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对肺气肿患者肺功能和气道炎性反应的影响研究
2016-09-13徐剑
徐 剑
(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医医院 呼吸内科,四川 泸州646000)
吸烟对肺气肿患者肺功能和气道炎性反应的影响研究
徐剑
(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医医院 呼吸内科,四川 泸州646000)
肺气肿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它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随着疾病的进展,该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同时还造成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近年来,我国肺气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由于患肺气肿的人数众多,危害大,因此对该病的治疗和研究近年来备受关注。目前关于肺气肿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很多研究表明[2],长期吸烟导致肺部慢性炎症反应,以及体内释放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0(IL-10)与肺气肿的发生关系密切,本研究通过比较吸烟和不吸烟的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肺气肿程度和炎性因子含量,分析上述因素与肺气肿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确诊并收住院的肺气肿患者326名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依据美国胸科学会标准的肺气肿的诊断标准进行,排除标准为:患有严重心、肝、肾脏疾病者;近期有呼吸道感染者;有胸部手术史者;胸部畸形者;病例资料不全者。其中男性194例,女性132例,年龄48-76岁,平均(61.2±10.3) 岁。根据患者是否吸烟把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吸烟组146例,男性114例,女性32例,年龄48-76岁,平均(59.8±10.1) 岁;不吸烟组180例,男性48例,女性100例,年龄49-73岁,平均(61.8±10.4) 岁。
1.2方法
1.2.1吸烟标准本次研究采用自定吸烟的标准,参照多数研究者的观点,本次规定每人每天吸烟1支及以上,吸烟时间在1年以上的人为吸烟者,不够此标准的不作为吸烟者计算。同时计算吸烟者的吸烟指数评价吸烟量的多少,吸烟指数=每天吸烟支数×吸烟年数。
1.2.2肺气肿程度标准本次研究肺气肿程度根据胸部高分辨率CT,即HRCT结果确定,采用半定量定义法依据病变范围划分肺气肿程度,左右肺分别分为上肺野(主动脉弓水平),中肺野(隆突)和下肺野(右膈上1cm处)进行评分,共6个肺野。每个肺野分别评分,分为0分(无病变)、1分(病变范围<25%)、2分(25%≤病变范围<50%)、3分(50%≤病变范围<75%)、4分(病变范围≥75%)。然后把6个肺野的评分相加取总分。该工作分别由2位经验丰富的医生独立完成,取两次的平均分作为最后的评分。
1.2.3肺功能检测肺功能检测由专业医生使用SensorMedicsVmax229肺功能检测仪进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休息30min后测量基础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vital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expiratoryvolumeinonesecond,FEV1)、用力呼气50%肺活量(peakexpiratoryflow50%,FEF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peakexpiratoryflow75%,FEF75%)、1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aximalmid-expiratoryflow,MMEF)。每个研究对象测定3次,取FEV1测定值最大的一次检测结果。
1.2.4细胞因子检测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在入院第二天清晨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5ml,3 000rpm离心15min后取血清,于-30℃冰箱冷冻保存。在进行血清TNF-α、hsCRP和IL-10水平测定前,将血清置于室温进行复融。测定使用的TNF-α、hsCRP和IL-10试剂盒均购自上海森雄公司,操作时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收集到的资料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值变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分类变量资料使用率或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等级分组数据用秩和检验分析,检验水准取α=0.05。
2 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比较
本次研究共选择吸烟组患者146例和不吸烟组患者18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体重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和饮酒史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两组的性别构成有差异,吸烟组男性114人,女性32人,男性占比78.1%(114/146)不吸烟组男性48人,女性100人,男性占比26.7%(48/180),吸烟组男性占比大于不吸烟组的男性占比(P<0.001)(表1)。
2.2两组研究对象肺功能检测结果比较
由表2可知,吸烟组患者的FVC、FEV1、FEF50%、FEF75%、MMEF与不吸烟组相比均有差异,吸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都低于不吸烟组患者,差别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FEV1/FVC%测定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吸烟组和不吸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研究对象肺功能检测结果比较
2.3两组研究对象肺气肿程度比较
