团队运行效率高效;上下级相互猜忌,缺乏信任,团队就会失去战斗力。因此,上下级之间处理人际关系时,要进行有效沟通,要放低身段、增强互信、化解猜忌,构筑团结合作、信任和谐的良好工作环境,推动事业的发展,实现共同的理想。

培根在《论猜忌》中对猜忌做了精辟论述:“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惑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中国传统文化中,“礼”和“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克服猜忌的良药。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无论是变幻莫测的政治权变,还是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无不体现着上下级之间化解猜忌的重要性。君臣关系就是一种非典型的上下级关系。君臣之间相得益彰、优势互补、其乐融融者有之,如东汉光武帝刘秀之“云台二十八将”、唐太宗李世民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传为千古美谈;君臣患难与共获得成功之后,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血雨腥风者更有之,汉高祖刘邦称帝后诛灭功臣,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后,编织郭恒案、胡惟庸案、蓝玉案,以谋反和株连为名,诛杀10万人之多。一言以蔽之,君臣共患难易,同富贵难。刘朱二人雄才大略,为保皇权,大肆杀戮功臣,原因很多,有主观原因,有客观原因,有出身问题,有政治需要,但相互猜忌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正所谓“君臣不可疑,疑则为乱,故君疑臣则诛,臣疑君则反。若臣疑于君而不反,复为君疑而诛之;若君疑于臣而不诛,则复疑于君而必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任何一个组织系统,上下级层级不可或缺,组织中每一位成员,又可能存在多种角色转换,既是领导又是下属,所以要想组织运行良好,准确把握和理解上下级关系,有效化解相互猜忌尤为重要。

有效沟通,是化解相互猜忌的必要手段

要进行有效沟通,必须善于创造一种让成员无话不谈的环境,必须知道该说什么,即明确沟通目的;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即掌握好沟通时间;必须知道对谁说,即明确沟通对象;必须知道怎么说,即掌握沟通方法。在这里以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典故来分析有效沟通的积极意义。

建隆二年七月初九晚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高级将领(明确沟通对象)留下来晚宴(创设无话不谈的沟通环境),当酒喝到最高潮的时候(把握沟通时间),宋太祖突然让侍从全部退下,忧心忡忡地对大臣们说:如果没有你们支持和帮助,我就做不了皇帝,心中很是感激。但是做皇帝也太难了,还没有以前做节度使时快乐,我整天都不敢无忧无虑睡觉呀!石守信等人惊慌失措,忙问原因,宋太祖又说:谁不想当皇帝呀?你们纵然不想做,但你们的部将想要富贵天下,如果把黄袍披到你身上,到时也身不由己了。众将领惊恐更甚,纷纷恳请宋太祖指明一条“可生之途”。宋太祖缓缓说道:人生在世,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困而已。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的产业。同时多买些歌儿舞女,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同你们再结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明确沟通的目的)。这一番话,软中有硬,使众将领知道太祖已猜忌自己,为化解猜忌,只得表示感谢太祖恩德,拱手交出了兵权。

正是宋太祖与诸位大臣的有效沟通,解除了将领们的兵权,保全了功臣,成就了名声,是明智之法、睿智之举,有效防止分裂割据局面出现,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结果是富有成效的,为宋朝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放低身段,是化解相互猜忌的有效策略

放低身段做人是大智慧。低姿态往往可以保全自己不受伤害。森林里,大象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东躲西藏、躲避猎杀,仍难逃厄运。但奇怪的是,有一头没有象牙的公象,却能从容而悠闲地生活,其原因竟是因为没有象牙。收敛锋芒,掩饰自己,别人才会更愿意与你和谐相处,就像那头公象一样,没有长牙,反而能在猎人的枪口下平安地生活。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项羽在荥阳相持。受命管理关中的萧何干得风生水起。刘邦多次派使者慰问萧何,萧何门客鲍生提醒他,大王对他起了疑心,并让萧何把子孙、族人中能够打仗的全都送往前线去让刘邦消除猜忌。萧何计诛韩信后,刘邦对他恩宠有加,封邑晋爵。萧何门客召平却认为皇上是在怀疑他,劝他辞封邑,拿出家财,划拨进入国库。同年秋,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征讨。刘邦身在前方,每次见后方使者都要问:“萧相国在做什么?”召平立即劝说萧何贱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制造出坏名声,让皇上放心。

刘邦和萧何私交极深,为什么还猜忌萧何?因为萧何与张良、陈平不同。张良、陈平在刘邦身边出谋划策,只是参谋,没有实权,而萧何则精明能干、手握大权,为了能让刘邦彻底放心,萧何放低身段,有效地化解了猜忌。

架构互信,是化解相互猜忌的不二法门

互信即相互信任。信守诺言,互信不疑,被世人奉之为恒常不变的美德。孔子云:“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是信用,说到做到,一诺千金;更是信任,以诚相待,赤诚相投。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上下级之间要和谐相处,必须架构互信以化解猜忌,实现单位或组织的良性发展。

官渡之战后,曹操在袁绍大本营内清点文件档案时,发现其私人信件中有许多中央政府官员向袁绍表态站队的信件,甚至还有自己统率军队中的将军。曹操烧掉了全部信件。其实,东汉光武帝刘秀也曾这样做过。时任大司马的刘秀,攻陷假冒皇帝刘骜儿子王郎的首都邯郸后,在清点王郎的文件资料档案时,发现有几千封自己部下写给王郎的信件,他们在信中除了表达效忠王郎外,还对刘秀进行人身攻击。刘秀集合所有将领,当着大家的面,一把火将信件全部烧毁。此举意在消除猜忌,使背叛之人安心,死心塌地跟着自己干。由此可知,拥有智谋的大有人在,拥有宽广胸襟的也大有人在,而同时拥有两者的就不多了,这就是刘秀、曹操成为英雄人物的主要原因。烧信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头雁,仅有智慧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宽广的胸怀,有卓绝的领导艺术。

总之,任何社会组织系统,都面临着如何处理好上下级关系问题,这就需要组织成员有效沟通、放低身段、增强互信、化解猜忌,构筑团结合作、信任和谐的良好工作环境,实现事业的和谐发展。

(责编 / 傅建芬)endprint

猜你喜欢

君臣萧何宋太祖
照葫芦画瓢
萧何为何不愿当头
宋太祖“开门办公”
宋太祖的开门哲学
明清两朝边疆治理中的西夏历史借镜——兼论明清君臣的“西夏观”
宋太祖与羊肉泡馍
萧何官居高位有四招
学渣当自强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for the Binary Mixtures of High Pressure Carbon Dioxide and Ionic Liquids*
萧何“自污”的政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