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伤过程中动静结合运动的康复效果探讨

2016-09-12刘晨光山东省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医疗康复科山东济南250102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12期
关键词:骨伤动静住院费用

刘晨光山东省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医疗康复科,山东济南 250102

骨伤过程中动静结合运动的康复效果探讨

刘晨光
山东省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医疗康复科,山东济南 250102

目的 探讨骨伤过程中动静结合运动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接受骨伤康复治疗的患者85例,按照患者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石膏固定;观察组采用小夹板固定,并结合早期活动,即所谓的动静结合运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出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院时间(4.71±1.33)周,早于对照组的(13.59±3.12)周,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伤过程中动静结合运动的康复效果良好,可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骨伤;动静结合运动;康复效果;康复方法;肌力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in the process of combining static and dynamic fracture.Methods From May 2014 to June 2015,a total of 85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collected,according to the individual wishes of patients,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43 cases)and the control group(42 cases).Control group was fixed with plaster.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used small splint fixation,and combined with early activities,namely the so-called movement of the combined movement.The clinical efficacy,complications,hospital discharge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cos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observ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02%,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80.95%),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P<0.05).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scharge time[(4.71±1.33)weeks vs(13.59±3.12 weeks)],the hospitalization expense was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Bone fracture in the process of combining static and dynamic motion rehabilitation effect good,it can reduce the economic burden of patients,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Orthopedics;Movement of static and dynamic combination;Rehabilitation effect;Rehabicitation methods; Muscle strength

在骨伤患者的治疗及后期康复过程中,前期的复位及固定、后期的功能锻炼是必须的。三者必须主动配合才可以。但临床上很多患者存在一些顾虑,担心后期的功能锻炼会影响骨折部位的固定,或者担心移位等,不主动配合功能锻炼,从而导致骨折的愈合速度慢、肌肉萎缩,出现关节僵硬、关节粘连、骨质疏松等并发症[1]。我国古代骨伤医学家一直以来重视根据“动静结合”治疗骨科疾病,中医养生学认为“动者生阳,静者养阴”,利用阴阳平衡的理念调节机体生理的平衡,在现代医学上可以认为是促进人体的内环境的稳定。“动静结合”是中国接骨学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临床[2,3]。本研究探讨骨伤过程中动静结合运动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接受骨伤康复治疗的患者85例,其中男43例,女42例;年龄27~75岁,平均(41.2±5.6)岁,病程1~3个月。按照患者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自愿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石膏固定。观察组:采用小夹板固定,并结合早期活动,即所谓的动静结合运动,选择适合的小夹板,对于不稳定性的骨折来说,固定时可以采用1~2个关节的夹板;绑扎时注意松紧适度,对受伤后立即就诊的,绑扎应该稍微松一些;注意及时调整夹板绑扎的部位及固定时间放置得当及适宜。不能太紧或太松,对绷带的松紧度要注意随时调整;一旦发现患者的肿胀消退,应立即进行调整;另外在患者运动锻炼过程中,要随时告诉患者需要注意的问题,运动时注意幅度不宜过大。应指导并鼓励患者做适当运动,如患肢肌肉等长收缩。

1.3疗效标准

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局部压痛、纵向叩击痛等消失,X片中的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模糊,局部没有异常活动为显效;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局部压痛、纵向叩击痛等表现大部分缓解,X片中的骨折处有骨痂,局部有细微的异常活动为有效;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局部压痛、纵向叩击痛等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局部仍有异常活动为无效[4]。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出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1.5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7.0,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出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院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出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出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

组别 n 并发症 出院时间(周) 住院费用(万元)观察组对照组χ2/t值P 43 42 2(4.65)8(19.05)5.026 <0.05 4.71±1.33 13.59±3.12 4.567 <0.05 1.024±0.213 2.127±0.376 6.201 <0.05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存在阴阳两面。阴阳又依存互根,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物质属静、属阴,功能属动、属阳,物质作为功能活动的基础及结果,而功能则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两者互根互用,人体的生命活动才得以维持[5-7]。“动静结合”也是中医骨伤康复科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在中医骨伤康复治疗中,不仅注重系统功能障碍的康复,还强调心理功能障碍的康复。形体宜动,正确、有效的主动功能锻炼和被动功能锻炼能促进机体气血流畅,生理功能趋于正常;心神宜静,静以养心,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状况能够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也有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二者贯穿于康复治疗的全过程,不可偏废。

动是指伤后患者对伤肢进行功能锻炼,静是指相对伤肢的固定。动静结合具体是指临床上必须处理好患者的患肢的固定与后期功能锻炼的关系。动静结合原则体现了中医骨伤科关于固定、练功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8,9]。小夹板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施“动静结合”,对骨折端进行局部固定,然后根据小夹板灵活的特点,进行早期活动,临床结果说明愈合率明显高于坚强内固定[11-13]。“动静平衡”的原则首要条件是确保骨折内固定稳定性,在此基础上,以最少活动量、最小的力度,达到肢体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

