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谌北新的艺术气质与风景画的新空间

2016-09-12水天中

中国美术馆 2016年3期
关键词:风景画中国美术馆布面

□ 水天中

谌北新的艺术气质与风景画的新空间

□ 水天中

展览名称:须其自来 ——谌北新油画艺术展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西安美术学院

展览时间:2016年5月7日至5月24日

展览展厅:中国美术馆13号——17号厅

展品数量:196件

对于关注中国油画的观众来说,谌北新的名字并不陌生——他是20世纪50年代马克西莫夫主持的油画训练班的毕业生,当年以一幅风景画作为自己的毕业创作而引起人们的注意。近二十年中,他的风景画作品经常在全国性油画展览中露面,但这次的集中展示却使熟悉他的人也刮目相看。

谌北新走出油画训练班之后的几十年,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波诡云谲的岁月。谌北新也曾接受“革命历史画”创作任务,作为“秦文美”创作组的一员,他常常承担为巨幅革命历史画“改天换地”(在初步完成的历史画画面上调配大的环境色调)的任务。既使在那样的环境里,他也没有改变对风景画的一往深情,风景写生已经成为他艺术生活的基本元素,正是在不间断地风景写生中,他保持和发展了自己的色彩感觉。近百年来,中国不乏沉酣于山水、风景的艺术家,但在很长时期,社会环境限制了这方面的艺术探求。即使具有悠久历史的山水画,也往往成为社会历史事件的舞台背景。20世纪晚期,中国社会环境的深刻转变,为诸多艺术样式的探索打开了大门,谌北新的艺术个性正是在这个阶段得以充分展开。

小白船(布面油画)谌北新 52.5cm×72.5cm 1999年中国美术馆藏

保持新鲜、明朗的感觉,是谌北新风景画作品的一大特色。虽然他出自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但他不像苏俄风景画家那样总是在构筑鸿篇巨制,不像苏俄风景画家那样在自然景色中寻找文学性甚至悲剧性。作为长期生活和工作在陕西的画家,不熟悉谌北新的人们往往以“长安画派”的模式比照和想象他的艺术。实际上,谌北新走着一条完全独立的道路,他并不以陕西风物为风景画的题材中心,也并不依附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长安想象。他的风景是沉静、明快和爽朗的,不但阳光下的海滩、积雪的山村如此,阴沉的林木或残破的村落也充盈着爽朗的韵致,这种韵致使人联想起宗炳首倡的“畅神”和辛弃疾向往的“爽气”。谌北新的艺术格调与这些观念泉脉相沿,它既是自然气象,也是人文理想,它萌生于画家的眼神和胸襟,扩充于画家明朗的色彩与自由的笔意。而以画家与观众在观察与欣赏方面的充分自由为立足点,摆脱了“教化”“说明”与“鼓动”的负担。

中国人开始画油画风景的时候,西方风景画已经历经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进入现代主义绘画的新天地。俄苏风景画家(如列维坦)的作品,更是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油画家借鉴的目标,但种种借鉴都不能代替植根于本土文化与自然的发现和创造。从绘画方式和风格追求看,谌北新比较接近印象派画家,色彩是他作品中最重要的信息。但他的作品并不是对印象派绘画的模拟,他以高度的概括和夸张处理色彩关系,敢于运用极轻、极重、极饱满的颜色。纯净的白色块面和跃动的深重笔触,常常是画面的领唱者。在柔和、沉着而微妙的中间色背景上,以果断的笔触画出深重的阴影与耀眼的光明。使画面充满生气并具有力度。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运笔。那些果断而看似毫不经意的竖涂横抹勾勒点划,发挥着统领画面造型与明暗色调的关键作用。油画笔在谌北新手里成为挥写自如而且时出新趣的书写工具,对画笔、画刷的纯熟掌握,使他能以中国文人对书写特有的敏感,在油画中加入了笔韵。于是,他的画显得更有韵律感,更有“笔法”和“骨气”。

自从西洋绘画传入中国以来,让习惯以水墨在纸绢上自由挥洒的中国画家接受粘稠的油性颜料、方铲形鬃毛画笔和粗糙的画布,确实是舍长取短的尝试。从早期中国西画家到今天油画家的作品,往往能感受到技法材料的运用与想象、立意之间的差距。即使在国内一流画家的笔下,我们也能感受到在使用油画材料时的迟滞与踌躇。这可以说是一种“词不达意”,犹若时下之老外唱京剧,它与中西画家的文化基础、历史背景有关。谌北新在这方面的突出表现,正是甩开了技法材料对自我表现的限制和拘束。对精神气概的张扬,超越了对技法材料亦步亦趋的追摹。

