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深化课程改革的理解与思考

2016-09-10张健张志刚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6年1期
关键词:七彩评价课程

张健 张志刚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为《指导意见》)自2015年3月印发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与热议。《指导意见》立足于全课程,对课程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实施要求都作了具体清晰的指导与建议。

作为课程改革试点学校,带着对《指导意见》的理解和本校课改的思考,笔者于2015年5月赴北京四所课改名校观摩课程建设。一路行来一路漫思,本文从一名学校管理者的角度,结合本次考察调研情况,谈谈对学校课程改革工作的理解与思考。

一、破而后立,基础课程整合化

《指导意见》提出,一至六年级每学年拓展性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15%左右,每周约4.5课时。要增加一定量的课程,但又要保证总课时不变,这就需要学校做好顶层设计,打破原有课程固有结构,整合出新的课程体系。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胜利实验学校首先试水:我们发现,《品德》《人与自然》《我与杭州》这三门课程有不少重叠的内容,故将这三门课程作了整合,将其中重复的内容打包在一起,推出一个主题,然后分几个课时将它消化。

整合是一种办法,但如何整合,怎样整合,才符合学生人格的发展与教育?《指导意见》的建议是:保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我们从三维目标儿童成长树上得到启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是儿童成长的根和土壤;学习过程体验与方法,是儿童成长营养的输送器官茎;知识与能力突出,人生明耀,是儿童成长的果与叶。低段课程缓起步,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人文性、规范性、教育性课程占大头,注意挖掘课程里的情感教育与对学校教育的认同衔接。中段课程重体验,强调过程性体验与方法指导,探索性、实践性、技能性课程比重放大。高段课程强应用,重视能力的提升与知识的概括,如阅读写作能力与逻辑推算能力等。

二、围绕主题,拓展性课程趣味化

《指导意见》指出:各地各校要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体现地域和学校特色,突出拓展性课程的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笔者所在学校基于选择性思想背景下的“STS”拓展性课程开展已有两年。“STS”课程秉承“让树上的每片叶子都能争取阳光”的理念,希望能给每一片树叶选择一个阳光发展的机会。“STS”特色课程实施采用分层推进、专题实施的课程项目化策略。我们首先推进校级社团的课程化活动,物化课程计划、纲要与内容,显化课程活动成果。如戏剧课程,每学期完成一个戏剧的排演,或课本剧、或教育情景剧、或生活剧,30课时左右。从文本研读—剧本编制—角色分析—舞台美术设计—道具服装制作—选角—排练—公演,实施过程中故事冲突跌宕起伏,尝遍酸甜苦辣,丝毫不亚于电影大片,从中学生的德商、情商、智商,创新能力、交际能力、表现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这样的专题课程我们共开设了40多门,有一些课程已实现物化,还有一些尚在积累经验。这些课程的开设,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满足人格教育需求。

三、彰显特色,校园建设品牌化

《指导意见》中对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的阐述,都体现了个性化、品牌化思想,要求各校在顶层设计各项课程时,要制订有特色的学校课程规划,统筹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科学设计与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

一所品牌老校,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那些鲜明的办学特色刻骨铭心在每个教师与学生身上,对外显化为广场文化、走廊文化、办学理念、校风、学风等。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曾让童话大王郑渊洁先生赞不绝口!赞不绝口的不仅仅是那恢宏的建筑环境和“56号教室”的先进教育设施,更是“全课程”实验与基于实验显化而外的课程特色。该校万物启蒙课程团队创设的“中国历史步道”,在G4长廊的地面上做一条中国历史步道,让学生每天走在大道上,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前世今生……团队负责人钱峰老师如是说:“我只是朴素地想做这样一件事:有一门课程,画满地图,有各种家乡的街道、公园、菜市场,然后逐步从亦庄到大兴,从大兴到北京,从北京到中国,从中国到世界。地图越来越大,世界越来越大。不管今后他们走到哪里,有一点是永远不能忘记的,那就是他最早看到的这张地图,那是启蒙他的故乡,那是他出发的所在,也是最终要去的地方。”

做一条历史步道花不了多少成本,但历史步道能成为亦庄学校的品牌,这是钱峰老师和他的团队给历史步道“戴”上了课程和文化的“魔环”。

四、集聚课程,教育活动核心化

课程改革是一项浩大工程,反观学校的每周工作,有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创艺节;有教师例会、安全演练、常规教研、课题研讨;当然还有一些临时性的但又必须参与的社会活动……教师哪里还有时间去搞课程?

