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专业发展需求为视角的骨干教师培训

2016-09-10申军红尹博远

中国教师 2016年1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要素培训

申军红 尹博远

中小学骨干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不仅在学校工作中具有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还影响着区域教师队伍的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纵深发展,需要一支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道德情操、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高素质骨干教师队伍。

近年来,各地对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都非常重视,经费投入充足,但培训的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主要原因是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没有针对骨干教师的需求开展培训,无法解决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以“需求起点、学员主体六要素培训模型”为工具,设计和实施培训课程,有效地解决了骨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

一、“需求起点、学员主体六要素培训模型”建构

培训包括培训设计和培训实施两个层面。设计层面需要解决培训理念、定位、侧重点、基本结构与形式等问题;实施层面需要解决理念落实、学员积极性调动、组织管理、反馈与调整、成果提炼与行为转化等问题。可见,专业的教师培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设计者和参与者之间的多重互动和紧密配合[1],因此,有必要基于培训要素建构系统培训模型。

1.培训设计和实施的核心要素

培训设计主要包括“需求”“主题”和“课程”三个核心要素。根据经典的需求调研OTP模型,应考虑“组织”(学校或区域)、“任务”(教育教学工作)、“人员”(教师个人)三个方面的需求[2]。因此,需求调研不仅是学员报告的需求汇总,更应当包含对这些汇总的解读,以及培训者根据学校层面和区域层面的发展规划作出的专业判断。基于这些方面的考量,筛选、整合出核心的需求,为培训的方向确定提供有效依据。“主题”是培训的灵魂与核心,呈现了培训的定位、视角和关注点。“主题”的大小直接影响培训能否聚焦,“主题”中蕴含的视角决定培训是否能带给学员新的启示。“课程”是培训的实体,“课程”不仅是一节节具体的课,也包括组织课程的逻辑结构。课程的内容逻辑结构和组织形式构成了“课程”要素的两个下位角度。

培训实施主要包含“任务”“师资”和“学员角色”三个核心要素,这三个核心要素之间没有明确的顺序逻辑,只是从不同的方面共同作用于培训课程的实施。其中,“任务”要素在教师培训中的意义与作用已经逐渐得到广泛认同,“师资”历来被认为是影响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学员角色”要素则是凸显学员主体性的高质量培训所应当考虑的,符合培训模式改革与创新的趋势。

2.“需求起点、学员主体六要素培训模型”的基本结构

总结以上培训设计和实施的六个核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可以搭建出培训的基本结构,描述培训的基本过程。即以需求为起点,培训者基于需求,根据自己对学科和学科教学的理解以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对需求进行专业判断,确定培训主题。将主题展开形成线索,依据线索设计培训课程,课程的每个单元间呈现严谨的逻辑关系。将课程的目标进行拆解,生成具体的培训任务,任务驱动教师主体参与培训。针对课程内容,依据领域专长和培训技能,选择高水平的师资实施培训课程。在高水平师资的引领下,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凸显参训教师在培训实施中的主体角色。

将培训的设计与实施要素化、结构化,即形成了培训模型。概括模型的特点,培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参训教师的需求,核心理念是以参训教师为主体。因此,我们将此培训模型命名为“需求起点、学员主体六要素培训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需求起点、学员主体六要素培训模型

二、“需求起点、学员主体六要素培训模型”在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的实施

(一)培训需求分析

我们依据《教师专业标准》,从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两方面,运用大样本整群抽样调查和深入现场的教学课堂观察等方法,调研了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发展现状,并对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了分析。骨干教师在培训内容上的需求是“以关注和研究学生为核心,加大课程知识和学科本质的比例,提升研究与反思能力”;在培训形式上的需求是“培训应基于真实教学场景或案例,以问题为中心,线上线下相结合”;在培训主体上的需求是“骨干教师应成为培训课程建设和实施的主体”。

(二)基于需求分析,确定培训主题

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骨干教师培训要精选切合教师实际的培训内容,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精选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培训需求的聚焦[3]。主题化、系列化是需求聚焦和有序回应的重要策略。基于对骨干教师培训需求的分析,我们将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主题确定为: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能力提升与教学研究能力提升。

“关注学生发展”是骨干教师培训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视角。在此视角下,从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两个维度开展培训,回应和引领骨干教师多元化的需求。“基于学生发展”有个三方面的内涵:第一个方面讨论“与学生发展相关”的问题,回答“发展什么”的问题,骨干教师培训要使教师增强对学科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能力;第二个方面要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问题、共识和策略”,回答“怎么发展”的问题,骨干教师培训要增强教师对学科思想和方法的理解,提升其教学能力;第三个方面要“从学生视角发掘和收集证据”,回答“发展得如何”的问题,骨干教师培训要提升教师有效促进学生多维发展的评价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三)基于培训主题,分学科、分学段设计专题培训课程

在总的培训主题之下,各学科基于本学科、本学段骨干教师的需求,确定培训主题。围绕培训主题,各学科设计了专题培训课程,课程设计呈现出以下特点。

1.选择具有核心价值的视角进行专题培训

“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能力提升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的主题为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的选择提供了众多视角,各学科培训选择具有核心价值的视角进行专题培训,在核心视角下传递基本方法。骨干教师培训体现出以下思路:建构具有核心价值的新视角,讨论新视角下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方法,联系原有教学经验,促进教学行为转变。

2.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融合

骨干教师并不缺乏教学实践经验,但通常缺少反思的明确角度。骨干教师在专业理论与知识方面存在一定欠缺,应当通过培训进行适当的补充,但骨干教师的理论学习意在反思和改进实践。因此,创造机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融合是培训的关键。

