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体制机制 转变理念策略迎接首都城市管理工作新挑战

2016-09-12孙新军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功能建设管理

孙新军

一、勇于担当,肩负城市管理主责

中共北京市委第十一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按照《意见》要求,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城市管理委)于7月底组建完成,并正式明确为城市管理主管部门。职能整合之后,凡涉及到城市管理问题,市城市管理委都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地担负起责任来。

同时,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更名为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也就是形成一个2.0版本的“08环境办”,这是进一步健全完善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多部门协同联动共治城市的格局。如果把市城市管理委比作篮子的话,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就是筐。凡是城市管理中不能装在篮子里的问题都将装进筐里予以解决。

新的市城市管理委、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成立后,我们要责无旁贷地向管理要效益,要发展,特别是要攻坚克难地做好三件事:一是治已病。就是要“对症下药”,强势综合治理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环境脏乱、空气污染等城市顽疾。二是补短板。就是要修补城市管理中先天不足和历史欠债。三是割“赘肉”。就是要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给首都“消肿”。

二、辩证施治,用系统疗法祛邪扶正

城市管理问题纷繁复杂,需要我们科学并且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方式应对解决。

(一)政府管控和市场调节并举

城市的发展,如果没有外界干预就是由小到大,由通到堵,由空到挤,由顺到乱。这光靠市场调节是无法扭转的。政府就是要勇于担当作为,特别是在市场失灵区切实履行好行政职能,及时实施干预,推进城市的科学管理和内涵再造。比如说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就得由政府积极主导,用政府的权威和能量大力推进。同时,我们也要发挥好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大政府购买管理服务的力度,把城市管理中能够依靠市场机制的职能从政府部门中剥离出来,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市管理;另一方面,政府与私营公司建立起PPP,引入私营公司的管理手段和竞争机制,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二)开拓创新和弘扬传统并行

城市管理当然要开拓创新,无论体制机制还是科技法制,无论是工作方式还是管理手段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念、开拓思路、研究办法。同时,过往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也应重新捡起来,不能矫枉过正,因追求创新而随意废弃一些好的传统、好的模式。比如若干年前的“门前三包”就是一种多元参与城市治理的好做法,值得研究并继续传承。

(三)大事引领和常态管理并抓

这么多年,我们已经善于或者说习惯于利用大事进行城市建设和运行管理,如2008年奥运会、建党90周年和95周年、建国60周年、APEC会议等都给我们提供了推进环境建设和加强城市管理的大好契机,“时来天地皆同力”,我们果断抓住热点和敏感点,借机办事、乘势而为,解决了多年悬而未决的老大难问题,城市建设和管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相对而言,我们在一般性日常管理中推动城市管理的工作能力还比较薄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城市管理理念,研究城市管理规律,改进城市管理模式,创造城市管理绩效。

(四)江山的面子和家园的里子并重

北京要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这里的北京是江山的概念,是国家的形象和面子,要高端、大气、上档次。就像长安街,要做成精品,功能重要景观更重要,要彰显我们中华民族泱泱大国的风范和气象。但是更多的老百姓生活在这个城市,是家园的概念。要把家园营建的更加便利、舒适、友好,每个人在里面生活方便愉悦。所以我们既要仰望星空、立意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双管齐下去高标准严要求建设我们的家乡、大情怀精细化维护我们的家园。

(五)腾笼换鸟和腾笼留空并做

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就是要腾笼换鸟、腾笼换绿、腾笼换景,就是要让更加适合首都的项目、设施、景观等呈现在世界面前,城市要更加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但同时,也应该要考虑腾笼留白,只有把一个一个空地留下来,等想好了再干,或者干脆不干,留给后人去干。要有战略忍耐。

(六)首都核心功能和特殊非首都核心功能并存

除了要厘清哪些是首都核心功能以外,我们也需要辨别哪些是特殊的非首都核心功能。比如废品回收点,一个区去掉几十个,废旧物品又回到了垃圾体系,垃圾运输量将增加百分之二、三十,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整体机能和正常运行。城市里面有些东西可能不登大雅之堂,甚至丑陋,但是不能没有,虽然低端,但是必须。因此,首都核心功能重点发展势在必行,但一些特殊的非首都核心功能也不能随意摒弃。

(七)积极诊疗和带病生存并治

既然要治病,就应该先找出病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有些病可以很快治好,但有些病是慢性病,甚至是痼疾顽症,只能加以控制不发展,因此只能暂时容忍它带病生存。如北京的停车难问题就是如此,车辆数远远大于车位数,并且车辆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车位的建设速度。对于这类问题,我们既要有治理的美好愿景,更要做好长期应战的心理准备。

三、以人为本,安全运行重中之重

我们城市运行管理的总目标,就是在以人为本、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让市民的生活更方便、更舒适、更美好。安全是民生之本,没有安全的城市管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供应安全

我们需要加快弥补历史欠账的速度。要加快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供水能力、供电能力、供气能力、供热能力、垃圾消纳能力。而且应该适度超前、富有弹性,这样我们城市管理工作者才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同时,应确保水电气热等各种能源安全地输送到千家万户,特别是要保证市政到物业的最后一公里安全衔接到位。

(二)运行安全

一方面是做好常态管理。要强化市政管理,加强市政公用设施管护工作,保障安全高效运行;要维护公共空间,加强建筑物立面管理,规范“城市家具”合理设置,加强户外广告、门店牌匾设置安全管理。另一方面要做好应急管理,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保持水电气热等城市生命线系统畅通;建立完善城市管理领域安全监管责任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建立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制度;完善城市管理应急响应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强化应急避难场所、设施设备管理,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军地协调工作。

改革不只是体制机制的简单转换,更需要有立法层面、执行层面和多元参与层面的协同共治和转型升级。每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都应该是城市安全运行的保障因子。让城市管理的“高压线”真正竖立起来,让城市运行的“地平线”真正支撑起来,既要有立法的制度保障,也要有管理的真抓落实;既要有执法的严格到位,也要有市民的主动融入。引导城市文明,惩诫城市恶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无坚而不摧。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总之,作为城市管理工作者,我们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勇于担当、唯物辩证、人本安全,做好迎接首都城市管理工作新挑战的准备。

(责任编辑:黄荔)

猜你喜欢

功能建设管理
数学的翻译功能
寒露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我有特异功能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功能关系面面观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