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老百姓心中最满意的教育
2016-09-10孙建辉
孙建辉
弋阳,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游,县域面积1 580平方公里,总人口41.5万,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73所,在校学生72 660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51 270人,在职教师3 207人。这是中国两千多座县城中普通的一座,近年来,在乡村教育内涵式发展上,其倡导“用良好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为每个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等教育实践成绩斐然,令人瞩目。
我们是在主题为“乡村教育与乡土文明”的中国教师·敬德会讲上遇见弋阳教体局局长方华的。他作为主讲嘉宾之一,从弋阳的革命传统、风土人情谈到乡村教育,从他对乡村教育浓郁的深情,让我们看到这位被《中国教师报》评为“2014年度十大最具思想力局长”的教育情怀,也让我们对弋阳教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在方华局长的名片背后,印有三句话:让弋阳的教育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让弋阳的孩子在家门口接受良好的教育,让弋阳的教育成为弋阳人的骄傲。这是弋阳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他对弋阳教育发展的期盼,也是今天弋阳教育正在形成的新景象。
2013年,方华从城管局调任教体局,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使得弋阳的教育生态发生很大的变化,呈现出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办教育的良好气象,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逐年提升。在采访中,这位曾经在乡村学校工作十多年,外表黑瘦、精干,就像一位普通教师的局长谈起对教育的思考和实践,如数家珍,才思纷呈,一些事例和数字信手拈来,让我们很诧异是不是他的脑子里装的全是教育?问及他如何评价自己的工作,他说,教育是大家的事情,老百姓满意就是对他最好的肯定。虽然言语淡定,表情平静,但透过这些平实的语言,我们仍能感觉到这是一位对教育用心、用力、更用情的局长。
站在教育原点思考教育质量问题
“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将进入提高质量的新阶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只有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才能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问及如何认识提高教育质量这个话题时,方华谈道,“教育质量问题,是影响当前教育能否成为真正教育的原点问题,其折射出评价问题,应在‘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上形成统一的认识”。方华自师范毕业被分配到弋阳县一所农村中学教书,数十年如一日地在弋阳教育这片土地上耕耘,贴近教改一线,实实在在地经历着教改,孜孜不倦地探究教育真谛。调任教体局局长之位后,他一心扑在教育改革上,跳出“管”的思维方式,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督查模式,将“我查你”变成“我帮你”。
方华曾提出教育具有塑造、改变、帮助与启迪的功能,对此,他进一步解释说,一是明确教育对社会、对人的一生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性作用,教育是相互影响与自我教育的过程。二是清楚什么是好的教育、成功的教育。教育是帮助人的教育,面对个人自身的因素,要让这些因素变成有健康发展方向性的事物,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能。教育不是结果,而是一个过程。三是教育应考虑底线教育,控制底线,不能违反国家的法律规定与道德标准。四是教育要让人能够承担最基本的责任,可以和家人一起安全、快乐、安稳的生活。现在,他认为,我们的教育并没有弄清教育的作用与功能是什么,导致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等不知所云,无处下手。
