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的心理卫生学先驱
——记黄嘉音先生
2016-09-13王祖承
文/王祖承
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的心理卫生学先驱
——记黄嘉音先生
文/王祖承
在上世纪30-50年代早期,中国心理学家黄嘉音名闻遐迩,他的文字、专著重重叠叠,也渐渐地影响着当代的人们。可以说,现今80岁以上的知识人士,都知晓黄嘉音先生及其《西风》系列杂志和书刊。尤其他在心理卫生学知识的普及和介绍方面,更是独树一帜。我们作为心理卫生的专业人士,在回顾、追踪往事时,就要提到黄嘉音先生其人其事,同时也值得我们深深思念。
一、黄嘉音简历
黄嘉音(1913.1.31-1961.1.8,享年48岁),福建晋江潘湖人。青年时代(上世纪30年代,1933-1937年)就读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兼修心理学、新闻学,英文功底深厚,他善文能画,故造成他博学多才的能力。
1936年,他与胞兄黄嘉德(后任大学外文系教授)、胞弟黄嘉谟(后任编剧)及林语堂合办西风社,自任主编兼发行人,出版《西风》系列杂志,包括《西风月刊》《西风副刊》《西风精华》三种。
1946-1953年经营《家》出版社,任《家》月刊主编兼发行人。其间并兼任《大美晚报》副刊编辑、上海《申报》副刊的“自由谈”编辑。
1951年,他加入上海翻译工作者协会。
1954-1958年他进入上海文化出版社编辑兼第五编辑室主任,又兼任上海《文化报》副刊彩色版编辑。
1956年他在上海参加“民盟”民主党派组织,也做了几天上海政协列席代表。在1957年“大鸣大放”政治运动期间,他提出建议开设“心理治疗所”,以便可以治疗日益增多的精神病患者,由此被打成右派分子。
1958年9月,以支边建设大西北为名,被谪戍宁夏。在固县黑城农校,因当地生活环境恶劣,他抑郁成疾。
作者单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1961年1月8日,惨死在大西北,真可谓英年早逝。
1980年平反,恢复名誉。
二、黄嘉音其人其事
对黄嘉音的材料,有散布多处,但只是零碎而不成系统。现摘录有关资料以充实其人生轨迹。
1.黄嘉音就读上海圣约翰大学。这是一所美国基督教会的大学。他有三位兄弟,黄嘉德是教授,研究过肖伯纳,1952年调山东大学任外文系教授。
2.他创办《西风》杂志,是和他的几个兄长一起办理的。宗旨是“翻译西洋杂志精华,介绍欧美人生社会”。其取材广泛、内容详实真情,兼具趣味性、知识性,抗战时曾风行大后方,堪称“老少咸宜,雅俗共赏”。
他写稿时使用笔名黄诗林。1949年,《西风》停刊。
3.他去大西北时,为了充实当地的文化特质,还特地带了两大卡车的东西,包括一架斯特劳斯牌的三角大钢琴。开始他在六盘山区的固原地区教小学,学生们常到他家里去玩。学生们乱弹琴,把他的钢琴弄坏,他去阻喝,学生回家哭诉家长。他随之再下放至乡间农舍,钢琴也不属于他了。
4.1959年,黄嘉音大西北时,曾在某学校里担任代“美术课”,后因“三年自然灾害期间”,
食粮减少,师生都没力气上课,学校就把美术课撤销,他就改任学校的用品保管员,兼作上下课的“打钟员”(大小如喇嘛僧人念经时的小钟)。但他工作中不论大与小,都很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5.和他一起工作的,还有他的夫人朱绮(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毕业),平时不多言语,但非常认真,学生都很佩服他们夫妻二人。在60年代中期,据说朱绮还捐了三万元给国家,作为“抗美援越”,其举动震惊当地,大家都“目瞪口呆”。尤其她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有如此举动,真令人佩服。
