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市国家级固定监测点草原生产力监测分析
2016-09-12云晓娟海日尼沙依沙克新疆哈密市草原工作站新疆哈密839000
云晓娟,海日尼沙·依沙克(新疆哈密市草原工作站,新疆 哈密 839000)
哈密市国家级固定监测点草原生产力监测分析
云晓娟,海日尼沙·依沙克
(新疆哈密市草原工作站,新疆哈密839000)
草地监测是科学准确掌握草地资源与生态动态信息,科学分析与评估草地生产力的基础。本文对2013-2015年期间哈密市天山乡头道沟村国家级固定监测点进行定期、定点监测,获取了这一区域近3年来的植被种类、覆盖率、高度及鲜干草产量等数据。结果发现,近年来该监测点的草原植被状况得到初步改善。充分说明了围栏封育对植被的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提供科学依据。
草原植被;固定监测点;草地生产力
10.16863/j.cnki.1003-6377.2016.04.012
草地资源不仅是调解气候、净化空气、防治风沙的天然屏障,也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物质保障[1]。作为生态屏障,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解气候、维护环境资源系统的调整性等重要生态价值[2]。草原固定监测工作是草原监测的基础性工作,开展草原固定监测工作,可为畜牧业生产、草原生态建设及科研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哈密市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的建立,有力推动了本市天然草地监测工作。通过对草原固定点的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哈密市天然草地生产力变化情况和发展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而且能够结合气候、气象因子等相关资料,对哈密市天然草地生产力进行预测,为哈密地区乃至新疆的天然草地生产力监测、畜牧业灾害应急工作乃至国家草原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 监测点概况
哈密市国家级固定监测点(编号xjw099)根据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制定的《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场地设施建设方案》要求,于2012年6月开始建设,2012年8月24日全部竣工。该监测点位于哈密市天山乡,该乡北与伊吾县盐池乡、前山哈萨克民族乡接壤,南与陶家宫镇、黄田农场毗连,西与西山乡、白石头乡为邻,东与大泉湾乡相连,辖区总面积达2.247×109m2。境内多山,山区气候复杂多变,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山区气候特征,是一个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牧业乡。全乡有草场面积21.47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场14.4万hm2,禁牧草场1.37万hm2。固定观测点位于该乡头道沟村的禁牧草场上,地理坐标:经度为93°42′29″、纬度为43°08′40″,海拔1 491 m。该点地处平原,年平均降水量80 mm左右,无覆沙和盐碱斑,轻度水蚀;土壤质地为砾石质,草场为温性草原化荒漠草原锦鸡儿+短叶假木贼+合头草+沙生针茅型,利用方式为禁牧。
2 监测点设置和研究方向
监测点围栏面积3.36 hm2,内设有常规观测区、科研观测区、收割观测区(火烧管理区)和永久观测区。
哈密市草原站于每年5月15日-9月15日期间对监测区的植被进行测产,对植物种类、数量、每种植物平均高度、主要植物总盖度、分盖度、物候期等记录,并对样方牧草的鲜重和干重进行测产,同时对已测产样方再生情况进行记录,对逐年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得到相关性成果报告[3]。通过对其植被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旨在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退化草地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3 监测方法
在固定监测点围栏内外设置2个监测样地,分别为常规观测区监测样地和辅助观测区监测样地。常规监测区在固定监测点围栏内,监测样地标号;辅助观测区在固定监测点围栏外,监测样地标号。监测样地内外设100 m2的大样方进行灌木的观察记载、测产,在100 m2的大样方内再设1×1 m2的3个小样方进行草本及矮小灌木观察记载、测产,监测样地的总产量为高大灌木及草本与矮小灌木与草本的产量之和。
4 监测结果与分析
4.12013年-2015年期间监测区域内外草地生产力分析
植被平均盖度对比分析:2013年监测区域内的植被平均盖度为28%,监测区域外的植被平均盖度为24.5%,变化数为3.5,变化率为14.28%。2014监测区域内的植被平均盖度为27.8%,监测区域外的植被平均盖度为24.3%,变化数为3.5,变化率为14.4%。2015年监测区域内的植被平均盖度为29.8%,监测区域外的植被平均盖度为26.8%,变化数为3,变化率为11.2%。监测区域内的植被平均盖度高于监测区域外的植被平均盖度(见图1)。
植被高度对比分析:2013年监测区域内的植被平均高度度为28.01 cm,监测区域外的植被平均高度为20.54,变化数7.4,变化率为36%。2014年监测区域内的植被平均高度度为29.98 cm,监测区域外的植被平均高度为27.5 cm,变化数2.4,变化率为8.7%。2015年监测区域内的植被平均高度度为32.9 cm,监测区域外的植被平均高度为24.4 cm,变化数8.5,变化率为34.8%。监测区域内的植被平均高度高于监测区域外的植被平均高度(见图2)。
总产草量鲜重对比分析:2013年监测区域内的草场总产草量鲜重平均为846.56 kg/hm2,总产草量风干重平均为415.62 kg/hm2;监测区域外的草场总产草量鲜重平均为611.27 kg/hm2,总产草量风干重平均为296.32 kg/hm2,变化数为235.29、197.25,变化率为38.49%、40%。2014年监测区域内的草场总产草量鲜重平均为1 310.06 kg/hm2,总产草量风干重平均为606.56 kg/hm2;监测区域外的草场总产草量鲜重平均为987.64 kg/hm2,总产草量风干重平均为409.31 kg/hm2,变化数为322.42、197.25,变化率为32.64%、48.19%。2015年监测区域内的草场总产草量鲜重平均为1 295.31 kg/hm2,总产草量风干重平均为637.45 kg/hm2;监测区域外的草场总产草量鲜重平均为879.9 kg/hm2,总产草量风干重平均为375.54 kg/hm2,变化数为415.41、261.95,变化率为65%、69.75%。监测区域内的草场总产草量高于监测区域外的草场总产草量(见图3)。
