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青年幼儿教师培养策略浅探
2016-09-10罗丹
罗丹
学前教育质量对青少年儿童未来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幼儿教师又是学前教育活动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保证,所以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前教育的质量。其中,青年幼儿教师则是学前教育的主力军,更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但就贵州省县城幼儿园的青年教师来说,却普遍存在着业务素质不高、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不安心、缺乏经验等现状,因此如何培养青年幼儿教师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通过长期对贵州省习水县青年幼儿教师的观察、调查与研究,对其所存在问题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建议。习水县青年幼儿教师在工作上虽然还存在许多问题,但他们都有着较强的发展潜力,只要通过专业技能培养,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个人职业规划,引导他们学习和积累经验,就能够帮助他们迅速成长,使之成为能独立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并最终实现幼儿园的和谐发展。
一、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教育意识的提高,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与关注,党和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学前教育获得了空前发展。随着习水县政府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县内学龄前儿童入园数量的日趋增加,为解决学前教育师资缺乏的问题,县教育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通过招考等各种途径,使幼儿教师队伍得到了较大的扩充。由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青年教师在幼儿园内更能够获得幼儿的喜爱和接受,同时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有着老年教师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在实践工作中,幼儿园管理者会发现青年教师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业务素质不全面。在幼儿园工作中,管理人员往往会发现在新招考的大部分教师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有的青年教师理论知识很丰富,文化水平较高,但对于幼儿园工作中需要具有的技能,如体操、舞蹈、弹唱、手工制作等方面却比较陌生或表现出能力不足;而有的青年教师虽然在技能上比较娴熟,表现出一定的专业技能素养,但是在理论知识上却比较欠缺,有时甚至可以从他们的备课情况、说课表现等方面看其出文化功底的薄弱,能够集文化理论知识和专业教学技能于一身的教师比较少。由于幼儿园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幼儿教师既要有丰富的幼教理论知识,又必须具备专业的教学技能,缺乏理论知识会使教师不能及时跟上现代幼儿教育日新月异的改革与观念更新,而缺乏专业技能则会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感到吃力和困难。只有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同时发展,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而又优秀的幼儿教师。
二是工作长远目标不明确。在对习水县多所幼儿园青年教师进行调查和了解后,笔者还发现大部分青年教师虽然有认真工作的态度,但当问及对这份工作的长远目标以及个人职业规划的时候,大多数都显得比较迷茫。有的表示没有想过这类问题,有的则表示无所谓,大多数教师没有对这份职业制订过自身发展规划和目标。这种心态将会使青年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停滞不前,逐渐失去斗志,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三是部分教师工作不安心。有的青年教师在幼儿园工作短短几年时间甚至一年左右,就开始参加各种其他单位的招考,或总是想着调到其他单位,还有的屡屡参加省、市的教师招考,往往学校对其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他们却忽然“跳槽”了,给幼儿园工作造成损失。这样的现象也使幼儿园陷入对人才的反复培养和丢失的循环之中,对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十分不利。
四是缺乏工作经验。青年教师在身体条件上有着老教师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在实践工作中,如班级管理、同事合作等方面,特别是在处理幼儿问题上或是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一些问题时,往往不如老教师考虑和处理得周到和完善。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问题呢?笔者根据观察与思考,以及长期在县幼儿园工作的实践经验,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是培养模式造成了师资“两端化”发展。近年来,许多大学也顺应形势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改变了以前幼教专业绝大多数为中专学历的状况,大量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大专和本科生进入幼儿园从事幼儿教师工作。同时,为了满足学前教育师资的需要,各地职业学校也纷纷开设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大量招收进入不了理想高中的初中毕业生进行培训。这样的培养模式造成了师资“两端化”发展。因为大学里的学前教育专业注重专业理论的学习,但对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则比较少,而职业学校相对来说在专业技能上的学习要多一些,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却较少。再者,为了满足紧缺的幼儿教师需求,县内招考有时并未限制专业,所以还有一部分青年教师根本不是幼教专业毕业,对于这一专业还几乎是陌生的。上述这些原因都有可能造成青年幼儿教师在业务素质方面的不全面。
二是部分青年教师认为幼儿园工作暂时没有什么职业危机感,也没有特别明显的竞争力,日复一日,逐渐对幼儿教育这个职业失去激情。而且,部分青年教师还认为幼儿园工作平凡且安稳,自己只要把眼前的本职工作完成就行了,即使自己付出再多的精力,也不可能在这个行业做出更大的成绩,所以也就得过且过,对未来不思考,懒于规划。