中医康复的治疗原则是对患者全面地进行整体康复及对病证系统地进行分期康复,从而体现出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形神一体观为目的的综合康复疗法。形神一体观强调康复对象不仅是病证,更重要的是整个人。并且,中医学认为形是动静变化的物质基础,神是物质变化的主宰,人体的 “形”与 “神”在生理状态下是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的统一体,这正吻合了“动静结合”理念中动以养形,静以养神的特点。所以在中医康复治疗时必须强调动静结合及形神一体观,才能促进人体恢复健康。

临床骨伤过程中常见并发症有:血管损伤、神经损伤、关节活动障碍。①血管神经损伤,尤其要注意有无动脉的损伤,必要时行急症手术治疗。②神经损伤:骨折端不同的移位会损伤相临近的神经,应予以注意。骨折有后内侧移位的易并发骨间前神经(AIN)损伤,后外侧移位的易并发桡神经损伤,屈曲型骨折易并发尺神经损伤。③关节活动受限。若复位后骨折端出现不稳定,可事先用可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因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软组织损伤较严重,对此在骨折复位时可不必为精确解剖复位反复或多次进行手法复位,以免加重骨折端血运破坏以及软组织损伤,只要对线对位保持良好就可。在对接骨板进行固定时,可借助于拉力钉再一次对骨折实施复位,当复位以后应于 C型臂透视下进行观察,且再次实施固定。固定过程中必须注意,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骨折后的处理目的,一是保证及促进良好的愈合,二是保证或恢复正常生理功能,而恢复患肢的正常生理功能是骨科治疗的最终目的。为了保证骨折良好迅速的愈合,必须作良好的复位及持续而可靠的固定,包括内固定及外固定。这样就产生了固定与运动之间的矛盾,而如何平衡骨折的良好愈合与肢体正常生理功能恢复之间的矛盾,就成为现代骨科医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也就显得尤为突出[14,15]。但应该注意动的过程中,小夹板固定的扎带的松紧度要随时调整,一切以患者舒适为宜[16,17]。

根据中医骨伤科骨折病三期辨证原则:在骨折早期“以静为主,以动为辅”,在骨折中期“动静平衡”,在骨折后期“以动为主,亦静亦动”。从整体观念出发,动静结合既包括骨折局部和两端关节,还包括机体全身在内。随着对微动促进骨折愈合的认识,动静结合也表现在固定后骨折断端的微动,而局部微动又受肢体功能锻炼的影响。但微动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与生物学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清楚。“动静结合”不单是中医骨折治疗的重要指导原则,在现代医学的骨折治疗中同样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动静结合”原则对缩短骨折疗程、减少并发症、促进受损组织修复,有协同治疗作用。动与静是对立统一,在骨折治疗过程中要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才能同步实现软组织的修复与肢体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院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动静结合运动用于康复骨伤过程中,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李可心,尚天裕,董福慧.动静结合骨折治疗原则生物力学基础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8,6(1):9.

[2]唐树杰,房经武,王志彬.论中国接骨学“动静结合”理念的先进性[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7(1):43-45.

[3]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

[4]张翠文,李至红.骨折治疗中动静结合的治疗方法分析[J].医学信息,2010,(10):2784-2786.

[5]孙科儿,王海燕.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动静平衡康复训练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4,29(2):81-83.

[6]孙贵香,郭艳幸,何清湖,等.平乐正骨动静互补平衡论——平乐正骨理论体系之平衡理论研究(三)[J].中医正骨,2012,24(11):65-69.

[7]侯刚,师建平.浅谈骨折治疗中的动静结合[J].内蒙古中医药,2012,(21):129-131.

[8]孙贵香,郭艳幸,何清湖,等.平乐正骨动静互补平衡论——平乐正骨理论体系之平衡理论研究(三)[J].中医正骨,2012,24(11):65-69

[9]Paulus WJ,Tschope C.A novel paradigm for heart failure withpreservedejectionfraction:Comorbiditiesdrive myocardial dysfunction and remodeling through cor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in-flammation[J].J Am Coll Cardiol,2013,62(4):263-271.

[10]苏君,陈宗雄.骨伤康复与中医理论的运用研究[J].中国康复,2011,26(2):135-136.

[11]季向东,舒彬,宋达.动静结合康复疗法在早中期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89-91.

[12]孙玉明.周福贻教授论中医骨伤科“动静结合”治疗原则[J].中医药信息,2011,28(4):20-21.

[13]张向东,曹向阳,王鹏,等.中医骨伤科的“动静结合”思想[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5):37-39.

[14]周君权.探讨骨伤过程中动静结合运动的康复效果[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2):74,78.

[15]胡业华,王平.动静结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6):1424-1425.

[16]池达智,黄东平,罗晶,等.中医动静结合辨治老年下肢创伤骨折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4,46(3):101-103.

[17]郭彦涛,杨少锋,邓博.“动静结合”理论在腰背筋膜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22(8):33-35.

Clinical study of 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LIU Chenguang
Department of Medical Rehabilitation,Shandong Taekwondo Accosiation,Ji'nan250102,China

R683

B

1673-9701(2016)12-0085-03

2016-01-29)

猜你喜欢

骨伤动静住院费用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微·视界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动静”之中话物理
动静相映,写情造境
基于力的电动静液作动器阻抗控制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
国家卫计委:2017年实现住院费用异地结算
高职高专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