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社区”的“帮哥”警官
2016-09-10翟乐遥吕宜梁
翟乐遥 吕宜梁
2015年3月22日,南岸区南坪街道后堡社区。
社区民警漆帮祥身着深蓝色的制服,腋下夹着一个黑色笔记本,大步流星走来。
“‘帮哥’,来了啊!”
漆帮祥走过林荫道时,一位五六十岁的老人笑着跟他打招呼。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2/01/25/qkimagesdddydddy201601dddy20160133-1-l.jpg)
“大爷,你好。”漆帮祥笑着回应。
“‘帮哥’,办完事了啊!”
漆帮祥路过社区广场时,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远远喊道。
“嗯,走了。”漆帮祥朝她挥了挥手。
“‘帮哥’……”一路上,不时有人笑着和漆帮祥打招呼。
在后堡社区,为什么人人都認识“帮哥”?
“我来帮”
“社区80岁以上的老人有128位。”
“社区失独家庭和空巢老人比较多。”
提起后堡社区,漆帮祥如数家珍。房屋是什么结构,哪户人家住着什么人,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了解,源于主动。
2009年,漆帮祥调至后堡社区。
一开始,漆帮祥便主动融入社区。
冯国栋是后堡社区最年长的一位居民,因为常年独居,他不喜欢与人来往。
“人到老年怕孤独,最需要有人陪伴。”漆帮祥隔三岔五就去冯家看看。
灯泡坏了——“我来修。”
冯国栋老毛病犯了——“我帮你买药。”
无论哪家哪户,大事小事,漆帮祥都是那句话——“我来帮。”
为了让居民随时都能找到他,漆帮祥把自己的姓名、电话号码、QQ号刻在钥匙扣上,并把钥匙扣分发给居民。
同时,漆帮祥还为自己制订了“一二三四五”工作法。
一沉——常开院坝会,沉入社区。
一天走下来,漆帮祥往往要开三五场院坝会。
二访——走访小区保安、重点人口。
随时沟通,及时了解辖区内的治安隐患。
三勤——腿勤、嘴勤、手勤。
经常走访、宣传、记录,尽快摸清和掌握社区情况。
四快——解决求助快,信息上报快,漏洞整治快,社区回访快。
办事有效率,绝不拖拖拉拉。
五清楚——对辖区群众清楚,房屋楼栋清楚,治安重点人口清楚,辖区内企事业单位清楚,帮扶对象、孤寡老人、困难群众清楚。
凭借万事“我来帮”的主动和“一二三四五”工作法,漆帮祥很快就对社区情况了如指掌。
“来帮我”
2013年6月的一天,骄阳似火。
“‘帮哥’,我看不清了,快来帮帮我!”电话那头,传来尹元成焦急的声音。
尹老太突发高血压,双眼看不清东西了。
尹元成是后堡社区的高龄老人,儿子长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她和瘫痪的老伴。
遇到困难,尹老太第一个想到的是漆帮祥。
刚来社区时,漆帮祥也有些“水土不服”,社区居民并不怎么信任他。
但是,凭着万事“我来帮”的主动,社区居民渐渐知晓了这个热心警察。
没过多久,“帮哥”的称呼开始在社区居民间口口相传——
“‘帮哥’,楼下老是有人乱倒垃圾。”
“‘帮哥’,我向你咨询一下办户口的事。”
小到邻里矛盾,大到有人轻生、艾滋病人失踪,大家都有了默契——有问题,找“帮哥”。
2014年的一天,冯国栋老人突然把漆帮祥拉到一旁,似乎有话要说,却欲言又止。
“冯大爷,有什么事你直接说,我尽力办就是。”“帮哥”拍着胸脯说。
“如果哪天我不在了,这套房子就交给你帮我处理……”冯国栋把后事交给“帮哥”。
“你给我穿平日里我爱穿的那件中山装,裤子穿那条灰色的,鞋子就穿你送我那双。”冯国栋抹了抹眼睛,“我没有亲人,你就是我的亲人。”
将漆帮祥当作亲人的不止冯国栋一人。
孤寡老人陈为方枕头下压着一个电话本,里面仅有的两个号码都是漆帮祥的。
尹元成把银行卡密码告诉漆帮祥,让他帮忙买药。
…………
从“我来帮”到“来帮我”,漆帮祥的付出,换来的是社区居民满满的信任。
义务帮
后堡社区地处南坪商圈远端,流动人口较多,易发治安、刑事案件。
2013年11月,这里就曾发生过多起抢劫、抢夺和盗窃案件。
每次有人报案,漆帮祥心里就不是滋味。
“即使最后抓到了犯罪嫌疑人,但有些居民的损失却是无法挽回的。”漆帮祥说。
社区居民纷纷建议:在后堡社区修建一个治安岗亭。
漆帮祥立即向领导和街道综治办领导汇报,经过多方努力,三个月后,治安岗亭建好了。
但是,因为警力有限,一些地方仍难以监控。怎么办?
“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能‘亡羊补牢’,不能给坏人以可乘之机。”反复思量后,漆帮祥心里有了打算:成立巡逻队伍,发动群众参与。
但是,没有任何报酬,还要牺牲休息时间,大家愿意吗?
漆帮祥心里有些打鼓。
令漆帮祥意外的是,社区居民对他的想法非常支持——报名参加巡逻的社区居民超过200人。
于是,一支由社区民警和社区居民组成的“一小时巡逻队”就此诞生。
除了基本的治安巡逻、调解邻里纠纷,“一小时巡逻队”还不断完善机制,建立了街面、巷道、楼层的巡逻体系。
除了“一小时巡逻队”,后堡社区还成立了“‘帮哥’警务室”。
在“帮哥”的带领下,很多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
2014年,后堡社区刑事犯罪发案率同比下降了60%。
“帮基金”
2014年,漆帮祥“出名”了。
因为用心服务社区群众,他被评为腾讯2014年度“筑德人物”。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捧着8万元奖金,漆帮祥想起了后堡社区的居民——
每天,社区居民总是主动到社区巡逻防范,无论严寒酷暑。
没有酬劳,大家仍然义无反顾地拍摄防扒视频,在社区宣传防骗知识。
哪家哪户有困难了,社区居民也总是互相帮衬。
…………
从“一小时巡逻队”到“‘帮哥’警务室”,平安后堡的建设,总少不了热心居民的身影。
而这些居民中,有的生活困难,有的疾病缠身……
漆帮祥又有了“新帮法”——把奖金捐出来,成立基金。
漆帮祥的想法得到了重庆市公安局南岸分局的支持。
于是,以漆帮祥名字命名的“帮基金”应运而生。
配套推出的还有《热心居民、困难群众评选审核办法》和《“帮基金”公益基金管理协议》等措施。
后堡社区62岁的叶茂云是第一个获得资助的人。
叶茂云的妻子卧病在床,两个女儿还在上学,一家人生活困苦。
尽管如此,叶茂云并不抱怨,相反,他还是“一小时巡逻队”的积极分子。
“我领到了6000元资助金。”叶茂云红着眼睛说。
“我帮助了很多人,也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所以我希望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送上关怀与温暖。”漆帮祥说。
2015年,漆帮祥因工作调离了后堡社区。
但“帮哥”的故事,至今仍在后堡社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