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品河
——母亲河
2016-09-13文图卢法政
文图/卢法政
柯品河
——母亲河
文图/卢法政
在险峻的中天山峡谷,有一泓清泉日夜喷涌。它来源于白雪皑皑、直插云天的大山融冰和雨雪,流向山外的塔里木平原,沿途汇集了若干山谷的地表径流,渐渐形成一条小河,像一位清纯的少女,柔姿妖娆,一展怀抱。流域里6万亩干涸的荒原,由于它的到来,呈现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葱茏景象。这是一条生命之水、富庶之水,它造就了南疆阿克苏市和巴楚县之间一个新的行政辖区——柯坪县,而成就这一切的河流,人们将它叫作柯坪河。
说它是河,未免有点夸张。以每秒不足两个流量的水量计算,它充其量只能算作一条溪流。这样的溪流在青山绿水、雨量充沛的江南,实在是渺小得微不足道。在那里,几乎每一条山谷的谷口都会飞泻出这样一条溪流,不会有人在意它们的存在,它们自生自灭,大多消失在滔滔大河之中。
可是,在干旱的西北,如果你认为它无关紧要,那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了。你看,柯坪河匆匆驶出山口,稍稍放慢了急行的脚步,不再湍急跌宕,突然间那么文静矜持,不紧不慢地悠然行走在山前平原,进入到广阔的农田、果园,滋养着绿色的生命,就像万物天使,所到之处,庄稼、果树、菜园、林带、村庄、牲畜,一片生机盎然、欣欣向荣——是她的到来改变了这里的一切,为荒原注入了生命的动力。因此,说她是柯坪人民的母亲河,一点也不为过。
▲柯坪河
柯坪这片绿洲,本来与塔里木盆地的戈壁没什么两样,一样一望无际的黄褐色干涸土地,一样的风起扬沙,飞尘弥漫,一样没有森林和草场,光秃秃的,植被稀少。稀稀落落的红柳丛和骆驼刺在呼啸的大风中悉悉索索,西北大漠之地显得那么孤独和凄凉。
可是,自从柯坪河水流淌到这里,不毛之地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传说,最先来到这片绿洲的是一位阿图什人,他在这里搭起了简易住房,以打猎为生。千百年来,柯坪逐渐聚集了维吾尔族从和田迁来的玉尔其人部落和从四面八方赶来求生的人。人们开垦荒原,截水灌溉,硬生生将这不足2平方米/秒的溪流利用到了极致,靠它浇灌了6万亩良田,养育了4万多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在中天山这块宽广的平原上开拓出了一片绿洲,创造了塔里木的奇迹。
来到塔里木,给人的强烈感觉就是干旱,这里的气候特点可以称作世界之最:中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西天山,把塔里木盆地围得严严实实。高耸入云的山峰阻挡了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的湿暖空气,强烈的阳光和干燥的空气抽走了太多的水分,使得塔里木盆地年蒸发量达到2000毫米,降水量却只有45毫米。广阔无垠的土地等待开发,却因为缺水一筹莫展,干旱的困扰始终是塔里木面对的永久性难题。在这里,人们才能真正体会到水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以及节水的必要性。
关于节水,柯坪人的强烈意识具有代表性。他们仅仅靠柯坪河和红沙河从天山深处送来的不足四个流量的水延续、生存了一代又一代。时间在推移,人口在增加,经济在发展,人们对水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大。柯坪人自然会挖空心思、穷尽智慧去思考水、算计水。他们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大作河水资源节约利用的文章。首先要通过渠道防渗,将水在输送过程中上千公里长的河道以及干渠、支渠渗漏流失的水拿回来,灌溉网络全部实现了防渗。仅此一项节约出来的水就使耕地面积扩大了一倍,从而再造了一个柯坪。这项工程的实施使柯坪的灌溉水平进入了全国的先进行列。