在近距离观看谌北新的作品时,我曾偶发奇想——如果把油画笔和油画颜料递给写过《祭侄文稿》和《争座位帖》的颜真卿手里,想必会如此这般地挥洒摔掷,点划有神。这不是凭空妄想,谌北新出自深厚文化气氛的家庭,在外公沈尹默先生身边的童年岁月,养成了他对传统诗书的领悟能力。人说画画开始看功夫,最后看素养,信乎斯言。

美术理论家孙宜生曾以“气韵、气度、气象”概括谌北新绘画的风格特色,那种明朗清新而含有内在气骨的格调,确实是对当前画坛一望无际的晦涩沉闷、大而无当的“清凉剂”(杨力舟语)。当然,任何一种风格都有它的限制。对于认为绘画作品应该体现某种理性陈述或历史思考的人来说,谌北新的作品显然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他的画更接近“万趣融其神思”和“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谌北新本人也是这样,别人谈起他的画,他常常只有淡淡一笑。

在许多人为绘画做出悲观预言的时候,谌北新为中国的风景画创作展现了一个明朗的前景——真正表现了人在自然中的愉悦感受的绘画作品,仍然具有使人激动的感染力,仍然具有净化心灵的力量。在古人、外国人已经画出了那么多不朽的风景画之后,当代画家仍然可以大有作为。而谌北新给我们提供的经验是在深厚而又独立的文化观念基础上肯定自己的禀赋,明确自己的追求,为实现这一追求心无旁骛地画画。里尔克推重“毫无事迹发生的”风景,那是空旷和寂寞的,激情和矜夸都已远去的风景。创造这种作品的艺术家安静地走在通往自我的路上,而不是走在通往观众或者市场的路上。谌北新对大自然形貌、色彩、阳光、阴影的玩味,对自然情趣的营造,无一不与他自身的禀赋、气质以及他对人生价值的领悟相连接。他在作品中显现的自然的光华正是他宁静内心的反映。

(责编:纳禾雅)

微风(布面油画)谌北新 51cm×71.5cm 2003年中国美术馆藏

腊月(布面油画)谌北新 25cm×20cm 2000年中国美术馆藏

小黄树(布面油画)谌北新 20cm×25cm 1998年中国美术馆藏

浮云(布面油画)谌北新 76.5cm×101.6cm 1998年中国美术馆藏

白梯子(布面油画)谌北新 62cm×52cm 2013年中国美术馆藏

白墙(布面油画)谌北新 25cm×20cm 2001年中国美术馆藏

避风坞(布面油画)谌北新 120cm×80cm 2012年中国美术馆藏

秦岭家园(布面油画)谌北新 120cm×80cm 2012年中国美术馆藏

逆光(布面油画)谌北新 20cm×25cm 2004年中国美术馆藏

水上之二(布面油画)谌北新 20cm×25cm 2006年中国美术馆藏

村口(布面油画)谌北新 24.3cm×30.6cm 1974年中国美术馆藏

春雾(布面油画)谌北新 38cm×46cm 1999年中国美术馆藏

红房顶(布面油画)谌北新 27cm×29cm 2015年中国美术馆藏

海风(布面油画)谌北新 50cm×50cm 2011年中国美术馆藏

秋水(布面油画)谌北新 20cm×25cm 1998年中国美术馆藏

早市(布面油画)谌北新 20cm×25cm 2003年中国美术馆藏

晌午(布面油画)谌北新 20cm×25cm 2003年中国美术馆藏

鲁玛(布面油画)谌北新 25cm×25cm 2004年中国美术馆藏

水乡(布面油画)谌北新 20cm×25cm 2001年中国美术馆藏

金秋(布面油画)谌北新 20cm×25cm 1998年中国美术馆藏

巴黎郊外(布面油画)谌北新 27cm×25cm 1988年中国美术馆藏

猜你喜欢

风景画中国美术馆布面
钱爱康
品读文与画
——中国美术馆藏文学插图精品展
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
——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
王秋莲
同心协力写丹青
——中国美术馆藏书画界全国政协委员美术作品广西展
詹克兢布面油画
风景画便签夹
木质风景画
春天的风景画
张方白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