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需要出发
2016-09-10曾庆桂
曾庆桂
教育,从需要出发,就是尊重和满足需要,适时有效地激发和引领需要。湖南省长沙铁路第一中学刚从企业移交到地方政府时,教职工对学校前途缺乏自信,校风学风受到重创。为此,学校从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及学校自身的需要出发,全方位开展各项工作,由铁路子弟学校向政府办学成功转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其具体措施如下。
一、尊重、满足需要
1.从学校的需要出发
一是继承学校历史文化的需要。长沙铁路第一中学是一所有底蕴、有个性的学校,学校艺体特色鲜明,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学校也是众多企业子弟学校转型发展的典型代表。在转型期间,学校克服重重困难,突出自身特色。在内困外扰中努力发展。正如校长在教职工大会上所说:“长沙铁路第一中学要坚定地独立办学,传承学校优秀的历史文化,并不断创新发展,张扬个性”。
二是解放办学思想的需要。重塑理念,变“为企业服务”为“为社会服务”,变“半军事化管理”为“文化管理”,变“以书为本”为“以人为本”。为了让学校更好地服务社会,也让学校更好地被社会所了解和认可,学校大力推动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学习有典型经验的教学活动、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等。只要是有益于提升教师素养的培训,学校一定会组织教师参加。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基本上都参加过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举办的短期研修班。通过学习研修引发思维碰撞,促使观念更新,推动制度创新和文化重建。
2.从教师的需要出发
一是青年教师的发展需要。学校对待青年教师的做法是定目标、压担子,给他们搭建发展平台。每位青年教师都建立了业务档案,实施三年成长计划,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协会,设立了青年教师论坛,每年开展青年教师“长风杯”综合素质竞赛,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同时,学校还为每位青年教师免费提供2-3年单间公寓住房,以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
二是中年教师的成就需要。学校极力为中年教师搭台铺路。首先是“给信任”,挑选一些中年教师担任中层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其次是“给福利”,学校最大的福利就是外出学习。学校每年分批安排中青教师100多人次参加国内外研修,研修完后让他们在校本培训时做专题讲座或上示范课;最后是“给荣誉”,让中年教师在“青蓝工程”中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发挥中年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他们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更上一层楼。
三是老年教师的尊重需要。老年教师最需要的是学校和学生的尊重。学校成立督导委员会,聘任教学经验丰富且具有人格魅力的老教师担任督学;选拔老教师担任名师工作室的首席教师,鼓励他们对年轻人进行“传帮带”;学校进行重大决策时经常征求老教师的意见。老教师得到了尊重与关心,工作中更加尽力发挥作用,为学校献策解难。
3.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学校树立了“倾听学生”的观念。建立了从学校管理层到教研组再到教师了解学生需求的通道。学校每个学期都要进行两轮问卷调查和多次不同范围的学生座谈会,多渠道听取学生的声音。
一是满足学生情感体验的需要。学生大多意志力较为薄弱,但是学习进取的愿望比较强烈。他们渴望在校园内有“谈得来”的好朋友,有“懂他们”的好老师,有丰富的校园活动来释放情感。因此,学校创造了许多情感交流的机会,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需要、动机和情感特征,进而更加个性化、灵活深入地关注学生情感发展的差异性、丰富性和多样性,以达到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协调发展的目标。
二是满足学生自主选择的需要。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不希望过多的约束,不喜欢单一的生活,他们需要有选择的自由。因此,学校为学生建设了各类多功能活动室,为学生添置图书并坚持每天12小时开放图书馆,同时开设了国际课程,让学生有选择的自由,有机会发现自己究竟喜欢什么。
三是满足学生自尊和受他人尊重的需要。中学阶段的学生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要求尊重和理解,在集体生活中,他们渴望有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有适合自己“角色”的位置。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另一方面要毫不吝啬地对其进行鼓励和赞赏。学校一方面建立了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机制,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才华和个性的机会。
四是满足学生实践创造的需要。青春期的学生对未来充满好奇,他们渴望学以致用,渴望有更多接触社会和探索研究的机会。因此,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让学生主动发现,让学生拥有创造的空间,体会探究的快乐。为此,学校开设了研究性学习、实验课、学农学工、社会实践等各种让学生动手体验的课程。
学校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形成了“一体双翼”的德育新模式;确保学生“人人有导师、个个受关爱”;倡导导师从“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四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与服务,增进了师生的交流和情感。
4.从家长的需要出发
从学校的调查问卷来看,大部分家长的需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孩子安全的需要。学校制订了《长铁一中安全管理工作“一岗双责”实施方案》,教职工都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设立了警务室,密切与街道、派出所、交警、巡警、城管、社区及周边单位进行联系;将安全常识与安全演习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安全逃生演练、灭火演练,并将生命教育渗透到日常行为和活动中,唤醒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和自我救治能力。
