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学生组织社团化管理策略初探
2016-09-10刘海初
刘海初
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与学生组织互动关系的密切程度出发,可以把学生组织划分为三种类型:自由式、管制式、指导式。指导式是对待社团较为科学和理性的方式,这其中,社团化管理是指导校外学生组织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它能实现校外学生组织管理形式的多样化,另一方面,社团化管理能提供拓展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并凸显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基于学生组织社团化管理现状和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北京市东城区明城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中国青少年作家培育实践基地的实践经验,简要阐述一下校外学生组织社团化管理的有效策略。
强化管理,完善制度
强化组织领导。校外学生组织要成立由校外指导教师、各校主管校长、辅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的学生社团管理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工作指导和对学生社团工作监督管理。中国青少年作家培育实践基地将各基地校的校级负责人聘为中国青少年作家网校园通讯社理事,定期召开理事会,商讨基地各项工作事宜,例如,活动宗旨、活动范围、人员结构、发展方向、活动主题、社团管理模式和校通社设立条件等,加强了各校园通讯社之间的联系,强化了该学生组织的领导。
深化社团化管理。学生组织要制定管理办法,加大对各社团、小组活动的扶持力度,固定社团活动时间,形成长效机制。中国青少年作家网校园通讯社的通讯员可以根据自身喜好组成不同的内部社团,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摄影、音乐、艺术、体育、生活等方面进行采风、报道和专题性学习,各内部社团定期展示成果,相互交流。
建立流动机制。学生组织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集体,随着社团活动的开展,只有建立流动机制,才能增强社团组织的活力。学生每半年或一年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的变化,进行自由选择,加入新的内部社团,能够拓展知识、增强兴趣。
检测效果,注重激励
学生组织可以引入激励机制,如评优奖励、成效展示、成果激励等方式。成果展示是社团化管理、活动的主要奖励形式,只要引导得当,学生不仅能成为优秀的组织者,而且一定也是默契的配合者。
就中国青少年作家培育实践基地而言,不仅对各通讯员在基地中的活动情况采取激励机制,也对他们在各内部社团的作用与表现进行奖励。一方面,通讯员每学期的报道数量、写作数量和参加培训次数可以作为量化评比指标,以此鼓励学生写作、创作才能的发挥,另一方面,将社团内部的部分管理工作交给学生也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此外,中国青少年作家培育实践基地拟每年举行交流活动,学生和学校辅导老师欢聚一堂,学生间、老师间、学校间的交流得以加强,同时邀请新闻界的专家为学生解惑答疑。在交流活动中,为一年中表现优秀的小记者颁奖表彰,激励他们对小记者活动的热爱。
资源整合,有效利用
社会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校外学生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学校教师。在校外学生组织的社团活动中,可以充分调动校内教师参与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工作,为热心学生社团工作的老师颁发学生社团志愿辅导员聘书。
校际交流。校际联手合作,交流专业教师担任各社团辅导教师。各校要加强校际联系,相互交流热心学生社团工作的专业教师,聘请他们为学生社团的志愿辅导员。
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当地人才资源,积极与相关群众组织合作,聘请他们当中热心学生社团工作的专业人士担任学生社团的志愿辅导员,指导学生社团开展活动,为学生组织建设建言献策,推动学生组织社团化管理工作健康长效发展。
加强校外教育学生组织的建设,是当代少年儿童群体的需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学生组织只有不断加强探索与实践,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发挥校外学生组织社团化管理的现代素质教育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