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展示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2016-09-10叶志艳

课外语文·下 2016年1期
关键词:提问技巧高效课堂初中语文

叶志艳

【摘要】语文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堂出彩的语文课,其中重要的标尺就看老师设计提问内容是否切中重难点,设计提问的时间是否科学,设计提问手段是否有艺术性,技巧性,趣味性。精彩的提问还可以激活师生互动,生生研讨,可以在轻松、和谐、民主的范围内,开拓学生开放性和创新性思维,在开心的探究中解决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问技巧,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生动有趣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影响课堂气氛,还能令学生开发思维,提高学习积极性。下面我们就来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分析。

一、语文课堂提问要走出误区,提高提问效率

语文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但我发现有许多的老师为了提问而提问,出现的误区是:一是认为提问多,课堂效果就好。那些华而不实提问,只会造成表面的虚假繁荣。提问的过多过烂,影响了课堂内容完整性,其效果适得其反。二是问题的设置不科学。语文教材提问的内容不是肤浅的就是怪异、深奥,有的问题在导学案中答案已经标出来了,学生没有思考就回答出来了,实际无须提问,有的提问设置有深层内涵,学生根本理解不透,学生根本回答不上来,导致课堂冷场。是因为没有精心的备课,是提出的问题没有顾及学生现有的水平,这是低效或者说是无效提问。三是出现提问的时间误区,该提问的时候没提问,错过了学生思维探究的机会;不该提问时候又提问了,打破学生的正常思维。四是提问的方式生硬,没有艺术性、生动性、趣味性,缺失宽松的民主性,导致出现许多的尴尬现象。加之老师又缺乏启发诱导,即使老师点名提问,学生大多不能完整回答,又或者支支吾吾地回答,从而使课堂处于另一种尴尬的情形。所以提高提问效率,必须要认真地备教材、备学生,设置高质量提问内容,创设提问的情境,包容、理解学生不同的答案,实现高效课堂。

二、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思维的空间

语文老师提问要避免戴变色镜,对全体学生要一视同仁,设置提问的问题既要顾及优等生,中等生,也要关注学困生,要有的放矢,难以适宜,使优等生对提问的内容经过自己的思考,就能惊喜得出答案,又能使学困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找到学习语文自信心,找到成就感,使中等生感觉难易适中,恰到好处,经过思考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千万不能只面向学困生,使问题过于简单,则会使优等生感觉没有思维的价值,索然无味;同时也不能设计的过于深奥莫测,也许优等生感觉很过瘾,但对学困生来说,却茫然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严重打击了学困生学习的信心,使他们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快乐,因此为了提问的有效,老师构建提问情境,展现课文问题的背景,有的放矢,切中要害,顾全大局,调动每一个学生思维积极性,开拓每一个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创新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的时间、空间,使每个学生问有所获,更加热爱语文。

三、老师要掌控好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技巧性

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技巧性,有的像“礼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的味道,提问不能枯燥的走一问一答形式,它最大的妙处是能把老师、学生、教材紧凑科学的联系在一起。老师的备、学生的思、教材的活、问题的清在问题探究中,使学生轻松、快乐地接受了知识,下面具体来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性。

(一)抓住契机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语文课堂提问如果能够把握住时间的技巧性,就能促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深层思考,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例如,在朱自清《背影》中,老师用多媒体把文章展示在荧幕上,配着忧郁、低沉的音乐,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父亲在火车站为儿子买橘子动人的场景,通过对父亲肖像和动作描写使学生心灵产生震撼,思想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当读到作者为父亲负疚流泪的时候,有的学生脸上已经挂着两行晶莹的泪珠,还有的学生已经泣不成声了,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同学们,听后你们知道朱自清两次落泪的原因吗?”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气氛热烈,就是平时语文水平不好的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接着我又问:“我发现班级一个现象有的听后落泪了,有的同学已经泣不成声了,为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希望你们课后写一篇200字左右读后感回答这个问题,通过这些情境,提问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绪牢牢地被课文所吸引,都能融情与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变直问为“曲问”,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课堂提问往往采取直接问答的形式,有时候会围绕一个问题多次提问,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避免重复直问的形式,重复提问只会令学生索然无趣,并妨碍了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者根据文章中交代不清晰的一部分进行提问,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再以学生的答案再设置问题,一步一步地深入,从而达到深入分析的作用。

(三)注重提问的层次感,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对于初中的语文课程来说,简单的一两个问题是不足以使学生向深层方面发展的,教师应该在备课的过程中,有计划地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必须层层深入,可以把学生的思维一环紧扣一环引向深水区。例如,鲁迅的《祝福》,可以这样设计提问:(1)鲁迅为什么在鲁四老爷鞭炮声中进行祝福时,而同时写祥林嫂在大雪纷飞中死去,为什么会用这种手法呢?(2)鲁四老爷对鲁迅的到来为什么不太热情?(3)鲁迅为什么不得不匆忙离开了鲁镇呢?通过这些提问,使学生思维想象随着鲁迅的笔墨也进入鲁镇,考虑到鲁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控诉了祥林嫂的死是被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几条绳索活活杀死了,鲁迅的出走鲁镇也体现了鲁四老爷的阴险,冷酷,这样提问为透彻地理解全文奠定了基础。

总之,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是一门有针对性、趣味性、研究性、艺术性的话题,就是拉动师生互动,生生研讨,使之投石激浪,推波助澜,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谈论,在讨论中升华知识,形成活跃的学习气氛,更高效完成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张俊.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文科爱好者,2009

(编辑:任佳溪)

猜你喜欢

提问技巧高效课堂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
简析初中英语教学课堂的提问技巧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