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聚壳聚糖对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性能和体细胞数的影响
2016-09-12郭小萍范守民刘宜勇刘建民策仁道尔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畜禽改良站新疆伊宁835000
郭小萍,范守民,刘宜勇,刘建民,策仁道尔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畜禽改良站,新疆 伊宁 835000)
低聚壳聚糖对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性能和体细胞数的影响
郭小萍,范守民*,刘宜勇,刘建民,策仁道尔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畜禽改良站,新疆伊宁835000)
选择40头体细胞数至少在80万个/mL泌乳奶牛,分析了不同低聚壳聚糖日饲喂量对奶牛体细胞数、产奶性能及乳成分的影响。根据产奶量和体细胞数相近的原则,将试验牛分为4组、每组10头牛,对照组饲喂原奶牛场配方日粮,试验I组奶牛饲喂3 g/d低聚壳聚糖,试验II组饲喂5 g/d低聚壳聚糖,试验III组喂7 g/d低聚壳聚糖,低聚壳聚糖每天混入早晨TMR日粮中一次性投喂。结果表明,最佳低聚壳聚糖添加剂量为5 g/d。本研究为低聚壳聚糖在奶牛隐性乳房炎防治及在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低聚壳聚糖;体细胞;隐性乳房炎;产奶性能
10.16863/j.cnki.1003-6377.2016.04.006
近年来,人们在选择食品时不仅要求营养丰富,而且更加注意产品的安全程度。低聚壳聚糖作为一种新型绿色添加剂,是现今发现的唯一带正电荷、呈明显碱性的天然氨基寡糖,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独特的生物学功效,在抗氧化、抗癌、增强免疫、促生长、降血脂、抑菌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主要用于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增加机体免疫力和调节动物肠道微生物功能的研究。该试验是将低聚壳聚糖添加于奶牛隐形乳房炎的全价日粮中,来探讨其对奶牛体细胞数、产奶性能和乳成分的影响,从而为低聚壳聚糖在奶牛乳房炎防治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低聚壳聚糖由浙江嘉兴科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低聚壳聚糖的结构:低聚壳聚糖是由甲壳素和壳聚糖经脱乙酰和蛋白质基得到的一类多糖,又名壳寡糖。化学名为2-氨基-1,4-葡聚糖,分子式(C6H11O4N),具有许多优于高分子质量壳聚糖的功能[1]。
1.2试验地点
南京卫岗乳业集团公司下属的某奶牛场。
1.3试验动物
随机选择40头体细胞数至少在80万个/mL泌乳荷斯坦生产母牛。
1.4饲养管理
试验期间奶牛采用全混合日粮(TMR)饲喂,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自由运动,散放式管理。每天早(7:00)、中午(2:00)晚(19:00)3次挤奶。
1.5试验分组
根据产奶量和体细胞数相近的原则,将试验牛分为4组,每组10头牛,分别为对照组,试验I组、试验II组和试验III组(见表1)。对照组饲喂原奶牛场配方日粮,试验I组奶牛饲喂3 g/d低聚壳聚糖,试验II组饲喂5 g/d低聚壳聚糖,试验III组饲喂7 g/d低聚壳聚糖,低聚壳聚糖每天混入早晨TMR日粮中一次性投喂。
表1 试验牛分组资料
1.6试验样品收集
从试验期(0~15 d),分别采集试验牛早、中、晚3次的乳样各60 mL,在0℃~4℃条件下进行冷藏保存。
1.7测定的指标和方法
1.7.1测定指标
每周取2 d的奶样,分别采3次的混合样(早:中:晚=4:3:3),共采样4次,分别测定乳成分和体细胞数,乳成分包括乳脂率、乳蛋白、乳糖和总固体。试验前期和后期时分别测定1 d每头奶牛产奶量。
1.7.2测定方法
对照组和试验站采集的乳样送交南京卫岗乳业集团有限公司奶源部测定。
1.7.3数据的处理
对测得数据采用spss软件处理。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对奶牛体细胞数的影响(见表2)
表2 低聚壳聚糖对奶牛体细胞数的影响
试验表明,试验II组(5 g/d低聚壳聚糖)有一定的添加效果,与第一次采样时相比,在第二次、第三次及第四次分别下降了11.8%、87.7%和72.9%,试验II组第三次、第四次采样显著低于第一次、第二次采样(<0.05);在第三次采样试验II显著低于试验I(<0.05);在第四次采样时,各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奶牛体细胞数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62.8%、83.2%和34.9%,其中试验II组较其他组差异是显著的(<0.05)。
2.2对奶牛乳成分的影响(见表3~6)
表3 低聚壳聚糖对奶牛乳脂含量的影响%
表4 低聚壳聚糖对奶牛乳糖含量的影响%
表5 低聚壳聚糖对奶牛乳蛋白含量的影响%
表6 低聚壳聚糖对奶牛乳总固体含量的影响%
试验表明,在第一次采样时各组间乳脂含量及乳蛋白均无显著差异;乳脂含量在第二次采样时,试验I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III组,而在第三次及第四次时,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乳蛋白含量在第二次采样时,试验III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第三次时,对照组显著高于试验组,第四次时对照组和试验I组显著高于试验II、III组;乳糖含量在第三次采样时,试验I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总固体含量在试验前期,对照组显著高于试验I组,第三次及第四次采样时,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2.3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见表7)
