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去聆听音乐,在生活中感受音乐

2016-09-10刘丽娟

课外语文·下 2016年1期
关键词:感受体验生活化

刘丽娟

【摘要】对音乐教学活动进行生活化改造是基于现有教学过程比较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而提出的,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心灵的感动中获得生活的、道德的启迪,提升人生观与价值观。

【关键词】生活化;感受;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倡导:“教人做人,教人做真人,教人做真善美的新人。”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要善于利用教材的德育性,创设一定的德育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心灵的感动中获得生活的、道德的启迪,提升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拓展情景,让学生心灵震撼

艺术课堂不仅是让学生愉悦心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获得生命影响的体验。艺术课堂教学的歌曲内容与情感丰富多样,它通过不同表现风格展示美好的形象、美好的情景,表达对社会生活中一切美的宣扬、崇尚和追求。因此在艺术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其独具的教育魅力,让学生动心动情,在情感的体验中获得美德的自我建构。

“尊师爱生”是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当前的教师都知道“师爱当先”,要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而学生是否尊敬热爱每一位老师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逐渐引导,慢慢渗透。而在音乐课上就经常会学到“爱师”的歌曲,如四年级歌曲《灯》就歌颂了教师为培养下一代呕心沥学、勤奋工作的精神,曲调优美感人,情真意切。教学前,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回忆平日里老师是怎样对待大家,怎么辛勤工作,怎样不辞辛劳地为学生操劳,引起学生心中对老师爱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将这首歌的歌词作为一首优美抒情的小诗,让学生在歌曲伴奏音乐的烘托下进行配乐诗朗诵,“星星倦了,眨着眼睛,月亮睡了,钻进云层。校园的窗口,亮着电灯,敬爱的老师,还在为咱操心……”配乐诗朗诵给学生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图”,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学生所蕴含的无限的爱,从而激起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和尊敬。然后,让学生进行歌曲的欣赏,感受歌曲三拍子徐缓的节奏和深情优美的情绪后,再进行歌曲的演唱,学生便会有感而发,从内心深处唱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二、走进生活,让学生深度体验

学习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学习,学生需要融入集体,所以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显得非常重要,这是学生融入社会生活所应必备的好品行。教师在艺术课堂上要充分挖掘歌曲中的教育资源,有效地进行品行教育。四年级歌曲《小伞花》正好表现了这一主题。教学时,我出示了三幅图画,让学生叙述了歌曲所要表达的雨中同学合伞互助的好风尚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身边的助人行为,哪怕是借别人一块橡皮这种小事都可以,学生在我的启发下会说出一大堆,他们突然意识到了原来自己也是一位助人为乐的好学生,从而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在教唱歌曲环节,我就充分发挥了学生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让学生通过多遍欣赏后,直接进行演唱,在有难点的地方,让同学或老师提供帮助,来完成歌曲的教唱。其效果比起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效果要好得多。最后,我还让学生发挥想象,表演身边的助人行为,学生进行了小品的表演,也进行了“献爱心”的捐款活动,不仅大力弘扬了助人为乐的行为,也扩大了“助人为乐”的范围,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

三、在生活中感受音乐

《教学音的强弱》这一内容时,我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帮助学生感受体验音的强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敢于表现自我,在生活找寻与音乐相关的声响。具体体现如下:

首先,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音乐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

过程。

在引导学生理解音的强弱这一环节上,让学生主动去寻找身边的各种音响,并加以模仿,从而得出结论,让学生主动探究,与别人合作获取知识,整合信息。

其次,音乐中的生活教育要以探究为核心,要引导学生联想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现象,使他们对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各种印象能够回响起来。必要时,教师可以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的联想。

现代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那种把课堂看作唯一受教育的场所,把书本看作唯一的知识来源,把教师看作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的观念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凸显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强调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学习共同体、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探索。

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中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品学兼优、视野开阔、生理心理健康的人。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走进生活,接受教育,从小培养正直、真诚、宽容、仁爱等基本的人格素养和追求真善美的道德素养。

附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2012]GSG026。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感受体验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