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抢点之战

2016-09-10韦达韬

当代党员 2016年1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庆

韦达韬

曾几何时,重庆被誉为“黄金洼地”。

相对沿海地区,重庆的人力、土地、财税等成本具有明显比较优势。

“黄金洼地”产生的“洼地效应”让重庆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但长期以来,重庆却只能被迫承接沿海等“高地”落后甚至淘汰的产业。

换句话说,重庆的经济增长后劲不足。

“经济增长是一场长跑,而不是短跑。”李克强总理说。

为增强“经济长跑”的后劲、耐力,重庆悄然打响了一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抢点之战。

第一落点

2014年,重庆生产笔记本电脑6100万台,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0%。

而六年前,这个数字是零。

六年前,由于金融危机,全球经济放缓,而笔记本电脑销售却逆势增长20%以上。

究其原因,是由于失业率暴增,很多人失业后选择在家玩电脑。

“危中有机”,重庆果断创新垂直整合模式,几乎把全球知名笔记本整机及配套厂商“一网打尽”。

这一次,重庆抢到了“第一落点”。

与此同时,重庆的一场重要产业结构变革也由此发端。

“重庆工业由汽摩‘一枝独秀’的格局转变为汽摩和笔电的‘双轮驱动’。”市经信委主任郭坚说。

犹如短跑冲刺一般,在“双轮驱动”带动下,重庆工业增速在全国连年第一。

而面对这可喜的成绩,市长黄奇帆却很清醒:“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黄奇帆“远虑”的是,持续高速增长的汽摩和笔电产业总有达到极限的一天。

当前,全球经济再次放缓,重庆如何抢到下一阶段的“第一落点”?

2014年初,重庆开始寻找能取代汽车和笔电的新一轮增长极,并定下了四个原则。

一是要符合国际、国内高新科技发展的潮流。

二是要中国市场短缺的,也是世界市场需求增长较快的。

三是在重庆发展有资源。

四是可以与重庆现有高科技结合,形成产业集群。

2015年初,按照这四个原则,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高端交通装备、新能源及智能汽车、MDI化工、页岩气、生物医药、环保等十大产业发展目标浮出水面。

而这同不久后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高度吻合。

这次,在引领未来发展的“第一落点”的争夺战中,重庆冲在了前列。

顶层设计

2013年3月22日早上,闹钟响起,钟鹏一跃而起。

打开电脑,浏览“家居”新闻,是钟鹏的习惯,因为他是一个LED封装材料生产商。

一条新闻吸引了他——重庆LED产业遭遇七年之痒。

“‘过剩’已成为眼下LED行业的热词。”忧郁爬上钟鹏的眉头。

五年前,LED产业还属于新兴产业,可很快就陷入了“血拼”的窘境。

2011年1月,潼南龙光电子LED项目开工;5月,石柱引进LED芯片封装项目……

仅2011年,就有十几个区县上马LED项目。

“今年,封装价格下跌了四成。”钟鹏叹息。

一点鼠标,钟鹏将QQ签名改为——“LED已死,有事烧纸”。

事实上,不止是LED产业,如光伏等新兴产业,由于发展之初缺少顶层设计,各地很快陷入雷同式布局,导致以产业同构和产能过剩为表现形式的产业泡沫。

显然,重庆市委、市政府已清醒地意识到这个问题。

在推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之后,重庆市政府先后印发《重庆市电子核心基础部件产业集群发展规划》《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等文件。

“这为重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郭坚说。

在发展模式上,采取集群发展模式——

十大产业之外,每个产业细化配套了若干项目,并按照产业集群化模式来推进。

在产业布局上,采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以机器人产业为例,市经信委与两江新区、永川、大足、璧山和江津等区县成立了联合招商组,开展全球招商,并建立了主要领导共同推进的协调保障机制。

…………

冰火相济

2015年,是中国汽车产业“最坏”的时代——

1月至7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同比增长0.80%和0.39%,涨幅均低于1%。

2015年,也是中国汽车产业“最好”的时代——

1月至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18020辆,销售108654辆,同比分别增长2.6倍和2.7倍。