表7 低聚壳聚糖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试验表明,低聚壳聚糖的添加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试验后期各试验组的产奶量比对照组有所提高,分别上升22.8%、12.0%和41.1%。试验后期与前期相比,对照组、试验I组和试验II组产奶量均有所下降,但下降率依次降低,分别比前期下降20%、17%和5%,而试验III组产奶量比前期上升10%。
3讨论
在试验期日粮中添加5 g/d低聚壳聚糖,牛奶的体细胞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体细胞数有明显下降,说明低聚壳聚糖对降低牛奶中的体细胞数效果是显著的。与彭益强等[2]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低聚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短小芽孢杆菌等阳性菌的抗菌作用增强,使得牛乳中的体细胞迅速下降。
在试验期过程中添加低聚壳聚糖,对牛奶中的乳脂含量影响是不大的。周亚平等人的试验发现添加低聚壳聚糖能显著提高乳脂含量,与该试验结果不一致。乳糖则在各组之间比较后,只有试验II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证实5 g/d低聚壳聚糖较其他试验组的能有效提高乳糖的水平。总固体成分在整个试验过程未显著发生变化,添加低聚壳聚糖对乳中固体成分无影响,而显著降低了乳蛋白率,这与周亚平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3],体细胞数越高,乳糖、乳蛋白率等与其呈极显著正相关。
该试验中添加低聚壳聚糖对产奶量无显著影响,与田丰[4]等人的试验结果提出的能显著增加产奶量有一定的出入,可能本次试验时间太短。
4结论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低聚壳聚糖的最佳剂量为5 g/d。本试验日粮中添加5 g/d低聚壳聚糖有效的降低了体细胞数,对治疗奶牛的隐性乳房炎起到积极的治疗的作用。
[1]皮宇,陈青,孙丽莎,等.低聚壳聚糖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J].饲料博览,2013,(12):31-32.
[2]彭益强,朱丽萍,刘雯,等.可溶性低聚壳聚糖的制备与抗菌性能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2):98-101.
[3]周亚平,刘琴,等.乳体细胞与产奶量、乳成分的关系研究.中国奶牛,2011,(4):40-42.
[4]田丰,任海军,史彬林,等.壳聚糖对奶牛产奶性能、乳体细胞数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J1.饲料工业,2009,30(5):31-33.
Influence of Oligochitosan against Milk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Somatic Cell Count of Cows with Recessive Mastitis
GUO Xiao-ping,FAN Shou-min*,LIU Yi-yong,LIU Jian-min,CE Rendaoerji
(Yili Livestock and Poultry Improvement Station of Xinjiang,Yining 835000,China)
By selecting 40 lactating dairy cows with more than 8 million/ml of somatic cell count,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aily feeding amount of oligochitosan against somatic cell count of cows, milking performance and milk composition.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milk production similar to somatic cell count,the cows a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nd ten cows per group,the contrast group is fed by original formula diet,testⅠgroup is by 3g/d oligochitosan,testⅡgroup is by 5g/d,and testⅢ group is by 5g/d,and oligochitosan is fed one time mixed together with TMR dairy diet every morning.It is found that the optimum dose is 5 g/d.The paper provides oligochitosan with reference to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ecessive mastitis and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oligochitosan;somatic cells;recessive mastitis;milking performance
S816.71
A
1003-6377(2016)04-0032-0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际合作科技计划项目“中哈绵羊优质生产科学中心建设示范”(20156015)
郭小萍(1976-),女,畜牧师,农推广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繁殖与育种工作。E-mail:1966790741@qq.com
范守民(1964-),男,畜牧师,农推广研究生,主要从事草原和动物繁殖工作。E-mail:312142861@qq.com
2016-04-15
2016-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