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评价之力 扬“善读”风帆
——以五年级为例谈小学阅读评价策略
2016-09-12叶蕴玉何方芳
◆叶蕴玉 何方芳
借评价之力 扬“善读”风帆
——以五年级为例谈小学阅读评价策略
◆叶蕴玉何方芳
众所周知,有效的评价不应仅仅局限于判断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原有状态,而是要在判断、分析后针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给出指导性建议,探索和推广能真正关注学生学科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的转型,成功地为学生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培育提供指引,帮助学生高效愉快地学习。
笔者有幸参加了嘉兴市南湖区的“绿色评价小组”,在对四所城乡学校进行为期两年的“小学语文绿色评价学习质量监测”跟踪实验过程中,颇有感触。下面,笔者将以2015学年第一学期共计1009名五年级学生参加的阅读评价为例,谈谈感受。
一、明确目标,定“善读”之航向
评价,要给出指导性建议,其核心在于“准确”。评价的命题在形式、指向性、难易程度上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才能将评价的有效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目前阅读测试中“读一读第X自然段,去掉括号里不合适的字词或读音”,“照样子改写句子”等题目假借着阅读的名义,或考查基础知识,或考查写作……完全背离了阅读评价的初衷,削弱了评价的功能与魅力,使学生迷失了航向。
那么,阅读评价该如何命题呢?《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下称《课标》)给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命题方向。“绿色评价小组”在梳理学科“能力水平”的总体目标后,制定了学科测评双向细目表,以图表形式详细、明确地列出阅读理解各项内容的量化指标,以更好地规范、指导编题和制卷。
表1 阅读测评双向细目表
二、巧借评价,疏“善读”之航道
在有了测评双向细目表(见表1)这一出卷蓝图后,“绿色评价小组”开始着手选择题型,编制测试卷。经大家讨论商议决定,将可转化为评价内容的阅读题型归为三大类:一是理解与概括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段话或一篇短文的主要内容;二是写法赏析题,品鉴关键词句或某种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的表达作用与效果;三是独立运用语言题,结合文章主旨的理解进行个性表达。
本次监测包含两块内容: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着重指向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概括能力、品鉴能力、表达能力。从阅读评价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概括能力、独立运用语言的能力较为薄弱。
本次课内阅读的文章是人教版五上的《落花生》。为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在呈现文章片段后,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花生有哪些好处”。照理说,这道题目对五年级学生而言,难度并不大,要求并不高。可实际上,学生的能力与我们预测的能力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南湖区得满分的学生仅为23.08%。
扣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学生们有的罗列了花生的优点,但语句不通顺;有的句子不完整,缺乏主语“花生”;有的只是摘录文中句子,忘了加以提炼;有的只关注花生带来的精神层面的启示,没概括花生其余的好处。从总体情况来看,城乡差别并不大,而同一所学校的两个班级间差异较大,这说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与生源差异、与平时阅读量的大小关系不大,关键在于教师是否传授给学生归纳的方法。
针对阅读测试中的这一状况,“绿色评价小组”给出的建议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重要的句子、深挖隐含的信息,并加以筛选;还要教学生学会揣摩出题者的意图,答题前一定要考虑周全才动笔。
本次课外阅读提供了不同文体的两篇阅读材料,分别为文学类文本和信息类文本。文学类文本是《最美的书包》。歌颂的是母爱,讲述一位平时少言寡语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个心爱的花格子书包,放弃自己的自尊,东拼西凑缝制书包的故事。
为了测试学生的语言运用与表达能力,“绿色评价小组”编写了测试题如下:“短文第⑨自然段写到‘躺在床上,我的泪水忍不住淌了一脸……’请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写下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这样的题目是学生在阅读练习中最犯难的。解答这类命题,不仅要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不能有曲解,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情感、不能有偏差,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命题要求提取相关的信息,融合自己生活经验,集结已有的语言储备,自由、准确、合理地进行表达。
从本题监测数据来看,60.32%的学生得分在4分—5分的区间内,得满分的学生仅14.43%。究其原因,学生对人物的情感把握有所偏差,“缺一少二”、“顾此失彼”的失分现象比较严重。许多学生写了对母亲的感激、感动,却忘了写对“我”的激励作用。有的学生则是曲解了文章的内容。例如,有学生这样写:“躺在床上,我的泪水忍不住淌了一脸,心想:妈妈,我不会让您失望的,我会好好学习,回报祖国,回报您,让您过上好日子,走出农村。原来那天您为了攒布,被邻居说了一顿,我会努力学完学业,背着您做的书包走上成功之路。”该生集中表达的“我”的努力与决心,但是他认为让母亲“走出农村”就是很好的回报,表述上有一定的不妥。另外,“原来那天您为了攒布,被邻居说了一顿”与文章实际略有出入。母亲是不善于表达,羞于启齿(讨布),至于“被邻居说了一顿”并无确凿,言过其实了。
值得注意的是,本题农村试点班学生的答题状况要优于城镇试点班。这是因为对于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而言,他们的生活情境与这篇文章的文本情境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因此在阅读过程所产生的情感共鸣度也就不一样了。城镇学生对本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未必有相似的生活经历,因此在情感把握体会上就有了距离感。
针对这样的情况,“绿色评价小组”给出了改进教学的建议:1.要设计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将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2.课堂练笔的设计要贴合语境,引导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有理有据地想象表达。
三、智慧评价,扬“善读”之风帆
评价是“基于证据的推理”,书面阅读测试作为一种最直接、最主要的评价方式,不能仅仅进行笼统的定性评价,应通过对评价数据的呈现、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促使学生获得最大可能的增值。
高年级阅读题的最后一题一般是联系文章内容和自身实际谈体会。这样一来,考查的不单单是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写作能力。在没有科学训练的情况下,学生往往凭着自己的经验答题。有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去答题,胡写一气,失分惨重。
在本次阅读评价测试中,“绿色评价小组”给出了评判的“具体依据”,以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同时,形成自我评价的反馈模式。例如,《最美的书包》中写心理活动一题,具体评分标准为:此题共计6分,能够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对母亲的愧疚,得1分;能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主旨,一方面表达出对母亲的感激或感动,另一方面能写出母亲的行为对我的激励作用。(两者写一点即可),得3分;语言通顺,无错别字(2个及以内不扣分,3个以上扣1分);心理活动描写有情境感,非简单的语言陈述,以上两个方面,每项1分。
如此明晰的评价标准在学生的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既让学生意识到错误所在,脑海中形成了优秀答题的标准,又使教师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该从哪儿着手改进。
总之,充分发挥阅读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正确导航下鼓起自信的风帆,在无边的阅读之海中有所悟、有所得,收获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辅成教育集团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张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