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男子撑竿跳高比赛战术运用的分析
——以第十一届全运会为例

2016-09-12李若果普洱学院云南普洱665000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8期
关键词:全运会成功率战术

李若果,刘 松(普洱学院,云南 普洱 665000)

对我国男子撑竿跳高比赛战术运用的分析
——以第十一届全运会为例

李若果,刘 松
(普洱学院,云南 普洱 665000)

根据运动训练学理论,一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应由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战术能力作为竞技能力构成的的重要环节,在比赛中力求出色地发挥竞技能力,以及对于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施加合法的影响。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国男子撑竿跳高比赛战术运用——以第十一届全运会为例。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

2 结果与分析

2.1我国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撑竿跳高的起跳高度

通过分析,我国高水平男子撑竿跳高前3名运动员选择起跳高度均在5.25m,起跳高度与最后成绩差数大约在31.67cm。后5名运动员起跳高度均在4.96m,起跳高度与最后成绩差数大约在30cm。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撑竿跳高比赛中运动员在战术起跳高度上均在自己最好成绩前的30cm左右进行试跳,选择的起跳高度均在5m左右开始试跳。

2.2我国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撑竿跳高的试跳成功率

虽然规则规定运动员在每个高度上有3次试跳机会,但所有运动员都应把重点放在各高度的第1次试跳上。第1次试跳成功,不仅表明运动员跳越横竿成功,说明技战术的运用也获得成功,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体力消耗,稳定情绪,给对手施加压力,对后面的比赛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第2次试跳失败,容易造成心理紧张、情绪波动,从而影响第2、3次技术水平的发挥,还将关系到比赛的全局。

撑竿跳高项目在田径比赛中是以试跳失败而告终的项目,其试跳成功与否是影响运动员运动能力发挥、比赛成绩和比赛排名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试跳成功率”是导致排名不同的直接原因,从而引伸出了诸多关于战术、心理等训练和竞赛各方面的问题。怎样有效地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试跳成功率,成为摆在教练员和运动员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笔者在本文针对田径比赛跳跃类项目提出了“试跳成功率”这一概念。在田径跳高比赛中,试跳成功次数和试跳总次数之比称为“试跳成功率”。

在实力相当的高水平跳高运动员比赛中,往往谁先成功越过最后一个关键高度就能获得冠军。在跳高比赛中我们时常碰到最后成绩相同,但是名次却是不同的情况,这时候名次的判定是要根据规则谁的“试跳成功率”高低而定的。跳高比赛中每个高度每位运动员只有3次试跳机会,而对于一名运动员而言通常将在3~5个高度上进行试跳,按照比赛规则规定,成绩相等时,在最后一个高度上谁的失败次数少谁将领先。而当最后一个高度失败次数相同时,则前面几个高度失败累加次数较少者排名靠前。因此,跳高比赛时运动员成绩的稳定性与成功率对于名次的排定非常重要。而往往“试跳成功率”的高低就是在一些关键的高度的试跳上造成的。在这些关键高度上利用规则中的“免跳”战术来提高自己在关键高度上的试跳成功率,以取得好的名次,是战术安排的需要,在一些大赛中更是屡见不鲜的。

从分析可以看出,前8名运动员整体的试跳总次数是225次,整体的试跳成功次数为193次,整体失败次数为32次,整体试跳成功率是85.78%。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高水平运动员比赛整体的试跳成功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就要求参赛队员保持一个较高的试跳成功率,这样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比赛名次。通过对整体试跳成功率和个体试跳成功率的比较,不难看出个体试跳成功率是在整体试跳成功率的基础上上下浮动,但是随着比赛名次的高低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由于各队员之间训练水平、比赛能力以及战术安排不同,其个体试跳成功率略有浮动,但是同一水平的队员之间个体试跳成功率对名次的影响却是非常明显的。