6.他和后来成为著名漫画家华君武是挚友(他比华年长2岁)。华把他当作哥哥看待,常在一起谈论读书、人生。并说“人人都该为社会发一分光”。在1936—1937年期间,他推荐华君武阅读斯诺的《西行漫记》,并支持华赴陕北革命根据地施展才能,为此资助他一笔不菲的路费,他还特地请唐纳写推荐信。唐纳又据此分别写推荐信给当时的周恩来、博古、王明。华君武于1937年10月到达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时,将推荐信交给了李克农,李又转推荐至西安的八路军办事处林伯渠,终于使华君武走上了革命之路。华以后深情地回忆说,“我最终走上革命的道路,黄嘉音给予我很大的帮助。我是把他当作人生知己的。”
三、有关《西风》系列
有关为何要使用《西风》这个名称,我至今仍未找出源头、动因。我推测是:
用“西风东渐”之意,意指学习欧美西方国家的先进文化内涵。从以后所刊出的内容及相关人员的评论文章来看,也是围绕英美杂志的特色、翻译有关文章,具有注重趣味及知识相提并论、展示生活状态、对现实生活不取激烈批判、面向青年为主的特点,刊作者也都是英美留学生,其中的漫画也多摘自英美的连环漫画,如英国的《笨拙》(PUUCH)和美国《纽约客》(NEWYORKER)杂志里的漫画。但数量不很多,所介绍的漫画家也有限。
1.近有人评论特色兼具当时的《万象》杂志、《读书》杂志,或是当今的《读者》杂志特色。若把这三种杂志合起来就是《西风》的特色了。有人评论说,黄嘉音所办的“西风系列”,其特色是不属于左派、也不属于右派,走一条当中的道路,只是想做一点精神和文化的实事,带给当时生活与内心都苦不堪言的大众一些“嘉音”(2009.6.29,百度搜索)。
例如,黄译过的一文被介绍引用:一九三四年九月《人间世》刊载英国人毛姆所作黄嘉音译的《辜鸿铭访问记》,转述有辜鸿铭的论述。大意是:白种人轻视黄种人,因为白种人发明机关枪,用可恶的发明来压迫我们。但是白种人不晓得我们有机械方面的天才,不晓得中国有四万万世界上最务实际最勤恳的老百姓,用不了很长时间就能学得上。当黄种人学会造白种人所造的一样好的枪支的时候,白种人的优点便会着怎么样呢?你们喜欢机关枪,你们也将被机关枪判决。
2.黄嘉音的著作很多。
⑴有译著作:
①大地的叹息(1943年)、②得意书(1943年)、③广岛被炸记(1946年)、④阿达诺之神(何年不详)、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集(1956年)、⑥迷宫(1948年)、⑦流犯余生记(1948年)、⑧矛盾、⑨实用育婴问答(6-9均在1956—1960年间)。
⑵译文及漫画:曾分别在《大美晚报》《申报》《文汇报》等刊物发表过不少文章。
⑶与精神(心理)卫生有关的文章:
①精神健康运动(1938年)
②旅行—心理卫生之道(1941年)
③偷窃狂该当病医(心理)(1946年)
④儿童精神免疫性(1946年)
⑤心理卫生与民生(1947年)
⑥与粟宗华合著《精神病防治方案》(1949年)
⑦自以为是皇后的女孩㈠、㈡、㈥(1950年)
⑧颠倒黑白的小学生心理(1951年)
⑨神经衰弱症心理治疗一例(1951年)
⑩强迫观念症的防治(1952年)
有据可查的共29篇文章,在此不全部列出。
他自谦《西风》系列(包括《西风》杂志、《西风信箱》《西风出版社》)是“小鸟带来嘉音”,把自己的名字嵌入其中,颇有浪漫之意。
四、他的“右派”成因
据文字简单介绍,1956年他在上海参加“民主同盟”的民主党派。其后,提出建议“要开设心理治疗诊所,以应付日益增多的精神病人,由此被打成右派”寥寥数语,词不达意,不知深意。
但从当时的政治气候环境而言,他提出此建议是不相宜的。
其一是当时整个社会群体,都不认可“心理治疗”这一项目,凡是有心理问题者,均系用思想问题对待。如建议开设“思想教育所”,或许能获得多方首肯。
其二是当时以学习苏联为主、采取“一边倒”。苏联已有“巴甫洛夫理论”式的精神治疗,在中国大力推广,刚进入兴旺蓬勃之时,何需来一个别出心裁的“心理治疗”?这不是与当时提倡学习所谓先进的苏联的精神治疗唱反调吗?果然,在1958年的《大众医学杂志》,有当时上海5位著名神经精神科专家联名写了一篇批判文章,题为《驳斥黄嘉音的精神治疗》,可想而知他所处的状况。现在再来回顾分析,只能称是在当时“极左倾政治思潮高压下的学术争论政治化”具体表现,言者荒荒,听者谬谬,“秦琼战关公”。几十年下来,“俱往矣”!
