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预习在困境中突围

2016-09-10邹静华

课外语文·下 2016年1期
关键词:突围导学分层

邹静华

【摘要】目前,小学语文学科的预习流于形式、缺乏指导,唯“导学单”是从,“预”“教”脱离,重其“标”而轻其“本”,导致收效甚微,已进入困境。怎样让预习在困境中实现突围呢?笔者针对上述受困之因,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突围策略。

【关键词】预习;受困;有效;突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预习正是这一理念下的一种形式,学生坚持预习,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和自学能力。所以语文预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基于以上的思考,笔者认为,要让预习在困境中实现突围。先从受困原因谈起。

一、流于形式,缺乏指导

多数语文教师会在教学新课之前,布置预习第几课。这已成为我们的一项惯例作业,但只是这样一个口令性的指示,学生没有任何抓手来开展预习工作。笔者经过调查了解,只有小部分学优生会读熟课文,自觉地翻看《课课通》等课外参考书来了解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而大部分的学生只是读读课文,出于应付,完成老师布置的几道课前练习;有一些学困生则读寥寥几遍,甚至是听过则罢,视作无此作业。所以布置了预习,但收效甚微。

二、唯“导学单”是从

部分教师参照一些课外练习卷,草草设计出自认为合理的一份导学单。但是,殊不知,这样一份导学单,真的能指导学生有效预习吗?真的适合每一位孩子吗?对于那些学困生,学习上缺乏自觉主动性,课文都懒得读,如何完成这些练习呢?

三、“预”“教”脱离

预习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这是它的价值所在。然而在现如今的语文课堂,跳出其内,用更敏锐的目光来检视,你会发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都没有很好地联系学前的预习,忽视了学生对课文原生态的解读与思考,而其实这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它能反映出学生对新知存在的疑惑。预习与教学相脱离,预习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四、重其“标”而轻其“本”

“标”是指预习活动本身,“本”则是指学生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我们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对某一课导学单的完成情况,而忽视了学生整个预习的过程,其实这是能力习得的过程。忽视了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这样就难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加强指导,有效预习

1.读

例如,低年级孩子,只让他们读,很宽泛,读什么,怎么读,学生茫然不知。所以针对他们的心理年龄、认知特点,我一开始就明确要求——读书三部曲:

(1)拼拼读读课后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把生字放入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课文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再读(可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核心问题)

而中高年级,则可以让学生先浏览,再熟读、默读,来感知课文,品悟课文。

2.查

查阅,搜集、整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辅助学习。《新课标》也要求:“……能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理解生词的意义”。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查”的渠道很多,可使用工具书,可翻阅配套语文教材编写的助读,可上网查阅等。

“查”的过程特别有助于学生解决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理解课文内容,拓宽知识视野,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3.思

思考,贯穿于整个预习过程,边读边思,边查边思。思中质疑、思中辨析,思中体验,思中感悟。

预习时,将思考记录。比如:用“——”画出文中的生字连词;用“·”标注出关键词句,并认真思索,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词典理解词义;在不懂的地方打上“?”,课上着力听讲此处,把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搞明白,提高了听课效率……如在高年级段,鼓励学生在课文精彩处加批注,把自己的感受简单地用文字记录下来。

(二)合理、分层设计“导学单”

“导学单”是近几年出现、流行的新名词,其实就是指导学生有效预习的一个主要辅助手段,所以导学单要注意合理、分层设计。

1.精心安排内容,合理设计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发现》一课,我设计了如下一张导学单:

(1)我会完成自学三部曲 ☆☆☆☆☆(自主评星)

(2)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这位科学家(要求:能简单作两三句的人物介绍)

(3)自学课文,完成表格:

(4)思考:达尔文的这一发现,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达尔文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试着找找看,能口头说一个,那你会很棒哦!

2.注意易难扶放,分层设计

教师设计导学单时,要注意由易到难,由扶到放,注意梯度,分层设计。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泉城》一课,我设计的导学单(如下部分内容):

(1)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描写珍珠泉的自然段,思考:珍珠泉在哪里?它的由来?它的特点?文中哪一个字最能表现珍珠泉泉水流的特点?

(2)拓展延伸

①赞美济南的名诗名句。

②推荐短文阅读。(《趵突泉》老舍)

(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背一背。)

课文具体描写的四大泉,是教学重难点,要揣摩段中优秀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等。所以在设计导学单时,我出示了“珍珠泉”的语段阅读,以此例指导学生品析文本,自学其余段落。总的几大题设计,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讲求了分层设计。最后拓展延伸,弹性设计,照顾到班中的学有余力者,学困生,所以自主选择,不作强行要求。

(三)“预”“教”有机结合

预习与教学相脱离,学生体会不到预习给他们带来的帮助,没有从预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注重“预”、“教”两者有机结合,让预习扎根在课堂,也扎根在学生心里。

(四)加强检查,以促养成习惯

小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来之不易,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反复强化,持之以恒,让预习成为他们的常态行为。要加强检查,课前查,课中查,课后查。检查的方式要灵活多变,注意赏识教育,引入奖励机制。对于在预习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从而调动他们做好预习工作的积极性,使预习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有人说,小学的教育其实就是习惯的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受益。让我们在预习受困中思索,在思索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改进,让小学语文预习在困境中成功突围!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突围导学分层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堵车“突围”记
雨林的分层
“稀有气体”刘成城的少年突围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上微突围战
饿了么突围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