平时温柔恭顺的柯坪河有时候并不十分听话,每到春夏,它会变得脾气古怪、喜怒无常,经常会隔三差五地给柯坪人使使性子,发发脾气,找点麻烦。春季是人们农忙中春耕播种的关键环节,最需要它稳定供水,给以配合,这时它却吝啬小气,滔滔河水瘦成了涓涓细流,水量远远少于其他季节,给农民的春耕带来了麻烦。炎热的夏季,庄稼刚刚浇过第三遍水,在不太需要它的时候,柯坪河却汹涌澎湃,大发洪水,人们只好眼睁睁看着它泻向遥远的戈壁,泻向那不为人知的荒原。今天,柯坪人实现了自己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他们在出水口前修建了一个小型水库,储蓄了以往流失的洪水,以便用来调节农事。蓝天白云、千山荒丘映衬着一片蔚蓝的水面,在柯坪特殊的地理环境中,更是一番别样滋味。
▼柯坪河原貌
由柯坪河水浇灌的这片土地原本是阡陌田野,纵横错落,绿树成荫,植被葳蕤,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里盛产小麦、玉米,还有后来的支柱性种植业——棉花,这块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柯坪人。人们在这片肥沃但不宽广的绿洲上繁衍生息,劳作种植,倒也安居乐业,生活得还算惬意。但是时间久了,新的问题出现了:人口不断增加,他们守着那么多荒地,却由于水的限制而无法增加耕地,没有水也就没有地。这总量不到四个流量的溪水,承担了4万亩土地的灌溉,已经精疲力竭,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土地增加不了,人口不断繁衍,柯坪人的生活水平逐代下降,生活一年不如一年。穷则思变,他们又将另一谷口的溪流红沙河开发出来,增加耕地近2万亩,增添了一个小乡。上世纪90年代,柯坪县在远离柯坪农区的启浪建设了提水工程,引来阿克苏河水,又新垦了4万亩土地,从老村子搬迁人口,形成了一个新的“启浪乡”,再造了一个原来的柯坪,彻底解决了柯坪人在贫穷的压迫下无法翻身的窘境。现在的启浪,良田连片,村落整齐,绿树掩映,炊烟袅袅,一改昔日的荒凉。
你看那维吾尔族农民种植的2万亩红枣,它们接受着柯坪河水的滋养,尽情地吸收柯坪充足的阳光日照,春夏结出丰硕累累的果实,深秋时节叶落草枯,火红的大枣挂满枝头,红彤彤的一片,当地将其称为“吊干枣”,这倒成了一道柯坪人值得骄傲的风景。这片火红象征着柯坪人日子的红火,也是柯坪河对柯坪人的回报。
历史上的柯坪,由于人多地少,先辈们特别重视教育,以期他们的孩子有点文化,即使离开土地也具备谋生手段。解放前,阿克苏地区大多数县城都没有中学,属文化落后地区,但生活在自然环境、经济条件最差地方的柯坪人高瞻远瞩,捷足先登,建立了一所中学,培养了一批批有文化的柯坪子弟。他们走出柯坪来到外面的世界,寻找新的立足点谋生,由此形成了一大批在外地工作的党政干部、科技人才。柯坪县虽小,但在地区和省城任职的干部中却有着一个庞大的群体,所占比例大大高出其他县市,柯坪也由此在新疆地区名声大震。
柯坪河流域的维吾尔村落,是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资金支持下,于近几年重建的边疆安居富民工程。沿渠而建的幢幢民居,布局合理,样式新颖,粉墙红瓦,宽大舒适。院中规划了发展庭院经济的小果园、小菜园、牛羊棚圈;房前一色的葡萄架遮挡了夏日的强烈阳光;屋内水电全通,实现了电气化;出门小桥流水,宽阔的沥青路直通干线大公路。这样的生活环境是维吾尔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据一位去沙特阿拉伯朝觐的宗教人士反映,在麦加,等候朝圣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聚在一起闲聊,说起自己的家乡时,他如实地描绘了上述情况,岂知一位来自阿拉伯国家的穆斯林讥讽地说:“这怎么是你的家乡?这是宗教向往的天堂,你怎么会生活在天堂?这是不可能的……”
柯坪河啊,你这条不起眼的小溪流,能在西北干涸的荒原上打造出现代化的绿洲,养育走向现代化的人民,这是你的骄傲……
(作者系原阿克苏地区人大工委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