其三,他“建议”说,“应付日益增多的精神病人”。这句话无根无据,岂不是污蔑社会主义社会有日益增多的精神病人吗?这还了得?不闯大祸才怪!
五、黄嘉音之死
他是如何去世的,一直是个谜,至今不明。
有网友提供资料(新浪网友,2009.8.16,陈君健,宁夏银川市新华东街康怡苑23-1-403,QQ385934770夕晖)称:当时,一组右派分子在一起听读宁夏日报社论,其他学员是不是在听则不了解,均是默默地坐着。唯独黄嘉音却“肆无忌惮”地嘴里嚼着从上海寄来的饼干,显得悠闲,对学习不严肃……朱某说他不专心好好学习……还说他的那小箱子里的饼干经常缺少……黄(嘉音)那知识分子的自尊让他容不下对方对他如此的诬蔑,不能在众人面前背上一个“贼”的名声……本来一场口水之战立即上升到阶级斗争新动向高度……(接着)二个农场工人带上一小捆麻绳前来,不问事情原委,不分青红皂白,立刻五花大绑了黄嘉音……连推带搡将黄嘉音拉到旁侧一个院落的一间堆放杂物的暗屋中。那时还不到晚上7点半,不知黄嘉音那天晚上在天那么冷又无热炕的情况下,在那间暗屋中是如何挨过14个小时的。
第二天早晨九点半,固原农场(校)又派了两名工人将五花大绑的黄嘉音押往固原县公安局……三天后,有人传来小道消息,说黄嘉音被移送到固原县青石峡农场去劳改了。又过了10天左右,又传来消息说,黄嘉音在青石峡农场死了。至于死因,有的说他到青石峡农场后以绝食方式抗拒改造而饿死了,有的则说由于抗拒改造被枪决了。到底如何死的,至今还是一个谜,也没人去追查,包括家属,反正是死了,这点是无疑的。
事隔了3年后,他的妻子方知黄确切去世的消息。
六、黄嘉音和粟宗华的关系
粟宗华在进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当时称上海市立精神病院,1956年)之前,是在私人的虹桥疗养院工作。其间曾诊治过不少著名人士,如著名电影演员周璇等,也保护过地下革命工作者。粟宗华聘请黄嘉音到他工作处担任心理治疗师,每星期固定1-2次,持续多年。
另外,粟宗华在他的专著《精神病学概论》一书中,与黄合写过“轻性精神病”一章,请黄单独写“心理”一章。还与黄合写过几篇科普大众的心理卫生知识文章,如“自以为是的女孩—变态心理治疗一例”等。
可以说,粟宗华与黄嘉音在联系上是共通的,他们之间的学术观点是一致的。如果到了今天,那倒是很现代、很时髦、很流行的。可惜,黄生不逢时,命运多舛、早离人世。
时至今日,我们正大力推广、开展心理卫生工作,深知心理卫生对国人、国家的重要。要使社会发展就要有社会的和谐,要使社会和谐就要有心灵的和谐,说到底,心理卫生是非常需要的!
今年是黄嘉音——我国早年的心理卫生学专家诞生101周年,于是我写下此文,以志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