由表3所示结果可知,两组患者肺气肿程度构成有差异,吸烟组患者,重度和中度患者比重较大,轻度患者比重较小,差别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吸烟组和不吸烟组患者肺气肿程度评分及构成比比较(n,%)
2.4吸烟者吸烟指数与肺气肿程度的相关性
不同吸烟指数的的人,患肺气肿的程度有差异,肺气肿程度评分越高,吸烟指数较小的人数越少,吸烟指数较高的人数越多(表4)。
表4 吸烟组不同肺气肿程度与吸烟指数的分布
2.5两组研究对象炎性因子含量的比较
本研究显示,不同组别的患者的TNF-α、hsCRP和IL-10含量均有差异,吸烟组均高于不吸烟组,差别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吸烟组和不吸烟组患者炎性因子含量的比较(pg/ml)
3 讨论
肺气肿是目前临床的常见病,随着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情况的加重、雾霾天气以及吸烟等因素的影响,肺气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且该病可反复发作,随着疾病的进展,该病可降低患者的肺功能和自身的免疫能力,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给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关于肺气肿的防治一直是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内外的大量研究显示[3],吸烟导致肺部的炎症反应,以及释放的TNF-α、hsCRP和IL-10与肺气肿发生关系密切。
各种研究都一致认为肺气肿患者的数量和病情的严重程度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并且吸烟是该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4],男性患者肺气肿程度比女性要严重,同时男性的发病率至少是女性的2倍,这也和男性人群的吸烟人数多密切相关。另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5],由于肺内的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含量的不平衡,导致肺泡间隔被破坏,导致肺气肿的发生。一直香烟燃烧后可以释放烟雾中包含高达3800多种已知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可以增加弹性蛋白溶解活性,抑制肺成纤维细胞的浸润,造成对弹性蛋白酶的组织敏感性增加,抑制了抗弹性蛋白酶的活性,尽管其如何抑制蛋白酶的活性的具体机制仍在进一步的研究之中,但是其起到的作用已经得到大多数学者的公认。所以说吸烟使得体内的弹性蛋白酶和抗弹性蛋白酶的平衡被打破,从而造成肺的细微结构的被破坏,引起肺气肿。尽管在临床上一些轻度的肺气肿患者很常见,并且可以发生于不吸烟的人,但不论怎样,吸烟和肺气肿有很紧密的联系。因而,尽管准确的机制仍有待阐明,但是吸烟仍然被认为是肺气肿由轻向重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可引起临床症状、呼吸损伤、残疾和死亡。另一方面,研究发现[6],吸烟还影响患者的肺部功能,吸烟人群患肺气肿的严重程度要高于不吸烟的人群,而且吸烟量与肺气肿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较大的关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吸烟组患者的FVC、FEV1、FEF50%、FEF75%、MMEF均明显低于不吸烟组的患者;关于肺气肿的严重程度,吸烟组患者与不吸烟组患者相比,重度和中度患者比重较大,轻度患者比重较小;吸烟量越多的人群,患肺气肿的严重程度越严重,这些结果均与文献报道的结论相一致。
另有研究认为[7],炎症反应是肺气肿发生的重要机制,长期的环境污染、吸烟等因素导致肺部慢性炎症反应,这会损伤肺脏的正常修复功能,同时激活的炎症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介导的慢性炎症能使气道重塑,破坏肺结构,肺泡壁被破坏,形成肺气肿。TNF-α和IL-10是细胞因子中一种重要的介质,在感染性疾病、各种炎症状态和创伤时,血清CRP水平会明显增高;hsCRP是低水平炎症的敏感标志物,它可以由正常人气道的上皮细胞分泌,在发生呼吸道感染时其分泌量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吸烟组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高于不吸烟组,同时吸烟组患者的血清TNF-α、hsCRP和IL-10含量均高于不吸烟组的患者,这也表明,炎症反应和肺气肿有密切关系,另外也提示,这三者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评价其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1]王飞, 朱长清,陈杰,等.90例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肺气肿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刊,2015,50(1):70.
[2]JohannessenA,SkorgeTD,BottaiM,etal.Mortalitybylevelofemphysemaandairwaywallthickness[J].AmJRespirCritCareMed,2013,187(6):602.
[3]马美星.吸烟对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血清中TNF-α、IL-10和CRP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3,29(19):2417.
[4]王西凤,邢华.吸烟对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和气道炎性反应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3,12(2):96.
[5]徐鑫.农村中老年吸烟人群COPD发病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3):376.
[6]李有仓.长期吸烟者的肺气肿和肺功能损害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4, 8(33):7379.
[7]FabbriLM,LuppiF,BegheB,etal.ComplexchroniccomorbiditiesofCOPD[J].EurRespirJ,2008,31(1):204.
1007-4287(2016)08-1302-03
201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