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
2016-09-10孙晓利
孙晓利
杜宇一声春晓,黄莺几啭岁新。
春联,是搭在春天门前的彩虹,装点了岁月;灯笼,是点在春天庭中的焰火,染红了季节;鞭炮,是响在春天街巷的欢歌,报告着又一个中国年……
中国年,我们除尘、祭祖、守岁、拜年。中国年,我们贴春联、放鞭炮、舞龙狮。
中国年,红红火火,脆响的依然是爆笑,高昂的依然是唢呐,大红的依然是春联和那一盏盏的灯笼。烟花在一夜间开满天宇。亲爱的朋友,让我们告别冰与雪地、草木凋零,迎接春暖花开、万象更新;让我们一起道一声:过年好!
年 味
陈鲁民
这几年,每逢年底岁末,人们一见面就叹息,年味越来越淡了!年味是什么?离家进城几十年了,但家乡那浓郁的年味还一直让我难以忘怀。每隔上三两年,我就会不辞辛苦,携家带口,回家乡过年,不为别的,就是想重温一下那久违的年味。
年味之首,自然就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味。一进腊月,就开始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二踢脚、麻雷子,高一声,低一声,你张开鼻子,便能闻到淡淡的硝烟味。随着烟味越来越浓,年也就越来越近了,这年味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后才慢慢散去。说的也是,“爆竹声声一岁除”,没有鞭炮味,这还叫过年吗?
酒香味。过年不喝酒也不像个年,家里再穷,也得喝上二两,哪怕就是红薯干酿的“一毛醉”——因这种酒质量较差,容易上头,喝一毛钱的酒就会醉,所以得名“一毛醉”。每年的腊月,闲了多半年的乡里小酒厂就会重新开张,村里的老烧锅也开始昼夜不停地加班,家家户户都打开了酒坛子、酒瓶子,闻着酒味就使人有几分醉意。爱串亲戚的人说,哪个村的酒味浓,哪个村的日子就最红火。
蒸馒头味。过去农民穷,一年能吃上馒头的日子是有数的,现在脱贫了,蒸馒头不算稀罕事了。可是,每逢过年,各家各户都开始大量地蒸馒头,几百家同时开火上锅,那新蒸馒头的味也是相当有气势的。按旧俗“二十六,蒸馒头”,腊月二十六这一天,能干的主妇一大早就起来,一笼接一笼地把馒头、花卷、枣包、豆包蒸出来,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才开始再蒸新馒头。
饺子味。北方人说,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尤其是过年,别的东西可以没有,饺子是一定要吃的,就连在外边逃债的杨白劳,也要和喜儿吃一顿饺子过年。这饺子味,一是肉馅的香味,已够肥的肉馅,还嫌不香,又倒上芝麻香油,二是葱、姜、蒜的辛辣味,再加上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的剁馅的声音,真是有声有色有味。饺子一吃,年就算过踏实了,心里有底了。
光顾得说吃了,还有一种少不了的年味,就是写春联的墨香味。在家乡,直到今天,还是要贴手写的春联,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人们三五成群,在各家门口转悠,品评春联的内容、书法,看谁家写得巧妙、别致、有趣。
其实,平心而论,城里也不是没有年味。那铺天盖地的年货广告,张灯结彩的高大建筑,精彩纷呈的春节晚会,成堆的贺卡,打爆的拜年电话,成千上万条的拜年短信,五花八门的电子邮件,还有满大街的红男绿女,不都是年味吗?可我总还是想念家乡的年味。
[赏析]