中国汽车行业,如同中了“火寒之毒”:一边热火朝天,一边寒气逼人。

“低迷”“下滑”“不振”……这是2015年汽车产业在公众眼中的新标签。

对于重庆首屈一指的客车企业恒通来说,他们的传统客车也遭遇了冷落,市场大环境下,产销冷淡。

事实上,四面楚歌的不仅是传统汽车产业,化工、机械制造等传统制造业普遍发展困难。

“是不是这些传统产业过时了?”悲观的论调在业界弥漫。

“夏虫不可以语冰”,甚至一些人提出要完全摈弃传统产业,“重打鼓”“另开张”。

但在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涛的脸上,人们看到的更多是信心。

“虽然传统客车销量不好,但我们早早布局了新能源汽车,现在已是供不应求。”何涛说。

2015年全年,该厂有1000多台新能源客车走向市场,而在2014年,这个数字仅仅为300多台。

而这正是重庆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增加产品附加值,让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冰火相济”的一个缩影。

依托机械制造的产业基础,打造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

依托信息产业的产业基础,打造物联网产业。

依托化工产业基础,打造MID化工产业。

…………

在重庆,传统工业和新兴产业的“热恋”才刚刚开始。

创新支撑

2015年4月10日,重庆南坪国际会展中心。

重庆产石墨烯手机影驰“开拓者α”亮相。

“这款手机屏幕逼真……”产品经理周锡健“吆喝”道。

见展台还是无人问津,周锡健坐不住了。

“这款手机抢红包快!”几名路人扭头,向展台走来。

“传统ITO材质触屏响应速度每秒50次,石墨烯触屏每秒至少60次以上。”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主任史浩飞说。

参观者越来越多——这款使用了新材料石墨烯的手机,很快成了“香饽饽”。

不久后,这款石墨烯手机一举获得价值3800万元的订单。

3800万元,并不是最亮眼的数据。

“我们的出厂单价达到1900元。”史浩飞说。

这个出厂价,是很多国产中高档手机迈不过去的坎。

近年,国产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迅猛,为世界贡献了超过40%的份额,但超过九成的利润被苹果和三星拿走。

何以如此?缺少核心技术,溢价能力差,陷入了“低附加值陷阱”。

而这也是很多地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逃不开的陷阱。

由于缺少核心技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被锁定在低端环节,只能分走产业链上微薄的利润。

为避开“低附加值陷阱”,重庆选择了一条双创之路——

一是推动科技研发平台管理创新改革。

二是以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落实科技成果转化股权与分红激励等政策。

双创,成为重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跳出“陷阱”的有力支撑。

资本借力

2015年11月2日,两江新区水土工业开发区。

初冬的阳光下,川崎(重庆)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长东来到一片翻新的土地上,盯着正在远处工作的几台大型机械。

这是川崎在海外唯一的双腕机器人在建生产基地。

自2013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一直稳居全球第一。

但诸如双腕机器人这种顶尖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却增长缓慢。

“高端机器人项目上马的首笔支出过高,一般企业根本承受不起,消费潜力被压抑。”余长东说。

这让早已有心布局中国市场的川崎迟迟未敢落子。

这种情况并非机器人产业所独有。

“战略性新兴产业往往是‘重资本’项目,而且初期产品价格过高,市场风险很大。”郭坚说。

那么,川崎何以落子重庆?

2015年3月成立的重庆两江机器人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功不可没。

通过机器人融资租赁平台,市内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以较小的资金压力上马机器人生产线。

成立不到一年,两江租赁就接下6亿元的订单,成功释放了消费潜力。

但只有消费潜力,并不足以让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地生根。

据测算,到2020年,重庆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投资6000亿元。

这个钱,全部由政府来承担,显然是不现实的,怎么办?

重庆的目光再次投向了资本市场。

2015年5月19日,重庆8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母基金)成立。

“按1:1.5的杠杆比,可撬动企业投资1200亿元,加总将形成2000亿元规模的资本金投入。”黄奇帆说,“通过滚动运作,两三年后,6000亿元投资落地后,1万亿元产出是完全可期的。”

资本保障之下,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昂首破冰前行。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庆
重庆客APP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在这里看重庆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