从图1可看出,第1名刘飞亮和第2名杨泉、第7名何漳和第8名车振邦,他们的成绩相同,排名却不同,造成其排名结果的原因就是他们个人试跳的成功率。刘飞亮和杨泉虽然最后成绩都是5.60m,但是刘飞亮在其高度之前都是1次过杆,他的成功率是92.31%,而杨泉在之前的5.15m、5.40m、5.50m上都是第2次过竿,他的成功率是83.33%;何漳和车振邦最后成绩都是5.15m,但是何漳在其高度之前都是1次过杆,他的成功率是85.71%,而车振邦在5.00m时试跳失败1次,他的成功率是80.95%。数据表明,杨泉和车振邦的个人试跳成功率远不及刘飞亮和何漳,这是造成杨泉和车振邦排名落后的直接原因。所以,成功率是决定最后成绩的重要因素。

图1 我国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撑竿跳高比赛前8名成绩

从8名运动员73次试跳统计结果来看,第1次试跳成功为48次,占其中65.75%;第2次试跳成功为8次,占10.96%;第3次试跳成功为0次,占0%。从这3次试跳成功率可以说明,我国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撑竿跳高比赛前8名运动员均提高第1次试跳成功率,降低了试跳失败次数,提高了整体和个人的试跳成功率。所以,任何高度第1次试跳成功是关键,运动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2.3我国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撑竿跳高的免跳战术

撑杆跳高比赛进程缓慢,运动员随着横杆的不断升高而逐渐进入大强度的竞技状态。每名运动员应根据本人的实力和事先公布的升杆计划来确定自己的免跳战术。运用免跳战术主要有两个作用:(1)能合理地分配自己的体力,减少失败次数。但过多的免跳,特别是“中途免跳”并不节省体力,它可导致运动员在两跳之间的间歇时间过长,迫使在下一次试跳前花费不少的精力做准备。(2)免跳是实力强、有把握的表现,正确地运用免跳能给对手施加压力或干扰对手的比赛节奏,特别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出人意料的免跳可迫使对手立即出场试跳,造成对手心理准备不足,身体准备不充分,不能正常发挥技术水平,最终达到战胜对手获得胜利的目的。

我国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撑竿跳高比赛前8名运动员总体免跳次数是44次,其中前3名运动员免跳次数是25次,占每人8.33次,后5名运动员免跳次数是19次,占每人3.80次,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第十一届全运会前3名撑竿跳高运动员免跳次数比后5名运动员多出4.53次,为冲击自己最好成绩节省了体力。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在免跳和等待自己试跳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安排好准备活动时间和分配好自己的体力。

比赛中运动员通常在较低高度上都做1次或几次试跳,一方面是为热身,以保证身体的热量不至于散失,另一方面也保证暂时有一个成绩以防不测。前3名运动员试跳的次数是15次,每人5次,后5名运动员试跳的次数是19次,每人3.8次,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运动员在冲击自己最好成绩之前都经历了3~5次的试跳。

3 结 语

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撑杆跳高比赛前3名运动员中,刘飞亮合理地运用了比赛战术,成功卫冕;杨泉在比赛中运用免跳战术不合理,影响了在比赛中的发挥;杨雁盛合理地运用了免跳战术节省了体力,并干扰了对手。任何高度第1次试跳是否成功是关键,运动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撑竿跳高比赛要灵活运用免跳战术,控制好总的试跳次数,以充沛的体力冲击自己最好成绩。

[1]董周生.试论田径竞赛规则与比赛战术[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 (12).

[2]满昌慧.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战术特征[J].田径,2000(10).

[3]崔行全.谈跳高比赛的战术运用与策略[J].世纪桥,2007(7).

[4]管建丽.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训练分析[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3).

G823.2 文献标识码:A

1674-151X(2016)08-037-02

2016-06-28

李若果(1989~),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全运会成功率战术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战术精确打击“多面手”亮相航展
把握主动权,提高油罐火灾扑救成功率
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对比及建议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完美闭幕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