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已无通路,后不见归途
——读《革命之路》有感

2016-09-12王馨阳

工友 2016年8期
关键词:弗兰克恐惧巴黎

文_王馨阳



前已无通路,后不见归途

文_王馨阳

对于弗兰克夫妻来说,生活仿佛是一滩无望的死水,平凡,悲伤又无可逃避,他们恐惧平凡,却不知自己恐惧何物,他们追求梦想,却不知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最开始,当我翻开这本小说的时候,我以为又是一本普通的、关于中年危机的小说。可是当我继续阅读下去的时候,小说字里行间对于人心的把握和洞悉令人心惊,文字中没有一丝温情,耶茨用冷静的笔触将现实的面纱撕开,暴露出潜藏在那些看似美好又动人的字眼——梦想、激情和爱——下面的东西,并且促使每一位读者去思考,即使思考的结果会让人难以承受。

全书讲述的故事其实并不复杂,男主角弗兰克是一位广告公司的管理层人员,有着令人羡慕的生活:妻子爱波不仅年轻漂亮,而且富有才华,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渐渐的,两人都厌倦了眼下一成不变的生活,爱波提出前往巴黎,重新找回生活的激情。可突如其来的变故破坏了所有的计划:弗兰克的上司提出为他升职,爱波怀上了孩子,原本计划好的出走计划在现实的面前不堪一击,弗兰克退缩了,在看穿了丈夫的说辞下的真实想法后,爱波选择了自杀。

这看似是个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悲剧,但是耶茨选择的切入点却完全不同:倘若弗兰克是一位文采堪比卡夫卡的作家,或是爱波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戏剧天赋,无疑这就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可是耶茨在第一章中就不吝笔墨地展现了这对自视甚高的夫妻的真相,爱波的戏剧演出彻底失败,弗兰克的文学才华仅仅存在于他的想象之中,他们鄙视同一个社区的邻居,自以为是与众不同的人,却无可避免地经历着人到中年的焦虑。爱波终其一生都想着从庸俗的中产阶级生活中逃离,但当她那浪漫的理想主义情怀最终和弗兰克的现实主义的理性碰撞时,她以死亡作为自己最终的出路。

对于弗兰克夫妻来说,生活仿佛是一滩无望的死水,平凡,悲伤又无可逃避。他们恐惧平凡,却不知自己恐惧何物;他们追求梦想,却不知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巴黎”在他们的谈论中成为了一个代名词,一个可以不再与生活妥协的理想乡,他们追求的不是梦想本身,而是不甘于泯然众人的野心。在小说中,每当他们谈论起巴黎,总会让他们重新找回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沉浸在塑造出的自己和理想未来中。相对的,留在革命山庄中,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生活,对于弗兰克这样性格的人来说,总会开始怀疑自身存在的价值,这样的怀疑,不断自我肯定和否定正是弗兰克和爱波痛苦的根源。

但弗兰克夫妻的想法有错吗?他们是平凡人,耶茨的叙述让我们理解了他们的愿望,字里行间里映出的是我们同样的焦虑,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是不是在寻找着自我的“巴黎”?面对平凡的生活会感到不安吗?冲动过后,会发现只是大梦一场吗?耶茨指出了两种结局,如弗兰克一般,最后回到了现实中,还是像爱波一样以死反抗?无论哪一种,都不是一个救赎式的出路。

希望破灭了,小说里却没有给出任何解决的方案。在《革命之路》结尾,弗兰克最终搬出了革命山庄,回到了城里,接受了上司为他描绘的美好前途,重新过上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妻子的死也宣告了他彻底向生活缴械投降——这多少让人重新回想起了全书开头的那场失败的戏剧,幕布落下了,日子还要继续,说到底,每个人都不是踩在云彩上生活的。

猜你喜欢

弗兰克恐惧巴黎
弗兰克·盖里——建筑界的“毕加索”
巴黎之爱
《巴黎私厨》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更奇怪
恐惧
弗兰克先生是个女的
恐惧的对立面
谁缔造了如今的巴黎
想进监狱的蒙弗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