我们是否可以将各项活动都集聚在课程领域,这些课程包含安全课程、体艺课程、生活技艺课程、德育课程、实践课程等。学校在顶层设计时,将这些活动集聚在“课程”核心中,用课程串起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各部门、教研组、年级组围绕核心开展活动的设计、计划、实施与评价实验。

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全都融合到“七彩课程”体系中(见图1),在这里,教育与教学开始模糊,碎片化的活动变为整合式的课程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独特绽放。

“七彩课程”体系分七彩环境、七彩德育、七彩课程、七彩社团、七彩节日、七彩评价、七彩教师七个模块,学校各层次、各部门共同为成长为有特质的人、可爱的人、了不起的人奠基,成就每一个附小学生的七彩梦。七彩课程始于2007年,历经八年,已相当丰富与完整。在评价中,有闯关考试、期末免考、七彩德育证章、七彩课程小护照、七彩成长手册、七彩附小币,这些评价方式的变化有力支撑了七彩活动课程的开展。

五、对建机制,课程建管体系化

为保障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推动,《指导意见》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也提出了要求:进一步落实学校在课程开发、课时安排、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自主权。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深化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各方职责,确保课改有序进行。而溯源最早学校的教育管理体系,并没有将课程的建设开发与管理纳入到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中,而课程的建设与管理也不是建立一个领导小组或某一个教学或教研部门就能独立挑起的。学校需要对现有的行政教学职责体系进行重构与设计(见图2),校长室、课程研究中心统筹规划全校的课程建设工作,宏观调控指导监控和全面研究、实施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整合活动。基础课程研究中心(原教学科研部)在学校课程研究中心指导下负责对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的统一学习内容进行开发、实施、评价与整合研究,指导各基础性学科和知识拓展类研究组的课程开发、实施、评价工作。拓展课程研究中心(德安处)负责对德育课程、体艺类和实践活动类课程进行开发、实施、评价与整合研究,指导这三类课程研究组的课程开发、实施、评价工作。课程环境建设中心(德安处、总务处)负责绿色校园、平安校园、人文校园、书香校园建设。课程资源中心(信息中心)负责课程数字资源平台的开发与支持,承担数字校园相关工作。课程建管体系化,将目前课程建管的部门行为转变为学校行为,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学校的各项课程资源,有效推进课程改革。

六、指向评价,方向明晰多元化

《指导意见》中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也提出了建议:推广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探索形成多形式、人本化的学生发展评价机制,建立和实施九年一贯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教育部门对学校的年度考核是学校办学的方向标与指挥棒。试点学校实施的课程不同于其他学校,它是个性化后的“独家”课程,对于这样的“另类”学校与学科,教育部门也需要给予更多的“另类”关注、扶持与指导。与此相对应的,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也要变化,从往年的教师年度岗位考核上看,教师教学教研能力考核并不包含课程开发与实施效果,而课程开发的质量与实施的效果又很难用一个量化数字去界定。如果采用等级制去定性教师的课程开发实施,是很难达到鼓励先进的考核目的。所以,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内涵要扩展,手段要多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侧重考核课程设计能力,课程教学的特色与个性,关注学生某一方面的知识或技能是否取得进步,兴趣爱好是否得到培养,学习态度、意志品质、团队合作意识、实践创新能力是否得以养成。

七、跨界定位,教师岗位课程化

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课程设计水平及实施能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和实践化作业。这些都需要学校从课程这个基点出发去定位和评价教师工作。

如今的校内课程,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国家课程,如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品德与健康课程,就包含了体育与健康、品德、主题班队课、主题教育活动等多个学科;科学与技术课程包含了数学、科学、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四门课程。既然这样,学校和教师在组织实施课程学习过程与评价中就要打破学科壁垒,探索定位课程的教师评价,模糊教师的学科岗位,明晰课程岗位。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开展的月度人物,人大附小的七彩教师评选,还有笔者所在学校的“345”课程评价体系,都是基于课程教师评价的有效尝试。

八、技术进入,教学方式信息化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习圈、微课程、大数据评价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师的学习生活中,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不但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教师的研修欲求,更以全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信息技术的介入,使个性化学习、开放性学习环境成为可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已成了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最有力的技术保障。

(浙江省开化县实验小学 324300)

猜你喜欢

七彩评价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七彩”年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