当前,教育单一方面的目标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整个趋势,考试成绩可以说仍是人们内心认可的评价目标,导致我们在评价一所学校办得好坏主要看其考试成绩与排名,基于这个主引领,再看学校建设、校园文化、教师培训做得怎么样。其实,这涉及“名校名师,是资源名校,还是教育管理名校”的问题。在方华眼中,如果教育评价不考虑影响评价的基础性条件,只考虑结果的评价,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教育效果,更会形成“掠夺式”教育,把教育变成“少数人的游戏”。弋阳县第二中学,一所由该县省级重点高中和县城优质初中挑选后的学生组成的二类学校,在方华任校长时,每年能挽回200—300个辍学学生,“让弋阳县少了几个小混混”,这是人们对方校长教育工作的最大评价。
弋阳乡村教育的“三位一体”
学校为教师提供展示自身才华的平台,发现教师,让他们成长与成才;教师以育人为己任,促进并推动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弋阳的乡村教育实现了学校、教师与文明“三位一体”的融合。
乡村学校成就乡村教师。
乡村学校逐渐消亡,乡村教师不断流失,是当前乡村教育的“常态”。为了留住乡村教师,弋阳县提出要“建美乡村学校,服务乡村教师”,实现“校园规划科学化,校园建设标准化,校园文化品质化,校园生活家庭化”,遵循“建一所成一所”的原则,对每所学校进行科学规划。在乡村学校网点布局方面,坚持“以学生为本、就近入学”的原则,从服务人口、服务半径、上下学时间等方面合理确定乡村教育学校网点设置标准,统筹考虑,合理布局,规模适度,重点突出,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做到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整合资源,科学合理布局。为了发现乡村教师,弋阳县提出“发展乡村学校,成长乡村教师”,为乡村教师成长搭建多样平台,成立5个民间教育协会,即家校合作协会、班主任工作协会、学校心理教育协会、名师工作室、教育梦龟峰读书联盟,开办融入弋阳文化符号的叠山书院论坛(至今举办九届)。举行乡村教师专业本土化培训。实施乡村学校支持计划。建立城区学校与乡村学校共同体及教师交流机制。鼓励城区骨干教师下乡支教、助教,组织乡村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学习。为了让乡村教师成才,弋阳县提出“办优乡村学校,铸就乡村教师”,创新乡村学校文化和课程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使乡村教师在区域中形成影响力。
乡村教师促进乡土文明。
用良好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为每个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这是弋阳县提出的朴实的教育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他们从学校、家庭与社会中找寻着教育的合力。关爱学生,建立校园文明,形成良好的校风,理解并唤醒乡村文明,如圭峰中学在家长务工地浦江召开家长会,朱坑小学开展了百名教师课外访千家活动……构建家庭文明,影响家风,融合并传承乡村文明。如朱坑小学举办了亲子阅读活动,评选“最美育人家庭”,让乡村家长参加学校监考……建立社区文明,改变民风,融入并引领乡土文明。如乡村百姓会自发成立捐资助教基金会,举办2015年百名师生家长送春联活动,帮助高考困难学生义卖爱心西瓜……
乡土文明推动乡村教育。
弋阳古老的乡土文明,如叠山书院论坛、乡村弋阳腔大戏、端午赛龙舟等活动,可以沉淀乡村教育;朴素的乡村文明,如勤劳、淳朴、向善的品质,可以照亮乡村教育;前行的乡土文明,如登山节、百姓广场舞、乡村书屋等,在革新与吸纳中,激活乡村教育。
借助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从课堂、活动、项目和课程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孕育文明素养,形成积极健康、文明向上、乐于学习、不断进取的学校环境、家庭气氛和社会氛围。
从2013年秋至2015年春,全县用于农村校舍新建、改建、维修资金达2.68亿元,新建、改建校舍面积10.56万平方米,维修校舍面积6.82万平方米,新建学校2所,改扩建学校4所,15所学校新建教师周转房,为58所学校新建食堂,对50多所学校和教学点进行标准化建设,为5所学校新建塑胶操场……这是两年来弋阳县在乡村学校设施方面做的努力,只是“冰山的一角”。
“老百姓满意的教育,就是老百姓参与的教育,就是老百姓理解和认可的教育。”弋阳县始终关注乡村教师的培训与培养,让他们站在舞台中央,工作与生活得到展示,成立各种联盟与协会,打通乡村教师的心理障碍,建立自信,让他们作为区域培训教师给全县教师培训,即“参加看戏,参与出力”。
让教师成就自己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其自我提高的一种内在要求。我们发现,外出培训,不是回来给自己找理由,而是给自己找差距、找发展。如果培训是一种任务,而没有内化成一种自我需要,那么,培训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方华认为,培训从根本上说,不是抓被培训者,而是提高培训者的质量,把培训活动的实效性作为培训工作的立足点。他说,他每年会做几十场报告,都是自己写稿子,没有虚话套话,让自己的想法能够充分地传递给被培训者。