在小学数学培训课程设计中,每一项研修内容均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学员每两人一组,报告自己在日常教学的“真情境”中观察到的学生常见错误,大家共同讨论这些“小问题”,在培训专家的引导下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从而提炼出“高观点”,解决真情境中的“小问题”。这样的培训课程能够使骨干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真正与专家互动、与同伴互动、与教学实践互动、与教育理论互动,能够实现实践与理论的对话、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实践对理论的扩展。

3.凸显课程的逻辑结构

课程既要体现内容内在的逻辑,也要体现学员学习过程的心理逻辑。中学数学学科培训的重点是学科思想方法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的渗透,其课程逻辑非常清晰。即:首先,建构学科思想方法与教学的整体联系;其次,打开学科思想方法(从学科全局角度和前沿研究角度)构建学员对学科思想方法的理解,再结合课例讨论渗透的策略和方法;最后,通过实践将思想方法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4.采用翻转课堂的组织形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技术手段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越来越便捷,技术手段的应用推动了培训组织形式的变革,更加开放的培训组织方式为骨干教师实践问题的呈现与解决提供了便利。如生物与化学两个学科的培训课程设计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并且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培训组织形式。

(四)培训实施

培训课程设计完成后,借助“需求起点、学员主体六要素培训模型”,协调培训实施的三个核心要素间的一致性,提升培训课程的落实水平和教师的行为转化。表1是中学英语和生物、化学学科培训课程的实施情况。

表1   中学英语、生物、化学培训课程实施核心要素

1.任务与成果

“任务”是课程目标的拆解,是课程线索的具体化。在每一次培训活动中设置合理的“任务”,驱动学员的学习,为学员提供实践落实的机会,有助于培训理念的落实和教师的行为转化。因此,“任务”是培训效果的载体。

每一次培训任务的完成都会促进最终培训成果的形成,培训成果包括过程性成果和结果性成果。过程性成果即每一个培训任务,如每一次培训活动的反思、培训日志、作业等;结果性成果是在完成培训任务的基础上,经过总结提炼形成的。

2.师资

“师资”是培训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是保障培训实施质量的关键要素。“师资”要素关注的是课程的落实情况。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选择了对中小学教学和教学研究有深入了解、能够分享实践案例的理论专家,对实践中的问题有系统思考和梳理、拥有相关研究和理论支撑的中小学优秀教师以及能够有效架起理论与实践桥梁的教研人员作为培训师资。“师资”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团队。“师资”既要发挥教学功能,直接授课,又要发挥指导功能,使骨干教师能够在课堂内外得到有效的辅导和指导,使其培训任务的完成更加顺利。

3.学员角色

在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骨干教师的角色是课程的建设者和互动参与者,充分体现了学员的主体地位。在培训实施的过程中,把骨干教师作为重要的培训资源,对其实践知识进行挖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培训者充分尊重骨干教师的既有经验,努力激发骨干教师的参与热情,积极与骨干教师进行互动,基于骨干教师的观点进行引导,并且通过创设氛围,使骨干教师基于培训者的讲解和引导积极进行思考和反馈。

4.培训效果

培训的有效设计与实施指向培训目标的达成。在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教学能力”取向的培训基本实现了以下目标:使骨干教师从新的视角重新看待教学,建立更合理的教育教学价值观;提供支持性的策略和可操作的建议,促使骨干教师将理念转化成行为。“教学研究能力”取向的培训基本实现了以下目标:使骨干教师从研究视角审视教学问题,按照规范的研究程序,深入系统地思考,梳理概括原有经验,促进教学研究的自发与自觉。“基于学生发展”是培训的核心视角,无论是“教学能力”取向的培训,还是“教学研究能力”取向的培训,都使得骨干教师对学生发展的理解更加深刻,能够在理解不同年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整体设计本学科的教学。培训结束后的满意度调查显示,96.1%的骨干教师对培训满意或比较满意。

三、反思

高质量的教师培训工作离不开深入的培训研究,“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是我们始终贯彻的宗旨。在多年的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教育变革期待高效的、指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我们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和改进工作,在此过程中,建构出“培训要素模型”,并应用模型指导和调整培训工作。凸显学员主体的培训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并不是调整一两个要素、增加一两个环节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多角度地调查“真需求”、有计划地设置培训主题、合理设置课程,协调各要素的内在一致性,从而保证“真需求”能够传递到培训课程中,使培训活动能够有效地展开。同时,在实施层面,通过任务和成果驱动,让教师在培训中动起来,选择能够胜任这种互动式课程的师资,为骨干教师提供切实的帮助,最后将“学员角色”作为培训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将“学员主体”的培训理念充分落实与外显。

未来,教师培训的重心将更加强调教师主体,强调指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骨干教师是经验丰富、积极性和能动性较高的群体,骨干教师的培训更应该先行一步,理顺各个培训要素的关系,配置好资源和平台,充分释放骨干教师的活力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更高质量、更高自由度和更高效的培训服务。

参考文献

1. 胡继飞,古立新. “四主四环”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建构[J]. 继续教育,2011(11).

2. 赵德成,梁永正. 培训需求分析:内涵、模式与推进[J]. 教师培训研究,2010(6).

3. 王全乐,王红娟,庞凤霞. 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对象需求调查及建议[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5).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要素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骨干教师在学校科研中的作用
华容将评选100名骨干教师
构建五种机制培养骨干教师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折腾人的“骨干教师”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