二是孩子身心健康的需要。一方面,学校坚持每天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实施体育课程模块式教学制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小班教学,开设了田径、篮球、足球、健美操等10多门体育选修课程,学生人人有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每人至少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学校还自编了校本操,让学生在优美、欢快的乐曲中享受运动的愉悦感。另一方面,新生入学后都要做心理测试,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学校设立了由两位专业心理咨询师和一个心理辅导团队组成的咨询室,全天候接受咨询。同时,学校定期开展“飘动的蓝丝带”和“阳光心理、幸福成长”等主题系列的心理健康活动,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疏导和合理求助,通过个体咨询、跟班追踪、团体辅导,点面结合,缓解学生的心理困扰,促进学生人格发展。
三是自身学习的需要。现代家庭的父母普遍感受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们渴望接受系统的学习。学校因此开办了家长学校,实行学员注册制度,每期分年级集中开设8个以上课时,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校园网站、家校通平台、校园官方微信、年级QQ群等开展互动交流,及时反馈,充分调动家长学习的积极性,构建家校合作教育共同体。
二、激发、引领需要
学校在从企业办学到政府办学的转型过程中,紧紧围绕学生、教师、学校和家长的需要,在尊重事实和学生差异的基础上,探索合适的教育途径,激发、引领师生的高层次需要,初步形成了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态。
1.多元舞台、多元评价
首先,学校组建了文学社、话剧社、街舞社等20个大型学生社团,每年都会举办以年级为单位的迎新年联欢会、师生联欢会、艺术作品展览等;学校每年都会精心组织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社团节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展现特长、张扬个性的舞台。2014年新增“笑星、歌星、舞星、乐星”四星大赛;这一系列活动让学校明星荟萃,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展现自我的需要。
其次,学校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校本课程。开发出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生活技能、身心健康、学科拓展共五大类别60多门校本课程。学校树立大课程观,将社团及艺体专业训练队都纳入课程管理中;实践证明,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既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又促进了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
最后,学校取消了“三好学生”评选,改为评选“校园之星”,包括文明之星、服务之星、体育之星、艺术之星、学习之星、科技之星、实践之星、文学之星。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让学生更加阳光、自信。同时,取消“优秀教师”评比,改为评选教学之星、导师之星、科研之星、青蓝之星、服务之星和班主任特别贡献奖,每学年评选一次,并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
2.“三善三乐”课堂督导制度
安全需要中包括“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如果课堂上,学生始终处在怕被斥责的恐惧中和对知识掌握不好的焦虑中,那么高效学习的需要将无法被满足。
为了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的“乐园”。学校在教学评价上注重教师的“善察”“善导”与“善评”,重视学生的“乐思”“乐讲”与“乐做”,使课堂成为师生能够获得尊重、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场所。
3.四级课题研究体系
学校注重教师的实践研究,建立了“四级课题体系”,即个人自主小课题、校级课题、市级课题、省级课题四个梯级课题模式,力求让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小课题是学校校本研修的一大特色。每一位教师都参与了小课题研究,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学校每学期举办课题研究报告会,每年从多个课题中评选出“十佳小课题”,每两年对校级课题进行一次结题。
4.开放的办学模式
开放办学给师生搭建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是现代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承办了80多次国家、省、市级的大型研讨活动和教师培训,如学校协助市教科院承办了长沙市美术、化学、英语教研活动和政治学科青年教师“微课”大赛等,校内30多位教师在培训活动中承担了案例教学示范任务。承担培训任务不仅提高了授课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也进一步凝聚了教研组的团队力量,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
学校还先后安排全省各地几十名校长来校挂职锻炼,为薄弱学校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学校接待国内外近百所学校的领导、教师来校考察交流,共同研讨教育教学工作,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凸显了良好的辐射功能,使学校办学品位得到了全面提升。
三、结语
从人的身心发展需要出发,以人为本;从教育自身的需要出发,遵循教育规律;从时代的需要出发,不断洞察时代对教育的需要,面向未来,与时俱进,这就是教育的原点。回到原点,教育才能获得更多的源泉和动力。从需要出发,将会使学校获得前进的底气和力量,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责任编辑 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