图1 2013-2015年草地固定监测点植被覆盖率情况
图2 2013-2015年草地固定监测点植物长势情况
图3 2013-2015年草地固定监测点鲜干草产量情况
4.2同一监测区域内不同年份草地生产力分析
监测区域内2013、2014、2015年植被平均盖度分别为28%、27.8%、29.8%;植被平均高度度分别为28.01 cm、29.98 cm、32.9 cm;总产草量鲜重平均为846.56 kg/hm2、1 301.05 kg/hm2、1 295.31 kg/hm2,总产草量风干重平均为415.62 kg/hm2、606.56 kg/hm2、637.45 kg/hm2。监测区域外2013、2014、2015年植被植被平均盖度分别为24.5%、24.3%、26.8%;平均高度分别为20.54cm、27.5cm、24.4cm;总产草量鲜重平均为611.27 kg/hm2、987.64 kg/hm2、879.9 kg/hm2,总产草量风干重平均为296.32 kg/hm2、409.31 kg/hm2、375.54 kg/hm2。
对近三年同一监测区域的监测数据分析发现,2014年监测区域内外的鲜草产量均略高于2015年和2013年(见图3)。经调查发现,与2015年和2013年相比,2014年哈密地区降雨量较大。由此可见,降雨量的大小是天然草地牧草丰产的主要制约因子[4]。发现,2013-2014年监测点区域内外每年6月30日和7 月15日鲜草产量最高,说明气温是影响植被生长的最敏感的气候因子[5]。发现,围封后,植被恢复较快,围封增加了凋落物的积累,由于消除了放牧扰动,促进了以前因过度放牧而被抑制和削弱的群落的生长,提高了地表植被盖度与平均高度[6],监测区域内外的牧草平均高度、盖度分别较上年同期明显增加(见图1和图2)。总之,近3年来围栏内草原植被状况得到初步改善。
哈密市固定监测点通过为期四年的围栏封育,草场植被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草地生产力有了一定的提高,项目实施以来所产生的良好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初见端倪。这充分说明了围栏封育对植被的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7],进一步说明了积极推进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的有效途径[8]。
[1]姚幸,韩建民,等.西北牧区经济发展与草地退化的关系[J].草业科学,2015,32(4):628-634.
[2]彭芙蓉.论草原权属制度中的环境正义问题[J].草业科学,2015,32(4):635-639.
[3]朱新萍,贾宏涛,蒋平安,等.长期围栏封育对天上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的影响[J].草业科学, 2012,29(6):989-992.
[4]侯世斌,贺军,宁门加甫,等.昭苏县天然草地生产力高峰期监测分析[J].新疆畜牧业,2016,(2):36.
[5]王莺,李耀辉,孙旭映,等.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5,32(4):539-551
[6]肖金玉,蒲小鹏,徐长林,等.禁牧对退化草地恢复的作用[J].草业科学,2015,32(1):138-145.
[7]王斌,张克斌,王岩,等.生态位理论在天然草场群落演替及健康状况评价中的应用[J].草地学报, 2011,19(6):904-909.
[8]赵炎,张洪江,等.福海县天然草原资源现状及其评价[J].新疆畜牧业,2014,(10):63.
Monitoring and Analyzing to Grasslands Production Capacity of National Fixed Observation Points in Hami
YUN Xiao-juan,MEIRINISHA·Yishake
(Hami City Grassland Workstation,Hami 839000,China)
Monitoring of grassland is the foundation for scientifically learning grassland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dynamic information,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grassland productivity.From 2013 to 2015,the paper monitors regularly and fixedly national fixed observation points in Toudaogou village of Tianshan town of Hami city,and collect the data in the past three years,such as vegetation types,coverage,height and fresh hay yield.It is found that the grassland vegetation status of the monitoring points has been improved in recent years.It is fully illustrated that fencing enclos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otection,restora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vegetation,providing scientific evidence?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assland 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
grassland vegetation;fixed monitoring points;grassland productivity
S812.8
A
1003-6377(2016)04-0062-04
云晓娟(1969-),女,畜牧师,从事草原建设工作。E-mail:1362193909@qq.com
2016-04-10,
2016-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