三是有的青年教师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还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没有从思想观念上根本转变对幼儿教师“保姆化”的错误看法,没有认识到这份职业的重要性,缺乏职业荣誉感,总觉得当一名幼儿教师没有社会地位,害怕被人看不起。还有的教师不甘心在小县城工作,总是认为在小地方工作委屈了自己,向往着更大、更发达一些的城市生活,认为大城市的物质生活条件更好,没有从现有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自己满意的幸福感。
四是由于青年教师工作时间短,踏入社会的时间也不长,有的甚至还刚刚从家庭的保护中走出来,所以在工作中还没有积累足够多的经验。在班级管理上,大多数青年教师还是“边学边做”,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很多青年教师还十分青涩。
三、培养策略建议
如何把对青年教师的发展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中,是我们应该不断探索的。我们应给予青年教师更多的关注和更多的培养,使他们尽快适应改革的需要,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专业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根据以上问题及对问题产生原因的具体分析,针对习水县青年幼儿教师现状,为促进习水县青年幼儿教师的成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促进业务成长
第一,理论知识的学习。首先,让教师坚持阅读一定数量的国内外幼教专业文献,多看教育类的报刊,养成网上浏览相关信息的习惯,提高教师的阅读能力。其次,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建立教师图书室等途径,鼓励教师多读书,还可以开展“读书活动”“校园书香行动”,开展演讲比赛、撰写学习心得等方法,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最后,可以通过专家讲座、教师外出学习等方式,帮助教师提高理论知识,做到思想和观念与时俱进。
第二,职业技能的学习。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主要包括一般教育技能、基本教育技能和综合教育技能三个层面。幼儿教师不但应具备弹唱、舞蹈、绘画、手工等教学基本技能,还应具有教育活动的整体设计技能、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技能等综合技能。在努力锻炼教学基本技能的同时,要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为前提和基础;运用教育理论对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诊断;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方案直到问题解决,以求逐渐提高教育活动的整体设计技能和组织管理技能。
2.培养职业幸福感
第一,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幼儿园管理者在做好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还要让教职工们享有愉快、和谐的工作环境。首先,要营造和谐的团队进取氛围,内强素质,外求发展;其次,要营造和谐的家园氛围,在互动互助中求发展;最后,建设幼儿园文化,丰富幼儿园文化内涵,让教职工以园为家、爱园如家、爱岗敬业,形成较强的凝聚力。
第二,管理者要从生活与心理上了解、关心、帮助教师。管理者应随时与青年教师进行交谈或交流,及时掌握青年教师的心理动态,了解对方存在的困难或困惑,并尽力帮助他们解决,让教师找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为自己身为其中的一员而感到幸福。
第三,帮助建立职业自豪感。幼儿园管理者要帮助青年教师转变观念,可通过召开家长会、家园活动交流、社会实践活动等,使青年教师感受到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尊敬与重视;还可通过开展园内班级工作交流等方式,让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就谈一谈在工作中让自己感动或快乐的事情,从工作细节中获得成就感。
3.建立激励机制
一是幼儿园管理者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并注意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二是完善制度,实行考评激励,促进合理竞争;三是根据各园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激励措施,促进青年教师的自我发展。
4.建立个人职业规划
引导青年教师对个人职业进行长期或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青年教师认真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扬长避短,认真思考自己今后在工作上的发展方向;也可以3年或5年为时间段,要求教师拟定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促使教师找到努力的目标与方向。
5.引导学习和积累经验
一是可以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由园内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帮带活动,如通过推荐读物、指导备课、操作前示范、操作中观察、操作后探讨的方式,让老教师对所帮带的青年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操作技能进行具体指导。二是可以要求青年教师每月或每周撰写个人教育笔记,记录下工作中印象最深或感受最深的事件,通过事件进行教育活动反思,总结活动中自身的成功或不足之处。三是让园内的青年教师互帮互助,携手共进,如通过教研活动进行观摩、讨论、交流,互相提出意见,听取意见,总结自身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和优势,在活动中取得共同进步。
以上策略和建议是根据习水县青年幼儿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希望能够为各幼儿园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提供一些有效方法。
尽管各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但只要找到适合本园发展的途径,一定能够使青年幼儿教师得到迅速成长,真正发挥青年教师的优势,与老教师各扬其长,成为幼儿园工作的中坚力量,促进幼儿园工作的全面进步,进而推动习水县学前教育工作的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 罗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