弋阳县提出了教师专业本土化培训的思想,并将培训做成一种“荣誉”,激发教师的内生力,让教师成就自己。
实施本土化培训—走出去培训—外地到弋阳县进行培训。两年多来,全县举办教师本土化培训近400场,培训人数达73 000余人次,培训150 000多课时。全县270多名乡村教师陆续走上培训讲台,成为教师心中的标杆。现在,弋阳县已经树立了“时时有培训意识,事事都是培训,处处都是培训”的观念,“会上交5个朋友,回来影响5个人”,是方华对参加培训教师的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参观学习结束后,还会在车上或餐桌上交流参会感想,点评观点,随时随地进行思维火花的碰撞。其实,这也是一种培训,培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采用竞争性培训,将培训做成“荣誉”。弋阳县为教师培训赋予更多的意义,它是一种荣誉,是教师用自己的努力争取来的。外出参加培训的人不是行政指派,而是由教师自己申请,学校推荐,明确参加缘由、学习内容,竞争演讲参加。这就在尚未参加培训时,营造出了培训氛围。这不再仅仅是培训,而变成了一种荣誉,因为外出培训是竞争性的选拔活动。
在教师专业本土化培训中,弋阳人提倡用身边的人教育身边的人,用身边的事影响身边的人,“做而论道”,树立优秀,成长优秀,影响大家,提升课程效果。现在,弋阳县的外出培训已变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构建了优秀的教师团队,积极参会交流。
“为什么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这是因为他们长期做一件事,且没有兴趣。培训时形成团队,将培训经验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让教师有冲动与欲望,被动变主动,形成文化自信,带来教育自信。”方华局长说,“西南联大是我们教育不可逾越的巅峰,是因为他们有大师,想把中国的教育、社会搞好,也有一群有追求的学生。现在,我们走得有点偏,较多地考虑外在的,忽视内在的。培训不但包括自我研修、自我学习、请他人的学习和交流,还要与别人沟通。当能够将学到的和同伴讲时,他其实进行的是最好的学习。”多么朴实的话语,渗透着方华对教师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层次思考。
教育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教师培训不是高高在上讲演者的“一言堂”,而是需要教师之间相互沟通和相互影响;教育不需要坐而论道,而应该“做而论道”,运用多样、多层、多向的评价方式,量身定做考评方案,激发教师的成长欲望。
把教育办成大家的事
教育是外向教育向内向教育转化的过程。改变教育的弱势形象,需要外界对教育的帮助,也可以反过来说,我们先帮助他人,之后共同发展,方局长如此说。“并不是说我们弋阳教育工作已经做得有多好了,而是借助外地教育同仁帮助我们更好地改进工作,让每一个和教育相关的人都能够变得更好。”
2015年,弋阳县教体局主办、教育梦龟峰读书联盟承办的第四届“叠山书院论坛”在县儒学宫举行。此次论坛以“我的教育梦——从读书开始”为议题,聚集大约160人,包括县中小学校长、教育梦龟峰读书联盟成员、教体局机关股室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在全民阅读已成重要风气的今天,教师作为知识与技能的重要传播者与引领者,更应积极加入阅读学习的行列,影响周围的人。“这是个民间组织,是比较松散的,虽由行政推动,但没有经费与工作人员,喜欢读书者可自愿加入,从小做起,刚开始是共读一篇文章,共读一首诗,慢慢地在活动中推进,逐渐地让教师感觉读书很时尚,自己不再孤单,能够发现更好的自我,影响更多的人。”在被问及叠山书院与教育梦龟峰读书联盟如何运作时,方局长这样说,“区域教育必须植根于区域文化,谢叠山作为弋阳的文化符号,书院作为教育场所,用团队项目制承办,体现公益、开放和正能量。选取一线普通的优秀校长与教师,每次参加、主持、策划尽量不重复,让大家都有展示的平台……”
这就是在搭建教育合力发挥作用的平台,让教育成为大家的事,参与出力。现在,弋阳县的学生总量增加了,城区“瘦身”了,城乡差距缩小了,教育成绩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了,教育情怀加深了,职业幸福感越来越强了……以前,弋阳人更多的是去外出学习,今天很多人慕名来弋阳参观取经。这看似一进一出的变化,折射出弋阳教育的升级。
如今,教育已成为弋阳的一张新名片。“在教育孩子方面,学校和家庭是合伙人关系,用个比喻,就是个股份公司,家长是这个股份公司的董事长,学校是CEO;家长是终身持股人,学校是阶段持股人……”弋阳教育人正是秉持这样的教育思想,在方华局长的带领下,朝着更美好更崇高的事业,努力拼搏,只为让弋阳的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
“让弋阳教育成为弋阳人的骄傲”正在成为现实,展望明天,弋阳教育的春天正在来临。