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疱疮与类天疱疮激素治疗中诱导性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

2016-09-11谭正竹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诱导性天疱疮激素

谭正竹

天疱疮与类天疱疮激素治疗中诱导性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

谭正竹

目的 探讨天疱疮与类天疱疮激素治疗中诱导性糖尿病(GDM)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30例接受激素治疗的天疱疮与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诱导性糖尿病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性别、病理类型、病史治疗情况等差异,采用Logistr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诱导性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30例患者中11例发生诱导性糖尿病,发生率36.67%;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激素起始量、日激素最大剂量、激素治疗时间、体质指数、地塞米松使用是天疱疮与类天疱疮患者诱导性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r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日激素最大剂量是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经过分析与观察,发现体质指数、日激素最大剂量是天疱疮与类天疱疮激素治疗中诱导性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天疱疮 类天疱疮 激素治疗 诱导性糖尿病 危险因素

天疱疮和类天疱疮属于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多见于中年人,主要特征是皮肤出现比较容易破裂的水疱,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1~3]。其治疗一般采用糖皮质激素,但这种治疗容易引发糖尿病,由此引起的糖尿病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类型,主要由内源性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分泌增多或外源性激素应用而导致的一种继发性糖尿病[4,5]。本文探讨天疱疮与类天疱疮激素治疗中诱导性糖尿病(GDM)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本院30例接受激素治疗的天疱疮与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39.36±2.89)岁。病程1~20年,平均病程(17.65±4.69)年。按照是否发生GDM将30例患者分为GDM组和非GDM组,所有患者既往均无糖尿病史、住院期间未接受其他激素治疗,无严重的心肺疾病等;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激素治疗,激素使用类型包含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等,由于GDM患者有其自身特点,一般情况下病情不严重,发病比较急,较多患者无明显的糖尿病症状,血糖一般是餐后才升高,如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激素使用量较大或每日多次给药将会引起空腹血糖升高[6]。至少2次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h血糖>11.1mmol/L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3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姓名、体重、身高、体质指数、激素治疗情况、病史、血糖情况等,并将这些信息完整的记录在Excel表格中。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用Logistr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30例患者中11例患者发生GDM,发生率36.67%;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39.36±2.89)岁。非GDM 组19例患者中男12例,女7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38.48±3.54)岁。两组患者体质指数、激素起始剂量、高血压、激素治疗时间、日激素最大剂量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项目 GDM 非GDM P值性别(男/女) 7:4 12:7 >0.05年龄(岁) 39.36±2.89 38.48±3.54 >0.05体质指数(kg/m2) 24.74±0.87 21.54±0.51 <0.01高血压(%) 8(72.72) 5(26.32) <0.01激素起始剂量(mg/d) 57.24±6.86 42.02±2.77 <0.05日激素最大剂量(mg/d) 97.54±13.19 63.42±3.44 <0.05病程(月) 21.87±5.77 14.66±3.46 >0.05激素治疗时间(月) 13.68±3.47 2.75±0.67 <0.01糖尿病家族史(%) 2(18.18) 1(5.26) >0.05免疫抑制剂使用(%) 10(90.90) 16(84.21) >0.05地塞米松使用(%) 6(54.45) 3(15.79) <0.05

2.2诱导糖尿病相关因素分析 通过一系列的分析与观察,发现体质指数、激素起始剂量、日激素最大剂量、激素治疗时间及地塞米松使用是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患者发生GDM的危险因素,其中日激素最大剂量、体质指数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诱导糖尿病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糖尿病是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伴有心血管疾病的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患者病死率较高,因此在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患者的治疗中,预防GDM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7,8]。

临床上对于GDM的诊断一般看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病史,在激素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激素治疗诱导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有较大不同,此类糖尿病有自身的发病特点,其病情发展快、但病情比较轻,主要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可逆性明显。激素治疗过程中患者血糖升高的主要机制包括激素促进肝脏中糖原异生;提高其他生糖激素的作用;降低患者外周组织对葡糖糖的利用和摄取。另外,激素可能对人体的胰岛功能具有一定的损害性。这类糖尿病的治疗与2型糖尿病治疗类似,可以停用激素治疗,也可以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但与2型糖尿病治疗不同的是随着激素的减量与停用,部分患者高血糖症状会逐渐消失。

研究显示,糖尿病在不同的疾病中发生的概率不同,原发病不同患者使用激素的时间和用量也不同,国外文献报道糖尿病的发生因素包括:年龄、肥胖、高剂量激素的使用、家族史以及免疫抑制剂等的使用。较多研究认为日激素量越大,糖尿病发病几率越高;因此日激素量过大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与胰岛素的抵抗作用有关,同时也可能与高剂量激素损伤胰岛细胞,导致患者胰岛素分泌降低有关。另外体质指数也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体质指数主要反映人体脂肪总量,一般情况下,体质指数越高,胰岛素抵抗越明显,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机制。胰岛素抵抗不仅能引起糖尿病,且与高血脂和高血压、肥胖等有重要的相关性。本资料中,病理类型、病程、病史、免疫剂的使用无明显差异,体质指数、激素起始剂量、日激素最大剂量、激素治疗时间及地塞米松使用是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患者发生GDM的危险因素,其中日激素最大剂量、体质指数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预防和治疗中应特别注意预防和控制,以便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1 王修兰,蔡振红,魏红,等.重症天疱疮合并糖尿病的急救与护理.//2005全国急危重病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5:443~445.

2 周露,张婷,叶雅芬,等.大疱性类天疱疮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规范护理.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3,(7):459~460.

3 权哲,骆肖群,黄慧媛,等.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患者生活质量评定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10):918~920,923.

4 孙祖凤,顾宁琰,周敏,等.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患者发生糖皮质激素诱导性糖尿病的风险和危险因素分析.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6):381~384.

5 高金平.中国汉族人群大疱性类天疱疮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安徽医科大学,2013.

6 Lansang MC,Hustak LK.Glucoeortieoid-induced diabetes and adrenal suppression:how to detect and manage them.Cleve Clin J Med,201l,78(11):748~756.

7 Roujeau JC,Lok C,Bastuji Garin S,et al.High risk of death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extensive bullous pemphigoid.Arch Dermatol, 1998,134(4):465~469.

8 Huang YH,Kuo CF,Chen YH,et al.Incidence,mortality,and causes of death of patients with pemphigus in Taiwan: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J Invest Dermatol,2012,132(1):92~97.

·病例报告·

546100 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猜你喜欢

诱导性天疱疮激素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宁波第二激素厂
实现武术难度动作的诱导性练习和教学应用
绝经治疗,该怎么选择激素药物
天疱疮合并症的研究进展
备孕需要查激素六项吗
如何应对诱导性提问?
71例天疱疮的棘层松解位置分析
降低天疱疮死亡率有了新路径
大疱性类天疱疮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