本文扣住过年的“味”来展开,写出对家乡春节的眷恋之情。在写作特点上选准记事的切入点是本文最为突出的一点。从什么角度写“年”呢?作者选择的切入点是年之“味”。于是与年俗有关的各种味道收入笔下:鞭炮的硝烟味;酒香味;蒸馒头味;饺子味;墨香味等。仅仅罗列这些年之“味”是不够的。作者笔下的每一种年“味”都有具体丰富的民俗内涵。其实这个“味”意味深长。鞭炮除硝烟味之外还包括听觉与视觉;酒香味、蒸馒头味、饺子味等,既有嗅觉,又有味觉;墨香味,指春联,主要应当是视觉,这里也扣住嗅觉。事物的属性是多种多样的,而本文的切入点集中在“味”,这不仅达到聚焦的目的,也为我们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年夜饭
● 胡中华
要过年了,亲家回到了铜川,女儿去了商州,不甘寂寞的我只得携妻赶往铜川。清晨,商南下着纷纷细雨,汽车在湿漉漉的高速路上缓慢地行驶;秦岭山披上了薄薄的银装,地面变得更滑,司机小心地驾驶着;关中淹没在一片沉沉的薄雾中。午后一点多儿子在香王收费站接到我们,快三点了我们才到达铜川。
儿子回商南过了几个年,与情于理今年都应该陪亲家吃年夜饭。亲家兄弟三个,还有老人,一大家子。我和妻子在家边做饭边等着,8时多,儿孙们草草应酬一下,急急赶回家里陪我们吃年夜饭。
按照商南的习俗,吃饭前是要给祖先上香的。我点亮了蜡烛,烧了香,儿子放了鞭炮,亦在祖宗牌位前叩拜。“我也给老先人叩头。”小孙女学着大人的样子连连在香桌前叩首,虔诚的样子非常招人喜爱。神灵是人造出来的,我亦知道祖宗们不会到铜川来享受香火,但这是一种信念,是道德教化,是一代代的传承,不是形式上的做作,而是要儿孙们继承优良传统,先辈的人文精神……
商南的年夜饭是很讲究的,首先要有凉菜、热菜,有鸡、鱼、元宵,寓意吉祥如意,年年有余,团团圆圆;其次,花样上要有炒、有炸,有蒸、有煮,以示重视,不同于平常;再者,数量也讲究,家里人数不多,可以做5个或6个菜,表示五经魁首,六六大顺;家里人多,可以做7个、9个甚至10个、13个,表示妻子团圆、九九长寿、十全满堂。妻子做了6个凉菜,7个热菜,也是为了讨个吉利吧!
端上凉菜,一家人坐在一起,斟上酒,开始了年夜饭。商南古老的习俗,年夜饭一是晚,二是讲究吃得时间长,俗话“吃年饭”就是这个来历。大概是祖辈们等外出的亲人回家团年、守岁留下的习惯吧!记得小时候,年夜饭都是很晚的,特别邻居郝家人,总是到午夜时分才吃年夜饭。近几年,古老的风俗有所革新,大概是“春晚”改变了年夜饭晚餐的习惯。
在一声声祝福声中一家人吃着年夜饭,心中感到特别的幸福。过去孙子小,大人教一句说一句,还显不出来,今年4岁了,像一个小主人一样,一会儿端起酒杯和这个碰杯,一会儿端起酒杯和那个碰杯,祝这个“身体健康”,祝那个“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和谐的气氛穿透了人的心扉,纯真、热情、善意的可爱表现让人心头一阵阵地发热。一家人看着“春晚”,品味着美味佳肴,一年的辛苦、劳累、委屈、烦恼都忘到了九霄云外。此时,才体会到天伦之乐的幸福……人生为了什么?政坛的叱咤风云、商场的挥洒自如、文艺界的蜚声一时、情场的缠绵悱恻……似乎都显得是那样的浅薄,那样的不实在。只有这融融亲情才会感天动地,让人热血沸腾。春晚在欢天喜地中进行,家中的年夜饭也伴着盛世欢歌分享着这无穷的快乐。
[赏析]
文章以“年夜饭”为中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春节文化习俗。大年夜拜祖、吃年夜饭是春节习俗的一部分,在这种种的仪式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融融的亲情,感受到作者对幸福生活的满足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